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控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21022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温控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温控器,包括壳体、发热片、金属碟片、绝缘杆、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一铆钉和第二铆钉;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设置于壳体的下端;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圆环形凹槽,发热片嵌设于圆环形凹槽内,所述金属碟片安装于发热片上方;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两个轴向通孔,所述通孔位于壳体的中空内腔的外侧,且与圆环形凹槽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铆钉和第二铆钉分别设置于两个通孔内,第一铆钉和第二铆钉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铆接,另一端分别铆接于圆环形凹槽的底部,且分别与发热片的两个电极接触。本实用新型通过铆钉将端子和发热片直接连接,免去了弹簧、垫片等零部件,其结构更加简化,安装简便,同时节省了制造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温控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温控器【技术领域】,尤其与断电复位突跳式的温控器有关。
【背景技术】
[0002]温控器已经在各种家电产品中广泛得到使用,现有的断电复位突跳式的温控器在两个端子之间设置发热片,当电热器具超过设定的温度时,温控器内的双金属碟片反向突跳,并推动顶杆,克服动触头弹片的弹力把动触头推离定触头,断开动触头和定触头的连接。此时由于发热体与电源之间还处于导通状态,电流全部通过发热体,发热体处于持续发热状态,发热体将热量传递到双金属碟片上,使双金属碟片持续高温,保持高温反向突跳状态,始终断开动触头和定触头的连接。然而现有的发热体是通过弹簧、垫片等零件与端子连接,结构十分复杂,而且安装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安装发热片较为简便的温控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温控器,包括壳体、发热片、金属碟片、绝缘杆、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一铆钉和第二铆钉;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设置于壳体的下端;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圆环形凹槽,发热片嵌设于圆环形凹槽内,所述金属碟片安装于发热片上方;所述壳体的中部设有贯通的中空内腔,所述绝缘杆滑动安装于中空内腔中,绝缘杆的上端穿过发热片,与金属碟片的底面连接,绝缘杆的下端与第一端子的端部相对;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两个轴向通孔,所述通孔位于壳体的中空内腔的外侧,且与圆环形凹槽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铆钉和第二铆钉分别设置于两个通孔内,第一铆钉和第二铆钉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铆接,另一端分别铆接于圆环形凹槽的底部,且分别与发热片的两个电极接触。
[0006]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一端位于壳体的中空内腔的底部,另一端位于壳体的外部;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位于中空内腔底部的端部之间具有间隙。
[0007]第一端子位于壳体中空内腔部分的端部设有动簧片,动簧片上固定安装有动触头;第二端子位于壳体中空内腔部分的端部设有定触头,定触头具有与动触头的顶面接触的接触面;所述绝缘杆的下端与动簧片相抵。
[0008]壳体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底盖,壳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封盖;所述底盖通过第一铆钉和第二铆钉铆接于壳体底端上。
[0009]所述中空内腔的上半部分的内径与绝缘杆的外径相匹配。
[0010]所述圆环形凹槽上端的内腔壁上还设有圆槽,所述金属碟片固定于圆槽内。
[0011]所述第二端子上设有与第二端子一体成形的连接支架,所述定触头固定安装于连接支架上,并悬于动触头上方,定触头的底面为与动触头顶面接触的接触面。
[0012]所述发热片的侧面设有至少一个缺口,所述圆环形凹槽的内壁对应地设有至少一个卡槽,所述发热片通过缺口与圆环形凹槽内壁上的卡槽相互配合,固定于圆环形凹槽内。
[0013]本实用新型通过铆钉将端子和发热片直接连接,免去了弹簧、垫片等零部件,其结构更加简化,安装简便,同时节省了制造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发热片安装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0018]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5、封盖1、底盖9、动触头12、定触头13、绝缘杆4、金属碟片2、发热片3、第一铆钉6、第二铆钉14、第一端子7和第二端子10。壳体5的中部设有贯通的中空内腔,所述第一端子7和第二端子10设置于壳体5的下端,第一端子7和第二端子10的一端位于壳体5的中空内腔的底部,另一端位于壳体5的外部。第一端子7和第二端子10位于壳体5中空内腔底部的端部之间具有一定间隙。
[0019]具体地,位于壳体5中空内腔部分的第一端子7的端部设有动簧片8,动触头12固定安装于动簧片8上。位于壳体5中空内腔部分的第二端子10的端部设有定触头13,定触头13具有与动触头12的顶面接触的接触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子10上设有与第二端子10—体成形的连接支架11,所述定触头13固定安装于连接支架11上,并悬于动触头12上方,定触头13的底面为与动触头12顶面接触的接触面。
[0020]所述绝缘杆4设置于动簧片8的上方,并滑动安装于壳体5的中空内腔的上半部分。所述中空内腔的上半部分的内径与绝缘杆4的外径相匹配,在绝缘杆4滑动过程中,壳体5的中空内腔起到导向作用。
[0021]所述发热片3为圆环形,发热片3的两个电极分别位于发热片3的两端,发热片3固定于壳体5的上端,金属碟片2位于发热片3的上方。具体地,所述壳体5的上端设有圆环形凹槽15,发热片3嵌设于圆环形凹槽15内。所述圆环形凹槽15上端的内腔壁上还设有圆槽16,金属碟片2固定于圆槽16内。
[0022]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杆4的上端穿过发热片3,与金属碟片2的底面连接;绝缘杆4的下端与动簧片8相抵。
[0023]所述壳体5内还设有两个轴向通孔,所述通孔位于壳体5的中空内腔的外侧,且与圆环形凹槽15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铆钉6和第二铆钉14分别设置于两个通孔内,第一铆钉6和第二铆钉14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端子7和第二端子10铆接,另一端分别铆接于圆环形凹槽15的底部,且分别与发热片3的两个电极接触。
[0024]进一步地,底盖9固定安装于壳体5的底端,封盖I固定安装于壳体5的顶端。同时,第一铆钉6和第二铆钉14还铆接于底盖9上,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封装更加牢固。所述壳体5的底部还设有两条贯通型条形槽,所述的第一端子7和第二端子10分别穿过两条形槽向外延伸。
[0025]为将发热片3与壳体5相对固定,便于发热片3的两个电极分别与第一铆钉6和第二铆钉14的位置进行定位。所述发热片3的侧面设有至少一个缺口,所述圆环形凹槽15的内壁对应地设有至少一个卡槽,发热片3上的缺口和圆环形凹槽15内壁上的卡槽相互配合,使发热片3在安装时能够方便快捷且位置正确地固定在圆环形凹槽15内。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发热片3上设有两个缺口,分别位于发热片3的两个相对侧面;圆环形凹槽15内壁上对应设有两个卡槽,分别从左右两边卡住发热片3的缺口,使位于发热片3上下两端的电极分别与两个铆钉的位置准确对应。
[0026]本实用新型的温控器在工作时,向第一端子7和第二端子10供电,并将温控器安装在需要控制温度的产品发热部件上,使发热部件的热量向金属碟片2传递。在初始状态下,金属碟片2处于正向复位状态,且动触头12与定触头13闭合,将发热片3短路。当发热部件向金属碟片2传导的温度达到一定阈值时,金属碟片2反向突跳,绝缘杆4随金属碟片2向上滑动,松开动簧片8 ;此时,动触头12与定触头13断开,发热片3的两个电极分别通过两个铆钉与两个端子接触,开始持续通电。发热片3持续通电会产生热量,使金属碟片2持续高温,保持高温反向突跳状态,始终断开动触头12和定触头13的连接。只有断开电源,发热片3不产生热量,2金属碟片降温后恢复到正向复位状态,动触头12和定触头13才能重新闭合。
[002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温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发热片、金属碟片、绝缘杆、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一铆钉和第二铆钉;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设置于壳体的下端;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圆环形凹槽,发热片嵌设于圆环形凹槽内,所述金属碟片安装于发热片上方;所述壳体的中部设有贯通的中空内腔,所述绝缘杆滑动安装于中空内腔中,绝缘杆的上端穿过发热片,与金属碟片的底面连接,绝缘杆的下端与第一端子的端部相对;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两个轴向通孔,所述通孔位于壳体的中空内腔的外侧,且与圆环形凹槽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铆钉和第二铆钉分别设置于两个通孔内,第一铆钉和第二铆钉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铆接,另一端分别铆接于圆环形凹槽的底部,且分别与发热片的两个电极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一端位于壳体的中空内腔的底部,另一端位于壳体的外部;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位于中空内腔底部的端部之间具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端子位于壳体中空内腔部分的端部设有动簧片,动簧片上固定安装有动触头;第二端子位于壳体中空内腔部分的端部设有定触头,定触头具有与动触头的顶面接触的接触面;所述绝缘杆的下端与动簧片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器,其特征在于,壳体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底盖,壳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封盖;所述底盖通过第一铆钉和第二铆钉铆接于壳体底端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内腔的上半部分的内径与绝缘杆的外径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形凹槽上端的内腔壁上还设有圆槽,所述金属碟片固定于圆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上设有与第二端子一体成形的连接支架,所述定触头固定安装于连接支架上,并悬于动触头上方,定触头的底面为与动触头顶面接触的接触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片的侧面设有至少一个缺口,所述圆环形凹槽的内壁对应地设有至少一个卡槽,所述发热片通过缺口与圆环形凹槽内壁上的卡槽相互配合,固定于圆环形凹槽内。
【文档编号】H01H37/52GK203445061SQ201320494332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3日
【发明者】张金平 申请人:佛山市天朋温控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