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接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94633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网接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网接线,包括连接头、屏蔽壳、护套、网线和位于屏蔽壳内的分线机构,屏蔽壳与连接头套接,网线穿过屏蔽壳与连接头连接,护套包裹屏蔽壳,分线机构包括舌板、与舌板连接的支撑部和与支撑部扣接的夹持部,支撑部和夹持部之间形成供四对双绞线穿过的穿孔;舌板上顺序开设有呈两排分布的供八根双绞线穿过并与连接头连接的八个线孔。上述网接线通过将网线中的四对双绞线按照特定位置分别穿过四个置线孔,以及将八种颜色的绞线按照特定位置分别穿过八个线孔,使得四对双绞线和八种颜色的绞线规则且稳定的排布,避免错位、打结、宁绕等现象的产生,增大了信号传输速率,减小了近端串音损耗和回波损耗,实现信号传输特性的优化。
【专利说明】网接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络信号连接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网接线。

【背景技术】
[0002]在局域网连接中,经常使用Rj45型网线插头与双绞线类型的网线连接,在实际操作中,将四对双绞线分开并排序后插入插头中,由于Rj45型插头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容易造成位于插头部分的双绞线的排布错位,以及各绞线之间的打结、宁绕,致使绞线之间的干扰增大,对信号的传输频率、近端串音损耗以及回波损耗等传输特性产生不利影响,误码率大大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因网线插头结构设计不合理,容易造成双绞线的排布错位而影响信号的传输特性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对双绞线进行合理排布,具有较佳的信号传输特性的网接线。
[0004]一种网接线,包括:连接头、屏蔽壳、护套和网线,所述屏蔽壳与所述连接头套接,所述网线穿过所述屏蔽壳与所述连接头连接,所述护套包裹所述屏蔽壳,所述网线包括八根分成四对的双绞线、四个管体、屏蔽层和外被,四对所述双绞线一一对应容置于四个所述管体内,所述屏蔽层和所述外被依次包覆于四个所述管体外,所述网接线还包括位于所述屏蔽壳内的分线机构,
[0005]所述分线机构包括:舌板、与所述舌板连接的支撑部和与所述支撑部扣接的夹持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夹持部之间形成穿孔;
[0006]所述舌板上顺序开设有呈两排分布的八个线孔,其中位于第三个和第六个的两个所述线孔位于一排,其余六个所述线孔位于另一排;
[0007]所述网线的八根所述双绞线穿过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夹持部之间的所述穿孔,且分别穿过所述舌板上八个所述线孔与所述连接头连接。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六个同排的所述线孔分成三组线孔,每一组线孔包括贯通的两个所述线孔。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H形分线架,所述分线架外围形成环绕设置的四个置线孔,所述网线的四对所述双绞线分别穿过四个所述置线孔。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部上远离所述连接头的一端开设有缺口,所述网线的所述屏蔽层穿过所述缺口与所述屏蔽壳电连接。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部外壁上凸设有楔形块,所述屏蔽壳上开设有与所述楔形块对应的限位孔,所述楔形块卡设于所述限位孔内。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上相对开设有两个卡槽,所述夹持部上相对凸设有两个卡勾,两个所述卡勾一一对应卡接于两个所述卡槽内。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蔽壳上向其内部凸设有凸块,所述连接头上开设有与所述凸块对应的卡孔,所述凸块卡接于所述卡孔内。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头上设置有弹性扣片,所述护套上设置有与所述弹性扣片抵持的压柄。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四对所述双绞线的绞距分别为22.8mm至23.1mm、17.0mm至17.3mm、19.9mm 至 20.2mm 和 14.8mm 至 15.1mm ;
[0016]四个所述管体以95mm至97mm的绞距绞合。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四对所述双绞线分别为棕绞线和白棕绞线、白蓝绞线和蓝绞线、橙绞线和白橙绞线以及绿绞线和白绿绞线;
[0018]所述棕绞线和所述白棕绞线、所述白蓝绞线和所述蓝绞线、所述橙绞线和所述白橙绞线以及所述绿绞线和所述白绿绞线的绞距分别为22.8mm至23.1mm、17.0mm至17.3mm、19.9mm 至 20.2mm 和 14.8mm 至 15.1mm ;
[0019]所述管体的厚度为0.04mm,其周长为12_ ;
[0020]所述外被的直径为6.2mm。
[0021]上述网接线通过将网线中的四对双绞线按照特定位置分别穿过四个置线孔,以及将八种颜色的绞线按照特定位置分别穿过八个线孔,使得四对双绞线和八种颜色的绞线规则且稳定的排布,避免错位、打结、宁绕等现象的产生,增大了信号传输速率,减小了近端串音损耗和回波损耗,实现信号传输特性的优化。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网接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所示网接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2中所示支撑部与夹持部扣接的正视图;
[0025]图4为图1所示网接线的另一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图2中所示分线机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图1中所示网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网接线1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网接线10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9]网接线10包括:连接头100、屏蔽壳200、分线机构300、护套400和网线500。
[0030]屏蔽壳200与连接头100套接,分线机构300穿过屏蔽壳200分别嵌入连接头100和护套400,网线500依次穿过护套400和分线机构300与连接头100连接,护套400包覆屏蔽壳200的全部或部分。
[0031]本实施例中,连接头100上设置有弹性扣片110,护套400上设置有与弹性扣片110抵持的压柄410,在实际应用中,当需要将插入设备中网线插口的连接头100拔出时,按压压柄410即可带动弹性扣片120将连接头100轻易的从网线插口中拔出。同时,压柄410也起到缓冲作用,防止用力过大而折断弹性扣片110。
[0032]分线机构300包括:舌板310、与舌板310连接的支撑部320和与支撑部320扣接的夹持部330。
[0033]具体的,支撑部320上与舌板310的连接处相对设置有两个限位块321,两个限位块321穿射舌板310内,避免舌板310相对于支撑部320发生侧移。支撑部320上相对开设有两个卡槽322,夹持部330上相对凸设有两个卡勾331,两个卡勾331 —一对应卡接于两个卡槽322内,实现夹持部330与支撑部320的牢固连接,同时也方便夹持部330从支撑部320上拆卸下来。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卡槽322也可以相对开设在夹持部330上,两个卡勾331相对设置在支撑部320上。
[0034]本实施例中,夹持部330上凸设有楔形块332,屏蔽壳200上开设有限位孔210,楔形块332卡设于限位孔210内,防止分线机构300相对于屏蔽壳200发生移动,实现分线机构300与屏蔽壳200稳固的连接。
[0035]如图3所示,其为图2中所示支撑部320与夹持部330扣接的正视图。
[0036]支撑部320上设置有分线架324,分线架324外围形成环绕设置的四个置线孔,四个分别为第一置线孔3241、第二置线孔3242、第三置线孔3243和第四置线孔3244。本实施例中,分线架324呈H形结构。具体的,支撑部320和夹持部330之间形成穿孔3233。
[0037]如图4所示,其为图1所示网接线10的另一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8]本实施例中,屏蔽壳200上向其内部凸设有凸块220,连接头100上开设有卡孔120,凸块220卡接于卡孔120内,防止套设在连接头100上的屏蔽壳200从连接头100上脱落,实现屏蔽壳200与连接头100稳固的连接。
[0039]如图5所示,其为图2中所示分线机构300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0040]本实施例中,舌板310上顺序开设有呈两排分布的八个线孔,其中,位于第三个和第六个的两个线孔位于一排,其余六个线孔位于另一排。六个同排的线孔分成三组线孔,每一组线孔包括贯通的两个线孔,两个同排的线孔与三组线孔交错分布。具体的,八个线孔分别为第一线孔311、第二线孔312、第三线孔313、第四线孔314、第五线孔315、第六线孔316、第七线孔317和第八线孔318。其中,位于第三个和第六个的第七线孔317和第八线孔318位于一排,第一线孔311、第二线孔312、第三线孔313、第四线孔314、第五线孔315和第六线孔316位于另一排。第一线孔311与第二线孔312作为一组贯通的线孔,第三线孔313与第四线孔314作为一组贯通的线孔,第五线孔315与第六线孔316作为一组贯通的线孔。
[0041]如图6所示,其为图1中所示网线500的结构示意图。
[0042]本实施例中,网线500包括四对双绞线,四对双绞线分别为第一对双绞线510、第二对双绞线520、第三对双绞线530和第四对双绞线540,第一对双绞线510、第二对双绞线520、第三对双绞线530和第四对双绞线540穿过穿孔3233且——对应穿过第一置线孔3241、第二置线孔3242、第三置线孔3243和第四置线孔3244以及分别穿过舌板310上的第一线孔311和第二线孔312、第三线孔313和第四线孔314、第五线孔315和第六线孔316以及第七线孔317和第八线孔318,使得四对双绞线按照特定位置排布,避免排布错位,增加相互之间的信号干扰,优化信号传输特性。
[0043]具体的,网线500还包括四个管体、屏蔽层560和外被570,四个管体分别为第一管体551、第二管体552、第三管体553和第四管体554,第一对双绞线510、第二对双绞线520、第三对双绞线530和第四对双绞线540——对应容置于第一管体551、第二管体552、第三管体553和第四管体554内,屏蔽层560和外被570依次包覆于第一管体551、第二管体552、第三管体553和第四管体554外。
[0044]本实施例中,夹持部330上远离连接头100的一端开设有缺口 333,也就是说,夹持部330上嵌入护套400的一端开设有缺口 333。网线500的屏蔽层560穿过缺口 333与屏蔽壳200电连接。
[0045]在一实际应用中,第一对双绞线510、第二对双绞线520、第三对双绞线530和第四对双绞线540分别为棕绞线和白棕绞线、白蓝绞线和蓝绞线、橙绞线和白橙绞线以及绿绞线和白绿绞线。棕绞线和白棕绞线分别穿射第一线孔311和第二线孔312,绿绞线和白绿绞线分别穿射第七线孔317和第八线孔318,白蓝绞线和蓝绞线分别穿射第三线孔313和第四线孔314,橙绞线和白橙绞线分别穿射第五线孔315和第六线孔316,实现八种颜色的绞线按照特定位置排布,避免各绞线之间打结和宁绕,增大信号传输速率,减小近端串音损耗和回波损耗,优化信号传输特性。
[0046]较优的,第一对双绞线510、第二对双绞线520、第三对双绞线530和第四对双绞线 540 的绞距分别为 22.8mm 至 23.1mm、17.0mm 至 17.3mm、19.9mm 至 20.2mm 和 14.8mm 至15.1mm,第一管体551、第二管体552、第三管体553和第四管体554以95mm至97mm的绞距绞合。第一管体551、第二管体552、第三管体553和第四管体554的厚度和周长分别为0.04mm和12mm。外被570的直径为6.2mm。
[0047]上述网接线10通过将网线500中的四对双绞线按照特定位置分别穿过四个置线孔,以及将八种颜色的绞线按照特定位置分别穿过八个线孔,使得四对双绞线和八种颜色的绞线规则且稳定的排布,避免错位、打结、宁绕等现象的产生,增大了信号传输速率,减小了近端串音损耗和回波损耗,实现信号传输特性的优化。
[0048]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4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网接线,包括:连接头、屏蔽壳、护套和网线,所述屏蔽壳与所述连接头套接,所述网线穿过所述屏蔽壳与所述连接头连接,所述护套包裹所述屏蔽壳,所述网线包括八根分成四对的双绞线、四个管体、屏蔽层和外被,四对所述双绞线一一对应容置于四个所述管体内,所述屏蔽层和所述外被依次包覆于四个所述管体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接线还包括位于所述屏蔽壳内的分线机构, 所述分线机构包括:舌板、与所述舌板连接的支撑部和与所述支撑部扣接的夹持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夹持部之间形成穿孔; 所述舌板上顺序开设有呈两排分布的八个线孔,其中位于第三个和第六个的两个所述线孔位于一排,其余六个所述线孔位于另一排; 所述网线的八根所述双绞线穿过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夹持部之间的所述穿孔,且分别穿过所述舌板上八个所述线孔与所述连接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接线,其特征在于,六个同排的所述线孔分成三组线孔,每一组线孔包括贯通的两个所述线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H形分线架,所述分线架外围形成环绕设置的四个置线孔,所述网线的四对所述双绞线分别穿过四个所述置线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上远离所述连接头的一端开设有缺口,所述网线的所述屏蔽层穿过所述缺口与所述屏蔽壳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外壁上凸设有楔形块,所述屏蔽壳上开设有与所述楔形块对应的限位孔,所述楔形块卡设于所述限位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上相对开设有两个卡槽,所述夹持部上相对凸设有两个卡勾,两个所述卡勾一一对应卡接于两个所述卡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上向其内部凸设有凸块,所述连接头上开设有与所述凸块对应的卡孔,所述凸块卡接于所述卡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上设置有弹性扣片,所述护套上设置有与所述弹性扣片抵持的压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接线,其特征在于, 四对所述双绞线的绞距分别为22.8mm至23.1mm、17.0mm至17.3mm、19.9mm至20.2mm和 14.8mm 至 15.1mm ; 四个所述管体以95mm至97mm的绞距绞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接线,其特征在于,四对所述双绞线分别为棕绞线和白棕绞线、白蓝绞线和蓝绞线、橙绞线和白橙绞线以及绿绞线和白绿绞线; 所述棕绞线和所述白棕绞线、所述白蓝绞线和所述蓝绞线、所述橙绞线和所述白橙绞线以及所述绿绞线和所述白绿绞线的绞距分别为22.8mm至23.1mm、17.0mm至17.3mm、.19.9mm 至 20.2mm 和 14.8mm 至 15.1mm ; 所述管体的厚度为0.04mm,其周长为12mm ; 所述外被的直径为6.2mm。
【文档编号】H01R13/6461GK204230499SQ201420674170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2日
【发明者】姜惠芬, 吕冠文, 程新生, 曾志东 申请人:Tcl-罗格朗国际电工(惠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