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电容耦合及电感耦的滤波器及耦合值可调谐的滤波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242485阅读:99来源:国知局
利用电容耦合及电感耦的滤波器及耦合值可调谐的滤波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电容耦合及电感耦合实现宽带的多模滤波器及耦合值可调谐的多模滤波器。该多模滤波器包括:外壳;形成在所述外壳内的第一空腔及第二空腔;容纳于所述第一空腔的第一谐振器;容纳于所述第二空腔的第二谐振器;使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分离的隔壁;以及第一耦合元件。所述外壳与所述隔壁之间形成有槽,所述第一耦合元件向与所述隔壁交叉的方向插入于所述槽,所述第一耦合元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一耦合元件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第一耦合元件连接于接地点。
【专利说明】利用电容耦合及电感耦的滤波器及耦合值可调谐的滤波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滤波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电容耦合及电感耦合实现宽带的多模式滤波器及耦合值可调谐的多模式滤波器。其能够产生用于多模式的充分耦合。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多模滤波器通过把耦合元件设置在隔壁之间的耦合窗,进行与谐振器之间的耦合。
[0003]这种结构在单一模式下,能够充分地体现所需的耦合值,但是在多模式下,无法体现充分的耦合值。因此,现有的多模滤波器只能用作窄带滤波器。
[0004]另外,多模滤波器一旦完成制造,就无法进一步调谐耦合值。

【发明内容】

[0005]技术问题
[0006]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体现宽带功能同时实现多种耦合值的多模滤波器。
[0007]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体现宽带功能同时能够实现耦合值调谐的多模滤波器。
[0008]技术方案
[0009]为达到上述的本发明的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多模滤波器包括:夕卜壳;第一空腔及第二空腔,其形成在所述外壳内;第一谐振器,其容纳于所述第一空腔;第二谐振器,其容纳于所述第二空腔;隔壁,其使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分离;以及第一耦合元件。其中,在所述外壳与所述隔壁之间形成有槽,所述第一耦合元件向与所述隔壁交叉的方向插入于所述槽,所述第一耦合元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一耦合元件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第一耦合元件连接于接地点。
[0010]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多模滤波器包括:外壳;第一空腔及第二空腔,其形成在所述外壳内;第一谐振器,其容纳于所述第一空腔;第二谐振器,其容纳于所述第二空腔;隔壁,其使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分离;以及耦合元件。其中,在所述外壳与所述隔壁之间形成有槽,所述耦合元件沿与所述隔壁交叉的方向插入于所述槽,所述耦合元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耦合元件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耦合元件处于电气断开状态。
[0011]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优选实施例的多模滤波器包括:外壳;第一空腔及第二空腔,其形成在所述外壳内;第一谐振器,其容纳于所述第一空腔;第二谐振器,其容纳于所述第二空腔;隔壁,其使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分离;第一耦合元件;以及至少一个调谐元件。其中,在所述外壳与所述隔壁之间形成有槽,所述第一耦合元件向与所述隔壁交叉的方向插入于所述槽,所述第一耦合元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一耦合元件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至少一个调谐元件容纳于所述第一空腔及所述第二空腔中的至少一者且与所述第一耦合元件相向。
[0012]发明效果
[0013]本发明的多模滤波器通过把“Π”形状的耦合元件设置在外壳与隔壁之间的槽,其能够容纳于空腔内。结果,在该谐振器与耦合元件之间能够均产生E-场耦合及H-场耦合。因此,谐振器之间的耦合值增加,所述多模滤波器因而能够体现宽带。
[0014]另外,由于能够使所述耦合元件的宽度及高度多样地变形,所以能够以多样的结构体现所述耦合元件。结果,所述多模滤波器能够根据其目的,体现所需的多样的耦合值。
[0015]而且,在与所述耦合元件相向而立的位置设置调谐元件,利用所述调谐元件调整耦合值,所以,所述多模滤波器能够调谐所需的耦合值。尤其是,在利用金属螺丝使耦合元件固定于外壳底面的多模滤波器中,因可能发生的机械性误差而造成耦合值的差异,通过所述调谐元件,能够补偿这种差异,实现所需的耦合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多模滤波器的立体图;
[0017]图2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多模滤波器的俯视图;
[0018]图3为显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耦合元件的立体图;
[0019]图4为显示现有的双模滤波器的耦合实验结果图表的附图;
[0020]图5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多模滤波器的耦合实验结果图表的附图;
[0021]图6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多模滤波器的立体图;
[0022]图7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多模滤波器的俯视图;
[0023]图8为显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耦合元件及调谐元件的立体图;
[0024]图9为显示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多模滤波器中,由调谐元件进入深度决定的插入损耗(Insertion Loss)的附图;
[0025]图10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多模滤波器的立体图;
[0026]图11为显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多模滤波器的耦合实验结果图表的附图;
[0027]图12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多模滤波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9]图1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多模滤波器的立体图,图2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多模滤波器的俯视图,图3为显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耦合元件的立体图。
[0030]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多模滤波器包括外壳100、第一空腔102、第二空腔104、第一谐振器106、第二谐振器108、隔壁110、第一耦合元件114、第二耦合元件122及固定构件124。
[0031]外壳100发挥保护所述多模滤波器内部的诸如谐振器106及108等构成要素、屏蔽电磁波的作用。这种外壳100例如可以通过在铝材料上镀以传导率高的银来形成,发挥电气接地点作用。
[0032]所述空腔102及104作为为频率共振而在外壳100内形成的空间,被隔壁110所定义。虽然图1中显示了具有圆筒形状的空腔102或104,但空腔102或104可以具有例如长方体形状等多种形状。
[0033]第一谐振器106容纳于第一空腔102内,第二谐振器108容纳于第二空腔104内。这些谐振器106及108根据RF滤波器的模式(TE模式或TM模式),既可以采用金属材料,也可以采用介电材料。
[0034]在图1中,虽然显示了谐振器106及108具有圆柱形态的情形,但是,除此之外,谐振器106及108还可以具有长方柱(长方体)形状、圆盘形状等多种柱状形态。
[003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第一谐振器106中,如图1及图2所示,能够发生第一模式130及与第一模式130交叉的,例如垂直交叉的第二模式132。另外,在第二谐振器108中,也可以发生2个模式,即,对应于第一模式130的第三模式及对应于第二模式132的第四模式。当然,在各谐振器106及108中会发生的模式的个数也可以为3个以上。
[003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谐振器106及108具有相对较矮的高度,即具有扁平的圆筒形状时,模式130及132可以分别为HHl模式。当然,根据谐振器106及108的形态,模式130及132也可以为其他种类的模式。例如,如果谐振器106及108具有相对较高的高度,则相应模式可以分别为HEE模式。
[0037]在多模滤波器中,在谐振器106或108的上面及下面分别产生场(field)。因此,为了调节谐振器106及108之间的耦合,应控制谐振器106或108的上面及下面的场。
[0038]但是,在HEH模式下,谐振器106或108的上面的场大部分给谐振器106及108之间的耦合以影响,下面的场几乎不产生影响。因此,本发明的多模滤波器能够根据HEH模式,控制谐振器106或108的上面的场,从而调节谐振器106及108之间的耦合。
[0039]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在外壳100与隔壁110之间可以形成有槽112。槽112使空腔102及104相互连接。
[0040]第一耦合元件114以插入于槽112的状态,位于空腔102及104内。
[004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耦合元件114作为金属,如图3所示,可以包括第一耦合部300、第二耦合部302、第三耦合部304、第四耦合部306及第五耦合部308。
[0042]第一耦合部300向与隔壁112交叉的方向插入于槽112。这种些情况下,固定构件124可以保持及固定第一耦合部300。
[0043]第二I禹合部302沿垂直于第一I禹合部300的方向,从第一I禹合部300纵向延伸,并容纳于第一空腔102内。此处,第二耦合部302既可以与外壳100中相应于第一空腔102的内侧面离开地设置,也可以接触所述内侧面。
[0044]第三I禹合部304沿垂直于第一I禹合部300的方向,从第一I禹合部300纵向延伸,容纳于第二空腔104内。此时,第三耦合部304既可以与外壳100中相应于第二空腔104的内侧面离开地设置,也可以接触所述内侧面。另外,第三耦合部304可以与第二耦合部302对称地设置。
[0045]第四耦合部306沿垂直于第二耦合部302的方向,从第二耦合部302纵向延伸,可以设置在相应于第一空腔102的外壳100的底面上。结果,第一耦合元件114接地。
[0046]第五耦合部308可以沿垂直于第三耦合部304的方向,从第三耦合部304纵向延伸,设置在相应于第二空腔104的外壳100的底面上。结果,第一耦合元件114接地。
[004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四耦合部306及第五耦合部308可以通过金属螺丝(metal screw),固定于外壳100的底面。此处,第一I禹合元件114稳定地固定于外壳100的底面,从而可以不需要固定构件124。
[0048]综上所述,第一耦合元件114整体上具有“Π”形状,与外壳100电连接实现接地。
[0049]如果从电气观点来考查,在第二耦合部302与第一谐振器106之间,产生E-场耦合(即,电容耦合)310及H-场耦合(即,电感耦合)312。当然,在第三耦合部304与第二谐振器108之间,也产生E-场耦合及H-场耦合。
[005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多模滤波器调整第二耦合部302的面积或第三耦合部304的面积,调节电容耦合,并且调整第二耦合部304的高度或第三耦合部304的高度,调节电感耦合。即,所述多模滤波器调整第二耦合部302或第三耦合部304的大小或高度,调节谐振器106及108之间的耦合值。
[0051]在图1及图3中,虽然显示了第二耦合部302与第三耦合部304对称地设置、且具有相同大小的情形,但是,第二耦合部302与第三耦合部304也可以非对称地设置,也可以具有不同大小。例如,第二耦合部302的宽度与第三耦合部304的宽度可以不同。即,所述多模滤波器可以恰当地设定第二耦合部302与第三耦合部304的宽度或高度,体现多样的耦合值。
[0052]再参照图1,在隔壁110上可以形成有槽(耦合窗)120,第二耦合元件122可以通过耦合窗120设置。不过,由于可以利用第一耦合元件114,充分体现谐振器106及108之间的耦合值,所以,在隔壁110上可以没有耦合窗120或没有第二耦合元件122。
[0053]现有的双模滤波器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多模滤波器比较如下。
[0054]现有的双模滤波器使用通过耦合窗的只调苄基于E-场的电容耦合的方式,因此,双模滤波器无法体现所需的耦合值。
`[0055]相反,本发明的多模滤波器利用基于E-场的电容I禹合和基于H-场的电感I禹合,调节谐振器106及108之间的耦合值。因此,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多模滤波器能够实现充分的耦合值。尤其是第一耦合元件114可以以多种形态实现结构变形,因此,所述多模滤波器能够实现所需的多样的耦合值。
[0056]另外,第一稱合元件114借助金属螺丝(metal screw)固定于外壳100的底面,因此,即使发生诸如振动、极度的温度变化、撞击等的外部冲击,也可以稳定地固定于外壳100的底面。因此,不会发生因外部冲击造成的多模滤波器特性下降。
[0057]下面参照附图,考查现有的双模滤波器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多模滤波器的耦合特性实验结果。
[0058]图4为显示现有的双模滤波器的耦合实验结果图表的附图,图5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多模滤波器的耦合实验结果图表的附图。
[0059]如图4所示,现有的双模滤波器只能体现以2.56 --为中心频率且带宽为23..的
0.89%的窄带。这是因为在谐振器之间未实现充分的耦合。
[0060]相反,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多模滤波器,如图5所示,只能体现以2.56..为中心频率且带宽为40.?的1.64%的宽带。这是因为,所述多模滤波器利用基于E-场的电容率禹合和基于H-场的电感稱合,在谐振器106及108之间实现充分的I禹合。
[0061]图6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多模滤波器的立体图,图7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多模滤波器的俯视图,图8为显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耦合元件及调谐元件的立体图。不过,在图6(B)中,为了显示调谐元件640及642的准确位置,省略了多模滤波器的构成要素中的一部分构成要素。
[0062]如图6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多模滤波器作为使用多模式并能够调谐耦合值的滤波器,包括外壳600、盖子601、第一空腔602、第二空腔604、第一谐振器606、第二谐振器608、隔壁610、第一稱合兀件614、第二稱合兀件622、固定构件624、第一调谐兀件640及第二调谐元件642。
[0063]除盖子601、第一调谐元件640及第二调谐元件642之外的其余构成要素,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多模滤波器实质上相同。因此,省略对相同构成要素的详细说明。
[0064]盖子601结合于外壳600的上部,例如,可以借助于螺栓结合等,与外壳600的上部结合。这种盖子601也可以通过例如在铝材料上镀银来形成,发挥电气接地点作用。
[0065]第一调谐元件640例如可以为金属螺栓,如图6(B)所示,以结合于盖子601的状态,容纳于第一空腔602内。不过,第一调谐元件640不接触外壳600的底面。
[006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调谐元件640可以位于第一耦合元件614与对应于第一空腔602的外壳600的内侧面之间。尤其是,第一调谐元件640可以与第一耦合元件614中的第二耦合部802直接相向而立地设置。当然,第一调谐元件640也可以位于第一率禹合兀件614与第一谐振器606之间,但是,在稱合效率方面,优选位于第一稱合兀件614与外壳600的内侧面。
[0067]如果按如上使第一调谐元件640位于第一耦合元件614与外壳600的内侧面,则电容耦合减小,电感耦合保持不变,因此,整体的耦合值增加。
[0068]如果以使第一耦合元件614固定于外壳600底面的结构体现多模滤波器,则会发生机械性公差。由于这种机械性公差,所需的耦合值可能无法体现,但是,本发明的多模滤波器能够利用第一调谐元件640补偿因这种机械性公差而造成的耦合值的差异。即,本发明的多模滤波器可以与机械性公差无关,利用第一调谐元件640,始终实现所需的耦合值。
[0069]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调谐元件640为了调谐耦合值,如图6 (B)所示,可以以结合于盖子601的状态上下移动。在实际调谐过程中,在上下移动第一调谐元件640的同时,调整耦合值,在耦合值调整为所需的值后,使第一调谐元件640固定于相应位置。
[0070]例如,第二调谐元件642可以为金属螺栓,如图6(B)所示,以结合于盖子601的状态容纳于第二空腔604内。不过,第二调谐元件642不接触外壳600的底面。
[007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二调谐元件642可以位于第一耦合元件614与对应于第二空腔604的外壳600的内侧面之间。尤其是第二调谐元件642可以位于与第一耦合元件614中的第三耦合部804直接相向而立的位置。当然,第二调谐元件642也可以位于第一稱合兀件614与第二谐振器608之间。
[0072]这种第二调谐元件642可以在以第一调谐元件640和隔壁610为中心对称地设置的同时,具有相同的大小。另外,第二调谐元件642为了调谐耦合值,可以如图1(B)所示,以结合于盖子601的状态上下移动。
[0073]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调谐元件640及642可以具有互不相同的大小。例如,调谐元件640及642统一地具有圆筒形状,但第一调谐元件640的半径可以大于第二调谐元件642的半径。
[0074]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多模滤波器可以利用第一耦合元件614,控制谐振器606及608之间的耦合,并且利用调谐元件640及642,把耦合值调谐为所需的值。
[0075]在以上说明中,各空腔602及604中容纳了一个调谐元件640或642,但是,既可以只在一部分空腔602或604中容纳调谐元件,也可以在一个空腔602或604中容纳多个调谐元件。
[0076]下面对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多模滤波器与现有的双模滤波器进行比较。
[0077]现有的双模滤波器使用通过耦合窗的只调苄基于E-场的电容耦合的方式,因此,双模滤波器无法充分体现耦合值。
[0078]相反,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多模滤波器利用基于E-场的电容稱合和基于H-场的电感耦合,调节谐振器606及608之间的耦合值。因此,本实施例的多模滤波器可以实现充分的耦合值。尤其是第一耦合元件614能够以多样的形态实现结构变形,并且能够利用调谐元件640及642,调谐耦合值,所以,所述多模滤波器能够实现所需的多样的耦合值。
[0079]另外,第一耦合元件614通过金属螺丝固定于外壳600的底面,因此,即使发生诸如振动、极度的温度变化、撞击等的外部冲击,也可以稳定地固定于外壳600的底面。因此,不会发生因外部冲击造成的多模滤波器特性下降。不过,这种第一耦合元件614的体现方法也会诱发机械性公差,但本发明的多模滤波器利用调谐元件640及642,补偿因机械性公差造成的耦合差异。
[0080]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多模滤波器的实验结果。
[0081]图9为显示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多模滤波器中,按照调谐元件进入深度决定的插入损耗(Insertion Los s)的附图。具体而言,图9显示了当调谐元件进入相应空腔的进入深度容纳深度为0_时的插入损耗波形900和进入深度为5_时的插入损耗波形902。
[0082]如果考查图9的插入损耗波形900及902,可以确认:在损耗大体为O的频带,进入深度为5mm时的插入损耗波形902的带宽比进入深度(容纳深度)为Omm时的插入损耗波形900的带宽更宽。即,可以确认,调节调谐元件的进入深度,可以实现带宽的调谐,在图9中确认了可实现约8..的带宽调谐(即,耦合)。
[0083]虽然附图中未示出,但确认了现有的双模滤波器只体现以2.56..为中心频率且带宽为23.?的0.89%的窄带。这是因为在谐振器之间未实现充分的耦合。
[0084]相反,确认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多模滤波器已体现了以2.56..为中心频率且比23..大许多的带宽。即,本发明的多模滤波器能够体现宽带。这是因为,所述多模滤波器利用基于E-场的电容稱合和基于H-场的电感稱合,使谐振器606及608之间实现充分的耦合。
[0085]图10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多模滤波器的立体图。
[0086]如图10所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多模滤波器包括外壳1000、第一空腔1002、第二空腔1004、第一谐振器1006、第二谐振器1008、隔壁1010、第一耦合元件1014及第二耦合元件1016。
[0087]由于除第一耦合元件1014之外的其余构成要素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多模滤波器实质上相同,因此,以下省略对相同构成要素的详细说明。
[0088]第一耦合元件1014整体上具有"Π "形状,且包括第一耦合部1020、第二耦合部1022及第三耦合部1024。
[0089]第一耦合部1020插入于外壳1000与隔壁1010之间的槽1012。其中,第一耦合部1020在图中未示出,但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多模滤波器相同,被固定构件固定,并且与外壳1000物理分离。
[0090]第二I禹合部1022沿垂直于第一f禹合部1020的方向,从第一I禹合部1020纵向延伸,容纳于第一空腔1002内。其中,第二耦合部1022与外壳1000的底面及侧面物理分离。
[0091]第三I禹合部1024沿垂直于第一f禹合部1020的方向,从第一I禹合部1020纵向延伸,容纳于第二空腔1004内。其中,第三耦合部1024与外壳1000的底面及侧面物理分离。
[0092]即,第一耦合元件1014以电气断开状态容纳于空腔1002及1004。此时,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多模滤波器相同,产生E-场耦合及H-场耦合,谐振器1006及1008之间的耦合可以充分实现。
[0093]另外,由于能够把第一耦合元件1014变形成多样的结构,所以,本实施例的多模滤波器可以体现多样的耦合值。
[0094]如果考查这种多模滤波器的耦合实验结果,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多模滤波器如图11所示,可以体现以2.56.?为中心频率并且带宽为42.?的1.64%的宽带。
[0095]图12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多模滤波器的立体图。
[0096]如图12所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多模滤波器包括外壳1200、第一空腔1202、第二空腔1204、第一谐振器1206、第二谐振器1208、隔壁1210、第一耦合元件1214、第二耦合元件1216、第一调谐元件1230及第二调谐元件1232。
[0097]由于除第一调谐元件1230及第二调谐元件1232之外的其余构成要素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多模滤波器实质上相同。因此,以下省略对相同构成要素的详细说明。
[0098]第一调谐元件1230在容纳于第一空腔1202的状态下,可以位于第二耦合部1222的后方,第二调谐元件1232在容纳于第二空腔1204的状态下,可以位于第三耦合部1224的后方。
[0099]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多模滤波器利用以插入于外壳与隔壁之间的槽的状态容纳于空腔的"Π"形状的耦合元件,能够充分实现多模式所需的耦合值,并且调节上述耦合元件的宽度及高度,能够多样地实现耦合值。其中,上述耦合元件可以具有接通形态或断开形态。
[0100]另外,可以与耦合元件是接通形态还是断开形态无关地位于耦合元件与相应于空腔的外壳的内侧面之间,能够调谐耦合值。
[0101]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只是为示例目的而公开。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多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第一空腔及第二空腔,其形成在所述外壳内; 第一谐振器,其容纳于所述第一空腔; 第二谐振器,其容纳于所述第二空腔; 隔壁,其使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分离;以及 第一稱合兀件; 其中,在所述外壳与所述隔壁之间形成有槽,所述第一耦合元件向与所述隔壁交叉的方向插入于所述槽,所述第一耦合元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一耦合元件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第一耦合元件连接于接地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耦合元件具有"Π"形状,通过利用E场耦合和H场耦合对所述第一谐振器及所述第二谐振器进行耦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元件包括: 第一耦合部,其插入于所述槽; 第二耦合部,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耦合部的方向从所述第一耦合部纵向延伸,并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 第三耦合部,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耦合部的方向从所述第一耦合部纵向延伸,并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 第四耦合部,其沿与所述第二耦合部垂直的方向从所述第二耦合部纵向延伸,并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空腔中的所述外壳的底面;以及 第五耦合部,其沿与所述第三耦合部垂直的方向从所述第三耦合部纵向延伸,并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空腔中的所述外壳的底面; 其中,所述第四耦合部及所述第五耦合部通过金属螺丝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隔壁的中间形成有耦合窗,第二耦合元件插入于所述耦合窗,所述第二耦合元件的一终端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二耦合元件的另一终端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调谐元件; 其中,所述调谐元件容纳于所述第一空腔及所述第二空腔中的至少一者且与所述第一耦合元件相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住所述外壳的盖子;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调谐元件中的第一调谐元件以结合于所述盖子的状态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至少一个调谐元件中的第二调谐元件以结合于所述盖子的状态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第一调谐元件位于所述第一耦合元件与所述第一空腔中的所述外壳的内侧面之间,所述第二调谐元件位于所述第一耦合元件与所述第二空腔中的所述外壳的内侧面之间,所述第一调谐元件及所述第二调谐元件能够以结合于所述盖子的状态上下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元件包括: 第一耦合部,其插入于所述槽; 第二耦合部,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耦合部的方向从所述第一耦合部纵向延伸,并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 第三耦合部,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耦合部的方向从所述第一耦合部纵向延伸,并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 第四耦合部,其沿与所述第二耦合部垂直的方向从所述第二耦合部纵向延伸,并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空腔中的所述外壳的底面;以及 第五耦合部,其沿与所述第三耦合部垂直的方向从所述第三耦合部纵向延伸,并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空腔中的所述外壳的底面; 其中,所述第四耦合部及所述第五耦合部通过金属螺丝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底面,所述第一调谐元件位于所述第二耦合部与所述第一空腔中的所述外壳的内侧面之间,所述第二调谐元件位于所述第三耦合部与所述第二空腔中的所述外壳的内侧面之间。
8.一种多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第一空腔及第二空腔,其形成在所述外壳内; 第一谐振器,其容纳于所述第一空腔; 第二谐振器,其容纳于所述第二空腔; 隔壁,其使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分离;以及 率禹合元件; 其中,在所述外壳与所述隔壁之间形成有槽,所述耦合元件沿与所述隔壁交叉的方向插入于所述槽,所述耦合元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耦合元件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耦合元件处于电气断开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耦合元件具有"π"形状,通过利用E场耦合和H场耦合对所述第一谐振器及所述第二谐振器进行耦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元件包括: 第一耦合部,其插入于所述槽; 第二耦合部,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耦合部的方向从所述第一耦合部纵向延伸,并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 第三耦合部,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耦合部的方向从所述第一耦合部纵向延伸,并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 其中,所述第二耦合部以与所述第一空腔中的所述外壳的内侧面物理分离的状态位于所述内侧面与所述第一谐振器之间,所述第三耦合部以与所述第二空腔中的所述外壳的内侧面物理分离的状态位于所述内侧面与所述第二谐振器之间,所述第二耦合部和所述第三耦合部与所述第一空腔中的所述外壳的底面及所述第二空腔中的所述外壳的底面物理分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构件; 其中,所述固定构件以被支撑于所述外壳及所述隔壁的状态,把所述第一耦合部固定。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调谐元件; 其中,所述调谐元件容纳于所述第一空腔及所述第二空腔中的至少一者,并且与所述第一一耦合元件相向。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住所述外壳的盖子;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调谐元件中的第一调谐元件以结合于所述盖子的状态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至少一个调谐元件中的第二调谐元件以结合于所述盖子的状态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第一调谐元件位于所述第一耦合元件与所述第一空腔中的所述外壳的内侧面之间,所述第二调谐元件位于所述第一耦合元件与对应于所述第二空腔中的所述外壳的内侧面之间,所述第一调谐元件及所述第二调谐元件能够以结合于所述盖子的状态上下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元件包括: 第一稱合部,其插入于所述槽; 第二 I禹合部,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 I禹合部的方向从所述第一 I禹合部纵向延伸,并容纳于所述第一空腔内;以及 第三I禹合部,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 I禹合部的方向从所述第一 I禹合部纵向延伸,并容纳于所述第二空腔内; 其中,所述第二耦合部以与所述第一空腔中的所述外壳的内侧面物理分离的状态位于所述内侧面与所述第一谐振器之间,所述第三耦合部以与所述第二空腔中的所述外壳的内侧面物理分离的状态位于所述内侧面与所述第二谐振器之间,所述第二耦合部和所述第三耦合部与所述第一空腔中的所述外壳的底面及所述第二空腔中的所述外壳的底面物理分离,所述第一调谐元件位于所述第二耦合部与所述第一空腔中的所述外壳的内侧面之间,所述第二调谐元件位于所述第三耦合部所述第二空腔中的所述外壳的内侧面之间。
15.—种多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第一空腔及第二空腔,其形成在所述外壳内; 第一谐振器,其容纳于所述第一空腔; 第二谐振器,其容纳于所述第二空腔; 隔壁,其使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分离; 第一耦合元件;以及 至少一个调谐元件; 其中,在所述外壳与所述隔壁之间形成有槽,所述第一耦合元件向与所述隔壁交叉的方向插入于所述槽,所述第一耦合元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一耦合元件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至少一个调谐元件容纳于所述第一空腔及所述第二空腔中的至少一者且与所述第一耦合元件相向。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多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住所述外壳的盖子;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调谐元件中的第一调谐元件以结合于所述盖子的状态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至少一个调谐元件中的第二调谐元件以结合于所述盖子的状态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第一调谐元件位于所述第一耦合元件与所述第一空腔中的所述外壳的内侧面之间,所述第二调谐元件位于所述第一耦合元件与所述第二空腔中的所述外壳的内侧面之间,所述第一调谐元件及所述第二调谐元件能够以结合于所述盖子的状态上下移动。
【文档编号】H01P1/208GK103490128SQ201210155228
【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9日
【发明者】千东完, 张宰源, 申起秀 申请人:Ace技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