二次电池单元、电池组和电力消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29389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二次电池单元、电池组和电力消耗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单元、一种电池组、以及一种电力消耗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组已被用在广泛的多种便携式装置中,诸如便携式电话、数字静态相机、便携式游戏机、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以及电动工具。现今,电池组不仅用在上述装置中,而且还用在需要较高功率输出和较高容量的领域中,诸如助力自行车和电动交通工具、以及家用
蓄电装置。目前在电池组中最常使用的一种类型的二次电池单元是锂离子二次电池单元。锂离子二次电池单元具有许多有利特征,诸如能够容忍重复使用,具有高电压功率输出,具有高能量密度,具有低自放电率,并且具有长寿命。由于这些有利特征,锂离子二次电池单元用在非常广泛的多种领域中。同时,为了满足对更高输出和更高容量装置的需求,在将大量的单元串联或并联连接时,二次电池单元(单个单元)现在常常以组装电池的形式而被使用。尽管这种使用方法具有大量优点,但是牵涉极大的能量,并且因此需要更为小心地处置。为了确定安装在电力消耗装置上的电池组是否能够安全地用于电力消耗装置,许多电池认证系统已被引入,用于认证设置在电池组中的二次电池单元。根据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6-236806号,已知从二次电池单元读取诸如ID编号的个体认证信息的技术,其中每个二次电池单元具有无线IC标签(集成电路)。引用文献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6-236806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6-236806号中公开的无线IC标签(集成电路)未连接到二次电池单元,而是由作为外部生成的电磁波或微波的电力进行驱动。因此,实际上,难于防止在没有任何损坏的情况下将无线IC标签从二次电池单元拆下并且将该无线IC标签附接到另一二次电池单元。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实地防止将集成电路从二次电池单元拆下并且将该集成电路附接到另一二次电池单元的二次电池单元、一种包括这种二次电池单元的电池组、以及一种包括这种电池组的电力消耗装置。对问题的解决方案用于实现以上目的的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单元包括存储识别信息的集成电路(IC芯片),并且该集成电 路由来自二次电池单元的电力驱动。用于实现以上目的的本发明的电池组包括二次电池单元,每个二次电池单元包括存储识别信息的集成电路(IC芯片),并且该集成电路由来自二次电池单元的电力驱动。用于实现以上目的的本发明的电力消耗装置包括电池组,该电池组包括二次电池单元,每个二次电池单元包括存储识别信息的集成电路(IC芯片),并且该集成电路由来自二次电池单元的电力驱动。发明效果在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单元、构成本发明的电池组的二次电池单元、以及本发明的电力消耗装置的电池组中的二次电池单元(以下这些二次电池单元还将被称为“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单元等”)中,每个集成电路由来自每个相应的二次电池单元的电力驱动。因此,当设置在二次电池单元中的集成电路从二次电池单元拆下时,停止针对集成电路的电力供给,并且从二次电池单元拆下集成电路可以被确实地感测到。此外,每个集成电路存储识别信息(诸如分配给集成电路的识别编号(ID编号))。因此,可以容易地和准确地认证安装在电力消耗装置上的电池组中的每个二次电池单元。


图1是示例I的二次电池单元的示意性端视图。图2 (A)和2 (B)分别是示例I和示例2中的集成电路的框图。图3是示出示例I的电池组中的二次电池单元的连接状态的示图。图4 (A)是电池组的示意性透视图,并且图4 (B)是示出将盖从电池组去除的情形的示意性视图。图5 (A)和5 (B)分别是示例3及其改型中的集成电路的框图。图6是示例4的二次电池单元的示意性透视图。图7是示出示例4的电池组中的二次电池单元的连接状态的示图。图8是示例5的二次电池单元的示意性透视图。图9是示出示例5的电池组中的二次电池单元的连接状态的示图。图10是示出示例6的电池组中的二次电池单元的连接状态的示图。图11 (A)是示例7的二次电池单元的示意性透视图,并且图11 (B)是集成电路和天线的组件的示意性视图。图12 (A)和12 (B)是示例8的二次电池单元的示意性透视图。图13 (A)和13 (B)是示例9及其改型的二次电池单元的示意性透视图。图14 (A)和14 (B)是示例9的二次电池单元的改型的示意性透视图。图15 (A )和15 (B)是示例9及其改型的二次电池单元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图16是示出传统的电池组的实施例中的二次电池单元的连接状态的示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是参照附图进行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并且实施例中的各种数值和材料仅为示例。将按照如下顺序进行说明。1.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单元、电池组和电力消耗装置的总体描述2.示例I (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单元、电池组和电力消耗装置)3.示例2 (示例I的改型)
4.示例3 (示例I的另一改型)5.示例4 (示例I的另一改型)6.示例5 (示例I的另一改型)7.示例6 (示例I的另一改型)8.示例7 (示例I的另一改型)9.示例8 (示例I的另一改型)10.示例9 (示例I的另一改型)等[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单元、电池组和电力消耗装置的总体描述]在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单元等中,集成电路优选地包括存储来自二次电池单元的电力供给存在与否的存储区域。该存储区域可以由例如RAM或寄存器形成,或者可以由例如EEPROM形成。再者,存储区域由比特形成,并且优选地包括存储来自二次电池单元的电力供给存在与否的标志区域,以及关于该标志区域的错误检测比特区域。当停止从二次电池单元向相应的集成电路的电力供给时,存储区域(具体地,标志区域和错误检测比特区域)中存储的数据丢失,并且当恢复从二次电池单元向相应的集成电路的电力供给时,存储随机值。因此,通过检查存储区域中存储的信息(数据),后面描述的控制电路可以准确地确定集成电路从二次电池单元拆下。在具有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单元等中,集成电路可以进一步存储个体信息。这里,个体信息可以是选自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类型的信息:例如,分配给二次电池单元的识别编号(ID编号) 、分配给二次电池单元的认证编号、二次电池单元的制造商的名称、二次电池单元的分销商的名称、二次电池单元的型号、二次电池单元的额定值、二次电池单元的规格、以及用于二次电池单元的认证的密钥信息。如果个体信息是分配给二次电池单元的识别编号和认证编号,则可以容易地和准确地确定二次电池单元是否是经认证的、合法的二次电池单元。在包括上述各个优选实施例的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单元中,[A]集成电路可以被配置成将识别信息,或者识别信息和个体信息(以下还被共同称为“识别信息等”)无线发送到二次电池单元外部。因此,电池组的配置可以简化。替选地,[B]集成电路可以被配置成以有线方式向二次电池单元外部发送识别信息等。在[B]的情况下,当集成电路被配置在二次电池单元的内部时,集成电路优选地连接到设置在二次电池单元上的信息输出端子和信息输入端子,或者连接到信息输入/输出端子。因此,可以在整个电池组中简化感测线,并且可以减少与控制电路的连接点的数目。因此,可以提高电池组的可靠性。替选地,在[B]的情况下,集成电路可以连接到二次电池单元所具有的、用于向外部供给电力的电力线,并且可以被配置成经由电力线向二次电池单元的外部发送识别信息等。因此,识别信息等可以叠加在电力线路径上,并且被发送到控制电路。因此,可以简化配置。此外,在该情况下,带通滤波器优选地设置在集成电路和电力线之间。该带通滤波器应是如下带通滤波器,其可以使作为适用于传送识别信息等的通信频率的频率通过。带通滤波器可以被并入到集成电路中,或者可以与集成电路分离地设置。此外,在包括每个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单元中,集成电路连接在二次电池单元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在包括每个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单元中,集成电路可以设置在二次电池单元内部,或者可以设置在二次电池单元外部(设置在二次电池单元的外表面上)。
包括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本发明的电池组或电力消耗装置中的电池组进一步包括控制电路。基于来自每个二次电池单元中设置的集成电路的识别信息,控制电路可以被配置成确定集成电路是否从二次电池单元拆下(或者认证集成电路),并且认证每个二次电池单元。在该情况下,控制电路优选地存储关于每个二次电池单元的识别信息。此外,在这些优选实施例中,[a]控制电路可以被配置成从每个二次电池单元中设置的集成电路无线接收识别信息等,并且在某些情况下无线接收后面描述的电池状态。因此,可以简化电池组的配置。替选地,在这些优选结构中,[b]控制电路可以被配置成基于电容耦合(AC耦合)从每个二次电池单元中设置的集成电路接收识别信息等,并且在某些情况下接收后面描述的电池状态。因此,控制电路不需要具有高耐受电压。在[b]的情况下,集成电路以有线方式向控制电路发送识别信息等。然而,当集成电路被配置在二次电池单元内部时,集成电路优选地连接到设置在二次电池单元上的信息输出端子和信息输入端子,或者连接到信息输入/输出端子。因此,可以在整个电池组中简化感测线,并且可以减少与控制电路的连接点的数目。因此,可以提高电池组的可靠性。替选地,在实施例[b]中,集成电路可以经由二次电池单元所具有的、用于向外部供给电力的电力线连接到控制电路,并且控制电路可以被配置成经由电力线从每个二次电池单元中设置的集成电路接收识别信息等。因此,识别信息等可以叠加在电力线路径上,并且被发送到控制电路。因此,可以简化配置。在该情况下,带通滤波器优选地设置在集成电路和电力线之间。此外,在包括上述优选实施例和配置的本发明的电池组或电力消耗装置中的二次电池单元中,集成电路连接在二次电池单元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集成电路中存储的识别信息等以及各种信息,和/或通信路径可以被加密,并且因此,第三方难于理解该信息。集成电路可以具有用于测量电池状态(电池信息)的测量功能。因此,二次电池单元可以收集关于其电池状态的信息,并且可以简化电池组的整体配置。这里,集成电路要测量的电池状态是选自如下物理量中的至少一种类型的物理量:电池温度、电池电流、和电池端电压。尽管根据集成电路位于二次电池单元的哪个部分,电池温度指的是二次电池单元内部的温度或者二次电池单元的外表面的温度。电池电流指的是在二次电池单元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流动的电 流值。此外,电池端电压指的是二次电池单元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的电压值。电池状态连同识别信息等一起被发送到外部或控制电路。为了测量电池温度,集成电路可以包括例如Pn结区域。pn结区域中的内建电位(内建电压)具有温度依赖关系。因此,通过向pn结区域施加正向电流来测量电压值,或者通过向pn结区域施加恒定正向电压来测量电流值,可以确定二次电池单元的温度。为了测量电池电流,已知的电流测量电路设置在集成电路中。为了测量电池端电压,已知的电压测量电路设置在集成电路中。在包括上述优选实施例和配置的本发明的电池组中,或者在本发明的电力消耗装置中的电池组中,二次电池单元的连接状态(组装电池的状态)不受限制,二次电池单元可以并联连接,并且并联连接的单元可以串联连接。替选地,二次电池单元可以串联连接,并且串联连接的单元可以并联连接。控制电路可以由如下电路形成,其包括MPU和存储部件(诸如EEPR0M),并且在必要时,进一步包括用于从集成电路接收识别信息等以及关于电池状态的信息,或者用于与集成电路交换信息的通信电路。与二次电池单元中设置的存储器单元中存储的识别信息等和信息(数据)相同的识别信息等和相同的信息(数据)优选地存储在控制电路中。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使用定序器来替换MPU。在控制电路向二次电池单元发送控制信号时,可以控制集成电路。控制电路等同于“外部”。当执行无线通信时,无线方法可以是牵涉Zigbee或 IrDA 的红外方法,诸如 Bluetooth 或 HomeRF、NFC、RFID、Felica, IS0/IEC18092、ISO/IEC14443等的无线LAN协议。如上文所述,集成电路可以配置在二次电池单元内部,或者可以配置在二次电池单元的外表面上。就是说,作为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单元等的各种优选实施例和配置,总共存在如下四种实施例:[I]集成电路设置在二次电池单元内部,电源是二次电池单元,并且无线方法用于传送识别信息等,[2]集成电路设置在二次电池单元内部,电源是二次电池单元,并且有线方法用于传送识别信息等,[3]集成电路设置在二次电池单元的外表面上,电源是二次电池单元,并且无线方法用于传送识别信息等,以及[4]集成电路设置在二次电池单元的外表面上,电源是二次电池单元,并且有线方法用于传送识别信息等。应当注意,有线方法包括每个集成电路连接到上述电力线的实施例。当集成电路被配置在圆柱形二次电池单元内部时,集成电路被配置在适当的空间中,诸如在二次电池单元中设置的上绝缘板和安全阀机构之间的存在的开口,或者紧接电池盖或帽下方存在的开口。当集成电路被配置在诸如叠层型的棱柱型的二次电池单元内部时,集成电路被配置在适当的空间中,诸如例如被位于紧接密封板(帽板)下方的绝缘隔离物包围的开口,或者位于叠层部上。为了用来自二次电池单元的电力驱动集成电路,集成电路可以连接到正电极或延伸的正电极部分(诸如正电极引线、正电极销、或者电池盖)以及负电极或延伸的负电极部·分(诸如负电极引线或电池壳),或者可以连接到热电阻元件(正温度系数(PCT)元件)以及负电极或延伸的负电极部分。当集成电路测量电池电流和/或电池端电压时,可以使用与上文相同的连接配置。另一方面,当集成电路被配置在二次电池单元的外表面上时,集成电路可以与二次电池单元的外表面接合,或者集成电路可以与二次电池单元的外表面上的适当部件叠置。再者,可以通过使用部分外部膜作为天线、导线等来连接集成电路。为了用来自二次电池单元的电力驱动集成电路,通过使用适当部件,将集成电路连接到正电极或延伸的正电极部分以及负电极或延伸的负电极部分。当集成电路测量电池电流和/或电池端电压时,可以使用与上文相同的连接配置。当无线方法用于传送识别信息等时,集成电路可以被配置成包括天线,并且在一些情况下,二次电池单元的电极或电池盖可以用作天线。替选地,二次电池单元的外部材料可以被构图以形成天线。天线可以是线圈天线或者偶极天线。当有线方法用于传送识别信息等时,控制电路和每个二次电池单元通过感测线或电力线连接。二次电池单元可以是锂离子二次电池。然而,二次电池单元不限于它们,并且根据所需的特性,可以使用任何类别的二次电池。每个二次电池单元的构造和结构可以是已知的构造和已知的结构,并且每个二次电池单元的形状可以是如上文所述的已知的圆柱形或者诸如叠层型的棱柱形。用于控制二次电池单元的充电和放电的充电/放电控制电路可以由包括MPU和存储部件(诸如EEPROM)的已知电路形成。充电/放电控制电路可以包括已知的电池保护电路,并且电池保护电路在需要时被致动以使电池组停止发挥作用。应当注意,充电/放电控制电路可以被并入到上述控制电路中。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组可以被应用于各种电力消耗装置,诸如电动交通工具(包括混合动力车)、高尔夫球车、小型电动车、电动摩托车、助力自行车、有轨电车、诸如电钻的电动工具、电力供给单元或家庭能量服务器(家用蓄电装置)、个人计算机、便携式电话、PDA(个人数字助理)、数字静态相机和视频相机、摄像放像机、电子书、电子词典、音乐播放器、收音机、耳机、无绳手机、电动剃须刀、电冰箱、空调、电视接收机和图像显示装置、监视器、立体声单元、热水器、微波炉、洗碗机、洗衣机、干燥机、诸如室内灯的照明设备、游戏机、导航系统、存储卡器、起搏器、助听器、医疗装置、玩具、机器人、道路调节器、以及交通信号灯。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组也可以用作这些电力消耗装置的驱动电源或辅助电源。替选地,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组可以应用于诸如住宅的建筑物或发电厂的诸如电源或蓄电单元的设备,或者可以用于向这些设备供给电力或者作为所谓的智能电网中的蓄电装置。这些蓄电装置不仅供给电力,而且还可以通过从其他电源接收电力供给来储存电力。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组可以被并入到家庭能量管理系统(HEMS)和建筑物能量管理系统(BEMS)中。作为用于向构成电池组的二次电池单元充电的电源,不仅可以使用商用电源,而且可以使用各种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热电厂、核电厂、水电厂、风电设备、微水电设备、和地热发电设备。还可以使用由电力消耗装置生成的再生能量。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以上方案。[示例I]示例I涉及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单元、电池组和电力消耗装置。图1示出了示例I的二次电池单元的示意性端视图。图2 (A)是示例I中的集成电路的框图。图3示出了二次电池单元的连接状态。图4 (A)和4 (B)是电池组的示意性透视图和没有盖的电池组的示意性视图。示例I以及后面描述的示例2至9的每个二次电池单元20包括存储识别信息的集成电路(IC芯片)50,并且集成电路50由来自二次电池单元20的电力驱动。具体地,识别信息是分配给集成电路50的识别编号(ID编号)。如图2 (A)中的示例I的集成电路50的框图中所示,示例I至9中的集成电路50包括处理输入/输出信号的信号处理单元51、由RAM形成的存储区域52、以及存储识别信息和个体信息并且处理各种操作所需的存储器单元53。存储区域52存储从二次电池单元20供给的电力存在与否。具体地,由RAM形成的存储区域52由包括存储从二次电池单元供给的电力存在与否的标志区域,以及关于该标志区域的错误检测比特区域的比特组成。此夕卜,集成电路50的存储器单元53存储识别信息和个体信息。这里,个体信息是分配给每个二次电池单元20的识别编号(ID编号)和认证编号。个体信息可以进一步包括二次电池单元20的制造商和分销商的名称,二次电池单元的型号、额定值和规格,以及二次电池单元的认证密钥中的一个或组合。示例I和 后面描述的示例2至9的每个电池组10包括示例I的二次电池单元20。就是说,示例I的电池组10包括二次电池单元20,每个二次电池单元包括存储识别信息的集成电路(IC芯片)50,并且集成电路50由来自二次电池单元20的电力驱动。尽管二次电池单元20的连接状态(组装电池的状态)不限于示例I和后面描述的示例2至9的每个电池组10,如图3中所示,二次电池单元20串联连接,并且串联连接的单元并联连接。更具体地,在该电池组10中,七个二次电池单元20串联连接,并且由串联连接的二次电池单元的组形成的三个串联连接的单元并联连接。二次电池单元20容纳在由诸如ABS树脂的塑料材料制成的壳体17中。串联连接的单元连接到用于向外部供给电力的电力线18,并且电力线18连接到后面将描述的输出单元16。示例I和后面描述的示例2至9的每个电池组10进一步包括控制电路(控制装置)80。控制电路80确定每个集成电路是否从每个相应的二次电池单元拆下(认证每个集成电路),并且基于从为各个二次电池单元20设置的集成电路50提供的识别信息,并且在需要时进一步基于个体信息,认证每个二次电池单元20。控制电路80由包括MPU81和由例如EEPROM形成的存储部件82的电路形成。控制电路80还包括通信电路83,其从集成电路50接收识别信息并且与集成电路50交换信息,以便以预定的时间间隔向二次电池单元20发送控制信号。控制二次电池单元20的充电和放电的充电/放电控制电路被进一步并入控制电路80。控制电路80的存储部件82存储识别信息,并且控制电路80将识别信息与从集成电路50提供的识别信息进行比较。控制电路80的存储部件82进一步存储个体信息,并且控制电路80将该个体信息与从集成电路50提供的个体信息进行比较。控制电路80的电源是形成电池组10的二次电池单元20。控制电路80包括已知的电池保护电路84,并且在需要时致动电池保护电路84以使电池组10停止发挥作用。具体地,电池保护电路84由熔丝形成,并且该电池保护电路84被激活以使电池组10停止发挥作用。就是说,在MPU81的控制下,熔丝熔化。替选地,可以使电池保护电路84中设置的防止过放电开关和防止过充电开关停止发挥作用。然而,电池保护电路84不限于该结构。每个集成电路50设置在每个相应的二次电池单元20内部,并且将二次电池单元20用作电源。集成电路50通过无线方法传送信息,并且控制电路80可以在没有专用感测线的情况下从集成电路50获得识别信息等。就是说,在示例I的每个二次电池单元20中,集成电路50向二次电池单元20的外部(具体地,向电池组10中设置的控制电路80)无线发送识别信息和个体信息。在示例I中, 每个二次电池单元20是圆柱形二次电池单元,并且由锂离子二次电池形成。每个二次电池单元20的构造和结构可以是已知的构造和已知的结构。集成电路50被配置在二次电池单元20内部设置的上绝缘板32和安全阀机构35之间存在的空间A中。替选地,集成电路50可以被配置在紧接电池盖34下方存在的空间B中。在由锂离子二次电池形成的示例I的二次电池单元20中,缠绕电极体40和一对绝缘板(上绝缘板32和下绝缘板33)容纳在基本上中空的圆柱形电池壳31中,其间置有隔离物43的正电极材料41和负电极材料42绕缠绕电极体40缠绕。隔离物43使正电极材料41和负电极材料42彼此隔离,以使锂离子通过,同时防止由于正电极材料41和负电极材料42之间的接触引起的短路。电池壳31由镀有镍的铁形成。电池壳31的一端被封闭,并且另一端开放并形成开放端部。成对的绝缘板32和33夹住缠绕电极体40,并且被定位为与缠绕外周表面垂直。电池盖34以及在电池盖34内部设置的安全阀机构35和热电阻元件(PTC元件)36通过用垫圈37填塞而附接到电池壳31的开放端部,并且电池壳31的内部被密封。电池盖34由例如与电池壳31相同的材料制成。安全阀机构35经由热电阻元件36电连接到电池盖34。在安全阀机构35中,当由于内部短路或者来自外部的加热等造成内部压力变得等于或高于特定水平时,盘板35A反转,使得电池盖34和缠绕电极体40之间的电连接被切断。热电阻元件36具有随温度增加的电阻,以便限制电流并且防止由大电流引起的异常发热。垫圈37由例如绝缘材料制成,并且具有施加到其表面的浙青。中心销44被插入到缠绕电极体40的中心中。在该缠绕电极体40中,由铝等制成的正电极引线45连接到正电极材料41,并且由镍等制成的负电极引线46连接到负电极材料42。正电极引线45被焊接到安全阀机构35,并且因此电连接到电池盖34。同时,负电极引线46焊接到电池壳31。集成电路50连接在二次电池单元20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具体地,集成电路50经由导线58连接到正电极引线45和电池壳31。连接集成电路50和电池壳31的导线58通过垫圈37维持密封状态,尽管这在图中没有示出。集成电路50还通过导线(未示出)连接到二次电池单元20的电池盖34,并且将电池盖34用作天线。在一些情况下,集成电路50可以具有独立的天 线。锂离子二次电池以例如如下方式制造。首先,通过已知方法形成正电极材料41和负电极材料42。将正电极引线45焊接到正电极材料41,并且将负电极引线46焊接到负电极材料42。此后,缠绕其间置有隔离物43的正电极材料41和负电极材料42以形成缠绕电极体40。将正电极引线45的端部焊接到安全阀机构35,并且将负电极引线46的端部焊接到电池壳31。随后使由成对的绝缘板32和33夹住的缠绕电极体40容纳在电池壳31中。随后将电解溶液注入到电池壳31中,使得隔离物43浸入电解溶液。最后,通过用垫圈37填塞,将电池盖34、安全阀机构35和热电阻元件36固定到电池壳31的开放端部。通过该方式,可以完成图1中所示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在示例I的电池组10中,21个二次电池单元20容纳在壳体17中形成的壳体部中。一旦将所有二次电池单元20容纳在壳体部中,将壳体17配置在电池组10的主单元11中,并且通过适当的技术将具有在其上形成的MPU81等的印刷配线板85附接到主单元11 (参见图4 (B))。将封闭部件(具体地,盖)12配置在主单元11上,并且随后将固定部件(诸如螺钉)13旋拧到主单元11中设置的固定部(诸如具有抽头部14的衬套)中。附图标记15指示附接到主单元11的侧壁的识别标记(序列ID或条形码),并且输出单元16设置在主单元11的另一侧壁上。主单元11可以具有任何形状,并且在示例I中是长方体。用于将二次电池单元20放入和取出主单元11的开口在主单元11的顶表面中形成,并且封闭部件12封闭该开口。然而,开口可以在主单元11的侧表面中形成,或者在主单元11的底表面中形成。在完成电池组10的组装之后,初始化各种信息(数据)。就是说,使关于所有二次电池单元20的识别信息和个体信息与壳体17中的二次电池单元20的位置相关联,并且控制电路80将识别信息和个体信息存储到存储部件82中。替选地,控制电路80通过轮询方法将关于所有二次电池单元20的识别信息和个体信息存储到存储部件82中。识别信息被预先存储在每个集成电路50的存储器单元53中。在控制电路80的控制下,个体信息被存储到每个集成电路50的存储器单元53中。再者,在控制电路80的控制下,将指示从二次电池单元20供给的“电力供给的存在”的信息存储到集成电路50的存储区域52的标志区域中,并且将适当的数据写入到与该标志区域对应的错误检测比特区域中。指示“电力供给的存在”的信息还被存储到控制电路80的存储部件82中。基于关于壳体17中的二次电池单元20的位置信息,控制电路80以预定的时间间隔,具体地经由通信电路83,发送询问为二次电池单元20设置的每个集成电路50的识别信息的命令。接收到该命令的每个集成电路50的信号处理单元51向控制电路80发送存储器单元53中存储的识别信息和个体信息,以及存储区域52的标志区域中存储的信息。接收到识别信息和个体信息以及标志区域中存储的信息的控制电路80随后确定标志区域中存储的信息是否对应于“电力供给的存在”。如果该信息不对应于“电力供给的存在”,或者集成电路未被认证,则确定集成电路50已从二次电池单元20拆下。电池组10的用户随后接收警告,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停止从电池组10输出电力。另一方面,如果该信息对应于“电力供给的存在”,则控制电路80确定接收到的识别信息和个体信息是否与存储部件82中存储的识别信息和个体信息匹配。针对所有二次电池单元20依次执行这些操作和处理。如果存在识别信息失配,或者尽管存在识别信息匹配但是存在个体信息失配,或者如果未获得认证,则控制电路80确定存在电池组10中的二次电池单元20的未授权更换,向电池组10的用户提供警告等,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停止从电池组10输出电力。如果标志区域中存储的信息不对应于“电力供给的存在”,则接收到上述命令的集成电路50的信号处理单元51可以不响应该命令。如果没有对命令的响应,则控制电路80确定集成电路50从二次电池单元20拆下,向电池组10的用户提供警告等,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停止从电池组10输出电力。当停止从二次电池单元20向相应的集成电路50的电力供给时,或者更具体地,当集成电路50从二次电池单元20拆下时,存储区域52(更具体地,标志区域和错误检测比特区域)中存储的数据(诸如指示“电力供给的存在”的信息)丢失,并且当恢复从二次电池单元20向集成电路50的电力供给时,存储随机信息(数据)。因此,通过检查存储区域52中存储的信息(数据),如上文所述 ,控制电路80可以准确地确定集成电路50从二次电池单元20拆下。由于为每个二次电池单元20设置的集成电路50不仅存储识别信息,而且还存储诸如分配给二次电池单元20的识别编号和认证编号的个体信息,因此控制电路80可以容易地识别每个二次电池单元20,并且可以容易地和准确地确定每个二次电池单元是否是授权的合法的二次电池单元。电源是每个二次电池单元20,并且通过无线方法传送信息。可以在没有专用感测线的情况下驱动集成电路50,并且可以简化电池组10的整体构造。通常,当二次电池单元20的放电电压变为特定值或更低时,停止从电池组输出电力。即使在该情形下,二次电池单元20仍具有足以驱动控制电路80和集成电路50的电力,并且不会带来问题。然而,如果长时间搁置电池组,则二次电池单元20可能丢失驱动控制电路80和集成电路50所需的电力。在该情况下,电池组应被重新充电,并且电池组的制造商等应初始化电池组中的各种信息(数据)。电池组10可以被应用于诸如电动交通工具(包括混合动力车)、高尔夫球车、小型电动车、电动摩托车、助力自行车、和有轨电车的电力消耗装置。就是说,电力消耗装置包括电池组10,电池组10包括二次电池单元20,每个二次电池单元具有集成电路50,集成电路50具有用于测量电池状态的测量功能。为了驱动在该电力消耗装置中设置并且将所供给的电力转换成驱动力的转换器(更具体地,例如,电机),使电池组10放电。再者,可以通过使用从该装置供给的再生能量来为电池组10充电。这些电力消耗装置均包括具有剩余电池水平指示器的控制装置,以及基于关于二次电池单元20的信息处理关于对电力消耗装置的控制的信息的控制装置。[示例2]示例2是示例I的改型。在示例2的二次电池单元20中,集成电路(IC芯片)50具有用于测量电池状态(电池信息)的测量功能。集成电路50将所测量的电池状态无线发送到二次电池单元20的外部(具体地,发送到控制电路80)。就是说,集成电路50无线连接到电池组10中设置的控制电路80,并且集成电路50的电池状态被无线发送到控制电路80。在示例2中,集成电路50要测量的电池状态是选自如下物理量中的至少一种类型的物理量:电池温度、电池电流、和电池端电压,并且更具体地,是三种类型的物理量:电池温度、电池电流、和电池端电压。然而,电池状态不限于上述情况,并且可以仅指示电池温度,仅指示电池电流,仅指示电池端电压,指示电池温度和电池电流,指示电池温度和电池端电压,或者指示电池电流和电池端电压。为了测量电池温度,集成电路50具有pn结区域。再者,为了测量电池电流,已知的电流测量电路(具体地,由例如,参考电压生成电路、电阻器和AD转换器的组合,分流电阻器、运算放大器和AD转换器的组合,变流器,霍尔元件电流传感器,或者磁谐振电流传感器、运算放大器和AC转换器的组合形成的电流测量电路)设置在集成电路50中。为了测量电池端电压,已知的电压测量电路(具体地,由例如,参考电压生成电路、电阻分压器和AD转换器的组合,或者运算放大器和AD转换器的组合形成的电压测量电路)设置在集成电路50中。如图2 (B)中的示例2的集成电路50的框图中所示,集成电路50不仅包括处理输入/输出信号的信号 处理单元51、存储区域52以及存储个体信息并且处理各种操作所需的存储器单元53,而且还包括测量电池温度的温度测量单元(温度测量电路)54、测量电池电流的电流测量单元(电流测量电路)55、和测量电池端电压的电压测量单元(电压测量电路)56。应当注意,不需要将所有温度测量单元54、电流测量单元55和电压测量单元56都安装在集成电路50上,并且可以根据预期用途仅安装所选择的功能。为了测量电流和电压,经由导线58将集成电路50的电流测量单元55和电压测量单元56连接到正电极引线45和电池壳31。基于以第二预定时间间隔从控制电路80发出的指令,集成电路50测量二次电池单元20的电池状态,并且传送所测量的电池状态,使得控制电路80能够接收并辨别电池状态。基于接收到的电池状态,控制电路80确定在二次电池单元20中是否存在异常。针对所有二次电池单元20依次执行这些操作和处理。如果在二次电池单元20中存在异常,或者如果在二次电池单元20中存在异常温度上升,则在二次电池单元20中存在异常电流,或者在二次电池单元20中存在异常电压值改变,在控制电路80的控制下切断串联连接的单元中设置的开关SW,并且将包含异常的二次电池单元20的串联连接的单元从电池组10拆下。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停止从电池组10输出电力。随后向电池组10的用户提供在二次电池单元中存在异常的警告。如果在集成电路50中存在异常,并且通信被禁用,则优选地采取与上文相同的措施。如上文所述,在示例2的二次电池单元、电池组10或电力消耗装置中,二次电池单元20中的集成电路50具有用于测量电池状态的测量功能。因此,二次电池单元20可以收集关于其电池状态的信息,并且可以简化电池组的整体配置。应当注意,示例2的集成电路可以应用于每个以下示例。[示例3]示例3是示例I的改型。在示例3中,每个集成电路50中存储的各种信息、识别信息等被加密。具体地,如图5 (A)中的集成电路50的框图中所示,集成电路50进一步包括密码处理单元61和随机数生成器62。密码处理单元61和随机数生成器62可以是已知的密码处理单元和已知的随机数生成器,并且因此,这里不提供它们的详细说明。再者,可以使用与示例I或2的二次电池单元、电池组和电力消耗装置相同的二次电池单元、电池组和电力消耗装置,并且因此,这里不提供它们的详细说明。在示例3中,每个集成电路50中存储的各种信息、识别信息等被加密,并且因此,第三方难于理解该信息。应当注意,同样可以对通信路径加密。如上文所述,如图5 (B)中的框图中所示,示例3的集成电路也可以与示例2中描述的集成电路组合。再者,示例3的集成电路可以应用于每个以下示例。[示例 4]示例4是示例I至3中描述的每个集成电路的改型,但是在示例4中,电池组10中的二次电池单元20处于图7中所示的连接状态(组装电池的状态),并且每个集成电路50以有线方式向二次电池单元20的外部(具体地,向控制电路80)发送识别信息等。如图6中的二次电池单元的示意性透视图中所示,信息输入/输出端子47设置在二次电池单元20上,并且设置在二次电池单元20内部的集成电路(未示出)经由信息输入/输出端子47和导线(感测线)48连接到控制电路80。如示例I中的那样,集成电路连接在二次电池单元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除了上述方面·之外,示例4的电池组和二次电池单元具有与示例I中描述的电池组和二次电池单元相同的构造和结构,并且因此,这里不提供它们的详细说明。在示例4中,所谓的级联连接方法被用作集成电路50的连接方法,并且依次对集成电路进行认证。再者,在需要时以与示例3相同的方式测量电池状态。因此,可以通过少量的感测线感测电池组中的所有二次电池单元的识别信息等和电池状态,而不需要使用复杂的感测线。再者,基于关于壳体17中的二次电池单元20的位置信息,控制电路80经由导线48以预定的时间间隔发送询问识别信息的命令。除了以上方面之外,用于认证的操作和处理可以与示例I中的操作和处理相同,并且因此,这里不提供它们的详细说明。在示例4中,可以简化整个电池组中的感测线,可以减少与控制电路80的连接点的数目,并且可以提高电池组的可靠性。在一些情况下,控制电路可以彼此独立地连接到各个二次电池单元。[示例5]示例5是示例4的改型。在上述示例4中,设置在每个二次电池单元20内部的集成电路(未示出)经由两个位置处的信息输入/输出端子47和两条导线(感测线)48连接到控制电路80。在如图16中所示的传统电池组10中的二次电池单元20的连接状态(组装电池的状态)的实施例中将所谓的总线连接方法用作集成电路50的连接方法的情况下,例如,图16中的二次电池单元20A和二次电池单元20B具有从集成电路50经由导线(感测线)48输出到控制电路80的信号的直流分量的电压值的极大差异。因此,当集成电路50以有线方式向二次电池单元20的外部(具体地,向控制电路80)发送识别信息等时,将输入到控制电路80的电压值的宽度变大,并且例如需要使构成控制电路80的各种电路的耐受电压更高。为了避免该问题,示例5中的电池组10中的二次电池单元20的连接状态(组装电池的状态)如图9中所示,并且每个集成电路50通过如图8中的二次电池单元20的示意性透视图中所示的总线连接方法连接。控制电路80基于电容耦合70,从为二次电池单元20设置的每个集成电路50接收识别信息等。通过电容耦合70,从集成电路50经由导线(感测线)48输出到控制电路80的信号中去除直流分量。因此,不需要控制电路80具有高耐受电压。电容耦合70可以在控制电路80中的通信电路83中形成,可以在控制电路80中独立地形成,可以在集成电路50中的信号处理单元51中形成,可以在集成电路50中独立地形成,或者可以配置在(形成在)集成电路50和控制电路80之间。具体地,例如形成包括夹住电路中的绝缘层的两个导体层(设置在电路中的导线或电极等)的电容器(电容单元)。[示例6]示例6是示例4的另一改型。在示例4中,每个集成电路50经由信息输入/输出端子47和导线(感测线)48连接到控制电路80。另一方面,在示例6中,电池组中的二次电池单元处于 图10中所示的连接状态,并且每个集成电路50经由电容器59A连接到电力线18,电力线18设置在对应的二次电池单元20中并且向外部供给电力。用作带通滤波器(BPF)的耦合电容器59设置在集成电路50和电力线18之间。耦合电容器59和二次电池单元20并联连接。耦合电容器59可以并入到集成电路50中,或者可以与集成电路50分离地设置,只要其被设计为使适于用作传送识别信息等和电池状态的通信频率的频率通过。控制电路80连接到电力线18。耦合电容器19A和读取器/写入器I/019B设置在控制电路80和电力线18之间。耦合电容器19A也被设计为使适于用作传送识别信息等和电池状态的通信频率的频率通过。由电抗形成的低通滤波器19C和19D设置在电力线18的输出单元16侧,并且识别信息等和电池状态不能通过输出单元16。在一些情况下,低通滤波器19C和集成电路50可以连接到在输出单元16外部存在的电力线。如上文所述,在示例6中,在电池组中的二次电池单元处于连接状态(组装电池的状态)时,识别信息等和电池状态叠加在电力线路径上,并且通过有线方法被输出到每个二次电池单元20的外部(具体地,输出到控制电路80)。如示例I中的那样,每个集成电路50经由导线58连接到正电极引线45和电池壳31。不同于示例4,该示例不需要在二次电池单元20上设置信息输入/输出端子47,并且也不需要设置导线(感测线)48。除了上述方面之外,示例6的电池组和二次电池单元具有与示例I或4中描述的电池组和二次电池单元相同的构造和结构,并且因此,这里不提供它们的详细说明。[示例7]示例7是示例I的另一改型。图11 (A)是二次电池单元的示意性透视图,并且图11 (B)是作为集成电路50和天线57的组件的集成电路组件(无线IC标签)50A的示意性视图。如这些图中所示,在示例7中,不同于示例I,集成电路50设置在二次电池单元20的外表面上。具体地,集成电路50接合到二次电池单元20的外表面,或者集成电路50通过适当的部件(诸如外部膜)叠置在二次电池单元20的外表面上。如示例I中的那样,集成电路50的电源是二次电池单元20,并且通过无线方法传送信息。集成电路50具有天线57。再者,经由导线58A从二次电池单元的电池盖34和电池壳31向集成电路50供给电力。除了上述方面之外,示例7的电池组和二次电池单元具有与示例I中描述的电池组和二次电池单元相同的构造和结构,并且因此,这里不提供它们的详细说明。如示例2中的那样,为了测量电流和电压,集成电路50的电流测量单元55和电压测量单元56可以经由导线58A连接到正电极引线45和电池壳31。[示例8]示例8是示例I的另一改型。如图12 (A)和12 (B)中的二次电池单元的示意性透视图中所示,如示例7中的那样,示例8中的每个集成电路50设置在二次电池单元20的外表面上。再者,每个集成电路50的电源是二次电池单元,并且通过有线方法传送信息。具体地,如示例4中的那样(参见图12 (A)),集成电路50经由导线58A连接到二次电池单元的电池盖34和电池壳31,并且集成电路50通过导线(感测线)48连接到控制电路80,或者如示例5中的那样(参见图12 (B)),集成电路50通过电容耦合70和导线48连接到控制电路80。替选地,如示例6中的那样,集成电路50和控制电路80可以经由电力线18连接。除了上述方面之外,示例8的电池组和二次电池单元具有与示例I中描述的电池组和二次电池单元相同的构造和结构,并且因此,这里不提供它们的详细说明。[示例9]示例9是示例I的另一改型。在示例9中,每个二次电池单元120是棱柱形二次电池单元。如图13 (A)中的示意性透视图中所示,集成电路被配置在二次电池单元120内部(具体地,被配置在由位于紧接密封板(帽板)下方的绝缘隔离物包围的开口中)。如示例I中的那样,电源是二次电池单元,并且通过无线方法传送信息。集成电路具有图中未示出的天线。在后面将描述的图13 (A)和图13 (B)中,设置在相应的二次电池单元120内部的每个集成电路组件50A由虚线示意性地示出。缠绕电极体被配置在二次电池单元120内部,其间置有隔离物的正电极材料和负电极材料绕缠绕电极体缠绕。除了上述方面之外,示例9的二次电池单元120和电池组可以与示例I的二次电池单元和电池组基本上相同,并且因此,这里不提供它们的详细说明。替选地,每个集成电路设置在二次电池单元120中,并且电源是二次电池单元,但是可以通过有线方法传送信息。就是说,以有线方式向二次电池单元120的外部(具体地,向控制电路80)发送个体信息和所测量的电池状态。具体地,如图13 (B)中的示意性透视图中所示,信息输入/输出端子47设置在二次电池单元120上,并且二次电池单元120内部设置的集成电路经由信息输入/输出端子47和导线(未示出)连接到控制电路80。替选地,如示例6中的那样,集成电路和控制电路可以经由电力线连接。替选地,如图14(A)中的二次电池单元120的示意性透视图中所示,集成电路被配置在二次电池单元120的外表面上。具体地,集成电路(或者更具体地,集成电路组件50A)接合到二次电池单元120的外表面,或者集成电路通过适当的部件(诸如外部膜)叠置在二次电池单元120的外表面上。集成电路具有与示例7中所述的集成电路相同的构造和结构。再者,集成电路的电源是二次电池单元,并且集成电路经由导线58A连接到二次电池单元的正电极端子121 和负电极端子122。无线方法用于传输信息,并且集成电路具有天线。在需要时,为了测量电流和电压,集成电路的电流测量单元和电压测量单元经由导线58A连接到正电极端子121和负电极端子122。替选地,如图14 (B)中的二次电池单元120的示意性透视图中所示,如示例7中的那样,集成电路被配置在二次电池单元120的外表面上。再者,集成电路的电源是二次电池单元,并且通过有线方法传送信息。具体地,集成电路经由导线58A连接到二次电池单元120的正电极端子121和负电极端子122。如示例4中的那样,集成电路还通过导线(感测线)48连接到控制电路80,或者如示例5中的那样,集成电路经由电容耦合和导线连接到控制电路80。替选地,如示例6中的那样,集成电路和控制电路可以经由电力线连接。二次电池单元可以是叠层型的。如图15 (A)和15 (B)中所示,每个二次电池单元220具有插入在正电极材料板231和负电极材料板232之间的绝缘隔离物233,并且具有通过堆叠这些板形成的堆叠结构。该堆叠结构和电解溶液通过上和下铝叠层进行密封。正电极端子221和负电极端子222附接到正电极材料板231和负电极材料板232,并且从铝叠层234之间的接合部分突出。在图15 (A)中所示的二次电池单元220中,集成电路50或集成电路组件50A连接到正电极端子221和负电极端子222,并且集成电路50或集成电路组件50A位于铝叠层234之间的接合部分处。就是说,集成电路50或集成电路组件50A位于二次电池单元220内部。电源是二次电池单元,并且可以通过无线方法或有线方法传送信息。在图15 (B)中所示的二次电池单元220中,集成电路50或集成电路组件50A连接到正电极端子221和负电极端子222,但是集成电路50或集成电路组件50A位于铝叠层234的外表面上。电源是二次电池单元,并且通过无线方法或有线方法传送信息。尽管到此为止基于优选示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示例。以上示例中描述的电池组、二次电池单元、集成电路、控制电路等的构造、结构和连接仅是示例,并且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修改。在一些情况下,由裸芯片形成并且具有在其中形成的槽部的集成电路被安装在基板上,使得当从基板拆下时集成电路在槽部处断开。替选地,由裸芯片形成的集成电路可以安装在基板上,并且基板和集成电路可以经由导线接合部连接,使得当集成电路从基板拆下 时导线接合部断开。替选地,集成电路可以由厚度为50μπι或更小的薄裸芯片形成,使得当拆下时,集成电路断开。此外,这些结构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组合。附图标记列表10…电池组,11…主单元,12…封闭部件(盖),13…固定部件(螺钉),14…抽头部,15…识别标志(序列ID), 16…输出单兀,17…壳体,18...电力线,19Α…稱合电容器,19Β...读取器/写入器1/0,19(:、190 "低通滤波器,20、120、22(>"二次电池单元,31 "电池壳,32…上绝缘板,33…下绝缘板,34…电池盖,35…安全阀机构,35Α…盘板,36…热电阻兀件(PTC元件),37...垫圈,40...缠绕电极体,41...正电极材料,42...负电极材料,43…隔离物,44...中心销,45…正电极引线,46…负电极引线,47…信息输入/输出端子,48...导线(感测线),50...集成电路,50A...作为集成电路和天线的组件的集成电路组件,51...信号处理单兀,52…存储区域,53…存储器单兀,54…温度测量单兀,55…电流测量单兀,56…电压测量单元,57...天线,58、58A...导线,59...耦合电容器,61…密码处理单元,62…随机数生成器,70…电容耦合,80…控制电路,81...MPU,82…存储部件,83…通信电路,84…电池保护电路,85...印刷配线板,121、221…正电极端子,122、222…负电极端子,231…正电极材料板,232…负电极材料板,233…隔离物,234…招叠层
权利要求
1.一种二次电池单元,包括: 集成电路,存储有识别息, 其中由来自二次电池单元的电力驱动集成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单元,其中集成电路具有用于存储来自二次电池单元的电力供给存在与否的存储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单元,其中集成电路进一步存储有个体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单元,其中集成电路以无线方式向二次电池单元的外部发送识别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单元,其中集成电路以有线方式向二次电池单元的外部发送识别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单元,其中集成电路连接到二次电池单元所具有的、用于向外部供给电力的电力线,并且经由电力线向二次电池单元的外部发送识别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单元,其中集成电路连接在二次电池单元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单元,其中集成电路被配置在二次电池单元的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单元,其中集成电路被配置在二次电池单元的外部。
10.一种电池组,包括: 多个二次电池单元,每个二次电池单元包括存储有识别信息的集成电路, 其中由来自二次电池单元的电力驱动集成电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组,其中集成电路具有用于存储来自二次电池单元的电力供给存在与否的存储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组,其中集成电路进一步存储有个体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组,进一步包括 控制电路,被配置成基于来自每个二次电池单元中设置的集成电路的识别信息,认证每个二次电池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控制电路存储有关于每个二次电池单元的识别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控制电路无线接收来自每个二次电池单元中设置的集成电路的识别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控制电路基于电容耦合,接收来自每个二次电池单元中设置的集成电路的识别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集成电路经由二次电池单元所具有的、用于向外部供给电力的电力线连接到控制电路,以及 控制电路经由电力线接收来自每个二次电池单元中设置的集成电路的识别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池组,其中带通滤波器设置在集成电路和电力线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组,其中集成电路连接在二次电池单元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
20.一种电力消耗装置,包括 电池组,包括多个二次电池单元,每个二次电池单元包括存储有识别信息的集成电路, 其中由来自二次电池 单元的电力驱动集成电路。
全文摘要
公开了一种二次电池单元,其可靠地防止设置在二次电池单元上的集成电路被从该二次电池单元去除并且附接到另一二次电池单元;还公开了一种配备有所述二次电池单元的电池组,以及一种配备有所述电池组的电力消耗装置。所公开的二次电池单元(20)配备有存储识别信息的集成电路(IC芯片)(50),该集成电路(50)由来自二次电池单元的电力驱动。所公开的电池组具有多个二次电池单元,这些二次电池单元配备有存储识别信息的集成电路(IC芯片)(50),所述集成电路由来自二次电池单元的电力驱动。所公开的电力消耗装置具有电池组,该电池组具有多个二次电池单元,这些二次电池单元配备有存储识别信息的集成电路(IC芯片)(50),所述集成电路(50)由来自二次电池单元的电力驱动。
文档编号H01M10/42GK103250298SQ20118005563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6日
发明者寺本茂树, 上坂进一, 小泽淳史, 中村和夫, 吉田亚左实, 秋下彻, 盛合志帆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