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天线单元和便携终端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33931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信天线单元和便携终端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便携终端装置。不降低通信性能、人体的检测性能地将通信天线和人体检测传感器配置于有限的空间内。在收纳于壳体内部的通信天线单元中,挠性电路基板以弯曲状态被支撑部件支撑。构成第一通信天线的第一天线导体图案及人体检测传感器实质上形成在与挠性电路基板的弯曲部相邻的挠性电路基板的平面部。构成第二通信天线的第二天线导体图案实质上形成在弯曲部。第一天线导体图案和第二天线导体图案通过构成谐振电路部的第二电感线圈连接。第一通信天线和第二通信天线配置在比人体检测传感器更靠近壳体的角部的位置。
【专利说明】一种通信天线单元和便携终端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备使用了电路基板的通信天线和包含人体检测传感器的通信 天线单元的便携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0003] 快递业务中的配送、结算或仓库管理、保险销售等室外业务中,为了处理各种数据 用到便携终端装置的情况很多。在室外业务用的便携终端装置中,例如在像进行结算处 理这种的情况下,为了将结算数据发送到结算中心,搭载有2G(2nd Generation :第二代)、 3G (3rdGeneration :第三代)、LTE (Long Term Evolution :长期演进)等的数据通信模块或 与之连接的通信天线等。
[0004] 在数据通信模块中存在与多种通信标准对应的模块例如与2G和3G双方对应这样 的模块。另外,也存在在一种通信标准中使用多种载波频率的、例如像LTE这样的模块。因 此,和这种与多种通信标准对应的通信模块连接的通信天线也需要进行能够对应多种通信 标准或多种载波频率这样的天线图案设计。
[0005] 而且,在便携电话中,一直以来担心由通信天线发出的电磁波对人体带来的不良 影响。因此,正在使用一种如下的技术(例如,参照对比文件1),即检测通信天线与人体的 接近或接触而降低通信天线所发出的电磁波的能量。
[0006] 在专利文献1中检测:在人体接近或接触通信天线时,通信天线电感变化,应该输 出的电磁波能量返回到装置侧。这就是所谓的间接检测方法,是否能够获得较高检测灵敏 度令人怀疑,更期望使用直接检测方法。关于直接检测人体与通信天线或搭载该通信天线 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接近或接触本身的技术,例如公开在专利文献2中。
[0007] 而且,在室外业务用的便携终端装置中,即使仅进行数据通信,也可以想象到在手 里拿着、放入到别在腰间的套里或放入到口袋中等来携带的情况。此时,频繁地发生通信终 端装置的通信天线与人体接近或接触的情况。因此,上述的通过检测与人体接近或接触的 情况来控制通信电力的技术,在室外业务中的便携终端装置中也很必要。
[0008] 另外,包括如上所述的、对应多种通信标准或通过检测人体接近或接触来控制通 信电力的技术在内,这样的搭载在便携终端装置中的功能越来越多。例如,在需要结算处理 的业务中使用本装置时,需要有对磁卡、接触或非接触1C卡的读取功能。另外,在配送处理 或仓库管理等中使用本装置时,需要读取条形码、QR码(登记商标)、RF-ID标签等的读取功 能。因此,分配给各个功能的电路空间也越来越小。而且,这种情况对于上述的包含通信天 线的通信控制电路或人体检测传感器也不例外。
[0009] 现有技术文献
[0010] 专利文献
[0011]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0-216610号公报
[0012]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09-233016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0013] 要解决的问题
[0014] 在不仅检测人体等物体直接与装置的通信天线的接触而且检测物体接近装置的 通信天线这样的情况中,可以考虑使用专利文献1的通信天线的技术。但是,要准确地检测 人体接近或接触通信天线的情况存在难度。另外,专利文献2的直接检测方法与专利文献 1的方法相比,能够更准确地检测人体的接近或接触。但是,如上所述,在现有的便携终端 装置中,为了实现各种功能在壳体内搭载了多种设备,因此专利文献2中所使用的人体检 测传感器的配置的自由度也受到限制。即,兼顾准确地检测人体对通信天线的接近或接触 和在有限的壳体空间中配置设备的省空间设计成为问题。特别是在最近,对该技术的要求 程度日益提高。迄今为止,根据人体接近或接触便携终端装置就可以认为人体接近通信天 线。但是,现在仅凭这一点是不充分的。必需准确地检测人体接近或接触到通信天线和其 附近。即检测范围被限定在通信天线和其附近,比以前更加严格。为了准确地检测到人体 对通信天线本身的接近或接触,在有限的设计自由度中使用例如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直接 检测方法,人体检测传感器与通信天线的结构或配置很重要。
[0015] 而且,在独立设置通信天线与人体检测传感器时,人体检测传感器必需具有能够 充分地检测到通信天线与人体的接近或接触的范围。但是,如果在有限的狭窄空间中配置 人体检测传感器,则由于人体检测传感器的检测范围会偏移或者通信天线或与其连接的通 信线路之间的干扰而无法得到足够的检测性能。
[0016] 上述情况是与设置了通信天线和人体检测传感器双方的便携终端装置相关的。另 一方面,在未设置人体检测传感器而仅设置了通信天线的便携终端装置中,从通信标准或 载波频率的种类的增加的观点来讲,也要求进一步的省空间设计。
[0017]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将通信天线和人体检测传感器或者将人体检测传感 器和通信天线配置在有限的狭窄空间内的同时,准确地检测人体对通信天线本身的接近或 接触。而且,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专用于将通信天线配置在有限的狭窄空间内的技术。
[0018]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9] 本实用新型的通信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通信天线,由导体图案形成;以 及人体检测传感器,由与上述通信天线不同的导体图案形成,上述通信天线单元还具备单 个单元基板,该单元基板形成有上述通信天线及上述人体检测传感器。
[0020] 根据上述结构,不降低通信性能或人体对通信天线的接近或接触的检测性能,就 能够将人体检测传感器和通信天线通过单个电路基板配置在有限的狭窄空间内,从而实现 装置的小型化和维持功能这两者。
[002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例如,通信天线单元还具备:第一电抗元件,连接上述 通信天线和上述人体检测传感器。
[0022] 根据上述结构,人体检测传感器能够有效地利用通信天线的导体图案。
[002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例如,上述通信天线还具备:第一通信天线,由在上述 单元基板上形成的第一天线导体图案构成,发送接收第一频率的电波;以及第二通信天线, 由上述第一天线导体图案、和与上述单元基板上的上述第一天线导体图案相邻而形成的第 二天线导体图案构成,发送接收第二频率的电波,上述第一电抗元件连接上述第一天线导 体图案和上述人体检测传感器。
[0024]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设置用单个天线单元发送接收不同频率的两种以上的电波 的、所谓的双天线。
[002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例如,通信天线单元还具有:平面部;以及与上述平面 部相邻的弯曲部,上述通信天线形成在上述平面部及上述弯曲部,上述人体检测传感器形 成在上述平面部。
[0026] 根据上述结构,挠性电路基板的平面部的平面部分比弯曲部大,发送电波的强度 也大,因此与在人体接近或接触时需要降低发送电波的强度的通信天线的平面部相邻地 设置人体检测传感器,从而能够将通信质量的下降抑制到最低限度,并且能够抑制通信电 磁波对人体的影响。
[002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例如,上述通信天线还具备:第一通信天线,由在上述 单元基板上形成的第一天线导体图案构成,发送接收第一频率的电波;以及第二通信天线, 由上述第一天线导体图案、和与上述第一天线导体图案相邻而形成在上述单元基板上的第 二天线导体图案构成,发送接收第二频率的电波,上述第一电抗元件连接上述第一天线导 体图案和上述人体检测传感器,上述第一天线导体图案及上述第二天线导体图案的任一个 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在上述弯曲部,上述第一天线导体图案及上述第二天线导体图案的另一 个及上述人体检测传感器形成在上述平面部。
[0028]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不降低双天线和人体检测传感器各自的性能而以省空间的设 计配置双天线和人体检测传感器。在双天线中,与在人体接近或接触时需要降低发送电波 的强度的通信天线的平面部相邻地设置人体检测传感器,从而能够将通信质量的下降抑制 到最低限度,并且能够抑制通信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
[0029]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壳体、以及上述通信天线单元。
[0030] 根据上述结构,不降低通信性能、或人体对通信天线的接近或接触的检测性能,就 能将人体检测传感器和通信天线通过单个电路基板配置在有限且狭窄的空间内,从而实现 装置的小型化和维持性能这两者。
[003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例如,便携终端装置还具备显示部,上述通信天线单元 的平面部配置成比上述显示部的上述壳体的显示面更靠近其相反侧的面。
[0032] 根据上述结构,在与配置有显示部的正面相反的背面侧配置有第一天线导体图案 (第一通信天线)及人体检测传感器。使用者在使用时接近或接触背面的情况很多,因此通 过在背面的附近配置人体检测传感器,能够提高其检测灵敏度。
[003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例如,便携终端装置还具有:第一电抗元件,连接上述 通信天线和上述人体检测传感器;以及电容器,连接上述通信天线、和收纳在上述壳体内部 的发送接收电路。
[0034] 根据上述结构,人体检测传感器能够有效地利用通信天线的导体图案,而且通过 电容器确保人体检测传感器所需的直流成分的电流,因此人体检测传感器能够有效地发挥 作用。
[003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例如,上述通信天线配置在比上述人体检测传感器更 靠近上述壳体的角部的位置。
[0036] 根据上述结构,人体检测传感器靠近人体接触频率较多的中央侧而配置,能够提 高人体检测传感器的人体检测灵敏度。
[003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例如,便携终端装置还具有:第一电抗元件,连接上述 通信天线和上述人体检测传感器;以及电容器,连接上述通信天线、和收纳在上述壳体内部 的发送接收电路。
[0038] 根据上述结构,在壳体的角部配置的天线导体图案不仅作为通信天线发挥作用, 而且还作为人体检测传感器的一部分发挥作用。因此,即使人体检测传感器从壳体的角部 分离,也能够精度良好地检测人体对角部的接近或接触。
[003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例如,便携终端装置还具有收纳在上述壳体中的电池 组,上述人体检测传感器及上述通信天线在上述壳体中配置在距上述电池组较远侧的角 部。
[0040] 根据上述结构,不降低通信性能、或人体对通信天线的接近或接触的检测性能,就 能将人体检测传感器和通信天线通过单个电路基板配置在有限且狭窄的空间内,从而实现 装置的小型化和维持性能这两者。如果针对维持性能进一步说,则由于收纳有电池组的壳 体的下半部分变重,因此操作者会想要保持该壳体的下半部一侧。其结果是,通信天线及人 体检测传感器配置在远离人体一侧,因此由人体引起的对发送接收电波的吸收或人体检测 的误运行所造成的发送电力下降的可能性变小。
[0041] 技术效果
[0042]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便携终端装置中,能够将人体检测传感器和通信天线以不降 低通信性能或人体对通信天线的接近或接触的检测性能的方式通过单个电路基板配置在 有限的狭窄空间内,从而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和维持性能这二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3] 图1是表示从正面侧观察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实施方式的便携终端装置的状 态的立体图。
[0044] 图2是表示从背面侧观察图1的便携终端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0045] 图3是表示分解了图2的便携终端装置所具备的壳体后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0046] 图4是表示从图3的便携终端装置中除去了后盖后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0047]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通信天线单元的立体图。
[0048] 图6是从图5的箭头A方向观察的通信天线单元的侧视图。
[0049] 图7是挠性电路基板的展开俯视图。
[0050] 图8是实施方式的通信天线单元的示意电路图。
[0051] 图9是将通信天线单元的配置状态可视化后的便携终端装置的侧视图,(a)是实 施方式的便携终端装置的侧视图,(b)是将实施方式的便携终端装置中的通信天线单元的 配置颠倒后的形态的侧视图。
[0052] 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挠性电路基板的展开俯视图。
[0053] 图11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挠性电路基板的展开俯视图。
[0054] 图12是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挠性电路基板的展开俯视图。
[0055] 图13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挠性电路基板的展开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6]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终端装置进行说明。另外, 各个图中的X轴表不壳体11的左右方向、E1-E2方向、A方向;Y轴表不壳体11的长度方 向、上下方向、Β方向;Ζ轴的正方向表不壳体11的正面11Α ;Ζ轴的负方向表不壳体11的 背面11Β。
[0057](第一实施方式)
[0058] 如图1、图2所示,便携终端装置10具备: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壳体11 ;在壳 体11的正面11Α设置的显示部12 ;收纳在壳体11中的电路基板13 (参照图3)及收纳在 壳体11中的电池组14。
[0059] 而且,如图3、图4所示,便携终端装置10具备:保持在壳体11中的受电部16 ;设 置在电池组14上的供电部18 ;-端部21Α与供电部18连接的挠性电路基板21 ;及与挠性 电路基板21的另一端部21Β连接的连接部23。另外,便携终端装置10还具备在壳体11的 背面11Β设置的凹部25和闭锁凹部25的盖部27。
[0060] 返回到图1、2,壳体11具备:盒体35,具有收纳显示部12的开口部37 ;后盖36,与 盒体35重合,并形成显示部12相反侧的背面(壳体11的背面)11Β。
[0061] 盒体35在正面(即壳体11的正面)11Α形成有开口部37。在该开口部37中设置 有显示部12。后盖36形成有电池组开口部38和与电池组开口部38相邻地形成的凹部25 (参照图3),该电池组开口部38形成在壳体11中的与显示部12相反侧的背面11Β。
[0062] 电池组14的正面14Α露出在电池组开口部38中,盖部27安装在凹部25上。如 图3所示,用多个紧固螺丝57安装有盖部27,以使使用者无法简单地拆卸。通过实现无法 简单地拆卸盖部27,便携终端装置10具有防止以非正规的手段对数据进行读取的耐篡改 性(tamper resistant)。
[0063] 电路基板13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设置在盒体35的上半部35A中。电池组14在 俯视时由上下边14B、14C及一对侧边14D、14E形成大致矩形形状,通过收纳在盒体35的下 半部35B中而与电路基板13相邻地设置。
[0064] 受电部16具备:在壳体11的内部41中保持在大致中央的受电盒体43、和在与受 电盒体43的供电部18对置的面43A上设置的多个受电端子44。
[0065]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天线单元100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从图5的箭头 A方向观察的该通信天线单元100的侧面剖视图。如图3、图4所示,通信天线单元100收 纳在壳体11的内部,特别是收纳在壳体11的角部。所谓角部是图3、图4所示的箭头E1的 一侧。
[0066] 图5所示的通信天线单元100包括树脂制的支撑部件110和挠性电路基板130。 支撑部件110能够通过未图示的小螺丝对其安装孔111的插通和卡合爪112安装在壳体11 (参照图3、图4),而且能够在将挠性电路基板130保持为弯曲的状态下支撑挠性电路基板 130。支撑部件110能够通过树脂的射出成形等而形成,但是其材料或形状等没有特别的限 定。
[0067] 挠性电路基板130由具有挠性的普通挠性电路基板构成,只要能够形成导体图 案,其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定。如图7所示,挠性电路基板130在俯视时包括主要部131和突 出部132。主要部131配置在支撑部件110的平坦部113 (参照图5、图6),突出部132插 入到支撑部件110的支撑槽114 (参照图5、图6)中,保持为弯曲状态。突出部132构成了 保持为弯曲状态的弯曲部133(还参照图5、图6),但是如图6所示,该弯曲部133的截面呈 U字状。另一方面,图7所示的主要部131配置在支撑部件110的平坦部113(参照图5、图 6),构成与弯曲部133相邻的平面部134(还参照图5、图6)。由于具有挠性,所以挠性电路 基板130用手等就能够容易地弯曲。
[0068] 而且,挠性电路基板130中安装有由树脂构成的加强板120。加强板120覆盖挠性 电路基板130的平面部134的一部分,起到保护挠性电路基板130的作用,是否接地、材质、 形状、配置位置等是任意的设计事项。但是,在将挠性电路基板130安装在支撑部件110中 的情况下,通过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弯曲部133变为弯曲状态,要使其变为弯曲状态的应力 也作用在平坦部113。该加强板120具有抵抗这样的要使平坦部113变为弯曲状态的应力 而保持平坦部113的平坦性的效果。
[0069] 图7是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展开俯视图。在单个挠性电路基板130中通过其导体 图案形成通信天线和人体检测传感器,实现这些设备的省空间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挠性 电路基板130中设置有人体检测传感器140、发送接收第一频率(例如,1. 9GHz)的电波的第 一通信天线150、发送接收比第一频率小的第二频率(例如,700MHz)的电波的第二通信天线 160。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信天线中包括第一通信天线150和第二通信天线160而构 成所谓双天线。
[0070] 人体检测传感器140由称为第一传感器图案141和第二传感器图案142的这样形 成在挠性电路基板130上的两个导体图案形成。构成人体检测传感器140的第一传感器图 案141和第二传感器图案142实质上其大部分形成在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平面部134。在 挠性电路基板130的俯视图中,第二传感器图案142形成为包围第一传感器图案141的周 围。另外,在第一传感器图案141的一端形成有第一人体检测传感器电极143,在第二传感 器图案142的一端形成有第二人体检测传感器电极144。
[0071] 人体检测传感器140的详细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用投影型的静电电容传 感器,也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接触(接近)传感器,但是本实施方式的人体检测传感器140是 所谓的表面型静电电容传感器。即,本实施方式的人体检测传感器140是通过检测使用者 接近或接触壳体11的通信天线单元100 (参照图5)附近时所发生的电场的变化,来检测人 体的接近或接触的。详细地讲,未安装在挠性电路基板130中的未图示的检测电路及与其 连接的基准图案例如设置在壳体11中所收纳的电路基板13 (参照图3、图4)或未图示的 子电路基板上。另外,第一人体检测传感器143及第二人体检测传感器144分别与之前描 述的未图示的检测电路连接。而且,通过比较第一传感器图案141与基准图案之间的电场、 第二传感器图案142与基准图案之间的电场,根据这些电场强度之差或电场变化的速度之 差等而检测人体的接近或接触。
[0072] 根据这样的三种图案,进行以下的检测。以包围第一传感器图案141的周围的大 部分的方式设置的第二传感器图案142形成为一端与第二人体检测传感器电极144连接而 另一端被切断的中空环状。与之相反,第一传感器图案141形成一个封闭的平面。这两个 传感器图案的面积被设计成相同。但是,已知由于其形状的差异而第二传感器图案142对 静电电容的变化的检测速度比第一传感器图案141本身快且检测强度也大。该检测速度或 检测强度之差是因接近这些传感器图案的物体的种类或材质的不同而不同。之所以这样, 是因为物体所具有的介电常数因其种类或材质的不同而不同的缘故。公知有:通常,人体或 金属之类的介电常数越高的物体,其检测速度或检测强度的差异越大,纸或塑料等介电常 数越低的物体,该差异越小。
[0073] 发送接收第一频率(高频)的电波的第一通信天线150由形成在挠性电路基板130 上的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构成。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与人体检测传感器140 -样,实 质上其大部分形成在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平面部130,经由第一电感线圈170与人体检测传 感器140连接。特别是,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经由第一电感线圈170与人体检测传感器 140的第二传感器图案142连接。另外,该第一电感线圈170也可以收纳在在支撑部件110 的平坦部113 (参照图5、图6)设置的未图示的凹部中。
[0074] 人体检测传感器140基本上由第一传感器图案141和第二传感器图案142构成。 通过这两个导体图案,人体检测传感器140起到作用,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天线导体 图案151经由第一电感线圈170与第二传感器图案142连接。这表示第一天线导体图案 151不仅作为上述的第一通信天线150发挥作用,而且还作为人体检测传感器140的一部分 发挥作用。因此,人体检测传感器140由不仅包括第一传感器图案141和第二传感器图案 142还包括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的、较大的导体图案构成,由此提高其检测性能。
[0075] 第一电感线圈170的自感L1根据第一电感线圈170所具有的自谐振频率决定。通 常,自谐振频率优选选择比第一通信天线150中所使用的频率充分高的频率。但是,作为实 际的设计,由于存在芯片尺寸的限制等,所以有时也使用具有与第一通信天线中所使用的 频率几乎相同的自谐振频率的电感线圈。根据该结构,如上所述,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作 为人体检测传感器140的一部分发挥作用。但是第二传感器图案142不作为通信天线发挥 作用。即,第二传感器图案142仅作为人体检测传感器发挥作用。由此,能够防止使用第一 天线导体图案151发送接收的通信信号混入到人体检测传感器140中而带来不良影响。另 夕卜,也可以代替第一电感线圈170,安装有被称为电抗元件(第一电抗元件)或谐振电路部的 部件。电抗元件也可以设成弯曲状等的导体图案。
[0076] 发送接收比第一频率小的第二频率(低频)电波的第二通信天线160由在挠性电路 基板130上形成的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和第二天线导体图案161构成。即,在本实施方式 中,第二通信天线160除了第一通信天线150的整体之外,还由发挥延长第一通信天线150 的电路长度的作用的第二天线导体图案161构成。其结果,第二通信天线160能够发送接 收比第一频率小的第二频率(低频率)的电波,换而言之,能够发送接收波长比第一频率的 电波长的第二频率的电波。
[0077] 第二天线导体图案161实质上其大部分形成在挠性电路基板130的突出部132。 通过突出部132插入到支撑部件110的支撑槽114 (参照图5、图6)中而保持为弯曲状态 来,构成弯曲部133(还参照图5、图6),因此第二天线导体图案161实质上其大部分形成在 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弯曲部133中。另外,在图6中,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平面部134的宽 度D1比弯曲部133中的折返到与平面部134相对的位置的部分的宽度D2长。这是由于通 信天线单元100的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平面部134配置在便携终端装置10的壳体11的背 面11B-侧(参照图1、图5、图6),弯曲部133的折返部分配置在正面11A侧(参照图1)的 缘故。在正面11A-侧配置有带触摸面板的显示部12 (参照图1,例如IXD或有机EL等)。 根据上述的通信天线单元100的结构,降低了由带触摸面板的显示部12发生的噪声通过通 信天线单元100混入而对通信的不良影响。另外,该带触摸面板的显示部12在图5、图6中 隔着金属框60而安装在电路基板13的相反侧。金属框60具有屏蔽来自显示部12的噪声 的效果。因此,降低了来自显示部12的噪声对配置在壳体11的背面11B侧的通信天线单 元100的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平坦部113的影响。
[0078] 返回到图7,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和第二天线导体图案161通 过第一电感线圈180连接而构成第二通信天线160。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发送接收第一频率 (高频)的电波时仅使用第一天线导体图案。而且,在发送接收第二频率(低频)电波时使用 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和第二天线导体图案161双方。该第二电感线圈180也可以收纳于 在支撑部件110的平坦部113 (参照图5、图6)所设置的未图示的凹部中。
[0079] 如之前所述,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平面部134的宽度D1比弯曲部133中的折返到 与平面部134相对的位置的部分的宽度D2长(参照图6)。由于在发送接收第一频率(高频) 的电波时仅使用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所以第一频率(高频)的发送电波仅由挠性电路基 板130的平面部134 (参照图5-图7)放射。与此相反,在发送接收第二频率(低频)的电 波时,由于使用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和第二天线导体图案161双方,所以第二频率(低频) 的发送电波从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平面部134及弯曲部133双方(参照图5-图7)放射。
[0080] 因而,从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弯曲部133 (参照图5、图6)不放射出第一频率(高 频)的发送电波,仅在发送第二频率(低频)的电波时放射出该电波。而且,在发送第二频率 (低频)的电波时,不仅从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弯曲部133 (参照图5、图6)放射,而且还从 平面部134 (参照图5-图7)即平坦部113放射。因此,能够将该发送电波的每单位面积的 放射能量密度抑制得很低。另外,由于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弯曲部133 (参照图5、图6)的 平面部分较少,所以从该部分发送的发送电波的强度也较小。即,即使人体接近或接触挠性 电路基板130的弯曲部133 (参照图5、图6),也不必降低发送电波的强度。因此,未在挠 性电路基板130的弯曲部133 (参照图5、图6)即突出部132设置用于检测人体接近或接 触第二天线导体图案161的人体检测传感器140。
[0081] 与此相反,在发送第一频率(高频)的电波时,电波仅从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平面部 134即支撑部件110的平坦部113 (参照图5-图7)放射。因此,无法将该发送电波的每单 位面积的放射能量密度抑制得很低。另外,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平面部134 (参照图5-图 7)的平面部分比弯曲部133大,发送电波的强度也大。即如果人体接近或接触挠性电路基 板130的平面部134,则必需降低发送电波的强度。因此,在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平面部134 (参照图5-图7)设置有用于检测人体接近或接触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的人体检测传感 器140。顺便说一下,这样的天线形状与发送电波的强度之间的关系在横跨平面部134和 弯曲部133而形成一个通信天线图案的情况下也是一样的。在该情况下,人体检测传感器 140仅能够设置在平面部134中。
[0082]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通过与在人体接近或接触时需要降低发送电 波的强度的通信天线的平面部相邻地设置人体检测传感器,能够将通信品质的降低抑制在 最低限,并且还能够抑制通信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
[0083] 第二电感线圈180的自感L2没有特别的限制。另外,为了改善在发送接收第一频 率(高频)的电波时所使用的第一通信天线150的天线特性,可以考虑想办法使第一通信天 线150的天线电流(有助于电波的放射的电流)不流入到第二天线导体图案161侧。此时,使 用由线圈和电容器的并联电路构成的LC并联谐振电路来代替第二电感线圈180,能够防止 频率与线圈和电容器双方的自谐振频率一致的电流流入到第二天线导体图案161侧。艮P, 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和第二天线导体图案161的连接可以通过电感线圈单独连接,也可 以通过LC并联谐振电路连接,用任一方均可以。即,也可以在这个位置安装被称为电抗元 件或谐振电路部的部件而代替第二电感线圈180。
[0084] 另外,电抗元件也可以设成弯曲状等导体图案。此时,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和第 二天线导体图案161中的至少任一个由弯曲状的导体图案构成,并直接连接。另外,第一天 线导体图案151和第二天线导体图案161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从天线电极152侧观察不仅 可以是串联连接,也可以是并联连接。如果这样,则在发送接收第一频率(高频)的电波时 所使用的第一通信天线150即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未必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配置在平面部 134,也可以配置在突出部132。即,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能够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弯曲 部133。此时,第二天线导体图案161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平面部134。
[0085] 而且,也如之前所述,作为第一通信天线150发挥作用的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经 由第一电感线圈170与第二传感器图案142连接。而且,与该传感器图案142连接的第一天 线导体图案151如上所述地,经由第二电感线圈180 (第二电抗元件)与第二天线导体图案 161连接。这意味着不仅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甚至连第二天线导体图案161也作为上述 第二通信电线160发挥作用,当然也作为人体检测传感器140的一部分发挥作用。因此,人 体检测传感器140由不仅包括第一传感器图案141及第二传感器图案142还包括第一天线 导体图案151和第二天线导体图案161的、较大的导体图案构成,进一步提高其检测性能。
[0086] 更详细地讲,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与人体检测传感器140 -样,实质上其大部分 形成在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平面部134,经由第一电感线圈170与人体检测传感器140的第 二传感器图案142连接。如之前所述,已知有第二传感器图案对静电电容变化的检测速度 比第一传感器图案141本身快,检测强度也大。通过通信天线的导体图案经由第一电感线 圈170 (第一电抗元件)不与第一传感器图案141连接而与第二传感器图案142连接,由此 能够更快速地检测人体对通信天线的接近或接触。另外,通过之前所述的通信天线的图案 变更,在第二天线导体图案与第二传感器图案相邻的情况下,也可以经由第一电感线圈(第 一电抗元件)连接这些图案。
[0087]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天线导体图案161,实质上形成在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弯曲 部133,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和人体检测传感器140实质上形成在与弯曲部133相邻的挠 性电路基板130的平面部。弯曲部133从平面部134所在的一面以截面呈U字状的形状方 式向不同的高度延伸(图6的上下方向的高度)。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不降低双天线和人 体检测传感器各自的性能地,特别是能够缩小在平面方向的空间地设计通信天线单元100, 并配置在壳体11内。
[0088] 本实施方式的通信天线单元,其通信天线即第一通信天线150和第二通信天线 160以比人体检测传感器140更靠近壳体11的角部的方式配置在壳体11内。即,图3-图 5中的E1侧是与壳体11的角部相邻的一侧,E2侧是远离壳体11的角部的、靠近壳体一边 的中央的一侧。根据这样的配置,人体检测传感器140能够配置在比壳体11的角部更靠近 人体接触频度高的中央侧,能够提高人体检测传感器140的人体检测灵敏度。
[0089] 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在壳体11的角部中的第一天线导体图案 151不仅作为第一通信天线150发挥作用,还作为人体检测传感器140的一部分发挥作用。 因而,即使人体检测传感器140远离壳体11的角部,也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到人体对角部的 接近或接触。
[0090] 图8表示实施方式的通信天线单元100的示意电路图。在本实施方式中,通信天 线、特别是第一通信天线150经由其天线电极152与电容器190连接,而且还与收纳在壳体 11的内部的发送接收模块192连接。虽然未在图3、图4中示出,但是,发送接收模块192 例如为LET模块,可以配置在图3、图4中的电路基板13上。另外,电容器190例如只要是 在挠性电路基板21和发送接收模块192之间,则可以配置在任意位置。另外,本实施方式 中的发送接收模块192也可以置换成例如在电路基板13上或在未图示的其它电路基板上 配置的发送接收电路。而且,亦可以将该发送接收电路中最接近电容器190的匹配电路部 分配置在其它的发送接收电路之外的位置。即也可以将电容器190及匹配电路配置在未图 示的子电路基板上,并将其它发送接收电路配置在电路基板13上。
[0091] 关于图7所示的电容器190的静电电容C,从作为天线匹配电路的角度出发没有特 别的限制。以确保人体检测传感器140的性能为主要观点来确定静电电容C。可以选择如 下的电容器190,即能够专门使在第一通信天线150及第二通信天线160中所使用频率的电 流通过,并能够专门防止在人体检测传感器140中所使用频率的电流通过。(施加于人体检 测传感器的电压随静电电容的变化而变动。在该电压变动时所产生的电流的频率与在第一 通信天线150及第二通信天线160中所使用的频率相比非常低)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能够 确保人体检测传感器140中所需要的直流成分,所以人体检测传感器140能够有效地发挥 作用。
[009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的(a)所示,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 (第一通信天线 150)及人体检测传感器140配置在比第二天线导体图案161更靠近壳体11的、与配置了显 示部12的一面的相反的一面的位置。即,配置了显示部12的一面为正面11A,在其相反的 背面11B -侧配置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 (第一通信天线150)及人体检测传感器140。
[0093] 即,使用者在使用时接近或接触背面11B的情况较多,因此通过将人体检测传感 器140配置在背面的附近,能够提高其检测灵敏度。即使是如图9的(b)那样与图9的(a) 相反的配置中,本实施方式的通信天线单元100也能够发挥其作用,但是,从提高人体接近 或接触的检测灵敏度的角度出发,与图9的(b)的配置相比,优选为图9的(a)的配置。
[009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通信天线单元100上设置有包括两个通信天线的双天线。 但是,在为单一通信天线的情况下,采用由单个电路基板的导体图案形成该通信天线和人 体检测传感器140且通过电感线圈连接二者的结构即可。进一步,将通信天线配置在比人 体检测传感器140更靠近壳体11的角部的位置即可。根据该结构,也能够不降低通信性能 或人体接近或接触的检测性能地将人体检测传感器140和通信天线通过单一的电路基板 配置在有限的狭窄空间内,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和功能维持这二者。
[0095]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通信天线单元100的挠性电路基板130包括截面为U字状的 弯曲部133,在安装在壳体11中的状态下,存在在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及第二天线导体图 案161各自中流过的电流彼此反相而彼此抵消而降低天线增益的顾虑。但是,在为本实施 方式的情况下,将弯曲部设置成为U字状,能够在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和第二天线导体图 案161之间保持一定程度的间隔(例如10mm左右)。因此,能够消除这种降低双天线的性能 的顾虑。当然,如果不发生这种顾虑,则间隔的范围没有特别的限定。
[0096]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天线单元100中,所谓的匹配电路(电容器190及按照 需要设置的电感线圈)配置在壳体11的内部,且设置在与该通信天线单元100连接的电路 基板13或者设置在图中未示出的其它电路基板。但是,当然也允许将这种匹配电路安装在 挠性电路基板130上。
[009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天线导体图案161实质上形成在由支撑部件110保持 为弯曲状态的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弯曲部133,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及人体检测传感器 140形成在与弯曲部133相邻的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平面部134。另一方面,也可以将高频 侧的第一天线导体图案实质上形成在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弯曲部133,将低频侧的第二天 线导体图案及人体检测传感器140形成在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平面部134。在这样的结构 中,也能够不降低所谓双天线和人体检测传感器各自的性能而以省空间的设计进行配置。
[0098] 另外,实施方式是在通信天线单元100中设置了第一通信天线150、第二通信天线 160和人体检测传感器140的例子。但是也可以想到不设置人体检测传感器140而第二天 线导体图案161实质上形成在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弯曲部133,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形成 在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平面部134的例子。从增加通信标准或载波频率的观点出发,在这 种结构中也能够实现更省空间的设计。
[0099] 再进一步,本实施方式描述了通信天线单元100具备挠性的挠性电路基板130、和 在将该挠性电路基板130保持成弯曲状态的状态下支撑该挠性电路基板130的支撑部件 110,当然也可以是其它的方式。即,通过在支撑部件110的表面形成金属薄膜的技术,通信 天线单元150及160和人体检测传感器140也可以不隔着挠性电路基板130而直接地形成 于支撑部件110。此时,支撑部件110本身也可以是具有通信天线150U60和人体检测传感 器140的单个电路基板。
[0100] (第二实施方式)
[0101] 以下,利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图5、图6、图8、图9、和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 7代替的图10,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与此前的第一实施方式相 反地,在图10的挠性电路基板130中设置有:人体检测传感器140、发送接收第一频率(例 如,700MHz)的电波的第一通信天线、及发送接收比第一频率大的第二频率(例如,1.9GHz) 的电波的第二通信天线。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A、第二天线导体图案161A和第二电感线圈 180A构成能够发送接收第一频率及第二频率的电波的所谓双天线。另外,关于人体检测传 感器140自身的动作,与此前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相同,因此省略。
[0102]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A和第二天线导体图案161A通过第二电 感线圈180A连接。发送接收第一频率(低频)及第二频率(高频)的电波的通信天线由在挠 性电路基板130上形成的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A、第二天线导体图案161A和第二电感线圈 180A构成。第二天线导体图案161A设计成其自身的谐振频率与第二频率(高频)相等,将 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A和第二电感线圈180A合并的部分的谐振频率乘倍(例如两倍)的值 成为第二频率。并且设计成将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A和电感线圈180A合并的部分的谐振 频率成为第一频率(低频)。因此,有助于发送接收第一频率(低频)的电波的部分是第一天 线导体图案151A、第二电感线圈180A、和成为供电路径的"第二导体图案161A的一部分"。 所谓"第二导体图案161A的一部分"是指,将用于连接第二导体图案161A与第一天线导体 图案151A的第二电感线圈180A的连接点、与作为供电点的天线电极152连接的线、以及处 于其两侧的第二导体图案161A上的附近部分。并且,有助于发送接收第二频率(高频)的电 波的部分是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A、第二天线导体图案161A及第二电感线圈180A的全部。
[0103] 与人体检测传感器140同样地,第二天线导体图案161A实质上其大部分形成在挠 性电路基板130的平面部134,并经由第一电感线圈170与人体检测传感器140连接。特别 是第二天线导体图案161A经由第一电感线圈170与人体检测传感器140的第二传感器图 案142连接。另外,该第一电感线圈170也可以收纳于在支撑部件110的平坦部113(参照 图5、图6)设置的未图不的凹部中。
[0104] 人体检测传感器140基本上由第一传感器图案141和第二传感器图案142构成。 通过这两个导体图案,人体检测传感器140发挥作用,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天线导体 图案161A经由第一电感线圈170与第二传感器图案142连接。这表示第二天线导体图案 161A不仅作为上述的第二通信天线发挥作用,而且还作为人体检测传感器140的一部分发 挥作用。因此,人体检测传感器140由不仅包括第一传感器图案141和第二传感器图案142 而且还包括第二天线导体图案161A的、较大的导体图案构成,由此提高其检测性能。
[0105] 第一电感线圈170的自感L1根据第一电感线圈170所具有的自谐振频率决定。通 常,自谐振频率优选选择比第一通信天线中所使用的频率充分高的频率。但是,作为实际的 设计,由于存在芯片尺寸的限制等,有时也使用具有与第一通信天线中所使用的频率几乎 相同的自谐振频率的电感线圈。根据该结构,如上所述,第二天线导体图案161A作为人体 检测传感器140的一部分发挥作用。但是第二传感器图案142不作为通信天线发挥作用。 艮P,第二传感器图案142仅作为人体检测传感器发挥作用。由此,降低了利用第二天线导体 图案161A发送接收的通信信号混入到人体检测传感器140而带来的不良影响。另外,代替 第一电感线圈170而也可以安装被称为电抗元件(第一电抗元件)或谐振电路部的部件。电 抗元件也可以设成弯曲状等的导体图案。
[0106] 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A实质上其大部分形成在挠性电路基板130的突出部132。 通过突出部132插入到支撑部件110的支撑槽114(参照图5、图6)中而保持为弯曲状态来 构成弯曲部133 (还参照图5、图6),因此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A实质上其大部分形成在挠 性电路基板130的弯曲部133中。另外,在图6中,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平面部134的宽度 D1比弯曲部133中的折返到与平面部134相对的位置的部分的宽度D2长。这是由于通信 天线单元100的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平面部134配置在便携终端装置10的壳体11的背面 11B-侧(参照图1、图5、图6),弯曲部133的折返部分配置在正面11A-侧(参照图1)的 缘故。在正面11A-侧配置有带触摸面板的显示部12 (参照图1,例如IXD或有机EL等)。 根据上述的通信天线单元100的结构,降低了由带触摸面板的显示部12发生的噪声通过通 信天线单元100混入而对通信产生不良影响。另外,该带触摸面板的显示部12在图5、图 6中隔着金属框60而安装在电路基板13的相反侧。金属框60具有屏蔽来自显示部12的 噪声的效果。因此,降低了来自显示部12的噪声对配置在壳体11的背面11B侧的通信天 线单元100的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平坦部113的影响。另外,第二电感线圈180A也可以收 纳于在支撑部件110的平坦部113 (参照图5、图6)设置的未图示的凹部中。
[0107] 如之前所述,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平面部134的宽度D1比弯曲部133中的折返到 与平面部134相对的位置的部分的宽度D2长(参照图6)。在发送接收第一频率(低频)的 电波时主要使用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A和第二电感线圈180A,第二天线导体图案161A主 要承担作为供电线的作用。因此,第一频率(高频)的发送电波的大部分通过挠性电路基板 130的弯曲部133 (参照图5、图6、图10)放射。与此相反,在发送接收第二频率(低频)的 电波时,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A和第二天线导体图案161A双方与第二电感线圈180A-起 被使用。因此,第二频率(高频)的发送电波从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平面部134及弯曲部133 双方(参照图5、图6、图10)放射。
[0108] 因此,来自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平面部134 (参照图5、图6)的第一频率(低频)的 发送电波的放射较小,在发送第二频率(高频)的电波时放射出该电波。而且,在发送第二 频率(高频)的电波时,不仅从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弯曲部133 (参照图5、图6)放射,而且 还从平面部134 (参照图5、图6、图10)即平坦部113放射。因此,能够将该发送电波的每 单位面积的放射能量密度抑制得较低。另外,由于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弯曲部133(参照图 5、 图6)的平面部分较少,所以从该部分发送的发送电波的强度也较小。即,即使人体接近 或接触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弯曲部133 (参照图5、图6),也不必降低发送电波的强度。因 此,在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弯曲部133 (参照图5、图6)即突出部132未设置用于检测人体 接近或接触第二天线导体图案161A的人体检测传感器140。
[0109] 与此相反,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平面部134 (参照图5、图6、图10)的平面部分比 弯曲部133大,发送电波的强度也大。即,如果人体接近或接触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平面部 134,则需要降低发送电波的强度。为此,在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平面部134 (参照图5、图 6、 图10)设置有用于检测人体接近或接触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A的人体检测传感器140。 顺便说一下,这样的天线的形状和发送电波的强度之间的关系在横跨平面部134和弯曲部 133而形成一个通信天线图案的情况下也是一样的。在该情况下,人体检测传感器140可以 仅设置在平面部134中。
[0110] (第三实施方式)
[0111] 以下,利用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图5、图6、图8、图9、和将第二实施方式 中的图10代替的图11,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在本实施方 式中的图10的挠性电路基板130中设置有人体检测传感器140、发送接收第一频率(例如 700MHz)的电波的第一通信天线、及发送接收比第一频率大的第二频率(例如1. 9GHz)的电 波的第二通信天线。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B、第二天线导体图案161B和第二电感线圈180B 构成能够发送接收第一频率及第二频率的电波的所谓双天线。
[0112] 本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点在于,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B经由第一电感 线圈170B与第二传感器图案142连接。这表示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B不仅作为上述的 第一通信天线及第二通信天线发挥作用,而且还作为人体检测传感器140的一部分发挥作 用。因此,人体检测传感器140由不仅包括第一传感器图案141和第二传感器图案142而 且还包括第二天线导体图案161B的、较大的导体图案构成,由此提高其检测性能。
[0113] 另外,第一电感线圈170B也可以收纳于在支撑部件110的平坦部113 (参照图5、 图6)设置的未图示的凹部中。关于其他的点,与此前的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0114] (第四实施方式)
[0115] 以下,利用与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图5、图6、图8、图9、和将第一实施方式 中的图7代替的图12,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与此前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图12 的挠性电路基板130中设置有人体检测传感器140、发送接收第一频率(例如700MHz)的电 波的第一通信天线、及发送接收比第一频率大的第二频率(例如1. 9GHz)的电波的第二通信 天线。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C、第二天线导体图案161C和第二电感线圈180C构成能够发 送接收第一频率及第二频率的电波的所谓双天线。
[0116] 本实施方式与第四及第五实施方式不同点在于,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C仅设置 在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平面部134且第二天线导体图案161C横跨挠性电路基板130的突 出部132和平面部134而设置。在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C经由第一电感线圈170C与第二 传感器图案142连接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但是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这表不第 一天线导体图案151C不仅作为上述的第一通信天线及第二通信天线发挥作用,而且还作 为人体检测传感器140的一部分发挥作用。因此,人体检测传感器140由不仅包括第一传 感器图案141和第二传感器图案142而且还包括第二天线导体图案161C的、较大的导体图 案构成,由此提高其检测性能。
[0117] 如之前所述,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平面部134的宽度D1比弯曲部133中的折返到 与平面部134相对的位置的部分的宽度D2长(参照图6)。在发送接收第一频率(低频)的 电波时主要使用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C和第二电感线圈180C,第二天线导体图案161C主 要承担作为供电线的作用。因此,第一频率(高频)的发送电波的大部分通过挠性电路基板 130的平面部134 (参照图5、图6、图12)放射。与此相反,在发送接收第二频率(低频)的 电波时,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C和第二天线导体图案161C双方和第二电感线圈180C -起 被使用。因此,第二频率(高频)的发送电波从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平面部134及弯曲部133 双方(参照图5、图6、图12)放射。
[0118] 因此,来自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弯曲部133 (参照图5、图6)的第一频率(低频)的 发送电波的放射较小,在发送第二频率(高频)的电波时放射出该电波。而且,在发送第二 频率(高频)的电波时,不仅从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弯曲部133 (参照图5、图6)放射,而且 还从平面部134 (参照图5、图6、图12)即平坦部113放射。因此,能够将该发送电波的每 单位面积的放射能量密度抑制得较低。另外,由于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弯曲部133(参照图 5、 图6)的平面部分较少,所以从该部分发送的发送电波的强度也较小。即,即使人体接近 或接触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弯曲部133 (参照图5、图6),也不必降低发送电波的强度。为 此,在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弯曲部133 (参照图5、图6)即突出部132未设置用于检测人体 接近或接触第二天线导体图案161C的人体检测传感器140。
[0119] 与此相反,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平面部134 (参照图5、图6、图12)的平面部分比 弯曲部133大,发送电波的强度也大。即,如果人体接近或接触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平面部 134,则需要降低发送电波的强度。为此,在挠性电路基板130的平面部134 (参照图5、图 6、 图12)设置有用于检测人体接近或接触第一天线导体图案151C的人体检测传感器140。 顺便说一下,这样的天线的形状和发送电波的强度之间的关系在横跨平面部134和弯曲部 133而形成一个通信天线图案的情况下也是一样的。在该情况下,人体检测传感器140可以 仅设置在平面部134中。
[0120] 关于其他的点,与此前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相同。
[0121] 第一天线图案151C的形状不仅是如图12所示的宽度窄的图案,也可以是如图13 所示的宽度宽的图案。
[0122] 另外,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适当地进行变形、改进等。除此之 夕卜,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构成要素的材质、形状、尺寸、数值、形态、数量、配置位置等只要 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则可以是任意的,不限于本实用新型。
[0123]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24]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提供了一种将通信天线和人体检测传感器不降低通信性能 或人体检测性能地配置在有限的空间内的技术,所以能够提供小型且高性能的便携终端装 置。
[0125] 附图标记说明
[0126] 10便携终端装置;
[0127] 11 壳体;
[0128] 11A壳体的正面;
[0129] 12显示部;
[0130] 13电路基板;
[0131] 14电池组;
[0132] 16受电部;
[0133] 18供电部;
[0134] 21、130挠性电路基板;
[0135] 23连接部;
[0136] 25 凹部;
[0137] 25A凹部的底面;
[0138] 26连通孔;
[0139] 27 盖部;
[0140] 60金属框;
[0141] 100通信天线单元;
[0142] 110支撑部件;
[0143] 113 平坦部;
[0144] 114 支撑槽;
[0145] 131 主要部;
[0146] 132 突出部;
[0147] 133 弯曲部;
[0148] 134 平面部;
[0149] 140人体检测传感器;
[0150] 141第一传感器图案;
[0151] 142第二传感器图案;
[0152] 143第一人体检测传感器电极;
[0153] 144第二人体检测传感器电极;
[0154] 150第一通信天线;
[0155] 151、151A、151B、151C 第一天线导体图案;
[0156] 160第二通信天线;
[0157] 161、161A、161B、161C 第二天线导体图案;
[0158] 170、170B、170C 第一电感线圈;
[0159] 180、180A、180B、180C第二电感线圈(谐振电路部);
[0160] 190 电容器;
[0161] 192发送接收模块。
【权利要求】
1. 一种通信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备: 通信天线,由导体图案形成;以及 人体检测传感器,由与上述通信天线不同的导体图案形成, 上述通信天线单元还具备单个单元基板,该单元基板形成有上述通信天线及上述人体 检测传感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一电抗元件,该第一电抗元件连接上述通信天线和上述人体检测传感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信天线还具备: 第一通信天线,由在上述单元基板上形成的第一天线导体图案构成,发送接收第一频 率的电波;以及 第二通信天线,由上述第一天线导体图案、和与上述单元基板上的上述第一天线导体 图案相邻而形成的第二天线导体图案构成,发送接收第二频率的电波, 上述第一电抗元件连接上述第一天线导体图案和上述人体检测传感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 平面部;以及 与上述平面部相邻的弯曲部, 上述通信天线形成在上述平面部及上述弯曲部, 上述人体检测传感器形成在上述平面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信天线还具备: 第一通信天线,由在上述单元基板上形成的第一天线导体图案构成,发送接收第一频 率的电波;以及 第二通信天线,由上述第一天线导体图案、和与上述第一天线导体图案相邻而形成在 上述单元基板上的第二天线导体图案构成,发送接收第二频率的电波, 上述第一电抗元件连接上述第一天线导体图案和上述人体检测传感器, 上述第一天线导体图案及上述第二天线导体图案的任一个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在上述 弯曲部,上述第一天线导体图案及上述第二天线导体图案的另一个及上述人体检测传感器 形成在上述平面部。
6. -种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壳体;以及 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天线单元。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显示部, 上述通信天线单元的平面部配置成比上述显示部的上述壳体的显示面更靠近其相反 侧的面。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 第一电抗元件,连接上述通信天线和上述人体检测传感器;以及 电容器,连接上述通信天线、和收纳在上述壳体内部的发送接收电路。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信天线配置在比上述人体检测传感器更靠近上述壳体的角部的位置。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 第一电抗元件,连接上述通信天线和上述人体检测传感器;以及 电容器,连接上述通信天线、和收纳在上述壳体内部的发送接收电路。
11.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收纳在上述壳体中的电池组, 上述人体检测传感器及上述通信天线在上述壳体中配置在距上述电池组较远侧的角 部。
【文档编号】H01Q5/10GK203839503SQ201320839710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8日
【发明者】远藤圭太, 深尾千寿, 吉田宏太郎, 今野大悟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