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联聚氯乙烯护套船用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7956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交联聚氯乙烯护套船用电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联聚氯乙烯护套船用电缆。
背景技术
电缆用以传输电(磁)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船用电缆包括船用电力电缆、船用控制电缆、船用通信电缆、舰船用控制电缆等。主要适用于各种河海船舶及海上石油平台等水上建筑物传输及电器控制。传统的船用的控制电缆大多采用数根粗细相同的导体绞合成束,电缆的强度相对较弱。因此如何提高电缆的结构强度和传递信息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弥补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交联聚氯乙烯护套船用电缆,结构设计合理,有效地提高了电缆的结构强度较低、传递信息不稳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交联聚氯乙烯护套船用电缆,包括大导体、小导体,所述的大导体、小导体的外侧分别包裹有绝缘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导体采用第六类束绞的软圆铜丝或者镀锡铜丝构成,导体单丝直径为O. 18mm以下,绞合节距比为10 12倍,包裹绝缘层后小导体以包裹绝缘层后的大导体为中心绞合成束构成缆芯,缆芯外包裹有包带层,所述的包带层内成品字形设有对绞线,所述的包带层外侧依次包裹有内护套层、铠装层、外护套层。所述的交联聚氯乙烯护套船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导体采用镀锡铜丝绞合构成,所述的镀锡铜丝的电阻率小于O. 017 Ω . mm2/m(20°c )。所述的交联聚氯乙烯护套船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护套层、外护套层采用交联聚乙烯材料挤塑成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采用以大导体为中心并于外侧环绕数根小导体共同绞合成束构成缆芯,配合包带层内的对绞线,一方面提高了电缆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传递信息能力得到提升。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I :交联聚氯乙烯护套船用电缆,包括大导体I、小导体2,大导体I、小导体2的外侧分别包裹有绝缘层3,大导体I采用第六类束绞的软圆铜丝或者镀锡铜丝构成,导体单丝直径为O. 18mm以下,绞合节距比为10 12倍,包裹绝缘层3后小导体2以包裹绝缘层3后的大导体I为中心绞合成束构成缆芯,缆芯外包裹有包带层4,包带层4可以采用耐高温玻纤带重叠绕包构成,提高电缆的耐高温和阻燃性能,包带层4内成品字形设有对绞线5,包带层4外侧依次包裹有内护套层6、铠装层7、外护套层8。小导体2采用镀锡铜丝绞合构成,镀锡铜丝的电阻率小于O. 017Ω. mm2/m(2(TC)。[0020] 内护套层6、外护套层8采用交联聚乙烯材料挤塑成 型。
权利要求1.一种交联聚氯乙烯护套船用电缆,包括大导体、小导体,所述的大导体、小导体的外侧分别包裹有绝缘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导体采用第六类束绞的软圆铜丝或者镀锡铜丝构成,导体单丝直径为O. 18mm以下,绞合节距比为10 12倍,包裹绝缘层后小导体以包裹绝缘层后的大导体为中心绞合成束构成缆芯,缆芯外包裹有包带层,所述的包带层内成品字形设有对绞线,所述的包带层外侧依次包裹有内护套层、铠装层、外护套层。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交联聚氯乙烯护套船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导体采用 镀锡铜丝绞合构成,所述的镀锡铜丝的电阻率小于O. 017 Ω. mm2/m(20°C)o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交联聚氯乙烯护套船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护套层、外护套层采用交联聚乙烯材料挤塑成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交联聚氯乙烯护套船用电缆,包括大导体、小导体,大导体、小导体的外侧分别包裹有绝缘层,大导体采用第六类束绞的软圆铜丝或者镀锡铜丝构成,导体单丝直径为0.18mm以下,绞合节距比为10~12倍,包裹绝缘层后小导体以包裹绝缘层后的大导体为中心绞合成束构成缆芯,缆芯外包裹有包带层,包带层内成品字形设有对绞线,包带层外侧依次包裹有内护套层、铠装层、外护套层。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采用以大导体为中心并于外侧环绕数根小导体共同绞合成束构成缆芯,配合包带层内的对绞线,一方面提高了电缆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传递信息能力得到提升。
文档编号H01B7/17GK202694829SQ201220218659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6日
发明者范先义, 郭绍华 申请人:安徽华峰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