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端输出电极的锂离子电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34040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端输出电极的锂离子电池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端输出电极的锂离子电池结构。本实用新型电池上壳与电池下壳之间设置电池芯,其特征在于:在电池上壳或电池下壳的不同端面注塑时预埋相互之间不连接的第一触片和第二触片,保护电路板上与第一触片和第二触片相邻的位置分别设置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第一焊盘通过导线利用电池的凹槽处与第一触片连接,第二焊盘通过导线利用电池的凹槽处与第二触片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保护板内部的覆铜作为连接外壳不同位置的电极输出,节省电池厚度空间,方便外壳注塑,电池组装方便,外壳加工成本降低。
【专利说明】一种两端输出电极的锂离子电池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两端输出电极的锂离子电池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锂离子电池具有电压高、比能量高、循环使用次数多、存储时间长等优点,不仅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上如移动电话、数码摄像机和手提电脑得到广泛应用,而且也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以及电动工具等大中型电动设备方面,因此对锂离子电池的外形尺寸要求越来越高。一些电源预留空间狭小,但同时又要求电池不同位置都要输出电极来满足电池使用时的不同输出、输入状态。而电池整体结构非常紧凑,外壳壁很薄,电池外壳与电池芯之间空间很小的情况下同时在不同电池端面输出电极是非常困难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两端输出电极的锂离子电池外壳结构。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05]—种两端输出电极的锂离子电池结构,电池上壳与电池下壳之间设置电池芯,其特征在于:在电池上壳或电池下壳的不同端面注塑时预埋相互之间不连接的第一触片和第二触片,保护电路板上与第一触片和第二触片相邻的位置分别设置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第一焊盘通过导线利用电池的凹槽处与第一触片连接,第二焊盘通过导线利用电池的凹槽处与第二触片连接。
[0006]本实用新型在外壳上不同端面注塑时预埋相互之间不连接的输出触片,这样触片之间相互独立,不会因相互连接而占用电池内部空间,触片之间的连接是通过保护电路板来完成的,保护电路板一方面起到防止电池短路、过充、过放、过流、电源管理的作用,另一方面保护电路板与两个不同位置输出触片靠近的位置都设计有焊盘,通过导线利用电池的凹槽处将保护板的不同焊盘与外壳上的触片连接,将电池的输出引导到外壳触片上。以往的设计中不同位置的输出触片是用镍带相互连接的,通过绝缘纸保护连接镍带以避免电池安装后镍带引起的电池短路,但这样的设计镍带和绝缘胶带占用了部分电池空间,影响装配效果。本实用新型节省了镍带的空间,最大利用现有空间完成电池不同端面的输出。
[0007]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利用保护板内部的覆铜作为连接外壳不同位置的电极输出,节省电池厚度空间,方便外壳注塑,电池组装方便,外壳加工成本降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具有两端输出电极的锂离子电池结构示意图;
[0009]图中:1.第一触片2.下壳 3.电芯4.上壳
[0010]5.保护电路板6.导线7.第二触片。【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0012]如图1所示,具有多种保护功能的圆柱形锂电池,从图中可以看到,本实用新型的由两只集合物电芯3、保护电路板5、电池上壳4、电池下壳2、第一触片1、第二触片7和导线6组成。保护板的相同标识焊盘之间通过内部覆铜已连接,通过导线利用电池的凹槽走线将保护板上的输出引导到电池外壳的触片上,节省了电池的厚度空间。
[0013]本实用新型减小电池壁厚,利用保护电路板将不同位置的触片输出极性。
[0014]本实用新型利用聚合物电池芯的前沿和串并联电池之间的凹槽连接输出。
[0015]本实用新型通过保护电路板输出不同外壳不同位置的触片极性。
【权利要求】
1.一种两端输出电极的锂离子电池结构,电池上壳与电池下壳之间设置电池芯,其特征在于:在电池上壳或电池下壳的不同端面注塑时预埋相互之间不连接的第一触片和第二触片,保护电路板上与第一触片和第二触片相邻的位置分别设置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第一焊盘通过导线利用电池的凹槽处与第一触片连接,第二焊盘通过导线利用电池的凹槽处与第二触片连接。
【文档编号】H01M10/058GK203707265SQ201320844285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0日
【发明者】王燕, 孟海军 申请人:天津力神特种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