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器用机械互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5275阅读:1212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讲就是涉及一种接触器用机械互锁装置。

背景技术:
互锁是指使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个机构互相制约而不能同时动作的机构,而采用“钥匙转换”和“钥匙传递”的原理,通过机械装置或机构,实现设备启动或操作过程的互锁称为机械互锁。目前两台接触器之间一般设有一个用于控制两台接触器通/断以使该两台接触器能够交替工作的联接机构,从而实现机械互锁装置正转—反转—停的动作过程,起到机械可靠保护的目的。现有技术中用于两接触器之间的联接机构通常为一机械互锁模块,然而,现有的机械互锁模块对接触器的行程、触头支持的复位有很大的限制,对吸合力的要求较高,且结构一般较为复杂,在应用过程中给操作人员带来了组装上的不便。如中国专利号CN201038079Y中所述的互锁装置,两台接触器组合时,需拆卸整个接触器顶部的上盖,装配时互锁装置又是由多个零件组成,装配过程中容易造成零件的掉落或遗失,整个装配工序复杂,同时容易造成有些附件不能拼装。另外市面上还有的互锁装置由单个连锁件放置在接触器间,如中国专利CN101246791A中所述的互锁装置,通过左、右滑块内端的联锁实现接触器之间的互锁,但是其单个连锁件是放置在左侧接触器外壳上,装配时也需拆卸上盖,对于大型接触器来说可靠性较差。结构仍过于复杂,降低互锁机构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接触器机械互锁装置结构复杂,互锁可靠性低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接触器用机械互锁装置,简化了互锁装置的结构,利用自身连接实现互锁装置的复位,提高了互锁的可靠性,延长了机械互锁装置的寿命。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设计一种接触器用机械互锁装置,它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安装在第一壳体的第一滑动槽内,第二滑块安装在第二壳体的第二滑动槽内,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分别能够在第一滑动槽内和第二滑动槽内上下滑动,第一滑动槽内下方的第一壳体内开有第一止动槽,第二滑动槽内下方的第二壳体内开有第二止动槽,止动件装在第一止动槽和第二止动槽组成的止动腔内,第一滑块下端设有第一斜面,第一滑块向下滑动过程中第一斜面能够伸入止动件内的第一带动槽从而带动止动件向左运动,第二滑块下端设有第二斜面,第二滑块向下滑动过程中第二斜面能够伸入止动件内的第二带动槽从而带动止动件向右运动;所述止动件向左运动时,第二滑块位于止动件上方,所述止动件向右运动时,第一滑块位于止动件上方。进一步,所述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互相平行。进一步,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分别伸出第一挂轴和第二挂轴,通过第一挂轴和第二挂轴分别装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接触器用机械互锁装置,简化了互锁装置的结构,利用自身连接实现互锁装置的复位,提高了互锁的可靠性,延长了机械互锁装置的寿命。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发明的爆炸图。附图2是本发明中起始位置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发明中第二滑块滑动后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发明产品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附图1所示,一种接触器用机械互锁装置,它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第一滑块3和第二滑块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3安装在第一壳体1的第一滑动槽101内,第二滑块4安装在第二壳体2的第二滑动槽201内,所述第一滑块3和第二滑块4分别能够在第一滑动槽101内和第二滑动槽201内上下滑动,第一滑动槽内101下方的第一壳体1内开有第一止动槽102,第二滑动槽201内下方的第二壳体2内开有第二止动槽202,止动件5装在第一止动槽102和第二止动槽202组成的止动腔内,第一滑块3下端设有第一斜面301,第一滑块3向下滑动过程中第一斜面301能够伸入止动件5内的第一带动槽501从而带动止动件5向左运动,第二滑块4下端设有第二斜面401,第二滑块4向下滑动过程中第二斜面401能够伸入止动件5内的第二带动槽502从而带动止动件5向右运动;所述止动件5向左运动时,第二滑块4位于止动件5上方,所述止动件5向右运动时,第一滑块4位于止动件5上方。所述第一滑动槽101和第二滑动槽201互相平行。所述第一滑块3和第二滑块4分别伸出第一挂轴302和第二挂轴402,通过第一挂轴302和第二挂轴402分别装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上。如附图3所示,当第二滑块4受力滑动时带动止动件5移动,这时,第一滑块3由于止动件5阻挡,受力也无法移动,只有当第二滑块4复位,带动止动件5复位,回到如附图2所示起始状态,第一滑块3受力滑动,带动止动件5移动,这时,第二滑块4由于止动件5阻挡,受力不能移动,当第二滑块3复位,带动止动件5复位。本实施例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顺时针”、“逆时针”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