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33930阅读:99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导电端子包括基部、焊接部、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折弯部、弹性臂及接触部。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相对且间隔形成于基部的一端,且与焊接部位于基部相反的两端。因为第二定位部背向于第一定位部的一面为平直面,当组装时,该平直面可以引导所述导电端子顺利进入绝缘本体的收容孔中,防止导电端子损坏绝缘本体。当将导电端子组装进收容孔中后,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分别抵接在收容孔中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底部,弹性臂沿与折弯部相反方向延伸,而折弯部位于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之间,所述弹性臂也位于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之间,在接触部受外部压力时,可以防止导电端子发生晃动,从而避免发生偏斜。同时提供一种电连接器。
【专利说明】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性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用于连接芯片模组和电路板的电连接器,一般包括绝缘本体和导电端子。其中,导电端子一般包括基部、自基部延伸设置的端子臂、电性连接芯片模组的接触部以及与电路板上的导电体相应设置的焊接部。导电端子的端子臂一般具有良好的弹性且伸出于绝缘本体外。与芯片模组及电路板连接时,通过对电连接器施加一按压外力,使收容于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弹性变形,由导电端子弹性变形产生的弹性力可以使接触部与芯片模组及电路板稳固的电连接。
[0003]但是传统的导电端子在组装于绝缘本体上时,容易损伤绝缘本体,且当受外力按压时,由于自身结构的原因,容易由于受力不均匀而导致导电端子发生偏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组装时容易损伤绝缘本体和容易发生偏斜的问题,提供一种组装时不损伤绝缘本体且不容易发生偏斜的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0005]一种导电端子,包括:
[0006]基部,呈平板状;
[0007]焊接部,自所述基部一端延伸形成,且所述焊接部与所述基部呈夹角设置;
[0008]第一定位部,自所述基部反向于所述焊接部的一端延伸形成;
[0009]第二定位部,自所述基部反向于所述焊接部的一端延伸形成,且与所述第一定位部间隔相对形成于所述基部的两侧,所述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与所述基部共面,所述第二定位部背向于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一面为平直面;
[0010]折弯部,自所述第二定位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一侧弯折延伸形成,且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
[0011]弹性臂,自所述折弯部反向于所述折弯部的方向延伸形成;及
[0012]接触部,用于与所述芯片模组电连接,所述弹性臂连接所述折弯部与所述接触部。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背向于所述第二定位部的一侧突出形成有凸部。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的长度不相等。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弯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夹角为30°?45°。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焊接部与所述基部的夹角为90°。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部靠近所述焊接部的一端还形成有台阶部。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部上自靠近所述焊接部的端部至所述台阶部的侧面为斜面。
[0019]一种电连接器,包括:[0020]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上开设有多个收容孔,所述收容孔贯穿所述绝缘本体;
[0021]多个如以上所述的导电端子,每一所述导电端子一端收容于一所述收容孔内;及
[0022]多个锡球,每一所述锡球形成于每一焊接部上,且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
[0023]其中,所述收容孔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于收容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凹槽用于收容第二定位部。
[00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为斜面,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干涉配合。
[00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形成有阻挡部,所述阻挡部用于防止所述导电端子过度插入所述收容孔。
[0026]上述导电端子与电连接器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0027]因为第二定位部背向于第一定位部的一面为平直面,当组装时,该平直面可以引导所述导电端子顺利进入绝缘本体的收容孔中,防止导电端子损坏绝缘本体。当将导电端子组装进收容孔中后,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分别抵接在收容孔中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底部,弹性臂沿与折弯部相反方向延伸,而折弯部位于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之间,所述弹性臂也位于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之间,在接触部受外部压力时,可以防止导电端子发生晃动,从而避免发生偏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图1中绝缘本体中一收容孔的剖视图;
[0030]图3为图1中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图3所示的导电端子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导电端子组装至收容孔内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003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3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6]请参阅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10的结构示意图。该电连接器10主要用于电连接芯片模组和电路板。电连接器10包括绝缘本体100、多个导电端子200及多个锡球300。
[0037]请一并参阅图2,绝缘本体100大致呈矩形结构,绝缘本体100包括顶面110和背向于顶面110的底面120。绝缘本体100上还开设有多个收容孔130,收容孔130贯穿绝缘本体100的顶面110和底面120。收容孔130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凹槽131和第二凹槽132,第一凹槽131用于收容第一定位部230,第二凹槽132用于收容第二定位部240。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131的底部可以为斜面,斜面使第一定位部230与第一凹槽131干涉配合,从而增加在按压接触部270时导电端子200的稳定性。第二凹槽132的底部还形成有阻挡部1322,阻挡部1322用于防止导电端子200过度插入收容孔130中。当然,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的底面也可以为平面。
[0038]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5,每一导电端子200 —端收容于一收容孔130内。具体地,每一导电端子200包括基部210、焊接部220、第一定位部230、第二定位部240、折弯部250、弹性臂260及接触部270。
[0039]基部210呈平板状。焊接部220自基部210的一端延伸形成,且焊接部220与基部210成夹角设置,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焊接部220与基部210呈90°夹角设置。基部210上靠近焊接部220的一端还形成有台阶部211,台阶部211与第二凹槽132底部的阻挡部1322相配合,防止导电端子200在组装至绝缘本体100中后过度插入收容孔130中。基部210上自靠近焊接部220的端部至台阶部211的侧面为斜面,当导电端子200组装至绝缘本体100的收容孔130后,斜面可以增大基部210与收容孔130内壁的卡持力,进一步防止当按压接触部270时,导电端子200在收容孔130内晃动。
[0040]第一定位部230自基部210反向于焊接部220的一端延伸形成。第二定位部240自基部210反向于焊接部220的一端延伸形成,且与第一定位部230间隔相对形成于基部210的两侧,第一定位部230、第二定位部240均与基部210共面。第一定位部230背向于第二定位部240的一侧突出形成有凸部231,该凸部231与第一凹槽131底部相配合,因为第一凹槽131底部为斜面,故而在第一定位部230不断插入收容孔130的过程中,凸部231与斜面产生的干涉力越大,进一步保证当按压接触部270时,导电端子200不产生晃动。第二定位部240背向于第一定位部230的一面为平直面,当将导电端子200组装至绝缘本体100上时,该平直面可以引导导电端子200顺利插入收容孔130中。其中第一定位部230与第二定位部240的长度不相等。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定位部240的长度大于第一定位部230的长度。当然,也可以第一定位部的长度大于第二定位部的长度。
[0041]折弯部250自第二定位部240相对于第一定位部230的一侧弯折延伸形成,且位于第一定位部230与第二定位部240之间。折弯部250与第二定位部240的夹角可以为30°?45°。弹性臂260自折弯部250反向于折弯部250的方向延伸形成。弹性臂260在收到外力时可以产生弹性形变,弹性臂260连接折弯部250和接触部270。接触部270形成于弹性臂260的一端,用于与芯片模组电连接。
[0042]多个锡球300分别形成于多个导电端子200的焊接部220上,且部分收容于收容孔130中。每一焊接部220上对应形成有一锡球300,锡球300 —部分收容于收容孔130中,一部分外露于绝缘本体100的底面120。
[0043]上述导电端子200与电连接器10至少包括以下优点:[0044]因为第二定位部240背向于第一定位部230的一面为平直面,当组装时,该平直面可以引导所述导电端子200顺利进入绝缘本体100的收容孔130中,防止导电端子200损坏绝缘本体100。当将导电端子200组装进收容孔130中后,第一定位部230与第二定位部240分别抵接在收容孔130中的第一凹槽131和第二凹槽132的底部,弹性臂260沿与折弯部250相反方向延伸,而折弯部250位于第一定位部230与第二定位部之240间,弹性臂260也位于第一定位部230与第二定位部240之间,在接触部270受外部压力时,可以防止导电端子200发生晃动,从而避免发生偏斜。
[004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部,呈平板状; 焊接部,自所述基部一端延伸形成,且所述焊接部与所述基部呈夹角设置; 第一定位部,自所述基部反向于所述焊接部的一端延伸形成; 第二定位部,自所述基部反向于所述焊接部的一端延伸形成,且与所述第一定位部间隔相对形成于所述基部的两侧,所述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与所述基部共面,所述第二定位部背向于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一面为平直面; 折弯部,自所述第二定位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一侧弯折延伸形成,且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 弹性臂,自所述折弯部反向于所述折弯部的方向延伸形成;及 接触部,用于与所述芯片模组电连接,所述弹性臂连接所述折弯部与所述接触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背向于所述第二定位部的一侧突出形成有凸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的长度不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夹角为30。?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与所述基部的夹角为9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靠近所述焊接部的一端还形成有台阶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上自靠近所述焊接部的端部至所述台阶部的侧面为斜面。
8.—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上开设有多个收容孔,所述收容孔贯穿所述绝缘本体; 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电端子,每一所述导电端子一端收容于一所述收容孔内 '及 多个锡球,每一所述锡球形成于每一焊接部上,且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 其中,所述收容孔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于收容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凹槽用于收容第二定位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为斜面,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干涉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形成有阻挡部,所述阻挡部用于防止所述导电端子过度插入所述收容孔。
【文档编号】H01R13/46GK203707414SQ201320839700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8日
【发明者】霍柱东, 黄进跃 申请人:深圳市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