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接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23528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引接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引接线,所述引接线应用于电机中。
背景技术
电机是一种重要的机电设备,它能够为其他各种设备提供动力,在工业生产的自动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电机引接线是机电的重要外设组件,通常要求引接线具有一定的柔韧性,目前,增加柔韧性的举措一般是对构成引接线的各层材质进行替换,替换层柔韧性更好的材料,但类似措施往往增加了引接线的制作成本,并且还会影响引接线的其他性能,例如耐电压及抗冻性等等。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引接线的柔韧性无法达到要求的问题,并针对 该问题提供一种引接线。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引接线,由内而外包括导体层、内编织层、绝缘层以及外编织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编织层与外编织层均由聚酯纤维制成,所述绝缘层由聚酯薄膜制成,所述内编织层的的厚度为O. IOmm-O. 20_。本实用新型所述引接线,内编织层及外编织层均采用聚酯纤维制成,使得引接线至少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而绝缘层采用了绝缘性能良好的聚酯薄膜,为了提高引接线的柔韧性,所述内编织层的厚度设定为O. IOmm-O. 20mm,在这个范围内,能确保内编织层完全包住导体层,并在此基础上,确保整个引接线具有良好的柔韧性。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所述引接线还包括位于内编织层及绝缘层之间的内护层,所述内护层由四氟乙烯薄膜制成。对引接线进行上述结构调整后,可以增加压缩机引接线耐电压、抗冻性等性能,即便增加的内护层能够降低引接线的整体柔韧性,但本实用新型发现,由于采用了厚度为
O.IOmm-O. 20mm的内编织层,依然可以使整个引接线具备良好的柔韧性。

图I是实施例所述一种引接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图1,一种引接线,用于制冷压缩机电机,从内至外依次为导体层I、内编织层2、内护层3、绝缘层4以及外编织层5,所述内护层3由四氟乙烯薄膜制成,所述内编织层I及外编织层5均由聚酯纤维制成,所述绝缘层4由聚酯薄膜制成,内编织层2绕包在导体层I上,所述内编织层2的厚度为O. 15mm。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 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权利要求1.一种引接线,由内而外包括导体层、内编织层、绝缘层以及外编织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编织层与外编织层均由聚酯纤维制成,所述绝缘层由聚酯薄膜制成,所述内编织层的厚度为 O. 10mm-Q. 20mm。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引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接线还包括位于内编织层及绝缘层之间的内护层,所述内护层由四氟乙烯薄膜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引接线,为了解决引接线的柔韧性无法达到要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引接线,该引接线由内而外包括导体层、内编织层、绝缘层以及外编织层,所述内编织层与外编织层均由聚酯纤维制成,所述绝缘层由聚酯薄膜制成,所述内编织层的的厚度为0.10mm-0.20mm,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即可有效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文档编号H01B7/02GK202711783SQ201220315518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8日
发明者盛哲铭 申请人:富阳天平线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