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致动器及包含该弹性致动器的按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25408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弹性致动器及包含该弹性致动器的按键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弹性致动器及包含该弹性致动器的按键。本实用新型的弹性致动器包含弹性圆顶体以及作动柱。弹性圆顶体具有开口。作动柱形成在弹性圆顶体内,且朝向开口突出。作动柱具有接触面,且包含凸出部。凸出部形成在接触面上。作动柱并且具有沟槽,沟槽横跨接触面以及凸出部。本实用新型的弹性致动器其作动柱具有粗糙的接触面或沟槽。因此,安装本实用新型的弹性致动器的按键在操作过程中能避免弹性致动器与薄膜开关之间发生吸真空异音。
【专利说明】弹性致动器及包含该弹性致动器的按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弹性致动器及包含该弹性致动器的按键,并且特别是关于将其安装在内的按键在操作过程中能避免发生吸真空异音的弹性致动器。
【背景技术】
[0002]请参阅图1,图1绘示现有技术的键盘I的局部截面视图。键盘I包含多个按键
10。于图1中,仅绘示一个按键10作为代表。按键10包含基板11、薄膜开关12、键帽14、剪刀式支撑装置16以及弹性致动器18。剪刀式支撑装置16装设在基板11上,基板11上形成协助剪刀式支撑装置16固定的结构。键帽14装设在剪刀式支撑装置16上。剪刀式支撑装置16限制键帽14作相对于薄膜开关12的垂直移动,于未按压位置与按压位置之间移动。
[0003]弹性致动器18设置于薄膜开关12上,并且抵接至键帽14。弹性致动器18包含弹性圆顶体(resilient dome) 182以及作动柱184。弹性圆顶体182具有开口 186,且具有相当高度。弹性圆顶体182的顶部183抵接至键帽14的下表面140。作动柱184形成在弹性圆顶体182内,且朝向开口 186突出。作动柱184具有接触面188。
[0004]外力施加在键帽14上让键帽14朝向薄膜开关12移动。弹性圆顶体182随着键帽14的移动而产生变形,致使作动柱184致动薄膜开关12触发。然而,当外力释放后,作动柱184的接触面188与薄膜开关12之间会发生吸真空异音。
实用新型内容
[0005]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弹性致动器及包含该弹性致动器的按键,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按键在操作过程中能避免弹性致动器与薄膜开关之间发生吸真空异音。
[0006]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一种弹性致动器,适用于按键,该弹性致动器包含:弹性圆顶体以及作动柱。该弹性圆顶体具有开口 ;该作动柱形成在该弹性圆顶体内且朝向该开口突出,该作动柱具有接触面,其中该接触面为粗糙表面。
[0007]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作动柱包含凸出部,该凸出部形成在该接触面上,该作动柱并且具有沟槽,该沟槽横跨该接触面以及该凸出部。
[0008]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凸出部涵盖该接触面的全部。
[0009]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弹性致动器进一步包含嵌合部,该嵌合部形成在该弹性圆顶体的顶部。
[0010]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弹性圆顶体还具有至少一通孔,该通孔贯穿该弹性圆顶体。
[0011]根据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弹性致动器,适用于按键,该弹性致动器包含:弹性圆顶体以及作动柱。该弹性圆顶体具有开口 ;该作动柱形成在该弹性圆顶体内且朝向该开口突出,该作动柱具有接触面且包含凸出部,该凸出部形成在该接触面上,该作动柱并且具有沟槽,该沟槽横跨该接触面以及该凸出部。
[0012]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接触面为粗糙表面。
[0013]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凸出部涵盖该接触面的全部。
[0014]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弹性致动器进一步包含嵌合部,该嵌合部形成在该弹性圆顶体的顶部。
[0015]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嵌合部具有通孔,该通孔贯穿该弹性圆顶体。
[0016]根据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按键,其包含:上述的弹性致动器;基板;薄膜开关,其设置在该基板上;键帽;以及支撑装置,其设置于该基板与该键帽之间,该支撑装置限制该键帽于未按压位置与按压位置之间移动;其中该弹性致动器设置在该薄膜开关之上,且抵接至该键帽。
[0017]与现有技术不同,本实用新型的弹性致动器其作动柱具有粗糙的接触面或沟槽。因此,安装本实用新型的弹性致动器的按键在操作过程中能避免弹性致动器与薄膜开关之间发生吸真空异音。
[0018]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实施方式及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现有技术的键盘的局部截面视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弹性致动器的外观视图。
[00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弹性致动器的仰视图。
[002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弹性致动器的一变化的仰视图。
[0023]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弹性致动器的另一变化的仰视图。
[0024]图6是先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按键的局部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请参阅图2及图3。图2是以外观视图示意地绘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弹性致动器2。图3是以仰视图示意地绘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弹性致动器2。本实用新型的弹性致动器2适用于按键。
[0026]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弹性致动器2包含弹性圆顶体22以及作动柱24。弹性圆顶体22具有开口 222。作动柱24形成在弹性圆顶体22内,并且朝向开口 222突出。作动柱24具有接触面242。特别地,接触面242为粗糙表面。藉此,安装如图3所示的弹性致动器2的按键,为粗糙表面的接触面242能让该按键在操作过程中能避免弹性致动器2与薄膜开关之间发生吸真空异音。作动柱24具有外径dl。
[0027]进一步,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圆顶体22还具有顶部224。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圆顶体22安装置按键内时,弹性圆顶体22的顶部224抵接至按键的键帽的下表面。
[0028]进一步,该弹性致动器2进一步包含嵌合部,该嵌合部形成在该弹性圆顶体22的顶部224,弹性圆顶体22还具有贯穿弹性圆顶体22的通孔(未绘示于图2中)。通孔的功用在于弹性圆顶体22变形时,气体可从通孔排出。变形的弹性圆顶体22回复时,气体从通孔吸入,作为另一实施例,通孔形成于嵌合部,该通孔贯穿该弹性圆顶体22。[0029]请参阅图4。图4是以仰视图示意地绘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致动器2的变化。如图4所示,作动柱24还包含凸出部244。凸出部244形成在接触面242上。作动柱24并且具有沟槽246。沟槽246横跨接触面242以及凸出部244。接触面242仍可以是粗糙表面。藉此,安装如图4所示的弹性致动器2的按键,沟槽246以及为粗糙表面的接触面242能让该按键在操作过程中能避免弹性致动器2与薄膜开关之间发生吸真空异音。沟槽246的深度以不影响作动柱24与凸出部244的刚性,以利致动薄膜开关触发。凸出部244的底部具有外径d2。图4中具有与图3中相同号码标记的元件,有相同或类似的结构以及功能,在此不多做赘述。
[0030]于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作动柱24的外径dl大于凸出部244的底部的外径d2。图4中所示的弹性致动器2有显露的接触面242。
[0031]于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凸出部244涵盖接触面242的全部。也就是说,凸出部244的底部的外径d2等于作动柱24的外径dl。图5中具有与图3、图4中相同号码标记的元件,有相同或类似的结构以及功能,在此不多做赘述。
[0032]请参阅图6,图6是以局部截面视图示意地绘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按键3。本实用新型的按键3适合装设在键盘上。
[0033]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按键3包含本实用新型的弹性致动器2 (如图2至图5所示的弹性致动器2中任一)、基板30、薄膜开关32、键帽34以及支撑装置36。薄膜开关32设置在基板30上。
[0034]键帽34具有下表面340。支撑装置36设置于基板30与键帽34之间,并且分别可转动地连接至键帽34的下表面340以及基板30。基板30与键帽34的下表面340上形成协助支撑结构36固定的结构。支撑装置36限制键帽34作相对于薄膜开32的垂直移动,于未按压位置与按压位置之间移动。如图6所示,支撑结构36可以是剪刀式结构,但不以此为限。
[0035]弹性致动器2设置在薄膜开关32之上,并且抵接至键帽34。例如,如图6所示,弹性圆顶体22的顶部224抵接至键帽34的下表面340。
[0036]当键帽34未被按压时,弹性致动器2支撑键帽34在未按压位置。当键帽34被外力按压导致弹性圆顶体22变形时,键帽34移动至按压位置,致使弹性圆顶体22变形,作动柱24致动薄膜开关32触发。当外力释放后,作动柱24藉由具有沟槽246的凸出部244及/或为粗糙表面的接触面242可以与薄膜开关32之间避免发生吸真空异音。图6中具有与图2至图5中相同号码标记的元件,有相同或类似的结构以及功能,在此不多做赘述。
[0037]藉由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是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面向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该根据上述的说明作最宽广的解释,以致使其涵盖所有可能的改变以及具相等性的安排。
【权利要求】
1.一种弹性致动器,适用于按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致动器包含: 弹性圆顶体,其具有开口 ;以及 作动柱,其形成在该弹性圆顶体内且朝向该开口突出,该作动柱具有接触面,其中该接触面为粗糙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该作动柱包含凸出部,该凸出部形成在该接触面上,该作动柱并且具有沟槽,该沟槽横跨该接触面以及该凸出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该凸出部涵盖该接触面的全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该弹性致动器进一步包含嵌合部,该嵌合部形成在该弹性圆顶体的顶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性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圆顶体还具有至少一通孔,该通孔贯穿该弹性圆顶体。
6.一种弹性致动器,适用于按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致动器包含: 弹性圆顶体,其具有开口 ;以及 作动柱,其形成在该弹性圆顶体内且朝向该开口突出,该作动柱具有接触面且包含凸出部,该凸出部形成在该接触面上,该作动柱并且具有沟槽,该沟槽横跨该接触面以及该凸出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性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该接触面为粗糙表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弹性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该凸出部涵盖该接触面的全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弹性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该弹性致动器进一步包含嵌合部,该嵌合部形成在该弹性圆顶体的顶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弹性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该嵌合部具有通孔,该通孔贯穿该弹性圆顶体。
11.一种按键,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致动器; 基板; 薄膜开关,其设置在该基板上; 键帽;以及 支撑装置,其设置于该基板与该键帽之间,该支撑装置限制该键帽于未按压位置与按压位置之间移动; 其中该弹性致动器设置在该薄膜开关之上,且抵接至该键帽。
【文档编号】H01H13/26GK203481108SQ201320602599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7日
【发明者】林钦宏, 叶亮达 申请人: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