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2285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按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按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按键,尤指一种利用金属连接件将支撑件可活动地连接于键帽及底板之间的按键。
背景技术
就目前个人电脑的使用习惯而言,键盘为不可或缺的输入设备之一,用以输入文字、符号或数字。不仅如此,举凡日常生活所接触的消费性电子产品或是工业界使用的大型加工设备,皆需设有按键结构作为输入装置,以操作上述电子产品与加工设备。请参阅图1,图I为现有技术的按键I的剖面图。如图I所示,按键I包含底板10、键帽12、电路板14、支撑装置16以及弹性件18。电路板14设置于底板10上。支撑装置16与弹性件18两者都设置于键帽12与底板10之间,用以支撑键帽12。当按键I的键帽 12被按压时,键帽12即会伴随支撑装置16朝底板10的方向垂直移动。当键帽12被释放后,弹性件18提供键帽12 —弹性恢复力,使键帽12可回复至按压前位置。在习知的按键I中,键帽12具有滑槽120以及卡槽122,底板10具有滑槽100以及卡槽102,且支撑装置16包含相互枢接的两个支撑件160、162。支撑件160具有滑动部1600以及枢接部1602,其中滑动部1600可滑动地设置于键帽12的滑槽120中,且枢接部1602可转动地枢接于底板10的卡槽102中。支撑件162具有滑动部1620以及枢接部1622,其中滑动部1620可滑动地设置于底板10的滑槽100中,且枢接部1622可转动地枢接于键帽12的卡槽122中。一般而言,上述支撑件160、162大多由塑胶材料射出成型或由金属材料冲压成型。若支撑件160、162由塑胶材料射出成型,其整体刚性较差,容易造成按键I的使用寿命缩短。若支撑件160、162由金属材料冲压成型,其滑动部1600、1620以及枢接部1602、1622难以冲压成圆形,造成支撑件160、162不易与底板10及键帽12组装。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按键,其利用金属连接件将支撑件可活动地连接于键帽及底板之间,以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按键包含底板;键帽;以及支撑装置,设置于该底板与该键帽之间,该支撑装置包含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与该第一支撑件相对设置;第一金属连接件,固定于该第一支撑件上,且分别与该键帽及该底板可活动地连接;以及第二金属连接件,固定于该第二支撑件上,且分别与该键帽及该底板可活动地连接。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撑件具有第一连动部,该第二支撑件具有第二连动部,该第一连动部与该第二连动部相互抵接,以在该键帽被一外力按压或该外力被释放时,使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产生连动。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撑件具有第一主体部以及第一作动部,该第一主体部与该第一作动部连接成V字形结构,且该第一主体部与该第一作动部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该第二支撑件具有第二主体部以及ー第二作动部,该第二主体部与该第二作动部连接成V字形结构,且该第二主体部与该第二作动部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作动部与该第二作动部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第一磁性区,该底板具有第二磁性区,该第一磁性区位于该第二磁性区上,于该键帽未被按压吋,该第一磁性区与该第二磁性区之间之ー磁吸カ使该键帽维持于未按压位置;于该键帽被一外力按压导致该第一磁性区与该第二磁性区远离时,该键帽伴随该支撑装置由该未按压位置移动至按压位置;于该外力释放时,该磁吸カ使该第一磁性区靠近该第二磁性区,使得该键帽伴随该支撑装置由该按压位置移动回该未按压位置。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磁性区及该第二磁性区的其中之ー为磁性件,该第一磁性区及该第二磁性区的其中之另ー为一磁性件或导磁性材料。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于该键帽伴随该支撑装置于该未按压位置与该按压位置之间移动时,该第一支撑件以该第一主体部与该第一作动部之ー连接处为支点转动,且该第ニ支撑件以该第二主体部与该第二作动部之ー连接处为支点转动。
·[0013]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含有电路板,设置于该底板上,该电路板具有至少ー开关,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触发部,用以触发该至少一开关。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含有弾性件,设置于该底板与该键帽之间。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利用金属连接件将支撑件可活动地连接于键帽及底板之间。若支撑件由塑胶材料射出成型,则支撑件可藉由与其固定在一起的金属连接件提高整体刚性,以有效延长按键的使用寿命。若支撑件由金属材料冲压成型,可将金属连接件制作成金属圆棒形式(例如,由一金属圆棒弯折成型),以与底板及键帽组装,进而提高组装的便利性及组装后的相对位置精度。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有点能够更明白易懂,以下特举较佳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I为现有技术按键的剖面图。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按键的立体图。图3为图2中的按键的爆炸图。图4为图2中的按键于另ー视角的爆炸图。图5为图2中的按键移除键帽的立体图。图6为图2中的按键移除底板的立体图。图7为图2中的按键沿X-X线的剖面图。图8为图7中的键帽被按压时的剖面图。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按键的剖面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3、3’ 按键10、30 底板12,32键帽14、36 电路板16、34、34’支撑装置18、38 弹性件[0030]100、120滑槽102、122卡槽160、162支撑件300、320连接座340、340’第一支撑件342、342’第二支撑件344第一金属连接件 346第二金属连接件360 开关1600、1620滑动部1602、1622枢接部3400第一连动部3402 第一主体部3404第一作动部3406、3426连接处3408、3428触发部 3420 第二连动部3422第二主体部3424 第二作动部Al 第一磁性区A2 第二磁性区X-X 剖面线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至图8,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按键3的立体图,图3为图2中的按键3的爆炸图,图4为图2中的按键3于另一视角的爆炸图,图5为图2中的按键3移除键帽32的立体图,图6为图2中的按键3移除底板30的立体图,图7为图2中的按键3沿X-X线的剖面图,图8为图7中的键帽32被按压时的剖面图。如图2至图8所示,按键3包含底板30、键帽32、支撑装置34以及电路板36。电路板36设置于底板30上。在实际应用中,电路板36可为薄膜电路板,但不以此为限。支撑装置34设置于底板30与键帽32之间。支撑装置34包含第一支撑件340、第二支撑件342、两个第一金属连接件344以及两个第二金属连接件346。第二支撑件340与第一支撑件342相对设置。两个第一金属连接件344固定于第一支撑件340上,且分别与键帽32及底板30可活动地连接。两个第二金属连接件346固定于第二支撑件342上,且分别与键帽32及底板30可活动地连接。于此实施例中,两个第一金属连接件344分别固定于第一支撑件340的两侧,且两个第二金属连接件346分别固定于第二支撑件342两侧。在第二实施例中,也可以将两个第一金属连接件344制作成单一的金属连接件,且将两个第二金属连接件346制作成单一的金属连接件,具体的制作情况,视实际应用而定。如图5所示,第一金属连接件344与第二金属连接件346分别可活动地连接底板30的连接座300上。如图6所示,第一金属连接件344与第二金属连接件346分别可活动地连接键帽32的连接座320上。藉此,第一支撑件340与第二支撑件342即可分别藉由第一金属连接件344与第二金属连接件346可活动地连接于键帽32及底板30之间,使得键帽32可伴随支撑装置34在一未按压位置(如图7所示)与一按压位置(如图8所示)之间移动。若第一支撑件340与第二支撑件342由塑胶材料射出成型,则第一支撑件340与第二支撑件342可藉由与其固定在一起的第一金属连接件344与第二金属连接件346提高整体刚性,以有效延长按键3的使用寿命。若第一支撑件340与第二支撑件342由金属材料冲压成型,可将第一支撑件340与第二支撑件342制作成金属圆棒形式(例如,由一金属圆棒弯折成型),以与底板30及键帽32组装,进而提高组装的便利性及组装后的相对位置精度。[0045]在此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340可具有第一连动部3400,且第二支撑件342可具有第二连动部3420,其中第一连动部3400与第二连动部3420相互抵接,在键帽32被一外力按压或外力被释放吋,使第一支撑件340与第二支撑件342产生连动,使得键帽32可伴随支撑装置34于未按压位置(如图7所示)与按压位置(如图8所示)之间移动。此外,第一支撑件340可具有第一主体部3402以及第一作动部3404,其中第一主体部3402与第一作动部3404连接成一 V字形结构,且第一主体部3402与第一作动部3404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第二支撑件342可具有第二主体部3422以及第二作动部3424,其中第二主体部3422与第二作动部3424连接成一 V字形结构,且第二主体部3422与第二作动部3424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在此实施例中,第一作动部3404与第二作动部3424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一第一磁性区Al,且底板30具有一第二磁性区A2,其中第一磁性区Al位于第二磁性区A2上。在此实施例中,第一作动部3404与第二作动部 3424皆具有第一磁性区Al。第一磁性区Al及第ニ磁性区A2的其中之一可为磁性件(例如,磁铁),且第一磁性区Al及第ニ磁性区A2的其中另一可为磁性件(例如,磁铁)或导磁性材料(例如,铁或其它金属)。在此实施例中,第一磁性区Al可为导磁性材料,且第二磁性区A2可为磁性件。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支撑件340与第二支撑件342可完全由导磁性材料制成,例如由金属材料冲压成型。此外,于第二实施例中,第一磁性区Al与第二磁性区A2皆可为磁鉄。在此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支撑件340与第二支撑件342皆为V字形结构,因此,当键帽32伴随支撑装置34于未按压位置(如图7所示)与按压位置(如图8所示)之间移动时,第一支撑件340会以第一主体部3402与第一作动部3404的连接处3406为支点转动,且第二支撑件342会以第二主体部3422与第二作动部3424的连接处3426为支点转动。当键帽32未被按压时,支撑装置34的第一磁性区Al与第二磁性区A2之间有ー磁吸力,使键帽32维持于未按压位置(如图7所示)。当键帽32被一外カ按压,且此外力足够克服磁吸カ,导致支撑装置34的第一磁性区Al与第二磁性区A2远离时,第一支撑件340会以第一主体部3402与第一作动部3404的连接处3406为支点转动,且第二支撑件342会以第二主体部3422与第二作动部3424的连接处3426为支点转动。此时,第一连动部3400与第二连动部3420会使第一支撑件340与第二支撑件342产生连动,使得键帽32伴随支撑装置34由未按压位置移动至按压位置(如图8所示)。当外力释放时,磁吸力使支撑装置34的第一磁性区Al靠近第二磁性区A2,使得第一支撑件340会以第一主体部3402与第一作动部3404的连接处3406为支点转动,且第二支撑件342会以第二主体部3422与第二作动部3424的连接处3426为支点转动。此时,第一连动部3400与第二连动部3420会使第一支撑件340与第二支撑件342产生连动,使得键帽32伴随支撑装置34由按压位置移动回未按压位置。如图7与图8所示,电路板36的两侧分别具有ー开关360,且第一支撑件340与第ニ支撑件342分别具有触发部3408、3428。当键帽32被按压而处于如图8所示的按压位置时,可利用第一支撑件340与第二支撑件342的触发部3408、3428触发电路板36上的开关360,以执行对应的输入功能。需说明的是,也可以仅在电路板36的ー侧设置开关360,并且在第一支撑件340与第二支撑件342中的其中之一上设置对应的触发部3408或触发部3428,视实际应用而定。请參阅图9,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按键3’的剖面图。按键3’与上述的按键3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按键3’另包含弹性件38,且支撑装置34’的第一支撑件340’与第二支撑件342’不包含上述第一磁性区Al与第二磁性区A2。如图9所示,弹性件38设置于底板30与键帽32之间。当按键3’的键帽32被按压时,键帽32即会伴随支撑装置34’朝底板30的方向垂直移动并压缩弹性件38。当键帽32被释放后,弹性件38即会提供键帽32 —弹性恢复力,使键帽32可回复至按压前的位置。于实际应用中,弹性件38可为橡胶垫圈(rubber dome)或金属簧片(metal dome),但不以此为限。此夕卜,也可以将电路板36上的开关对应设置于弹性件38下方,且由弹性件38来触发开关。此时,支撑装置34’上的第一支撑件340’与第二支撑件342’即可不需设置上述的触发部3408、3428。需说明的是,图9中与第2至8图中所示相同标号的元件,其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利用金属连接件将支撑件可活动地连接于键帽及底板之间。若支撑件由塑胶材料射出成型,则支撑件可藉由与其固定在一起的金属连接件提高整体刚性,以有效延长按键的使用寿命。若支撑件由金属材料冲压成型,可将金属连接件制作成金属圆棒形式(例如,由一金属圆棒弯折成型),以与底板及键帽组装,进而提高组装的便利性及组装后的相对位置精度。此外,本实用新型可利用磁吸力或弹性件使键帽伴 随支撑装置在未按压位置与按压位置之间移动,视实际应用而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那个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按键,其特征在于,包含 底板; 键帽;以及 支撑装置,设置于该底板与该键帽之间,该支撑装置包含 第一支撑件; 第二支撑件,与该第一支撑件相对设置; 第一金属连接件,固定于该第一支撑件上,且分别与该键帽及该底板可活动地连接;以及 第二金属连接件,固定于该第二支撑件上,且分别与该键帽及该底板可活动地连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件具有第一连动部,该第二支撑件具有第二连动部,该第一连动部与该第二连动部相互抵接,以在该键帽被一外力按压或该外力被释放时,使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产生连动。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件具有第一主体部以及第一作动部,该第一主体部与该第一作动部连接成V字形结构,且该第一主体部与该第一作动部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该第二支撑件具有第二主体部以及一第二作动部,该第二主体部与该第二作动部连接成V字形结构,且该第二主体部与该第二作动部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作动部与该第二作动部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第一磁性区,该底板具有第二磁性区,该第一磁性区位于该第二磁性区上,于该键帽未被按压时,该第一磁性区与该第二磁性区之间之一磁吸力使该键帽维持于未按压位置;于该键帽被一外力按压导致该第一磁性区与该第二磁性区远离时,该键帽伴随该支撑装置由该未按压位置移动至按压位置;于该外力释放时,该磁吸力使该第一磁性区靠近该第二磁性区,使得该键帽伴随该支撑装置由该按压位置移动回该未按压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磁性区及该第二磁性区的其中之一为磁性件,该第一磁性区及该第二磁性区的其中之另一为一磁性件或导磁性材料。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于该键帽伴随该支撑装置于该未按压位置与该按压位置之间移动时,该第一支撑件以该第一主体部与该第一作动部之一连接处为支点转动,且该第二支撑件以该第二主体部与该第二作动部之一连接处为支点转动。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电路板,设置于该底板上,该电路板具有至少一开关,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触发部,用以触发该至少一开关。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弹性件,设置于该底板与该键帽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按键,包含底板、键帽以及支撑装置,其中支撑装置设置于底板与键帽之间。支撑装置包含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一金属连接件以及第二金属连接件。第二支撑件与第一支撑件相对设置。第一金属连接件固定于第一支撑件上,且分别与键帽及底板可活动地连接。第二金属连接件固定于第二支撑件上,且分别与键帽及底板可活动地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金属连接件将支撑件可活动地连接于键帽及底板之间,可以有效延长按键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H01H3/12GK202523584SQ20122012026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7日
发明者赵令溪, 颜志仲 申请人: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