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产生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16678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离子产生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漏电流的产生的离子产生器。所述离子产生器中,接地电极(5)设置在绝缘性基板(4)上。放电电极(6)以不与接地电极(5)及绝缘性基板(4)接触的方式配置,且通过被施加电压而在与接地电极(5)之间产生离子。绝缘性基板(4)为长方体状。接地电极(5)包括沿着绝缘性基板(4)的右侧的边和左侧的边延伸的腿部(5a、5b)。从绝缘性基板(4)的法线方向俯视观察时,放电电极(6)在腿部(5a、5b)之间与腿部(5a、5b)平行地延伸。
【专利说明】离子产生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子产生器,尤其特别涉及具备金属电极和接地电极的离子产生器。
【背景技术】
[0002]作为现有的离子产生器,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离子产生器。该离子产生器具备金属制电极、接地电极及基板。接地电极设置在基板上。金属制电极安装在基板上,与接地电极对置。在以上那样的离子产生器中,通过在金属制电极与接地电极之间施加高压电压,由此在金属制电极与接地电极之间产生离子。
[0003]然而,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离子产生器中,由于漏电流的产生,而可能会导致离子的产生量降低。更详细而言,在离子产生器的使用时,水分或污垢有时会附着在基板的表面上。若在附着有水分或污垢的状态下使用离子产生器,则漏电流经由水分或污垢向金属制电极与接地电极之间流动。离子通过在金属制电极与接地电极之间产生的电场而产生。因此,漏电流会导致金属制电极与接地电极之间的电场强度的降低。其结果是,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离子发生装置中,存在离子的产生量降低的可能性。
[0004]【专利文献I】专利第4462348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漏电流的产生的离子产生器。
[0006]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涉及的离子产生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基板;接地电极,其设置在所述基板上;金属电极,其以 不与所述接地电极及所述基板接触的方式配置,且通过被施加电压而在其与该接地电极之间产生离子,所述接地电极沿着所述基板的对置的两边延伸,从所述基板的法线方向俯视观察时,所述金属电极的前端向沿着所述两边延伸的所述接地电极之间突出。
[0007]【实用新型的效果】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抑制漏电流的产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离子产生器的分解立体图。
[0010]图2是图1的离子产生器的外观立体图。
[0011]图3是从上侧观察离子产生器所包含的绝缘性基板、放电电极及接地电极的俯视图。
[0012]图4是从左侧观察离子产生器所包含的绝缘性基板、放电电极及接地电极的俯视图。
[0013]图5是从上侧观察第一变形例涉及的离子产生器所包含的绝缘性基板、放电电极及接地电极的俯视图。[0014]图6是从左侧观察第一变形例涉及的离子产生器所包含的绝缘性基板、放电电极及接地电极的俯视图。
[0015]图7是从上侧观察第二变形例涉及的离子产生器所包含的绝缘性基板、放电电极及接地电极的俯视图。
[0016]图8是从左侧观察第二变形例涉及的离子产生器所包含的绝缘性基板、放电电极及接地电极的俯视图。
[0017]图9是从上侧观察第三变形例涉及的离子产生器所包含的绝缘性基板、放电电极及接地电极的俯视图。
[0018]图10是从左侧观察第三变形例涉及的离子产生器所包含的绝缘性基板、放电电极及接地电极的俯视图。
[0019]【符号说明】
[0020]l、la~Ic离子产生器
[0021]2外装壳体
[0022]4绝缘性基板
[0023]5接地电极
[0024]6放电电极
[0025]G 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离子产生器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离子产生器I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图1的离子产生器I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从上侧观察离子产生器I所包含的绝缘性基板4、放电电极6及接地电极5的俯视图。图4是从左侧观察离子产生器I所包含的绝缘性基板4、放电电极6及接地电极5的俯视图。以下,将图1中的上下方向简称作上下方向,从上侧俯视观察时,将离子产生器I的长度方向简称作前后方向,将离子产生器I的宽度方向简称作左右方向。
[0027]如图1及图2所示,离子发生装置I具备外装壳体2、绝缘性基板4、接地电极5、放电电极(金属电极)6及端子部7。
[0028]如图1及图3、4所示,绝缘性基板4形成为长方形状的基板的前侧的短边的一部分被切去的形状。即,在绝缘性基板4的前侧的短边上设有凹部G。由此,绝缘性基板4包括主体部4a及延伸部4b、4c。主体部4a呈长方形状。延伸部4b从主体部4a的前侧的边的右端向前侧延伸。延伸部4c从主体部4a的前侧的边的左端向前侧延伸。
[0029]如图1及图3、4所示,接地电极5设置在绝缘性基板4的上表面,包括腿部5a、5b、接触部5c及连接部5d、5e。腿部5a、5b分别设置在延伸部4b、4c的上表面,沿着绝缘性基板4的在左右方向上对置的两个长边延伸。接触部5c设置在主体部4a的上表面的左后方的角附近。连接部5d将腿部5a与接触部5c连接。连接部5e将腿部5b与接触部5c连接。接地电极5具有50ΜΩ左右的电阻值。作为接地电极5的材料,可以使用例如氧化钌膏剂或碳膏剂等。尤其是由于氧化钌即使被施加高电场也不会引起迁移,因此为最佳材料。接地电极5通过例如将上述膏剂涂敷到绝缘性基板4上并进行烧结而形成。
[0030]如图3、4所示,放电电极6以不与绝缘性基板4及接地电极5接触的方式配置,且通过被施加电压而在其与接地电极5之间产生离子及臭氧。放电电极6包括针状部6a及卡止部6b。针状部6a为以呈L字型的方式折弯的针状的导体,具有尖细的前端部分。如图3、4所示,针状部6a位于比绝缘性基板4靠上侧的位置,从上侧俯视观察时,针状部6a在腿部5a、5b之间与腿部5a、5b平行地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由此,从上侧俯视观察时,针状部6a向由主体部4a及延伸部4b、4c围成的区域、即绝缘性基板4的凹部G的区域突出,并且与腿部5a、5b对置。另外,针状部6a在后端向上侧折弯。
[0031]卡止部6b与针状部6a的向上侧折弯的上端连接,且形成矩形形状。在卡止部6b连接有后述的高压用引线8的端部8a。
[0032]如图1所示,端子部7包括连接部7a及卡止部7b。连接部7a为矩形形状的导体,形成为具有弹性的形状,在弹性的作用下相对于接触部5c压力接触。卡止部7b与连接部7a连接,形成为矩形形状。在卡止部7b连接有后述的接地用引线9的端部9a。
[0033]外装壳体2为通过将上侧壳体2a及下侧壳体2b组合而成的长方体状的容器,收容绝缘性基板4、接地电极5、放电电极6及端子部7。在外装壳体2的前侧的端面及后侧的端面上分别设有开口 Opl、0p2。开口 Opl为空气的喷出口,开口 0p2为空气的取入口。其中,图1和图2中的空心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
[0034]上侧壳体2a构成外装壳体2的上半部分。在上侧壳体2a的前侧的端面上设有开口 Opl的上半部分。虽未图示,但在上侧壳体2a的后侧的端面上设有开口 0p2的上半部分。另外,在上侧壳体2a的左侧的侧面上设有两个爪部31。
[0035]另外,在上侧壳体2a的上表面设有从上表面向上侧突出的保持部33、34。在保持部33、34内分别安装有卡止部6b、7b。由此,上侧壳体2a对放电电极6及端子部7进行保持。
[0036]下侧壳体2b构成外装壳体2的下半部分。在下侧壳体2b的前侧的端面上设有开口 Opl的下半部分。虽未图示,在下侧壳体2b的后侧的端面上设有开口 0p2的下半部分。另外,在下侧壳体2b的左侧的侧面上设有卡止臂部23。在卡止臂部23嵌入爪部31。由此,如图2所示,上侧壳体2a和下侧壳体2b接合,而构成外装壳体2。
[0037]高压用引线8的端部8a嵌入到在保持部33的后侧设置的孔(未图示)中。由此,高压用引线8的芯线81与卡止部6b连接。同样,接地用引线9的端部9a嵌入到在保持部34的后侧设置的孔(未图示)中。由此,接地用引线9的芯线91与卡止部7b连接。
[0038]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高压用引线8与高压电源的输出端子连接,接地用引线9与高压电源的接地端子连接。高压电源供给负的直流电压,但也可以供给重叠有负的直流偏压的交流电压。并且,该离子产生器I被装入到空气净化器或空气调节器等中。即,通过将高压电源安置于空气净化器的电源电路部,将离子产生器安置于鼓风路径,由此空气净化器等吹出含有负离子及臭氧的风。
[0039]如以下所说明的那样,通过以上的结构构成的离子产生器I能够在-1.3KV?-42.5KV的电压下产生负离子及臭氧。更详细而言,当对放电电极6施加负电压且将接地电极5接地时,在放电电极6与接地电极5之间形成强电场。由此,放电电极6的前端部绝缘破坏而成为电晕放电状态。在放电电极6的前端部周边,空气中的分子被等离子化,分子被分离成正离子和负离子,空气中的正离子被放电电极6吸收,负离子留下。在想获得正离子的情况下,对放电电极6施加正的高电压。[0040]而且,在放电电极6与接地电极5之间流通放电电流。通过放电电流将空气中的氧分解,而生成臭氧。
[0041](效果)
[0042]在如上那样构成的离子产生器I中,能够抑制漏电流的产生。更详细而言,如图3、4所示,放电电极6以不与绝缘性基板4接触的方式配置。因此,即使在绝缘性基板4的上表面附着有水分或污垢,漏电流也不会经由水分或污垢向放电电极6与接地电极5之间流动。由此,在离子产生器I中,能够抑制放电电极6与接地电极5之间的电场强度的降低,抑制离子的产生量的降低。
[0043]另外,即使在绝缘性基板4的上表面附着有水分或污垢,也能够使用离子产生器
I。因此,能够实现离子产生器I的长寿命化。
[0044]另外,在离子产生器I中,放电电极6以不与绝缘性基板4接触的方式配置。由此,不需要为了实现放电电极6与接地电极5的绝缘而设置覆盖接地电极5的绝缘膜。其结果是,降低了离子产生器I的制造成本。
[0045]另外,在离子产生器I中,能够抑制因漏电流引起的臭氧的产生量的降低。更详细而言,在离子产生器中,臭氧因在放电电极与接地电极之间流动的放电电流而产生。并且,放电电流因在空气中流动而与更多的氧接触,由此产生更多的臭氧。然而,由于漏电流沿着绝缘性基板的上表面流动,因此与放电电流相比仅与少量的氧接触。并且,由于与漏电流的增加相伴的放电电流减少,因此臭氧的产生量降低。
[0046]因此,在离子产生器I中,放电电极6以不与绝缘性基板4接触的方式配置。由此,能够抑制在放电电极6与接地电极5之间产生漏电流的情况,抑制臭氧的产生量的降低。
[0047]另外,在使用离子产生器I的空气净化器等中设有在离子产生器I异常时停止离子产生器I的动作的保护电路。保护电路例如在漏电流变大时,停止离子产生器I的动作。然而,在离子产生器I中,由于能够抑制漏电流的产生,因此不易发生由保护电路停止离子产生器I的动作的情况。
[0048]另外,由于放电电极6的前端部分尖细,因此电场集中在放电电极6的前端部分。其结果是,在放电电极6的前端部分高效地产生离子。
[0049]需要说明的是,在离子产生器I中,通过调整接地电极5的电阻值,由此能够调整臭氧的产生量。
[0050](第一变形例)
[0051]以下,对第一变形例涉及的离子产生器Ia进行说明。图5是从上侧观察第一变形例涉及的离子产生器Ia所包含的绝缘性基板4、放电电极6及接地电极5的俯视图。图6是从左侧观察第一变形例涉及的离子产生器Ia所包含的绝缘性基板4、放电电极6及接地电极5的俯视图。关于离子产生器Ia的外观立体图,援用图2。
[0052]离子产生器Ia与离子产生器I的不同点在于放电电极6的形状。在离子产生器I中,放电电极6的针状部6a与绝缘性基板4平行地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另一方面,在离子产生器Ia中,放电电极6的针状部6a以随着朝向前侧而降低的方式倾斜。由此,针状部6a的前端位于上下方向上与腿部5a、5b相同的高度。由此,在针状部6a与腿部5a、5b之间产生的电场变强,离子的产生量增加。
[0053](第二变形例)[0054]以下,对第二变形例涉及的离子产生器Ib进行说明。图7是从上侧观察第二变形例涉及的离子产生器Ib所包含的绝缘性基板4、放电电极6及接地电极5的俯视图。图8是从左侧观察第二变形例涉及的离子产生器Ib所包含的绝缘性基板4、放电电极6及接地电极5的俯视图。关于离子产生器Ib的外观立体图,援用图2。
[0055]离子产生器Ib与离子产生器Ia的不同点在于放电电极6的形状。在离子产生器Ia中,放电电极6的针状部6a以随着朝向前侧而降低的方式倾斜。另一方面,在离子产生器Ib中,针状部6a与绝缘性基板4平行地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并且,针状部6a的前端附近向下侧折弯。由此,针状部6a的前端位于上下方向上与腿部5a、5b相同的高度。由此,在针状部6a与腿部5a、5b之间产生的电场变强,离子的产生量增加。
[0056](第三变形例)
[0057]以下,对第三变形例涉及的离子产生器Ic进行说明。图9是从上侧观察第三变形例涉及的离子产生器Ic所包含的绝缘性基板4、放电电极6及接地电极5的俯视图。图10是从左侧观察第三变形例涉及的离子产生器Ic所包含的绝缘性基板4、放电电极6及接地电极5的俯视图。关于离子产生器Ic的外观立体图,援用图2。
[0058]离子产生器Ic与离子产生器I的不同点在于放电电极6的形状及绝缘性基板4的形状。更详细而言,离子产生器Ic的延伸部4b、4c的长度比离子产生器I的延伸部4b、4c的长度长。即,在离子产生器Ic的绝缘性基板4上设置的切口的深度(凹部G的大小)比在离子产生器I的绝缘性基板4上设置的切口的深度深。换言之,在离子产生器Ic的绝缘性基板4上设置的凹部G的大小比在离子产生器I的绝缘性基板4上设置的凹部G的大小大。
[0059]而且,放电电极6的针状部6a位于上下方向上与接地电极5相同的高度,在延伸部4b、4c之间与绝缘性基板4平行地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由此,放电电极6与接地电极5的距离变近。其结果是,在放电电极 6与接地电极5之间产生的电场变强,离子的产生量增加。
[0060](其它的实施方式)
[006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离子产生器并不局限于所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涉及的离子产生器l、la~lc,可以在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变更。
[0062]需要说明的是,离子产生器l、la~Ic可以还具备设置在绝缘性基板4的表面上、且以使接地电极5的一部分露出的状态覆盖接地电极5的绝缘膜。这种情况下,放电电极6在其与接地电极5从绝缘膜露出的部分之间产生离子。
[0063]【工业实用性】
[0064]本实用新型对离子产生器有用,尤其在能够抑制漏电流的产生这一方面优越。
【权利要求】
1.一种离子产生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基板; 接地电极,其设置在所述基板上; 金属电极,其以不与所述接地电极及所述基板接触的方式配置,且通过被施加电压而在其与该接地电极之间产生离子, 所述接地电极沿着所述基板的对置的两边延伸, 从所述基板的法线方向俯视观察时,所述金属电极的前端向沿着所述两边延伸的所述接地电极之间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产生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板的一边设有凹部,所述接地电极在位于该凹部的两侧的所述基板上延伸, 从所述基板的法线方向俯视观察时,所述金属电极的前端向所述凹部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产生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保持所述金属电极的保持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子产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构件为收容所述基板、所述接地电极及所述金属电极的外装壳体。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子产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电极具有尖细的前端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子产生器,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基板的法线方向俯视观察时,所述接地电极与所述金属电极平行地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子产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电极包括与引线连接的卡止部。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子产生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以使所述接地电极的一部分露出的状态覆盖该接地电极的绝缘膜, 所述金属电极在其与所述接地电极从所述绝缘膜露出的部分之间产生离子。
【文档编号】H01T23/00GK203415820SQ201320138437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8日
【发明者】加藤慎滋 申请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