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屏蔽型电缆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6681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屏蔽型电缆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其是一种双 屏蔽型电缆附件。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电气等设备的集成化和模块化发展,电连接器的应用也越来越为广泛,电缆附件则作为电连接器的孪生兄弟往往与电连接器同时出线在使用场合,电缆附件在使用时装配在电连接器的尾部,主要起到防水、密封及屏蔽的功能,现有的电缆附件大都包括附件壳体,所述附件壳体的具有进线口和出线口,使用时,电缆从附件壳体 的进线口穿入附件壳体,经所述出线口穿出后与电连接器的接触件连接,为了保证电路具有一定的屏蔽性能,电缆附件的进线口处大都设有屏蔽件,但是现有的电缆附件的屏蔽件大都较为单一,这在一些对屏蔽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则不适用,尤其是随着具有双层(内层和外层)屏蔽层的电缆的出现,现有的电缆附件无法将其双层屏蔽层同时启用,电缆附件依然成为了约束线路屏蔽性能的瓶颈。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屏蔽型电缆附件,以与具有双层屏蔽层的电缆配套使用改善线路的屏蔽性能,解决现有的电缆附件限制线路的屏蔽性能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双屏蔽型电缆附件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屏蔽型电缆附件,包括导电的附件壳体,所述附件壳体具有进线口和出线口并于靠近进线口的一端中装配有屏蔽件,附件壳体中设有一台阶面,所述屏蔽件包括用于将对应的电缆的内层屏蔽层压紧在所述台阶面上以使其与附件壳体电性连接的内层屏蔽圈和用于压触对应的电缆的外层屏蔽层以使其与附件壳体电性连接的外层屏蔽圈,外层屏蔽圈和附件电性连接且外层屏蔽圈和内层屏蔽圈沿附件壳体的进线方向依次设置在附件壳体中。所述内层屏蔽圈和外层屏蔽圈之间隔设有用于与对应的线缆密封配合的密封套。所述附件壳体于靠近其进线口的一端装配有用于压紧内、外层屏蔽圈的压紧螺帽,所述外层屏蔽圈与设在压紧螺帽上的内翻沿挡止配合。所述附件壳体于靠近其进线口的一端装配有用于压紧内、外层屏蔽圈的压紧螺帽,所述外层屏蔽圈与设在压紧螺帽上的内翻沿挡止配合。所述外层屏蔽圈包括用于互相配合以夹紧压触对应的电缆的外层屏蔽层的第一外层屏蔽圈和第二外层屏蔽圈,第一外层屏蔽圈和第二外层屏蔽圈沿附件壳体的进线方向依次设置。所述附件壳体呈角形,附件壳体的进线口的中心线与出线口的中心线之间具有90°的夹角。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双屏蔽型电缆附件在其附件壳体中设有所述的台阶面、内层屏蔽圈和外层屏蔽圈,因此,在使用时可通过所述内层屏蔽圈将对应的电缆的内层屏蔽层压紧在所述台阶面上以使之与附件壳体电性连接,通过所述外层屏蔽圈压触对应的电缆的外层屏蔽层以使之与附件壳体电性连接,从而同时启用的具有双层屏蔽层的电缆的两层屏蔽层,改善了线路的屏蔽性能,解决了现有的电缆附件限制线路的屏蔽性能的问题;另外,所述内、外层屏蔽层在压紧电缆的屏蔽层的时候同样可实现对应的电连接器的抗拉功能。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屏蔽型电缆附件的实施例I的使用状态图;图2是图I在A处的放大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屏蔽型电缆附件的实施例I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双屏蔽型电缆附件的实施例1,如图1-3所示,包括管式的附件壳体11,附件壳体11呈角形且为金属壳体,其用于与电连接器连接的一端具有供对应的电缆12穿出的出线口,另一端具有供电缆穿入的进线口,本实施例中,进、出线口的中心线之间具有90°的夹角,附件壳体11中装配有屏蔽件,屏蔽件设在靠近附件壳体11的进线口的一端处,屏蔽件包括内层屏蔽圈14和外层屏蔽圈,外层屏蔽圈和内层屏蔽圈沿附件壳体11的进线方向依次设置且二者之间隔设有密封套15,附件壳体11内设有一台阶面,该台阶面与内层屏蔽圈14与之相对的侧面之间互相吻合,本实施例中,所述台阶面由一体设在附件壳体11的内壁面上的凸环构成,使用时,可通过内层屏蔽圈14将电缆的内层屏蔽层12-1压紧在台阶面上,从而使得其与附件壳体11电性连接,进而实现屏蔽功能,外层屏蔽圈包括第一外层屏蔽圈16和第二外层屏蔽圈17,第一、第二外层屏蔽圈设在附件壳体11的进线口处且二者相邻的一侧具有互相吻合的配合面;附件壳体11在靠近其进线口的一端螺纹装配有压紧螺母18,压紧螺母18具有内翻沿,电缆附件工作时可通过压紧螺母的内翻沿来压紧外层屏蔽圈,从而通过第一、第二外层屏蔽圈的配合来压触电缆的外层屏蔽层12-2,从而使其与附件壳体电性连接;密封套15采用橡胶套,用于与进入附件壳体中的电缆的绝缘皮12-3密封配合。在使用过程中接线时,可首先将电缆的前端的外层屏蔽层及绝缘皮剥除一段并保留电缆的内层屏蔽层,然后将电缆的前端插入附件壳体,将保留的内层屏蔽层翻至内层屏蔽圈与台阶面之间,将电缆的外层屏蔽层翻至第一、第二外层屏蔽圈之间,通过旋紧压紧螺帽即可实现对电缆的内、外屏蔽层的同时压紧及二者与附件壳体的电性连接,最终实现屏蔽功能,于此同时,密封套可与电缆的绝缘皮压紧配合,保证附件壳体进线口处的密封性倉泛。在本实用新型的双屏蔽型电缆附件的其它实施例中,上述实施例I中所述的台阶面还可以由螺纹装配在附件壳体中的螺套的端面构成;所述外层屏蔽圈还可以只有一个,此种情况下,可在外层屏蔽圈的外端设置外翻沿,使用时通过所述外翻沿将电缆的外层屏蔽层压在附件壳体的端面上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双屏蔽型电缆附件,包括导电的附件壳体,所述附件壳体具有进线口和出线口并于靠近进线口的一端中装配有屏蔽件,其特征在于,附件壳体中设有一台阶面,所述屏蔽件包括用于将对应的电缆的内层屏蔽层压紧在所述台阶面上以使其与附件壳体电性连接的内层屏蔽圈和用于压触对应的电缆的外层屏蔽层以使其与附件壳体电性连接的外层屏蔽圈,外层屏蔽圈和附件电性连接且外层屏蔽圈和内层屏蔽圈沿附件壳体的进线方向依次设置在附件壳体中。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屏蔽型电缆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屏蔽圈和外层屏蔽圈之间隔设有用于与对应的线缆密封配合的密封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屏蔽型电缆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壳体于靠近其进线口的一端装配有用于压紧内、外层屏蔽圈的压紧螺帽,所述外层屏蔽圈与设在压紧螺帽上的内翻沿挡止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屏蔽型电缆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壳体于靠近其进 线口的一端装配有用于压紧内、外层屏蔽圈的压紧螺帽,所述外层屏蔽圈与设在压紧螺帽上的内翻沿挡止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屏蔽型电缆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屏蔽圈包括用于互相配合以夹紧压触对应的电缆的外层屏蔽层的第一外层屏蔽圈和第二外层屏蔽圈,第一外层屏蔽圈和第二外层屏蔽圈沿附件壳体的进线方向依次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屏蔽型电缆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壳体呈角形,附件壳体的进线口的中心线与出线口的中心线之间具有90°的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屏蔽型电缆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壳体呈角形,附件壳体的进线口的中心线与出线口的中心线之间具有90°的夹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屏蔽型电缆附件,包括导电的附件壳体,所述附件壳体具有进线口和出线口并于靠近进线口的一端中装配有屏蔽件,附件壳体中设有一台阶面,所述屏蔽件包括用于将对应的电缆的内层屏蔽层压紧在所述台阶面上以使其与附件壳体电性连接的内层屏蔽圈和用于压触对应的电缆的外层屏蔽层以使其与附件壳体电性连接的外层屏蔽圈,外层屏蔽圈和附件电性连接且外层屏蔽圈和内层屏蔽圈沿附件壳体的进线方向依次设置在附件壳体中;在使用时可同时启用的具有双层屏蔽层的电缆的两层屏蔽层,改善了线路的屏蔽性能,解决了现有的电缆附件限制线路的屏蔽性能的问题。
文档编号H01R13/648GK202651521SQ20122019760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4日
发明者杨国刚, 胡国闯, 武学顺 申请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