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34036阅读:64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固定在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上形成有朝不同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插接端和第二插接端。每一导电端子设有延伸至第一插接端上以与一对接连接器相连接的第一对接部、延伸至第二插接端上以与另一对接连接器相连接的第二对接部、以及形成在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之间以连接一电路板的焊接部。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可实现多功能,并且无需电缆连接,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方便。
【专利说明】电连接器组合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电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0002]市面上的各种电子产品如手机、数码相机、电脑等等上均离不开电连接器,特别是USB接口,作为一种通用型连接器更是深受大众喜爱。为方便各种电子产品的互相连接大多采用转接器的方式,该转接器通常是通过一条线两端分别连接两个不同的连接器接口以供转接。该种转接器仅仅具备转接功能,其上每一单独的连接器接口不能独立使用。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组合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方便使用的多功能电连接器组合。
[0005]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绝缘本体及固定在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上形成有朝不同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插接端和第二插接端,每一导电端子设有延伸至第一插接端上以与一对接连接器相连接的第一对接部、延伸至第二插接端上以与另一对接连接器相连接的第二对接部、以及形成在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之间以连接一电路板的焊接部。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插接端和第二插接端的夹角为180度。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形成有所述第一插接端的第一本体和形成有所述第二插接端的第二本体。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端子镶埋固定在第一本体上,所述第二本体设有供所述第二对接部穿过的端子收容孔。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本体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插接端相连接的第一基座,所述第二本体形成有与所述第二插接端相连接的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设有相互对接的接合面,所述第一基座设有自其接合面两端朝第一插接端方向凹陷的固持槽,所述第二基座设有自其接合面突伸以与固持槽相配合定位的固持块。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基座还设有自其接合面突伸的固定柱,所述第二基座设有自其接合面凹陷以与所述固定柱相配合的固定孔。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端子还设有连接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在第一基座内,并包括与第一对接部相连接的第一固定部以及与第二对接部相连接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焊接部自第一固定部上撕破并弯折而成。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固定部自第一固定部一侧垂直弯折而成。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组合还包括围绕在第一插接端周围的第一遮蔽壳体和围绕在第二插接端周围的第二遮蔽壳体,所述第一遮蔽壳体和第一插接端之间形成第一插接口,所述第二遮蔽壳体和第二插接端之间形成第二插接口。[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基座设有自两侧分别向外延伸的定位块,所述第二遮蔽壳体设有延伸至第一基座上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设有与所述定位块相扣持定位的定位孔。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可通过导电端子的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分别与一对接连接器相连接,从而分别实现一对接连接器与电路板之间的信号传递,也可同时与两个对接连接器进行连接,从而实现两个对接连接器之间的信号传递,从而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可实现多功能,并且无需电缆连接,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安装于一电路板上时的立体图;
[0017]图2是图1中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0018]图3是图1中电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分解图;
[0019]图4是图1中电连接器组合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0021]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100可焊接至一电路板800上,且其设置有两个插接口,可用以分别单独连接一对接连接器或者同时与两个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相插接。所述电连接器组合100包括绝缘本体1、固定在绝缘本体I上的若干导电端子2、以及遮盖绝缘本体I的遮蔽壳体3。
[0022]结合图2至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I包括相互固定的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所述第一本体11形成有第一插接端111和与所述第一插接端111相连接的第一基座112。所述第二本体12形成有第二插接端121和与所述第二插接端121相连接的第二基座122。所述第一基座112和第二基座122设有相互对接的接合面13。所述第一插接端111和第二插接端121分别自所述第一基座112和第二基座122背离接合面13的一侧延伸而成。所述第一插接端111和第二插接端121朝不同方向延伸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插接端111和第二插接端121的夹角为180度。
[0023]所述第一基座112设有自其接合面13两端朝第一插接端111方向凹陷的固持槽1121、以及自其接合面13突伸的固定柱1122。所述第二基座122设有自其接合面13突伸以与固持槽1121相配合定位的固持块1221、以及自其接合面13凹陷以与所述固定柱1122相配合的固定孔1222。
[0024]所述第一基座112设有与第一插接端111相连接的中间座1123、和与中间部1123相连接的对接座1124。所述固持槽1121和固定柱1122均设置在所述对接座1124上。另夕卜,所述对接座1124还设有自两侧分别向外延伸的定位块11241以及自其下表面凹陷形成的定位槽11242。所述中间座1123上与所述对接座1124的连接处设有若干向内凹陷的凹陷部11231。[0025]所述导电端子2镶埋固定在第一本体I上并延伸至第二本体12上。所述第二本体12设有若干贯通第二基座122和第二插接端121的端子收容孔123。
[0026]每一导电端子2设有固定在第一基座112内的固定部22、自固定部22 —端延伸的第一对接部21、自固定部22另一端延伸的第二对接部23、以及形成在第一对接部21和第二对接部23之间以连接电路板800的焊接部24。所述第一对接部21位于第一插接端111上并突伸出第一插接端111的上表面,以与一对接连接器相连接。所述第二对接部23穿过第二基座122的端子收容孔123而延伸至第二插接端121的端子收容孔123中,以与另一对接连接器相连接。
[0027]所述固定部22包括与第一对接部21相连接的第一固定部221和与第二对接部23相连接的第二固定部222。所述第二固定部222自第一固定部221—侧垂直弯折而成。所述焊接部24自第一固定部331撕破并向下弯折而成,并且沿第一对接部21的延伸方向排列成两排。所述焊接部24向下延伸出第一本体11,以与电路板800相焊接。
[0028]结合图1至图4所示,所述遮蔽壳体3包括遮盖第一本体11的第一遮蔽壳体31和遮盖第二本体12的第二遮蔽壳体32。
[0029]所述第一遮蔽壳体31设有围绕在第一插接端111周围的第一筒状部311和固定在第一基座112周围的第一安装部312。所述第一筒状部311与第一插接端111之间形成用以收容一对接连接器的第一插接口 33。所述第一筒状部311的顶壁上设有与第一插接口 33相连通以与对接连接器相扣持的扣持孔3111,两侧壁上分别设有向下撕破而成以与电路板800相固定的第一安装脚3112。所述第一安装部312设有若干与所述中间座1123上的凹陷部11231相扣持的扣持片3121。
[0030]所述第二遮蔽壳体32设有围绕在第二插接端121周围的第二筒状部321和自第二筒状部321 —端延伸至第二基座122和第一基座112的对接座1124上的第二安装部322。所述第二遮蔽壳体32和第二插接端121之间形成用以收容另一对接连接器的第二插接口34。所述第一安装部322包括自第二筒状部321顶壁延伸并遮盖在第二基座122和对接座1124顶部的遮盖部3221、自遮盖部3221两侧分别向下延伸的侧壁3222、以及自第二筒状部321底壁延伸至第二基座122和对接座1124下方的延伸部3223。两个所述侧壁3222上分别设有一与所述对接座1124上的定位块11241相固定的开口 32221、以及分别向下延伸以与电路板800相固定的第二安装脚32222。所述延伸部3223设有与所述对接座1124上的定位槽11242相扣持定位的定位片32231。
[003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插接口 33为Micro USB插座插口,所述第二插接口 34为Micro USB插头插口,从而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100可单独与一 Micro USB插头连接器相插接,从而实现该Micro USB插头连接器与电路板800的信号传递;也可单独与一Micro USB插座连接器相插接,从而实现该Micro USB插座连接器与电路板800的信号传递;也可使得第一插接口 33和第二插接口 34同时使用,从而实现两个对接连接器之间的信号传递。
[0032]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100可通过导电端子2的第一对接部21和第二对接部23分别与一对接连接器相连接,从而分别实现一对接连接器与电路板800之间的信号传递,也可同时与两个对接连接器进行连接,从而实现两个对接连接器之间的信号传递,从而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100可实现多功能,并且无需电缆连接,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方便。
[0033]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0034]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绝缘本体及固定在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上形成有朝不同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插接端和第二插接端,其特征在于:每一导电端子设有延伸至第一插接端上以与一对接连接器相连接的第一对接部、延伸至第二插接端上以与另一对接连接器相连接的第二对接部、以及形成在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之间以连接一电路板的焊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端和第二插接端的夹角为18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形成有所述第一插接端的第一本体和形成有所述第二插接端的第二本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镶埋固定在第一本体上,所述第二本体设有供所述第二对接部穿过的端子收容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插接端相连接的第一基座,所述第二本体形成有与所述第二插接端相连接的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设有相互对接的接合面,所述第一基座设有自其接合面两端朝第一插接端方向凹陷的固持槽,所述第二基座设有自其接合面突伸以与固持槽相配合定位的固持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还设有自其接合面突伸的固定柱,所述第二基座设有自其接合面凹陷以与所述固定柱相配合的固定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还设有连接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在第一基座内,并包括与第一对接部相连接的第一固定部以及与第二对接部相连接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焊接部自第一固定部上撕破并弯折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自第一固定部一侧垂直弯折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组合还包括围绕在第一插接端周围的第一遮蔽壳体和围绕在第二插接端周围的第二遮蔽壳体,所述第一遮蔽壳体和第一插接端之间形成第一插接口,所述第二遮蔽壳体和第二插接端之间形成第二插接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设有自两侧分别向外延伸的定位块,所述第二遮蔽壳体设有延伸至第一基座上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设有与所述定位块相扣持定位的定位孔。
【文档编号】H01R27/00GK203690652SQ201320844215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0日
【发明者】张东胜 申请人: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