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板插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5272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良好屏蔽效果的背板插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
背板插头连接器包括有多个插头端子及多个屏蔽件,这些插头端子是以差分对的形式布置,例如每两个插头端子构成一个差分对,而该屏蔽件则包围相对应的差分对,从而为该相对应的差分对提供电磁屏蔽。通常,现有的屏蔽件均设置有三面挡墙,但由于该屏蔽件的其中一面挡墙具有较大宽度,保持该挡墙的平面度就成为一个在制造或安装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若该挡墙的平面度不佳,在该屏蔽件与一插座连接器的接地件之间的连接就不可靠,如果二者间的接地失效,就会影响整个背板插头连接器的屏蔽效果。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良好屏蔽效果的背板插头连接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板插头连接器,其每个屏蔽件均具有两个纵向部及两个横向部,可以提高该背板插头连接器的的接地安全性,实现良好的屏蔽效果。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背板插头连接器包括有一基座、若干个差分对、以及若干个屏蔽件。该基座包括有一底板、若干个形成于该底板上的端子孔、以及若干个形成于该底板上且结构对称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其中每两个端子孔构成一对端子孔以收容相对应的差分对;该第一通孔与该第二通孔对称地设置于这一对端子孔的周围;该第一通孔与该第二通孔均呈L型且二者在该底板的下表面上通过一连接槽相互连通。每一差分对均安装于相对应的一对端子孔中。每一屏蔽件均安装于相对应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中并包围该差分对,该屏蔽件包括有一连接带及两个对称地位于该连接带两侧的截面呈L型的结构,该连接带嵌入该连接槽中,而这两个截面呈L型的结构则分别固定于该第一通孔与该第二通孔中,并共同包围该差分对。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背板插头连接器包括有一基座、若干个差分对、以及若干个屏蔽件。该基座包括有一底板、若干个形成于该底板上的端子孔、以及若干个形成于该底板上且结构对称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其中每两个端子孔构成一对端子孔以收容相对应的差分对;该第一通孔与该第二通孔对称地设置于这一对端子孔的周围;该第一通孔具有一平行于该底板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纵向段及一垂直于该第一纵向段的第一横向段;该第二通孔具有一平行于该底板的长度方向的第二纵向段及一垂直于该第二纵向段的第二横向段;其中该第一纵向段与该第二纵向段呈直线排列且均位于这一对端子孔的一纵向侧,而该第一横向段与该第二横向段则相对设置且位于这一对端子孔的两相对的横向侧。每一差分对均安装于相对应的一对端子孔中。每一屏蔽件均安装于相对应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中并包围该差分对,该屏蔽件包括有一第一纵向部、一与该第一纵向部呈直线排列并间隔开的第二纵向部、一与该第一纵向部垂直连接的第一横向部、一与该第二纵向部垂直连接并与该第一横向部相对设置的第二横向部、以及二分别自该第一横向部与该第二横向部向下延伸的尾部;其中该第一纵向部与该第一横向部分别固定于该第一纵向段与该第一横向段中,该第一纵向部与该第一横向部位于该底板的上方且部分地包围该差分对;该第二纵向部与该第二横向部分别固定于该第二纵向段与该第二横向段中,该第二纵向部与该第二横向部位于该底板的上方且部分地包围该差分对;这两个尾部位于该底板的下方。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第一通孔的第一纵向段与该第二通孔的第二纵向段在该底板的下表面通过一连接槽相互连通。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屏蔽件还包括有一连接该第一纵向部与该第二纵向部的连接带,该连接带嵌入该连接槽内。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第一通孔与该第二通孔均呈L型。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第一纵向部与该第一横向部构成一截面呈L型的结构,而该第二纵向部与该第二横向部亦构成一截面呈L型的结构,这两个截面呈L型的结构对称地设置于该连接带的两侧。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该第一纵向部与该第二纵向部上均设置有一凸起,而在该第一横向部与该第二横向部上均形成有一凸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这些端子孔、这些第一通孔及这些第二通孔均贯穿该底板的上、下表面,且均以多行多列的形式排布在该底板上。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相邻两行端子孔错开布置,其中每一行端子孔均沿着该底板的长度方向直线排布,而每一列端子孔则沿着该底板的宽度方向交错排布。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每一差分对均包括有两根差分信号端子,每一差分信号端子均具有一对接端、一尾端、一连接该对接端与该尾端的固定部,其中该固定部固定于相对应的端子孔中;该对接端位于该底板的上方;而该尾端则位于该底板的下方。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背板插头连接器在每一差分对的周围均设置有一屏蔽件,该屏蔽件具有两个纵向部及两个横向部,能够地与一插座连接器的接地件形成可靠的接地连接,从而提高该背板插头连接器的接地安全性,实现良好的屏蔽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背板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本发明背板插头连接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背板插头连接器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本发明背板插头连接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背板插头连接器的屏蔽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背板插头连接器1基座10竖直板11导引槽110底板12端子孔13第一通孔14第一纵向段140第一横向段141第二通孔15第二纵向段150第二横向段151连接槽16差分对20对接端21尾端22固定部23屏蔽件30第一纵向部31第二纵向部32第一横向部33第二横向部34尾部35、36凸起37凸刺38连接带39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的本发明背板插头连接器1,图1为本发明背板插头连接器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本发明背板插头连接器1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背板插头连接器1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图4为图3所示本发明背板插头连接器1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背板插头连接器1包括一基座10、若干个安装于该基座10上的差分对20、以及若干个安装于该基座10上并用来屏蔽这些差分对20的屏蔽件30。如图2所示,上述基座10包括有两个相对的竖直板11、及一连接这两个竖直板11的底板12。每一竖直板11的内侧面均形成有多个导引槽110,以引导并固定与其对接的一插座连接器(未图示)。该底板12形成有若干个用于收容并固定这些差分对20的端子孔13、以及若干个用来收容固定这些屏蔽件30的第一通孔14与第二通孔15。这些端子孔13、第一通孔14及第二通孔15均贯穿该底板12的上、下表面,且均以多行多列的形式排布在该底板12上。如图2所示,上述端子孔13中的每两个端子孔13组成一对,以收容相对应的差分对20,这些端子孔13在该底板12上是排列成多行多列。在本实施例中,这些端子孔13排布成六行四列,而且相邻的两行端子孔13并未对齐而是适当错开布置的。更进一步地,每一行端子孔13均沿着该底板12的长度方向R直线排布,而每一列端子孔13则沿着该底板12的宽度方向C交错排布。需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行是指沿着该底板12的长度方向R,而列是指沿着该底板12的宽度方向C。如图2所示,该第一通孔14与该第二通孔15的结构对称且均呈L型,该第一通孔14与该第二通孔15对称设置于相对应的一对端子孔13的周围。亦即,在每一对端子孔13的周围均对称设置有一个第一通孔14与一个第二通孔15。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通孔14具有一平行于该底板12的长度方向R的第一纵向段140及一垂直于该第一纵向段140的第一横向段141。该第二通孔15具有一平行于该底板12的长度方向R的第二纵向段150及一垂直于该第二纵向段150的第二横向段151。其中该第一纵向段140与该第二纵向段150呈直线排列且位于相对应的一对端子孔13的一纵向侧,而该第一横向段141与该第二横向段151则相对设置且位于相对应的一对端子孔13的两相对的横向侧。此外,该第一通孔14与该第二通孔15的底部是相互连通的。具体地讲,如图4所示,该第一通孔14的第一纵向段140与该第二通孔15的第二纵向段150在该底板12的下表面是通过一连接槽16连接起来,因此该第一通孔14、该第二通孔15与该连接槽16能够共同固定该屏蔽件30。需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该纵向侧是指沿着该底板12的长度方向R,而该横向侧是指沿着该底板12的宽度方向C。如图2所示,每一差分对20均包括有两根差分信号端子,每一差分信号端子均具有一对接端21、一尾端22、一连接该对接端21与该尾端22的固定部23。请同时参照图1、图2所示,每一差分对20均安装于相对应的端子孔13中,其中该固定部23固定于相对应的端子孔13中;该对接端21位于该底板12的上方;而该尾端22则位于该底板12的下方。如图5所示,该屏蔽件30包括有一第一纵向部31、一与该第一纵向部31间隔开且呈直线排列第二纵向部32、一与该第一纵向部31垂直连接的第一横向部33、一与该第二纵向部32垂直连接并与该第一横向部33相对设置的第二横向部34、以及二分别自该第一横向部33与该第二横向部34向下延伸的尾部35、36。请同时参照图1、图2、图5所示,该屏蔽件30安装于相对应的第一通孔14与第二通孔15中并包围相对应的差分对20。该第一纵向部31与该第一横向部33分别固定于该第一通孔14的第一纵向段140与第一横向段141中,并且该第一纵向部31与该第一横向部33位于该底板12的上方且部分地包围相对应的差分对20,而尾部35则位于该底板12的下方。该第二纵向部32与该第二横向部34分别固定于该第二通孔15的第二纵向段150与该第二横向段151中,并且该第二纵向部32与该第二横向部34位于该底板12的上方且部分地包围相对应的差分对20。这两尾部35、36位于该底板12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该第一纵向部31与该第二纵向部32上均设置有一凸起37,能够与该第一纵向段140及该第二纵向段150(标号140、150表现于图2中)形成干涉配合。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纵向部32上的凸起未表现于图5中,其但与该第一纵向部31上的凸起37结构相同。在该第一横向部33与该第二横向部34上均形成有凸刺38,能够与该第一横向段141及该第二横向段151(标号141、151表现于图2中)形成干涉配合。如5所示,该屏蔽件30还包括有一连接该第一纵向部31与该第二纵向部32的连接带39。请同时参照图4、图5所示,当该屏蔽件30安装于该第一通孔14与该第二通孔15中时,该连接带39能够嵌入位于该第一通孔14与该第二通孔15之间的该连接槽16内。如图5所示,该屏蔽件30是左、右对称的。详细来讲,该第一纵向部31与第一横向部33构成截面呈L型的结构,而该第二纵向部32与该第二横向部34亦构成截面呈L型的结构,这两个截面呈L型的结构对称设置于该连接带39的两侧。综上所述,本发明背板插头连接器1在每一差分对20的周围均设置有一个屏蔽件30,该屏蔽件30具有两个纵向部31、32及两个横向部33、34,能够地与一插座连接器(未图示)的接地件形成可靠的接地连接,从而提高该背板插头连接器1的接地安全性,实现良好的屏蔽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