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24902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传输线(如HDMI、USB、DisplayPort等)的加工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连接笔记本计算机、数码相机、手机等电子装置的数据线缆均有若干金属芯线组成,在数据线缆通过端子连接其它电子装置时,首先需对数据线缆的绝缘皮进行去皮,而后进行芯线镀锡、裁切等工艺后利用手工焊接或脉冲焊接设备将数据线缆的芯线焊接于端子上。随着IT行业产品日趋朝向“轻薄,短小”发展,同时对功能要求越来越强大,由此所有零组件也必须作超细及微小加工,数据线缆的芯线规格也 由28AWG(美国导线规格)、30AWG变成更细的34AWG、36AWG、40AWG、42AWG,在进行去皮、裁切、镀锡、焊接时容易因芯线弯曲和变形导致端子出现虚焊、漏焊和短路等不良品质。显然,传统的手工加工工艺已无法满足目前细小数据线缆的加工,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其可以克服目前细小数据线缆的加工难题,良好的解决数据线缆在去皮、裁切、镀锡、焊接时因芯线易弯曲和变形导致端子出现虚焊、漏焊和短路等品质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内容具体如下—种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包括前后设置的A排线架和B排线架,A排线架的后部与B排线架的前部通过一间隙相互隔开;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一排平行的A通孔,所述A通孔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A通孔贯穿A排线架的前、后部;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一排平行的B通孔,所述B通孔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B通孔贯穿B排线架的前、后部;所述A通孔正对所述B通孔。需要说明的是,“所述A通孔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指“A通孔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的尺寸”,“所述B通孔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B通孔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的尺寸”。为了更好地对A排线架和B排线架进行定位从而方便芯线顺次穿过A通孔和B通孔,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间隙中,所述连接部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A排线架的后部和B排线架的前部;并且所述A排线架、连接部和B排线架三者一体成型。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连接部为一片状结构。或者,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所述间隙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A排线架的后部左端通过第一连接部与B排线架的前部左端相连,所述A排线架的后部右端通过第二连接部与B排线架的前部右端相连;所述A排线架、第一连接部、B排线架和第二连接部四者一体成型。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数量分别为二。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为条形块状结构。为了可以在数据线缆制作时回收B排线架,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间隙中,所述连接部包括从所述A排线架的后部伸出的卡块和设于所述B排线架前部的卡槽;所述卡块卡接所述卡槽。或者,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卡接装置和至
少一个第二卡接装置;所述间隙位于第一卡接装置与第二卡接装置之间;所述A排线架的后部左端通过第一卡接装置连接B排线架的前部左端;所述A排线架的后部右端通过第二卡接装置连接B排线架的前部右端。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接装置和第二卡接装置的数量分别为二。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接装置包括从A排线架的后部左端伸出的第一插柱、以及设置在B排线架的前部左端并与所述第一插柱相匹配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柱卡接所述第一插槽;所述第二卡接装置包括从A排线架的后部右端伸出的第二插柱、以及设置在B排线架的前部右端并与所述第二插柱相匹配的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柱卡接所述第二插槽。为了方便人手分离A排线架和B排线架,优选地,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顶端和下部底端分别设有与所述A通孔正交的A线槽;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顶端和下部底端分别设有与所述B通孔正交的B线槽。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技术方案用于数据线缆制作时,可采用如下的步骤(I)去除数据线缆的外皮,露出芯线,将芯线依序排布并穿过其各自对应的A通孔和B通孔,实现将芯线固定在A排线架和B排线架上,从而芯线可以平直地位于使A排线架、B排线架上以及A排线架与B排线架之间;(2)沿A排线架和B排线架的间隙将芯线的绝缘皮环切出一道恰及内部导线的切Π ;(3)沿芯线的轴向拉开A排线架和B排线架,使芯线的绝缘皮沿切口被B排线架拔出并裸露出内部的导线;(4)对A排线架和B排线架之间芯线裸露的导线镀锡;(5)按照所需的焊接长度截断A排线架和B排线架之间芯线裸露的导线,丢弃或回收B排线架;(6)将A排线架以及预留的芯线裸露的导线与适配的端子插接并进行焊接。上述工艺中,由于在步骤(I)到步骤(4)皆采用了 A排线架和B排线架将线缆的芯线拉伸平直,可以有效的解决线缆在去皮、裁切、镀锡时芯线易弯曲和变形的难题;而通过A排线架和B排线架对应设置的A通孔和B通孔对数据线缆的芯线进行预排线和定位,显然也能直接使芯线的排列间距与适配的端子上的焊点精确配合,因此步骤(6)中插接端子与焊接均可以实现自动化作业。另外,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同样可以达到克服目前细小数据线缆的加工难题,良好的解决数据线缆在去皮、裁切、镀锡、焊接时因芯线易弯曲和变形导致端子出现虚焊、漏焊和短路等品质问题的目的,其内容具体如下一种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包括前后设置的A排线架和B排线架,A排线架的后部与B排线架的前部通过一间隙相互隔开;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一排平行的A通孔,所述A通孔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A通孔贯穿A排线架的前、后部;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一排平行的B通孔,所述B通孔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B通孔贯穿B排线架的前、后部;所述A通孔正对所述B通孔;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和下部还分别设有至少一个A卡槽,所述A卡槽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所述A卡槽贯穿A排线架的前、后部并与所述A通孔平行;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和下部还分别设有至少一个B卡槽,所述B卡槽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所述B卡槽贯穿B排线架的前、后部并与所述B通孔平行;所述A卡槽正对所述B卡槽。需要说明的是,“所述A通孔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指“A通孔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的尺寸”,“所述B通孔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 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指“B通孔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的尺寸。“所述A卡槽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指“A卡槽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的尺寸”,“所述B卡槽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指“B卡槽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的尺寸”。需要说明的是,所述A排线架的后部还可以通过一连接部连接B排线架的前部。[0031 ] 为了方便人手分离A排线架和B排线架,优选地,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顶端和下部底端分别设有与所述A通孔正交的A线槽;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顶端和下部底端分别设有与所述B通孔正交的B线槽。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技术方案用于数据线缆制作时,可采用如下的步骤(I)去除数据线缆的外皮,露出芯线,将一部分芯线依序排布并穿过其各自对应的A通孔和B通孔,再将另一部分芯线依次穿过其各自对应的A卡槽和B卡槽,实现将所有芯线固定在A排线架和B排线架上,从而芯线可以平直地位于使A排线架、B排线架上以及A排线架与B排线架之间;(2)沿A排线架和B排线架的间隙将芯线的绝缘皮环切出一道恰及内部导线的切Π ;(3)沿芯线的轴向拉开A排线架和B排线架,使芯线的绝缘皮沿切口被B排线架拔出并裸露出内部的导线;(4)对A排线架和B排线架之间芯线裸露的导线镀锡;(5)按照所需的焊接长度截断A排线架和B排线架之间芯线裸露的导线,丢弃或回收B排线架;(6)将A排线架以及预留的芯线裸露的导线与适配的端子插接并进行焊接。上述工艺中,由于在步骤(I)到步骤(4)皆采用了 A排线架和B排线架将线缆的芯线拉伸平直,可以有效的解决线缆在去皮、裁切、镀锡时芯线易弯曲和变形的难题;而通过A排线架的A通孔和A卡槽以及B排线架的B通孔和B卡槽对数据线缆的芯线进行预排线和定位,显然也能直接使芯线的排列间距与适配的端子上的焊点精确配合,因此步骤(6)中插接端子与焊接均可以实现自动化作业。[0040]另外,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第三种技术方案同样可以达到克服目前细小数据线缆的加工难题,良好的解决数据线缆在去皮、裁切、镀锡、焊接时因芯线易弯曲和变形导致端子出现虚焊、漏焊和短路等品质问题的目的,其内容具体如下一种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包括前后设置的A排线架和B排线架,A排线架的后部与B排线架的前部通过一间隙相互隔开;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设有一排平行的A卡槽,所述A卡槽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A卡槽贯穿A排线架的前、后部;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设有一排平行的B卡槽,所述B卡槽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B卡槽贯穿B排线架的前、后部;所述A卡槽正对所述B卡槽;所述A排线架的下部还设有一排平行的A通孔,所述A通孔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A通孔贯穿A排线架的前、后部并与所述A卡槽平行;所述B排线架的下部还设有一排平行的B通孔,所述B通孔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B通孔贯穿B排线架的前、后部并与所述B卡槽平行;所述A通孔正对所述B通孔。需要说明的是,“所述A通孔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指“A通孔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的尺寸”,“所述B通孔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指“B通孔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的尺寸。“所述A卡槽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指“A卡槽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的尺寸”,“所述B卡槽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指“B卡槽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的尺寸”。为了方便人手分离A排线架和B排线架,优选地,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顶端和下部底端分别设有与所述A卡槽正交的A线槽;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顶端和下部底端分别设有与所述B通孔正交的B线槽。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技术方案用于数据线缆制作时,可采用如下的步骤(I)去除数据线缆的外皮,露出芯线,将芯线分成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的芯线依序排布并穿过其各自对应的A卡槽和B卡槽,再将下半部的芯线依次穿过其各自对应的A通孔和B通孔,实现将所有芯线固定在A排线架和B排线架上,从而芯线可以平直地位于使A排线架、B排线架上以及A排线架与B排线架之间;(2)沿A排线架和B排线架的间隙将芯线的绝缘皮环切出一道恰及内部导线的切Π ;(3)沿芯线的轴向拉开A排线架和B排线架,使芯线的绝缘皮沿切口被B排线架拔出并裸露出内部的导线;(4)对A排线架和B排线架之间芯线裸露的导线镀锡;(5)按照所需的焊接长度截断A排线架和B排线架之间芯线裸露的导线,丢弃或回收B排线架;(6)将A排线架以及预留的芯线裸露的导线与适配的端子插接并进行焊接。上述工艺中,由于在步骤(I)到步骤(4)皆采用了 A排线架和B排线架将线缆的芯线拉伸平直,可以有效的解决线缆在去皮、裁切、镀锡时芯线易弯曲和变形的难题;而通过A排线架的A通孔和A卡槽以及B排线架的B通孔和B卡槽对数据线缆的芯线进行预排线和定位,显然也能直接使芯线的排列间距与适配的端子上的焊点精确配合,因此步骤(6)中插接端子与焊接均可以实现自动化作业。[005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了如下有益效果I、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解决了芯线规格为26AWG、28AWG、30AWG、32AWG、34AWG、36AWG、40AWG、42AWG,甚至芯线更细小、排列更紧密的数据线缆在进行去皮、裁切、镀锡、焊接时因芯线易弯曲和变形导致端子出现虚焊、漏焊和短路等缺陷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实现自动化作业。2、A排线架和B排线架的分体设置,使在断开A排线架和B排线架之间的连接并完成按照所需的焊接长度截断A排线架和B排线架之间芯线裸露的导线时,还可以回收B排线架,有利于环保。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A排线架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B排线架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三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四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十三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十四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十五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十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技术方案包括了 14种实施方式,它们依次为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四、实施例五、实施例六、实施例七、实施例八、实施例九、实施例十、实施例i 、实施例十二、实施例十三和实施例十四。下面分别对这14种实施方式进行具体的描述,以便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实施例一如图I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技术方案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该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包括前后设置的A排线架I和B排线架2,A排线架I的后部与B排线架2的前部通过一间隙3相互隔开,并且A排线架I的后部通过一连接部连接B排线架2的前部;所述A排线架I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一排平行的A通孔11,所述A通孔11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A通孔11贯穿A排线架I的前、后部;所述B排线架2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一排平行的B通孔21,所述B通孔21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B通孔21贯穿B排线架2的前、后部;所述A通孔11正对所述B通孔2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A通孔11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指“A通孔11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的尺寸”,“所述B通孔21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B通孔21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的尺寸”。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间隙3中,所述连接部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A排线架I的后部和B排线架2的前部;并且所述A排线架I、连接部4和B排线架2三者一体成型。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连接部4为一片状结构。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方案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它的结构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它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连接部的结构不同,具体为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所述间隙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A排线架的后部左端通过第一连接部与B排线架的前部左端相连,所述A排线架的后部右端通过第二连接部与B排线架的前部右端相连;所述A排线架、第一连接部、B排线架和第二连接部四者一体成型。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为条形块 状结构。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数量分别为一。实施例三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方案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它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它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所述A排线架I的上部顶端和下部底端分别设有与所述A通孔11正交的A线槽12 ;所述B排线架2的上部顶端和下部底端分别设有与所述B通孔21正交的B线槽22,方便人手分离A排线架I和B排线架2。实施例四如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方案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它的结构与实施例二的结构基本相同,具体是该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包括前后设置的A排线架I和B排线架2,A排线架I的后部与B排线架2的前部通过一间隙3相互隔开,并且A排线架I的后部通过一连接部连接B排线架2的前部;所述A排线架I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一排平行的A通孔11,所述A通孔11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A通孔11贯穿A排线架I的前、后部;所述B排线架2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一排平行的B通孔21,所述B通孔21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B通孔21贯穿B排线架2的前、后部;所述A通孔11正对所述B通孔2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A通孔11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指“A通孔11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的尺寸”,“所述B通孔21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B通孔21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的尺寸”。所述连接部4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41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42 ;所述间隙3位于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之间;所述A排线架2的后部左端通过第一连接部41与B排线架2的前部左端相连,所述A排线架2的后部右端通过第二连接部42与B排线架2的前部右端相连;所述A排线架I、第一连接部41、B排线架2和第二连接部42四者一体成型。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均为条形块状结构。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的数量分别为一。但它与实施例二的不同点在于所述A排线架I的上部顶端和下部底端分别设有与所述A通孔11正交的A线槽12 ;所述B排线架2的上部顶端和下部底端分别设有与所述B通孔21正交的B线槽22,方便人手分离A排线架I和B排线架2。实施例五如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方案的第五种实施方式,它的结构与实施例二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它与实施例二的不同点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的数量分别为二。实施例六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方案的第六种实施方式,其结构与实施例五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它与实施例五的不同点在于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顶端和下部底端分别设有与所述A通孔正交的A线槽;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顶端和下部底端分别设有与所述B通孔正交的B线槽,方便人手分离A排线架和B排线架。·[0088]实施例七如图5和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方案的第七种实施方式,它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它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连接部的结构不同所述连接部4位于所述间隙3中,所述连接部4包括从所述A排线架I的后部伸出的卡块43和设于所述B排线架2前部的卡槽44 ;所述卡块43卡接所述卡槽44,使A排线架I可与B排线架2分体,从而可以在数据线缆制作时回收B排线架2。实施例八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方案的第八种实施方式,它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它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连接部的结构不同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卡接装置和至少一个第二卡接装置;所述间隙位于第一卡接装置与第二卡接装置之间;所述A排线架的后部左端通过第一卡接装置连接B排线架的前部左端;所述A排线架的后部右端通过第二卡接装置连接B排线架的前部右端。具体地,所述第一卡接装置和第二卡接装置的数量分别为一。具体地,所述第一卡接装置包括从A排线架的后部左端伸出的第一插柱、以及设置在B排线架的前部左端并与所述第一插柱相匹配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柱卡接所述第一插槽;所述第二卡接装置包括从A排线架的后部右端伸出的第二插柱、以及设置在B排线架的前部右端并与所述第二插柱相匹配的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柱卡接所述第二插槽,使A排线架可与B排线架分体,从而可以在数据线缆制作时回收B排线架。实施例九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方案的第九种实施方式,其结构与实施例八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它与实施例八的不同点在于所述第一卡接装置和第二卡接装置的数量分别为二。实施例十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方案的第十种实施方式,其结构与实施例七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它与实施例七的不同点在于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顶端和下部底端分别设有与所述A通孔正交的A线槽;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顶端和下部底端分别设有与所述B通孔正交的B线槽,可方便人手分离A排线架和B排线架。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方案的第八种实施方式,它的结构与实施例八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它与实施例八的不同点在于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顶端和下部底端分别设有与所述A通孔正交的A线槽;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顶端和下部底端分别设有与所述B通孔正交的B线槽,可方便人手分离A排线架和B排线架。实施例十二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方案的第十二种实施方式,它的结构与实施例九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它与实施例九的不同点在于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顶端和下部底端 分别设有与所述A通孔正交的A线槽;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顶端和下部底端分别设有与所述B通孔正交的B线槽,可方便人手分离A排线架和B排线架。实施例十三如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方案的第十三种实施方式,该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包括前后设置的A排线架I和B排线架2,A排线架I的后部与B排线架2的前部通过一间隙3相互隔开;所述A排线架I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一排平行的A通孔11,所述A通孔11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A通孔11贯穿A排线架I的前、后部;所述B排线架2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一排平行的B通孔21,所述B通孔21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B通孔21贯穿B排线架2的前、后部;所述A通孔11正对所述B通孔2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A通孔11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指“A通孔11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的尺寸”,“所述B通孔21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B通孔21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的尺寸”。实施例十四如图8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方案的第十四种实施方式,它的结构与实施例十三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它与实施例十三的不同点在于所述A排线架I的上部顶端和下部底端分别设有与所述A通孔11正交的A线槽12 ;所述B排线架2的上部顶端和下部底端分别设有与所述B通孔21正交的B线槽22,可方便人手分离A排线架I和B排线架2。如图9所示,是实施例五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下面以实施例五为例子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技术方案(包括上述14种实施方式)用于数据线缆制作时,可采用如下的步骤(I)去除数据线缆的外皮,露出芯线5,将芯线5依序排布并穿过其各自对应的A通孔11和B通孔21,实现将芯线5固定在A排线架I和B排线架2上,从而芯线5可以平直地位于使A排线架I、B排线架2上以及A排线架I与B排线架2之间;(2)沿A排线架I和B排线架2的间隙3将芯线5的绝缘皮环切出一道恰及内部导线的切口;(3)断开A排线架I和B排线架2之间的连接,沿芯线5的轴向拉开A排线架I和B排线架2,使芯线5的绝缘皮沿切口被B排线架2拔出并裸露出内部的导线;(4)对A排线架I和B排线架2之间芯线裸露的导线镀锡;(5)按照所需的焊接长度截断A排线架I和B排线架2之间芯线裸露的导线,丢弃或回收B排线架2;(6)将A排线架I以及预留的芯线裸露的导线与适配的端子插接并进行焊接。[0114]上述工艺中,由于在步骤(I)到步骤(4)皆采用了 A排线架I和B排线架2将线缆的芯线5拉伸平直,可以有效的解决线缆在去皮、裁切、镀锡时芯线5易弯曲和变形的难题;而通过A排线架I和B排线架对应设置的A通孔11和B通孔21对数据线缆的芯线5进行预排线和定位,显然也能直接使芯线5的排列间距与适配的端子上的焊点精确配合,因此步骤(6)中插接端子与焊接均可以实现自动化作业。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技术方案包括了十种实施方式,它们依次为实施例十五种、实施例十六、实施例十七、实施例十八、实施例十九、实施例二十、实施例二 i^一、实施例二十二、实施例二十三和实施例二十四。下面分别对这十种实施方式进行具体的描述,以便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实施例十五实施例十五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技术方案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该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包括前后设置的A排线架和B排线架,A排线架的后部与B排线架的前部通过一间隙相互隔开,并且A排线架的后部通过一连接部连接B排线架的前部;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 和下部分别设有一排平行的A通孔,所述A通孔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A通孔贯穿A排线架的前、后部;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一排平行的B通孔,所述B通孔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B通孔贯穿B排线架的前、后部;所述A通孔正对所述B通孔;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和下部还分别设有至少一个A卡槽,所述A卡槽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所述A卡槽贯穿A排线架的前、后部并与所述A通孔平行;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和下部还分别设有至少一个B卡槽,所述B卡槽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所述B卡槽贯穿B排线架的前、后部并与所述B通孔平行;所述A卡槽正对所述B卡槽。具体地,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所述间隙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A排线架的后部左端通过第一连接部与B排线架的前部左端相连,所述A排线架的后部右端通过第二连接部与B排线架的前部右端相连;所述A排线架、第一连接部、B排线架和第二连接部四者一体成型。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为条形块状结构。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数量分别为一。实施例十六实施例十六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技术方案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它的结构与实施例十五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它与实施例十五的不同点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数量分别为二。实施例十七实施例十七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技术方案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它的结构与实施例十五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它与实施例十五的不同点在于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顶端和下部底端分别设有与所述A通孔正交的A线槽;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顶端和下部底端分别设有与所述B通孔正交的B线槽,方便人手分离A排线架和B排线架。实施例十八实施例十八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技术方案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它的结构与实施例十六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它与实施例十六的不同点在于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顶端和下部底端分别设有与所述A通孔正交的A线槽;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顶端和下部底端分别设有与所述B通孔正交的B线槽,方便人手分离A排线架和B排线架。实施例十九实施例十九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技术方案的第五种实施方式,它的结构与实施例十五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它与实施例十三的不同点在于连接部的结构不同,具体为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卡接装置和至少一个第二卡接装置;所述间隙位于第一卡接装置与第二卡接装置之间;所述A排线架的后部左端通过第一卡接装置连接B排线架的前部左端;所述A排线架的后部右端通过第二卡接装置连接B排线架的前部右端。具体地,所述第一卡接装置和第二卡接装置的数量分别为一。具体地,所述第一卡接装置包括从A排线架的后部左端伸出的第一插柱、以及 设置在B排线架的前部左端并与所述第一插柱相匹配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柱卡接所述第一插槽;所述第二卡接装置包括从A排线架的后部右端伸出的第二插柱、以及设置在B排线架的前部右端并与所述第二插柱相匹配的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柱卡接所述第二插槽,使A排线架可与B排线架分体,从而可以在数据线缆制作时回收B排线架。实施例二十实施例二十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技术方案的第六种实施方式,它的结构与实施例十九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它与实施例十九的不同点在于所述第一卡接装置和第二卡接装置的数量分别为二。实施例二i^一实施例二 i^一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技术方案的第七种实施方式,它的结构与实施例十九基本相同,但它与实施例十九的不同点在于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顶端和下部底端分别设有与所述A通孔正交的A线槽;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顶端和下部底端分别设有与所述B通孔正交的B线槽,方便人手分离A排线架和B排线架。实施例二十二实施例二十二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技术方案的第八种实施方式,它的结构与实施例二十基本相同,但它与实施例二十的不同点在于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顶端和下部底端分别设有与所述A通孔正交的A线槽;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顶端和下部底端分别设有与所述B通孔正交的B线槽,方便人手分离A排线架和B排线架。实施例二十三如图10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技术方案的第九种实施方式,该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包括前后设置的A排线架I和B排线架2,A排线架I的后部与B排线架2的前部通过一间隙3相互隔开;所述A排线架I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一排平行的A通孔11,所述A通孔11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A通孔11贯穿A排线架I的前、后部;所述B排线架2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一排平行的B通孔21,所述B通孔21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B通孔21贯穿B排线架2的前、后部;所述A通孔11正对所述B通孔21 ;所述A排线架I的上部和下部还分别设有至少一个A卡槽13,所述A卡槽13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所述A卡槽13贯穿A排线架I的前、后部并与所述A通孔11平行;所述B排线架2的上部和下部还分别设有至少一个B卡槽23,所述B卡槽23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所述B卡槽23贯穿B排线架2的前、后部并与所述B通孔21平行;所述A卡槽13正对所述B卡槽23。实施例二十四如图1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技术方案的第十种实施方式,它的结构与实施例二十三基本相同,但它与实施例二十三的不同点在于所述A排线架I的上部顶端和下部底端分别设有与所述A通孔11正交的A线槽12 ;所述B排线架2的上部顶端和下部底端分别设有与所述B通孔21正交的B线槽22,方便人手分离A排线架I和B排线架2。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实施例十五至到实施例二十四,需要说明的是,“所述A通孔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指“A通孔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的尺寸”,“所述B通孔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指“B通孔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的尺寸。“所述A卡槽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指“A卡槽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的尺寸”,“所述B卡槽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指“B卡槽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 外径的尺寸”。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五到实施例二十四应用在数据线缆制作时,还可采用如下的步骤以达到与将实施例一到实施例十四应用在数据线缆制作时所能达到的相同效果(I)去除数据线缆的外皮,露出芯线,将芯线依序排布并通过其绝缘皮将一部分芯线逐次卡固在A排线架的A通孔和B排线架的B通孔内,同时还将另一部分芯线逐次卡固在A排线架的A卡槽和B排线架的B卡槽内,从而使A排线架和B排线架上以及之间的芯线平直;(2)沿A排线架和B排线架的间隙将芯线的绝缘皮环切出一道恰及内部导线的切Π ;(3)沿芯线的轴向拉开A排线架和B排线架,使芯线的绝缘皮沿切口被B排线架拨出并裸露出内部的导线;(4)对A排线架和B排线架之间芯线裸露的导线镀锡;(5)按照所需的焊接长度截断A排线架和B排线架之间芯线裸露的导线,丢弃或回收B排线架;(6)将A排线架以及预留的芯线裸露的导线与适配的端子插接并进行焊接。上述工艺中,由于在步骤(I)到步骤(4)皆采用了 A排线架和B排线架将线缆的芯线拉伸平直,可以有效的解决线缆在去皮、裁切、镀锡时芯线易弯曲和变形的难题;而通过A排线架的A通孔和A卡槽以及B排线架的B通孔和B卡槽对数据线缆的芯线进行预排线和定位,显然也能直接使芯线的排列间距与适配的端子上的焊点精确配合,因此步骤(6)中插接端子与焊接均可以实现自动化作业。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技术方案包括了两种实施方式,它们依次为实施例二十五和实施例二十六。下面分别对这两种实施方式进行具体的描述,以便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实施例二十五如图1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技术方案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该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包括前后设置的A排线架I和B排线架2,A排线架2的后部与B排线架2的前部通过一间隙3相互隔开;所述A排线架I的上部设有一排平行的A卡槽13,所述A卡槽13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A卡槽13贯穿A排线架I的前、后部;所述B排线架2的上部设有一排平行的B卡槽23,所述B卡槽23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B卡槽23贯穿B排线架2的前、后部;所述A卡槽13正对所述B卡槽23 ;所述A排线架I的下部还设有一排平行的A通孔11,所述A通孔11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A通孔11贯穿A排线架I的前、后部并与所述A卡槽13平行;所述B排线架2的下部还设有一排平行的B通孔21,所述B通孔21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B通孔21贯穿B排线架2的前、后部并与所述B卡槽23平行;所述A通孔11正对所述B通孔2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A通孔11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指“A通孔11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的尺寸”,“所述B通孔21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指“B通孔21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
的尺寸。“所述A卡槽13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指“A卡槽13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的尺寸”,“所述B卡槽23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具体是指“B卡槽23的内径必须要取大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的尺寸”。实施例二十六如图1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技术方案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它的结构基本与实施例二十五的相同,但它与实施例二十五的不同点在于所述A排线架I的上部顶端和下部底端分别设有与所述A通孔11正交的A线槽12 ;所述B排线架2的上部顶端和下部底端分别设有与所述B通孔21正交的B线槽22,方便人手分离A排线架I和B排线架2,方便人手分离A排线架和B排线架。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技术方案用于数据线缆制作时,可采用如下的步骤(I)去除数据线缆的外皮,露出芯线,将芯线分成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的芯线依序排布并穿过其各自对应的A卡槽和B卡槽,再将下半部的芯线依次穿过其各自对应的A通孔和B通孔,实现将所有芯线固定在A排线架和B排线架上,从而芯线可以平直地位于使A排线架、B排线架上以及A排线架与B排线架之间;(2)沿A排线架和B排线架的间隙将芯线的绝缘皮环切出一道恰及内部导线的切Π ;(3)沿芯线的轴向拉开A排线架和B排线架,使芯线的绝缘皮沿切口被B排线架拔出并裸露出内部的导线;(4)对A排线架和B排线架之间芯线裸露的导线镀锡;(5)按照所需的焊接长度截断A排线架和B排线架之间芯线裸露的导线,丢弃或回收B排线架;(6)将A排线架以及预留的芯线裸露的导线与适配的端子插接并进行焊接。上述工艺中,由于在步骤(I)到步骤(4)皆采用了 A排线架和B排线架将线缆的芯线拉伸平直,可以有效的解决线缆在去皮、裁切、镀锡时芯线易弯曲和变形的难题;而通过A排线架的A通孔和A卡槽以及B排线架的B通孔和B卡槽对数据线缆的芯线进行预排线和定位,显然也能直接使芯线的排列间距与适配的端子上的焊点精确配合,因此步骤(6)中插接端子与焊接均可以实现自动化作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结构和原理获得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设置的A排线架和B排线架,A排线架的后部与B排线架的前部通过一间隙相互隔开;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一排平行的A通孔,所述A通孔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A通孔贯穿A排线架的前、后部;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一排平行的B通孔,所述B通孔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B通孔贯穿B排线架的前、后部;所述A通孔正对所述B通孔。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间隙中,所述连接部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A排线架的后部和B排线架的前部;并且所述A排线架、连接部和B排线架三者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所述间隙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A排线架的后部左端通过第一连接部与B排线架的前部左端相连,所述A排线架的后部右端通过第二连接部与B排线架的前部右端相连;所述A排线架、第一连接部、B排线架和第二连接部四者一体成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数量分别为二。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间隙中,所述连接部包括从所述A排线架的后部伸出的卡块和设于所述B排线架前部的卡槽;所述卡块卡接所述卡槽。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卡接装置和至少一个第二卡接装置;所述间隙位于第一卡接装置与第二卡接装置之间;所述A排线架的后部左端通过第一卡接装置连接B排线架的前部左端;所述A排线架的后部右端通过第二卡接装置连接B排线架的前部右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装置和第二卡接装置的数量分别为二。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装置包括从A排线架的后部左端伸出的第一插柱、以及设置在B排线架的前部左端并与所述第一插柱相匹配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柱卡接所述第一插槽;所述第二卡接装置包括从A排线架的后部右端伸出的第二插柱、以及设置在B排线架的前部右端并与所述第二插柱相匹配的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柱卡接所述第二插槽。
9.如权利要求1-8任何一项所述的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顶端和下部底端分别设有与所述A通孔正交的A线槽;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顶端和下部底端分别设有与所述B通孔正交的B线槽。
10.一种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设置的A排线架和B排线架,A排线架的后部与B排线架的前部通过一间隙相互隔开;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一排平行的A通孔,所述A通孔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A通孔贯穿A排线架的前、后部;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一排平行的B通孔,所述B通孔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B通孔贯穿B排线架的前、后部;所述A通孔正对所述B通孔;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和下部还分别设有至少一个A卡槽,所述A卡槽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所述A卡槽贯穿A排线架的前、后部并与所述A通孔平行;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和下部还分别设有至少一个B卡槽,所述B卡槽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所述B卡槽贯穿B排线架的前、后部并与所述B通孔平行;所述A卡槽正对所述B卡槽。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顶端和下部底端分别设有与所述A通孔正交的A线槽;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顶端和下部底端分别设有与所述B通孔正交的B线槽。
12.一种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设置的A排线架和B排线架,A排线架的后部与B排线架的前部通过一间隙相互隔开;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设有一排平行的A卡槽,所述A卡槽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A卡槽贯穿A排线架的前、后部;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设有一排平行的B卡槽,所述B卡槽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B卡槽贯穿B排线架的前、后部;所述A卡槽正对所述B卡槽;所述A排线架的下部还设有一排平行的A通孔,所述A通孔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A通孔贯穿A排线架的前、后部并与所述A卡槽平行;所述B排线架的下部还设有一排平行的B通孔,所述B通孔的内径与数据线缆的芯线外径相匹配,并且所述B通孔贯穿B排线架的前、后部并与所述B卡槽平行;所述A通孔正对所述B通孔。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A排线架的上部顶端和下部底端分别设有与所述A卡槽正交的A线槽;所述B排线架的上部顶端和下部底端分别设有与所述B通孔正交的B线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线缆制作的双排线架,包括A排线架和B排线架;A排线架上、下部各设有平行的A通孔,A通孔贯穿A排线架的前、后部;B排线架上、下部各设有平行的B通孔,B通孔贯穿B排线架的前、后部;A通孔正对B通孔。或者,A排线架上部设有贯穿A排线架的前、后部的平行A卡槽,下部设有贯穿A排线架的前、后部并与A卡槽平行的A通孔;B排线架上部设有贯穿B排线架前、后部的平行B卡槽,下部设有贯穿B排线架的前、后部并与B卡槽平行的B通孔;A卡槽正对B卡槽,A通孔正对B通孔;该双排线架解决了数据线缆在进行去皮、裁切、镀锡、焊接时因芯线易弯曲和变形导致端子出现虚焊、漏焊和短路等问题。
文档编号H01R43/02GK202712661SQ20122034227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3日
发明者姚天金 申请人:东莞市三信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