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频双馈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94936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双频双馈天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频双馈天线,包括壳体及壳体内的第一、第二天线单元,第一天线单元包括同轴电缆(1)、PCB基板上的两组偶极子,其中一组偶极子与同轴电缆(1)的屏蔽线电性连接,另一组偶极子中的半臂与同轴电缆(1)的屏蔽线电性连接,另一半臂与同轴电缆(1)的线芯电性连接;第二天线单元包括同轴电缆(2),PCB基板上的偶极子及扼流器,扼流器与同轴电缆(2)的屏蔽线电性连接,该偶极子的半臂与同轴电缆(2)的屏蔽线电性连接,另一半臂与同轴电缆(2)的线芯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双频段信号的收发,且双频信号的隔离度较好,天线的电性能稳定,且成本低,易量产。
【专利说明】双频双馈天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频双馈天线,属于天线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通信和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式各样的天线已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导航、无线路由等终端设备中,天线的样式及规格大多根据所使用的终端设备的性能而设计。目前已有的天线大多为2.4GHz单频天线或是2.4/5GHZ双频天线,双频天线一般需设置双工器等电路器件实现两种频率信号的隔离,这既增加了天线结构的复杂性,也额外增加了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鉴于上述原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频双馈天线,该双频双馈天线可实现2.4/5GHZ双频段信号的收发,无需额外设置双工器等电路器件即可达到较高的隔离度,具有成本低,易量产的优点。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双频双馈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壳体内的第一、第二天线单元,
[0006]该第一天线单元包括同轴电缆(1)、PCB基板上的两组偶极子,其中一组偶极子与该同轴电缆(I)的屏蔽线电性连接,另一组偶极子中的半臂(63)与该同轴电缆(I)的屏蔽线电性连接,另一半臂(64)与该同轴电缆⑴的线芯电性连接;
[0007]该第二天线单元包括同轴电缆(2),PCB基板上的偶极子及扼流器,该扼流器与该同轴电缆(2)的屏蔽线电性连接,该偶极子的半臂(92)与该同轴电缆(2)的屏蔽线电性连接,另一半臂(93)与该同轴电缆(2)的线芯电性连接。
[0008]进一步的,
[0009]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两组偶极子分别由PCB基板上的铜箔层辐射贴片(61、62)与铜箔层辐射贴片(63、64)构成,该铜箔层辐射贴片(61、62、63、64)的等效长度均为1/4 λ。
[0010]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偶极子由PCB基板上的铜箔层辐射贴片(92、93)构成,所述扼流器由PCB基板上的铜箔层辐射贴片(91)构成,该铜箔层辐射贴片(92、93、91)的等效长度均为1/4 λ。
[0011]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两组偶极子的间距为I λ。
[0012]所述第一天线单元与第二天线单元的偶极子在中心频点2450MHz处同相位馈电。
[0013]所述壳体由上壳体与下壳体组成,该上壳体、下壳体与所述第一、第二天线单元组装后通过一关节连接部件与终端设备相连接。
[0014]所述同轴电缆(1、2)的特性阻抗为50欧姆。
[001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16]本实用新型的双频双馈天线,可实现双频段信号的收发,无需额外设置双工器等电路器件即可达到较高的隔离度,且天线的结构及电性能稳定,适用于室内多种类型的移动通信系统类的终端设备,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环保、易量产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天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天线单元的波形相位及幅值示意图。
[0021]图5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天线单元的驻波图。
[0022]图5B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天线单元的驻波图。
[0023]图6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天线单元的方向图。
[0024]图6B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天线单元的方向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天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双频双馈天线,包括壳体及壳体内部的两个天线单元,
[0027]如图2及图3所示,两个天线单元分别为第一天线单元(2.4GHz天线)和第二天线单元(5GHz天线);其中,第一天线单元包括同轴电缆1、PCB基板10上的铜箔层辐射贴片61、62、63、64,铜箔层福射贴片61与铜箔层福射贴片62构成偶极子,铜箔层福射贴片61及铜箔层辐射贴片62均与同轴电缆I的屏蔽线(如图2、3中的71、72处)电性连接(焊接),铜箔层辐射贴片63与铜箔层辐射贴片64构成偶极子,铜箔层辐射贴片63与同轴电缆I的屏蔽线(图2、3中的73处)电性连接,铜箔层辐射贴片64与同轴电缆的线芯74电性连接;上述两组偶极子的间距为I入。
[0028]第二天线单元包括同轴电缆2、PCB基板10上的铜箔层辐射贴片91、92、93,铜箔层辐射贴片92与铜箔层辐射贴片93构成偶极子,铜箔层辐射贴片92与同轴电缆2的屏蔽线(图2、3中的82处)电性连接;铜箔层辐射贴片93与同轴电缆的线芯83电性连接;铜箔层辐射贴片91构成扼流器,其与同轴电缆2的屏蔽线(图2、3中的81处)电性连接,铜箔层辐射贴片91与同轴电缆2屏蔽线之间形成1/4 λ短路线,铜箔层辐射贴片91下端开口处呈现输入阻抗无穷大,从而可有效抑制同轴电缆2屏蔽线处的电流外溢,实现天线的馈电平衡;扼流器的位置根据同轴电缆外溢电流最大的位置而设定。
[0029]上述铜箔层辐射贴片61、62、63、64、91、92、93的等效长度均为1/4 λ,同轴电缆1、2的特性阻抗为50欧姆。如图4至图6Β所示,两个天线单元的偶极子在中心频点2450MHz处同相位馈电。
[0030]如图1所示,壳体可分为上壳体4和下壳体5 (均为塑胶材质),上壳体4与下壳体5通过超声波熔接设备熔接在一起,可简化塑胶外壳的模具结构进而降低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天线的结构稳定性,壳体与天线单元组装后通过关节连接部件3与终端设备相连接,可实现天线相对终端设备进行枢摆、转动。
[0031]本实用新型的双频双馈天线,通过在PCB基板上覆铜构成偶极子阵列式辐射单元,可实现天线的电性能稳定,水平全向高增益效果,且无需额外配置双工器即可达到较好的隔离度,具有低成本,环保,易量产等优点。
[0032]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双频双馈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壳体内的第一、第二天线单元, 该第一天线单元包括同轴电缆(I)、PCB基板上的两组偶极子,其中一组偶极子与该同轴电缆(I)的屏蔽线电性连接,另一组偶极子中的半臂(63)与该同轴电缆(I)的屏蔽线电性连接,另一半臂(64)与该同轴电缆⑴的线芯电性连接; 该第二天线单元包括同轴电缆(2),PCB基板上的偶极子及扼流器,该扼流器与该同轴电缆(2)的屏蔽线电性连接,该偶极子的半臂(92)与该同轴电缆(2)的屏蔽线电性连接,另一半臂(93)与该同轴电缆(2)的线芯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双馈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两组偶极子分别由PCB基板上的铜箔层辐射贴片(61、62)与铜箔层辐射贴片(63、64)构成,该铜箔层辐射贴片(61、62、63、64)的等效长度均为1/4 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频双馈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偶极子由PCB基板上的铜箔层辐射贴片(92、93)构成,所述扼流器由PCB基板上的铜箔层辐射贴片(91)构成,该铜箔层辐射贴片(92、93、91)的等效长度均为1/4 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频双馈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两组偶极子的间距为1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频双馈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与第二天线单元的偶极子在中心频点2450MHz处同相位馈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双馈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上壳体与下壳体组成,该上壳体、下壳体与所述第一、第二天线单元组装后通过一关节连接部件与终端设备相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双频双馈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电缆(1、2)的特性阻抗为50欧姆。
【文档编号】H01Q9/18GK204257812SQ201420681395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1日
【发明者】王平, 董明奇 申请人:北京偶极通信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