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群装配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56048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极群装配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群装配盒,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箱体(1),箱体(1)的一侧设有一个凸台(2),凸台(2)的两侧各安装有一个移动板(6),凸台(2)对面设有主板(3),凸台(2)的凸台侧面(5)与移动板(6)之间形成凹形槽(7)。极板堆放过程中,阴、阳极耳放入对应的凹形槽,对极板完成第一次定位,夹紧气缸推动移动板向里运动,使极耳与移动板和凸台侧面之间实现无缝接触,完成对极板的第二次定位,最后,推动气缸推动主板,对极板进行挤压,完成第三次定位。该发明定位精度高,极板位移变量小,从而使极板间的隔板纸不易破裂,避免了极板间发生短路现象,防止了活性物质的脱落和一些对电极有害的物质通过隔板进行迁移和扩散。
【专利说明】极群装配盒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极群装配盒,属于铅蓄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极群装配盒主要用于对铅蓄电池极板的堆放,在堆放过程中尽量做到整齐化一,以方便后续工序进行。现目前使用的极群装配盒为一四方形箱体,其一侧板与气缸连接,当极板堆放完成后,气缸推动侧板往里运动,对极板板身处进行挤压,使极板变整齐。极板在堆放过程为一块阳极板上放一块阴极板然后在放一块阳极板,如此往复,极板与极板之间用隔板纸隔开。而隔板纸主要作用为防止正负电极板相互接触而发生内部短路;使电池装配紧密,缩小电池体积;防止极板变形,弯曲和活性物质脱落以及防止一些对电极有害的物质通过隔板进行迁移和扩散。但目前使用的极群装配盒由于直接对极板的板身体处进行推压,在推压过程中极板的运动量较大,极易使隔板纸破裂,从而影响极板的性能。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群装配盒,以解决极板在装配过程中隔板纸易破裂损坏的问题。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极群装配盒,包括有箱体,箱体的一侧设有一个凸台,凸台的两侧各安装有一个移动板,凸台对面设有主板,凸台的凸台侧面与移动板之间形成凹形槽。
[0005]上述的极群装配盒,所述两个移动板各自与一个夹紧气缸连接。
[0006]上述的极群装配盒,所述主板与推动气缸连接。
[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凸台侧面与移动板之间形成凹形槽,在极板堆放过程中,阳极耳放入对应的凹形槽,阴极耳放入对应的凹形槽,对极板完成第一次定位;极板堆放完毕后,夹紧气缸推动移动板向凸台运动,使极耳与移动板和凸台侧面之间实现无缝接触,阳极耳和阴极耳的间距为凸台的宽度,完成对极板的第二次定位;最后,推动气缸推动主板水平运动,对极板进行挤压,完成第三次定位。本发明采用多次定位,极板堆放精度高,每次定位过程极板位移变量小,从而使极板间的隔板纸不易破裂,避免了极板间发生短路现象,防止了活性物质的脱落和一些对电极有害的物质通过隔板进行迁移和扩散。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09]1-箱体,2-凸台,3-主板,4-推动气缸,5-凸台侧面,6-移动板,7-凹形槽,8_夹紧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10]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极群装配盒包括有箱体1,箱体I的一侧制作出一个凸台2,凸台2的两侧各安装有一个移动板6,而凸台2的对面为主板3,主板3与其后面的推动气缸4连接,两个移动板6各自连接有一个夹紧气缸8,移动板6与凸台侧面5之间形成两个凹形槽7。
[0011]铅蓄电池极板分为阳极板和阴极板,阳极板上有一个阳极耳,阴极板上有一个阴极耳。极板在装入极群装配盒的过程中,移动板6与凸台侧面5之间形成的两个凹形槽7分别对应放入阳极耳和阴极耳,这样就可以对极板的放入进行第一次定位。极板放入完成后,夹紧气缸8推动移动板6向里运动,移动板6与极耳接触,直到极耳与移动板6和凸台侧面5之间实现无缝接触时,夹紧气缸8停止推动,阳极耳和阴极耳的间距为凸台2的宽度,这就对极板完成了第二次定位。完成两次定位后,推动气缸4推动主板3作水平方向运动,抵住极板,使极板尾部对应整齐,对极板完成第三次定位。由于在第一次定位后,极板只是存在小范围内的位置偏差,且第二次定位过程中,移动量较大的为阴极耳和阳极耳,板身的移动量较小,因此在完成上述三次定位后,极板间的隔板纸不易破损。与现在使用的极群装配盒相比,本发明定位精度高,位移变量小,隔板纸不易破损,从而保证了生产过程中对极板装配的生产 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极群装配盒,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箱体(1),箱体(1)的一侧设有一个凸台(2),凸台(2)的两侧各安装有一个移动板(6),凸台(2)对面设有主板(3),凸台(2)的凸台侧面(5)与移动板(6)之间形成凹形槽(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群装配盒,其特征在于:两个移动板(6)各自与一个夹紧气缸(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 述的极群装配盒,其特征在于:主板(3)与推动气缸(4)连接。
【文档编号】H01M10/14GK104022314SQ201310063958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8日
【发明者】段后江 申请人:贵阳市江山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