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数化规格电气器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964521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模数化规格电气器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模数化规格电气器件。

背景技术:
已知模数化规格电气器件大体上呈平行六面体状,具有两个主表面和从一个主表面延伸到另一个主表面的多个侧表面,这种电气器件的宽度,也就是其两个主表面之间的间距,等于为约18mm的被称为“模数”的基准宽度的整数倍。还已知这些模数化电气器件被设置成属于一排,在该排,它们并排布置同时通过后面固定在水平布置的支撑轨道上。这些侧表面之一,例如在如法国这样的国家中是上表面,具有至少一个孔,所述孔通往一个端子,该端子适于接收水平分配梳(peigne)的一齿,该水平分配梳被设置用于沿着左-右方向(横向于所述电气器件主表面的方向)布置在所述电气器件的对面,这种水平分配梳的齿沿等于1个模数的齿距(相继两齿之间的轴距)布置。适于接收水平分配梳的齿的端子是交流电源的电极之一(中性电极或相电极)用的输入端子。另一侧表面,例如在如法国这样的国家中是下表面,具有至少一个孔,所述孔通往一个端子,该端子适于接收向分支电路如照明电路或插座电路的分接头电缆的连接端。传统上,被设置用于接收水平分配梳的一齿或电缆的一连接端的每个端子是螺丝端子,一孔通到该端子的螺丝头部,其设于电气器件前表面中,通向端子的孔和通向控制螺丝的孔布置在所述电气器件的自其中一个主表面起具有一半模数宽度的部分中。已经提出过用自动插入端子代替用于梳齿的螺丝连接端子,自动插入端子也就是通过简单地实施插入作用力或拔出作用力进行梳齿的安置与取出的端子。法国专利申请2871987和法国专利申请2906413描述了具有这种插入端子的模数化规格电气器件。还已经提出用自动端子代替用于电缆的螺丝连接端子,自动端子也就是这样的端子:其中,通过简单地插入进行电缆接触端的安置,而将电缆接触端取出到自动端子外则需要按压与该自动端子相关联的按压件的控制键。法国专利申请2875944描述了一种这样的自动端子,其是双自动端子的,也就是说该端子被设置用于接收两条电缆。该申请文件描述的用于连接和断开两条电缆的连接装置包括:-两个引入孔,每个引入孔用于一条所谓的电缆,所述两个引入孔设置在上或下的侧表面中;-两个弹性片,每个弹性片具有一支撑棱边,每个弹性片与一个相应的引入孔相对并且与连接至电气器件其余部分的导电元件的接触部分相对,每个弹性片以及与其相对的引入孔以及其相对的接触部分所属于的导电元件被构造成使得:一所述电缆的接触端可插入引入孔以进到连接位置,在该连接位置,接触端被夹紧在支撑棱边和接触部分之间;以及-两个按压件,每个按压件与一个相应的弹性片相关联,每个按压件被构造成承靠在关联的弹性片上及驱使关联的弹性片的支撑棱边与接触部分分离开,借助于此,可以取出其接触端被夹紧的电缆,每个按压件包括一控制键,在没有电缆引入关联的引入孔中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键处在伸出位置,关联的引入孔也就是这样的引入孔:与控制键所属于的按压件相关联的弹性片处在该引入孔对面,而当控制键所属于的按压件支撑在关联的弹性片上以使支撑棱边与接触部分分离开时,控制键位于缩进位置。在该连接装置中,两个引入孔并排并置,两个控制键并排并置,其中一个控制键具有一L形腔(empreinte),另一控制键具有一J形腔,两个腔形成一个U形双腔。工具如螺丝刀在U形双腔的一个侧分支上的作用,可以控制一个或另一个自动端子,而该工具接合于U形双腔的中央分支中则可以同时控制两个自动端子。在具有所述连接装置的电气器件中,一组并排并置的两个引入孔以及关联的两个控制键被布置在所述电气器件的宽度为一半模数的一部分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模数化规格电气器件,其具有良好的连接到电缆的性能,同时使用简单和方便。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模数化规格电气器件,所述电气器件呈总体平行六面体的形状,具有两个主表面、以及从所述两个主表面中的一个主表面延伸到另一个主表面的一些侧表面,所述电气器件的宽度,也就是所述两个主表面之间的间距,等于被称为模数的预定距离的整数倍,为连接和断开两条电缆,所述电气器件包括:-两个引入孔,每个引入孔用于一所述电缆,所述两个引入孔设置在为下侧表面或上侧表面的、以下称为连接侧表面的一所述侧表面中;-两个弹性片,每个弹性片具有一支撑棱边,每个弹性片与所述两个引入孔中的一个相应引入孔相对并且与连接至电气器件其余部分的导电元件的接触部分相对,每个弹性片及每个弹性片相对的所述引入孔以及每个弹性片相对的所述接触部分所属的所述导电元件被构造成:一所述电缆的接触端能插入所述引入孔以进到连接位置,在所述连接位置,所述接触端被夹紧在所述支撑棱边与所述接触部分之间;和-两个按压件,每个按压件与一个相应的弹性片相关联,每个按压件被构造成承靠在关联的弹性片上及驱使所述关联的弹性片的支撑棱边离开所述接触部分,借助于此能取出其接触端被夹紧的所述电缆,每个按压件包括一控制键,在没有电缆被引入关联的引入孔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键处在伸出位置,所述关联的引入孔也就是与所述控制键所属的所述按压件相关联的所述弹性片相对的引入孔,而当所述控制键所属的所述按压件承靠在所述关联的弹性片上以使所述支撑棱边离开所述接触部分时,所述控制键位于缩进位置;所述两个引入孔以及所述控制键布置在所述电气器件的自一所述主表面起为一半模数宽的部分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引入孔中的以下称为前引入孔的第一引入孔处在所述两个引入孔中的以下称为后引入孔的第二引入孔的前面,与所述前引入孔相关联的控制键在所述前引入孔的前面,与所述后引入孔相关联的控制键在所述前引入孔的后面且在所述后引入孔的前面。在根据本发明的电气器件的两个引入孔和关联的控制键所构成的组中,两个引入孔没有并排设置而是一个在前和另一个在后;并且,与前引入孔相关联的控制键在该前引入孔前面,而与后引入孔相关联的控制键在该后引入孔前面并且在前引入孔后面,这样的事实允许在连接表面中以最佳的方式布置每组的两个引入孔。事实上,由于这样的设置,在电气器件的宽度为一半模数的部分上,没有任何引入孔因需要在其旁边给另一引入孔或者与另一引入孔相关联的按压件留出空间而尺寸受限。因此,每个引入孔可以具有大尺寸,尤其是尺寸大到足以容纳安装在柔性电缆末端的端接头的杆部,以便所述杆部形成所述柔性电缆的连接端。此外,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模数化电气器件,保留了连接到模数化规格电气器件的电缆的常规功能,即能连接两条电缆于所述电气器件的自其中一个侧表面起为一半模数宽的部分中的功能。根据本发明的模数化规格电气器件,提供以与常规方式相似的方式布置该电气器件应连接到的电缆的可能性,同时还允许该电缆的终端具有特别大的尺寸,而且对于每条电缆具有一单独的插入孔和一单独的断开控制键。根据本发明的模数化规格电气器件,因此使用特别简单和方便。根据一些优选的特征,对于触达控制键的方便性和简易性的问题:-与所述后引入孔相关联的所述控制键相对于所述连接侧表面的位于所述前表面和与所述后引入孔相关联的所述控制键之间的部分凸起;和/或-用于与所述前引入孔相关联的所述控制键的槽座,布置在所述连接侧表面与所述前表面之间的接合处。根据其他优选的设置特征:-所述连接侧表面通过所述连接侧表面的设置有所述前引入孔的前部分、相对于所述前部分凸伸出的后部分、以及在所述前部分与所述后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呈阶梯状布置,所述后引入孔设置在所述后部分中,用于与所述后引入孔相关联的所述控制键的槽座布置在所述后部分与所述中间部分之间的接合处;-所述连接侧表面总体上在同一平面中;和/或-所述连接侧表面在所述后引入孔后面具有突出部。在根据本发明的电气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除由所述前引入孔、后引入孔以及由所述关联的控制键形成的一组外,所述电气器件还包括类似的另一组,该另一组由另一前引入孔和另一后引入孔以及与所述另一前引入孔相关联的控制键和与所述另一后引入孔相关联的控制键形成;所述另一组布置在所述电气器件的自另一所述主表面起为一半模数宽的部分中。根据该实施方式的一些优选特征:-所述前引入孔和所述另一前引入孔沿着左-右方向排齐;并且,所述后引入孔和所述另一后引入孔沿着左-右方向排齐;-所述另一前引入孔在所述前引入孔的后侧;并且,所述另一后引入孔在所述后引入孔的后侧;-在所述前引入孔、后引入孔、另一前引入孔以及另一后引入孔中,有两个引入孔通到用于一电极的一自动双端子,有另外两个引入孔通到用于另一电极的一自动双端子。-所述前引入孔和所述另一前引入孔通到用于一电极的一自动双端子;而所述后引入孔和所述另一后引入孔通到用于另一电极的一自动双端子;-所述前引入孔和所述后引入孔通到用于一电极的一自动双端子,而所述另一前引入孔和所述另一后引入孔通到用于另一电极的一自动双端子;和/或-每个所述前引入孔、后引入孔、另一前引入孔以及另一后引入孔通到用于一各自电极的一单独的端子。根据本发明的电气器件例如构成宽度为1个模数的双极模数化断路器。附图说明现在,通过下文参考附图以说明性和非限制性的方式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来继续对本发明的描述。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双极模数化断路器的透视图;图2是所述断路器的面对其前表面所取的正视图;图3是沿图2中的III-III所表示的剖视图;图4是与图3相似的视图,但有电缆的接触端,接触端接合到可见的两个引入孔中的每一个和关联的自动端子中,还带有每个按压件的位于缩进位置的控制键;以及图5至8是与图1至4相似的针对一实施变型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上所示的双极模数化断路器10具有大体呈平行六面体的形状。该断路器具有:两个主表面,分别是左主表面11和右主表面12;以及从主表面11和12中的一个主表面延伸到另一个主表面的一些侧表面,即后表面13、下表面14、前表面15和上表面16。根据模数化规格(formatmodulaire),主表面11和12之间的间距等于约18mm的以“模数”之名已知的基准宽度的整数倍。此处,断路器10的宽度是1个模数。后表面13具有凹口17,用于将断路器10安装在Ω形轨道(未图示出)上。上表面16具有一些孔(附图中未显示),每个孔通向一插入端子,插入端子被设置用于接收水平分配梳(未图示出)的齿,水平分配梳的这些齿以等于一个模数的齿距布置,每个水平分配梳沿着左-右方向、也就是说沿着横向于主表面11和12的方向取向。每个插入端子的构造使得在插入后,齿被弹性夹具紧夹持,以致建立良好的电接触。通过简单地施加较大的拔取力以将被夹紧在其中的齿抽出到插入端子之外,来实现齿的取出。可以参考法国专利申请2871987或者法国专利申请2906413,以获得更多的关于上表面16和插入端子的设置的详情。此处,上表面16如同法国专利申请2906413中所述那般设置,具有两对插入孔:分别是后对和前对,其中后对的两个孔每个通至后插入双端子,而前对的两个孔每个通至前插入双端子,后插入双端子和前插入双端子每个都构成交流电源的电极、此处是中性电极和相电极之一用的输入端子。前表面15在中间位置、差不多其长度的一半上,具有鼻端18,所述鼻端具有操纵杆19。下表面14具有四个引入孔,每个引入孔用于一条电缆,这四个引入孔分别是左前引入孔21、左后引入孔22、右前引入孔23以及右后引入孔24。每个引入孔21至24通到一自动端子,用于连接和断开电缆,也就是这样的端子:其中,通过简单插入进行电缆接触端的安置,而将电缆的接触端取出到自动端子外,则需要按压与该自动端子相关联的按压件的控制键(这与其中只需施加足够大拔取力的梳齿用的插入端子相反)。与左前引入孔21关联的自动端子的控制键31在引入孔21前方。与左后引入孔22关联的自动端子的控制键32在引入孔21后方且在引入孔22前方。与右前引入孔23关联的自动端子的控制键33在引入孔23前方。与右后引入孔24关联的自动端子的控制键34在引入孔23后方且在引入孔24前方。下表面14由连接于前表面15的前部分35、相对于前部分35凸伸出的后部分36、以及在前部分35与后部分36之间的中间部分37呈阶梯状布置。引入孔21和23设置在前部分35中。引入孔22和24设置在后部分36中。控制键32和34用的槽座设置在后部分36与中间部分37之间的接合处。控制键31和33用的槽座设置在下表面14与前表面15之间的接合处。位于左侧的引入孔21和22及控制键31和32布置在断路器10的自左主表面11起为一半模数宽的部分上。同样,位于右侧的引入孔23和24及控制键33和34布置在断路器10的自右主表面12起为一半模数宽的部分上。如图3上所示,弹性片43在引入孔23对面。弹性片43是在此呈U形的弹簧44的构成部分。弹性片43形成该弹簧的一个分支。弹簧44为自动双端子的构成部分,该自动双端子包括导电元件45,要插入孔23内的电缆49(图4)应连接至该导电元件45。弹性片43在导电元件45的接触部分46对面。弹性片43在其自由端包括支撑棱边47。弹性片43、引入孔23以及导电元件45被构造成使得:电缆49的接触端48可插入引入孔23中以进到连接位置,在该连接位置,接触端48被夹紧在弹性片43的支撑棱边47和导电元件45的接触部分46之间,如参见图4所理解的。在图示例子中,电缆49是柔性电缆。为允许柔性电缆通过引入连接到自动端子中,柔性电缆49在末端配有端接头50,端接头50的杆部形成接触端48。在电缆是刚性的情形下,它的接触端可以直接由裸露的末端部分(剥除刚性导电心线周围的绝缘罩壳)形成。为将电缆49连接至自动端子,将接触端48经过引入孔23引入,接触端48与弹性片43接触并促使弹性片弯曲,然后接触端48插入弹性片43和接触部分46之间。由于弹性片43(沿插入方向朝接触端48)倾斜,因而当插入接触端48时,它在弹性片43的支撑棱边47上滑动。当插入运动停止时,弹性片43使接触端48紧贴在接触部分46上,以致建立良好的电接触。如果电缆49趋向于脱出到断路器10外,支撑棱边47和接触端48之间的接触具有的作用就是将弹性片43沿支撑棱边47趋向于穿入接触端48中的方向驱动。这就将接触端48锁闭于自动端子中。控制键33所属于的按压件52被构造成承靠在弹性片43上,使弹性片弯曲,以将支撑棱边47沿趋向于与接触部分46、因此与接触端48分离开的方向驱动,借助于此,接触端48,更通常地,电缆49,可以被取出。除控制键31外,按压件52还包括触头53,所述触头53接合于连接到布置有控制键33的槽座的导向件中。按压件52和控制键31用的槽座以及触头53用的导向件被构造成:按压件52可在图3上所示的控制键33伸出的位置、以及图4上所示的控制键33缩进的位置之间活动。在没有电缆时,弹性片43支承在接触部分46上并将触头53最大限度地推入它的导向件中,使得控制键33处于伸出位置。那么如果例如利用如图1上所示的螺丝刀55的远端,将控制键33插入它的槽座中,则可以使控制键33移到缩进位置并使弹性片43弯曲直至图4上所示的位置,在该位置,接触端48被释开并且电缆49可以被取出。包括弹簧44和导电元件45的自动双端子还包括与弹簧44相同的另一弹簧(图上未示出)。该另一弹簧包括与弹性片43相同的弹性片,该弹性片与引入孔21相对且与接触部分46相同的导电元件45的一接触部分相对。通常,导电元件45在邻近引入孔21处具有一个部分,该部分与导电元件在邻近引入孔23处具有的部分相类似;在邻近引入孔21处的设置与在邻近引入孔23处的设置相同。因此,与电缆49的相类似的其接触端已插入引入孔21中以进到连接位置的电缆连接至导电元件45。要注意到的是,电缆49以及其接触端已插入引入孔21中直至连接位置的另一电缆,每个都具有一单独的弹性片以及一单独的接触部分,这允许确保每条电缆的连接端与导电元件45的良好接触质量;以及分别通过控制键33或控制键31从伸出位置转换到缩进位置,而允许各自断开电缆连接。引入孔22和24通到与引入孔21和23所通向的自动双端子相类似的一个自动双端子。如上所述,上表面16的孔(不可见)所通至的插入端子是交流电源的电极、此处是中性电极和相电极之一用的输入端子。下表面14的引入孔21至24所通至的自动端子是向断路器10内部电路所保护的电气装置的一部分的输出端子。此处,位于前面的引入孔21和23所通向的自动双端子是用于电气装置的电极之一(如相电极),而位于后面的引入孔22和24所通向的自动双端子是用于电气装置的另一电极(如中性电极)。现在根据图5至8描述双极模数化断路器10的一变型110。通常,对于相似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加上100来表示。为简化附图,前表面115的鼻端118所具有的操纵杆没有在图5和6中示出。与双极模数化断路器10的下表面14相同,双极模数化断路器110的下表面114具有四个引入孔,每个引入孔用于一条电缆,它们分别是左前引入孔121、左后引入孔122、右前引入孔123以及右后引入孔124。每个引入孔121至124均通到用于连接或断开一条电缆的一个自动端子。与左前引入孔121关联的自动端子的控制键131在引入孔121前方。与左后引入孔122关联的自动端子的控制键132在引入孔121后方且在引入孔122前方。与右前引入孔123关联的自动端子的控制键133在引入孔123前方。与右后引入孔124关联的自动端子的控制键134在引入孔123后方且在引入孔124前方。下表面114与凸起的控制键132和134基本在同一平面中。在每个引入孔122和124后面,下表面114分别具有每个向下凸出的突出部62和突出部64。突出部62形成向引入孔122的导向件。突出部64形成向引入孔124的导向件。同样,控制键132形成向引入孔121的导向件并且控制键134形成向引入孔123的导向件。控制键131和133用的槽座布置在下表面114与前表面115之间的接合处。位于左侧的引入孔121和122及控制键131和132布置在断路器110的自左主表面111起为一半模数(demi-module)宽的部分中。同样,位于右侧的引入孔123和124及控制键133和134布置在断路器110的自右主表面112起为一半模数宽的部分中。如果只是导电元件145沿断路器110的深度(而不是宽度)方向延伸,引入孔123和124则通到与引入孔21和23所通向的自动双端子相类似的一个自动双端子,以便在邻近引入孔124(而不是引入孔121)处具有一个部分,该部分与导电元件在邻近引入孔123处具有的部分相类似;在引入孔124附近的设置与在引入孔123附近的设置相同。因此,其接触端已插入引入孔123或引入孔124以进到连接位置的电缆,被连接至导电元件145。引入孔121和122通到与引入孔123和124所通向的自动双端子相类似的一个自动双端子。下表面114的引入孔121至124所通向的自动端子,是向由断路器110内部电路保护的电气装置的一部分的输出端子。此处,位于左侧的引入孔121和122所通向的自动双端子是用于电气装置的一个电极(如中性电极),位于右侧的引入孔123和124所通向的自动双端子是用于电气装置的另一电极(如相电极)。引入孔121在引入孔123后面并且引入孔122在引入孔124后面,而引入孔21和23沿左-右方向排齐并且引入孔22和24沿左-右方向排齐。可观察到的是,在断路器10或断路器110中,与一个后引入孔关联的每个控制键,也就是对于断路器10的控制键32和34以及对于断路器110的控制键132和134,相对于下表面14或114的位于所述控制键与前表面15或115之间的部分凸出。因此,为作用于控制键32、34、132或134,可以用工具如水平取向的螺丝刀55触达该控制键,当然仅在没有电缆如电缆49插入位于该控制键前面的引入孔(孔21对应键32,孔23对应键34,孔121对应键132以及孔123对应键134)中的范围内。这种触达位于后面的控制键的可能性十分方便。对此可注意到,模数化电气器件下方(或此外上方)的可用空间通常小。还可观察到的是,在断路器10或110中,与一个前引入孔关联的每个控制键,也就是对于断路器10的控制键31和33以及对于断路器110的控制键131和133,布置在下表面14或114与前表面15或115之间的接合处。因此,控制键31、33、131和133每个都相对于下表面14或114缩退,可从前表面15或115的下部触达。用工具如螺丝刀55作用于控制键31、33、131和133因此是十分简单方便的。仍可见的是,在断路器10或110中,在左侧和右侧中的每一侧都具有一组两个引入孔及与这些引入孔相关联的两个控制键(对于断路器10,在左侧:引入孔21和22以及控制键31和32,对于右侧:引入孔23和24以及控制键33和34;对于断路器110,在左侧:引入孔121和122以及控制键131和132,在右侧:引入孔123和124以及控制键133和134),它们被布置在断路器10或110的自位于同一侧的主表面11、12、111或112起为一半模数宽度的部分中。在每一组中,两个引入孔没有并排设置而是一个在前和另一个在后,并且与前引入孔相关联的控制键在该引入孔前面,而与后引入孔相关联的控制键在该后引入孔前面并且在同组的前引入孔后面,这样的事实允许在下表面14或114中以最佳的方式布置每组的两个引入孔。事实上,由于这样的设置,电气器件10或110的设置有一组两个引入孔及关联控制键的宽度为一半模数的部分上,不需要缩小任何引入孔来在它旁边给另一引入孔或者与该另一引入孔关联的按压件留出空间。每个引入孔因此可以具有大尺寸,尤其是尺寸大到足以容纳端接头如端接头50的杆。在没有示出的一些变型中:-下表面如同下表面14般设置,但是位于左侧的引入孔21和22通至用于一电极的自动双端子,而位于右侧的引入孔23和24通至用于另一电极的自动双端子;下表面如同下表面114般设置,但是位于前面的引入孔121和123通至用于一电极的自动双端子,并且位于后面的引入孔122和124通至一自动双端子;或者每个引入孔通至用于一个各自电极的一单独的端子;-下表面如同表面14呈阶梯状设置,但是位于左侧的引入孔相对位于右侧的引入孔向后或向前错开;或者下表面如同表面114呈阶梯状设置,但是位于左侧的引入孔相对位于右侧的引入孔向前错开,或者前引入孔沿左-右方向排齐并且后引入孔沿左-右方向排齐;-模数化规格电气器件不同于双极断路器,例如单极断路器,其具有单一组的两个孔及关联控制键,该单一组布置在所述电气器件的自一个主表面起为一半模数宽度的部分中;或者模数化规格电气器件具有大于1个模数的宽度,例如2个模数或3个模数;和/或-引入孔设置在其中的侧表面是上表面而不是下表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多种其它变型,在此方面要提醒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示的和所描述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