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补性电路消弧方法和功率扩展方法及其基础结构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72136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电器和自动控制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各类电子、电器开关消弧和扩大带载能力的基础结构和基本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各类电子、电器开关及其电路系统在闭合或断开时往往会产生拉弧现象,不但严重损坏开关触点,影响带载能力,还会给用电电路造成种种事故隐患;为了克服各类电子、电器开关的拉弧问题,扩大系统的带载能力,现有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采用真空灭弧室或在封闭的开关内部充入灭弧气体(如SF6)并增加其内部触点接触面积的方法来消除电弧和扩大其带载能力,但由于其内部空间有限及其它条件限制,其带载能力的扩大也相应受到限制,再加上SF6具有很强的腐蚀性,现在一般已很少采用了。(2)、采用固态继电器取代普通继电器来消除电弧,尤其是在自动化控制领域,这种灭弧装置虽然也克服了拉弧现象,能够达到较好的灭弧效果,但其存在以下问题:一、容易发热、从而使设备的散热问题成为严重问题;二、载流量的提高往往引起成本的大幅上升,从而使其性价比降低;因此,在现实情况中,目前大量使用的开关还是以普通继电器和交流接触器为主,因而普遍存在拉弧现象和事故隐患。(3)、目前有一种主辅开关消弧电路,其做法是在开关电器主开关的电极两端并联一个辅助电路,且使辅助电路与主开关在闭合或断开时形成一定的逻辑关系来达到消弧效果,但这种消弧方法虽能有效克服拉弧现象,达到较好的灭弧效果,但其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其辅助电路或为可控三端电路、或为普通开关电路,当其辅助电路为可控三端电路,开关电器的工作电路为交流电路,且负载为电感性负载时,存在浪涌电流和导通波形不太理想的问题,故仍存在局部时段的较高电阻和较高压降问题,这将会给主开关通、断时造成局部程度上的拉弧现象;二、当其辅助电路为普通开关电路时,存在辅助电路拉弧问题,同样会给用电电路造成事故隐患;三、在现代电气电路设计中,特别是在设备自动化电路设计中,对结构的空间结构要求很高,但上述该类开关结构比较复杂,体积较大,与电路带载能力的扩大形成很大的矛盾。(4)、在现有的消弧方法中,还有一种主从消弧结构,其做法是在开关电器主开关的电极两端并联一个辅助电路,该辅助电路结构为无弧结构,其造价虽然较高,但其在电路中只起瞬间导通作用,故其使用寿命相对较长;但由于其制造工艺较为复杂,造价较高,故目前大规模投入实用还有一段距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互补性电路消弧方法和功率扩展方法及其基础结构,使其解决现有同类产品结构中灭弧效果欠佳和性价比与实用性相矛盾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互补性电路基础结构,所述互补性电路基础结构由第一电极P1、消弧电路A、第二电极P2串联构成;其中消弧电路A由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并联而成。一种互补性电路消弧方法和功率扩展方法,包括如下:消弧方法:第一,使消弧电路A中的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构成并联开关电路;第二,使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在“开”或“关”的瞬时响应速度上有差异。功率扩展方法:第一,使消弧电路A中的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构成并联开关电路;第二,使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在“开”或“关”的瞬时响应速度上有差异;第三,消弧电路A的带载功率不允许超过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的功率之和。一种互补性电路基础结构,所述基础结构为互补性带载电路,所述互补性带载电路由第一电极P1、消弧电路A、负载D、第二电极P2串联构成;其中消弧电路A由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并联而成;总体构成互补性带载电路。一种互补性带载电路消弧方法和功率扩展方法,包括如下:消弧方法:第一,使消弧电路A中的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构成并联开关电路;第二,使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在“开”或“关”的瞬时响应速度上有差异;功率扩展方法:第一,使消弧电路A中的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构成并联开关电路;第二,使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在“开”或“关”的瞬时响应速度上有差异;第三,所带负载D的额定功率不允许超过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的功率之和。一种互补性电路基础结构,所述基础结构为互补性电路电子自动开关,所述互补性电路电子自动开关由双稳控制电路B、继电器KM1、继电器KM2、第一电极P1、消弧电路A、负载D、第二电极P2构成;其中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构成并联电路,由双稳控制电路B输出控制端控制;消弧电路A由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的触点开关KMK1和KMK2并联而成,由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控制;另外,第一电极P1、消弧电路A、负载D和第二电极P2构成串联电路,总体构成互补性电路电子自动开关。一种互补性电路电子自动开关消弧方法和功率扩展方法,包括如下:消弧方法:第一,首先由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构成并联电路,并使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受双稳控制电路B控制;其次其触点开关KMK1和KMK2并联,构成消弧电路A,并使触点开关KMK1和KMK2受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控制;第二,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在“开”或“关”的瞬时响应速度上有差异;功率扩展方法:第一,首先由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构成并联电路,并使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受双稳控制电路B控制;其次其触点开关KMK1和KMK2并联,构成消弧电路A,并使触点开关KMK1和KMK2受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控制;第二,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在“开”或“关”的瞬时响应速度上有差异;第三,负载D的功率不允许超过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的触点开关KMK1、KMK2的带载功率之和。一种互补性电路基础结构,所述基础结构为互补性电路电子自动开关,所述互补性电路电子自动开关由双稳控制电路B、继电器KM1、继电器KM2、第一电极P1、消弧电路A、负载D、第二电极P2构成;其中双稳控制电路B由电源正极Vcc、二极管D、电阻R、第一信号输入端口a、第一信号输入端口b、双稳电路芯片IC、第二信号输入端口c、第二信号输入端口d、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电源负极GND构成;其电连接关系为:电阻R一端与电源正极Vcc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信号输入端口a、第一信号输入端口b、第二信号输入端口c、第二信号输入端口d的一端串接为串联电路,第二信号输入端口d的另一端与电源负极GND电连接;第一电容C1一端与双稳电路芯片IC的2、6脚电连接,另一端与电源负极GND电连接,第二电容C2串接在双稳电路芯片IC的5脚与电源负极GND之间;双稳电路芯片IC的4、8脚电连接后与电源正极Vcc电连接,1脚与第二电容C2的接地端电连接后与电源负极GND电连接,2、6脚为双稳电路芯片IC信号输入控制端,电连接后接在第一信号输入端口b和第二信号输入端口c之间,3、7为脚为双稳电路芯片IC的输出控制端,也是双稳控制电路B的输出控制端;二极管D的正极与电源正极Vcc电连接,另一端作为双稳控制电路B的电源正极输出端;另外,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构成并联电路,由双稳控制电路B的输出控制端控制;消弧电路A由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的触点开关KMK1和KMK2并联而成,由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控制;第一电极P1、消弧电路A、负载D和第二电极P2构成串联电路,总体构成互补性电路电子自动开关。一种互补性电路电子自动开关消弧方法和功率扩展方法,包括如下:消弧方法:第一,首先由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构成并联电路,并使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受双稳电路芯片IC输出端的状态控制,而该输出端的状态又受第一信号输入端口a和第一信号输入端口b及第二信号输入端口c和第二信号输入端口d的状态控制;其次,其触点开关KMK1和KMK2并联,构成消弧电路A,并使触点开关KMK1和KMK2受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控制;第二,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在“开”或“关”的瞬时响应速度上有差异;功率扩展方法:第一,首先由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构成并联电路,并使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受双稳电路芯片IC输出端的状态控制,而该输出端的状态又受第一信号输入端口a和第一信号输入端口b及第二信号输入端口c和第二信号输入端口d的状态控制;其次其触点开关KMK1和KMK2并联,构成消弧电路A,并使触点开关KMK1和KMK2受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控制;第二,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在“开”或“关”的瞬时响应速度上有差异;第三,负载D的功率不允许超过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的触点开关KMK1和KMK2的带载功率之和。一种互补性电路基础结构,所述基础结构为互补性电路机械开关,所述互补性电路机械开关是在开关体内部,从上到下装置有左定触点、左弹簧、推力杆、上定位块、弹簧座、右弹簧、右定触点、左动触点、右动触点和下定位块,构成一种互补性电路基础结构;其中左定触点和右定触点分别固定在开关体的左上方和右上方,左动触点和右动触点分别通过轴凸固定在开关体上的轴孔中,分别构成由左定触点和左动触点组成的左触点开关及由右定触点和右动触点组成的右触点开关,弹簧座位于开关体的中心,推力杆活动穿过开关体和弹簧座,左弹簧一头卡在左动触点上的凸起中,另一头顶在弹簧座中的凹槽中,同理,右弹簧一头卡在右动触点上的凸起中,另一头顶在弹簧座中的凹槽中,上定位块固定在推力杆上部相应位置上,下定位块固定在推力杆下部相应位置上;同时将左定触点和右定触点进行电连接,将左动触点和右动触点进行电连接,使左、右两边开关触点接成并联开关电路,构成消弧电路A;总体构成一种互补性电路机械开关。一种互补性电路机械开关消弧方法和功率扩展方法,包括如下:消弧方法:第一,将左定触点和右定触点进行电连接,将左动触点和右动触点进行电连接,使左触点开关和左触点开关接成并联开关电路,构成消弧电路A;第二,左触点开关和左触点开关在瞬时响应速度上有差异;功率扩展方法:第一,将左定触点和右定触点进行电连接电连接,将左动触点和右动触点进行电连接,使左、右两边开关触点接成并联开关电路,构成消弧电路A;第二,左触点开关和右触点开关在瞬时响应速度上有差异;第三,负载D的功率不得超出左触点开关和右触点开关功率之和。一种互补性电路基础结构,所述基础结构为互补性电路机械式压力自动开关,是在基座内部,从上到下装置有左定触点、左弹簧、推力杆、上定位块、弹簧座、右弹簧、右定触点、左动触点、右动触点、开关体、下定位块、支架、连接件、测试弹簧、弹性垫片;其中基座内部带有台阶和内部通孔,支架内部也带有台阶和内部通孔,弹性垫片置于基座内部台阶上,推力杆一头与弹性垫片相抵,另一头穿过测试弹簧、支架内孔、开关体、下定位块、弹簧座和上定位块;支架的下部伸入基座内部,通过连接件镙接或铆接,固定在基座上,并压紧弹性垫片;另外,在开关体内部,从上到下装置有左定触点、左弹簧、推力杆、上定位块、弹簧座、右弹簧、右定触点、左动触点、右动触点和下定位块,构成一种互补性电路基础结构,其中左定触点和右定触点分别固定在开关体的左上方和右上方,左动触点和右动触点分别通过轴凸固定在开关体上的轴孔中,分别构成由左定触点和左动触点组成的左触点开关及由右定触点和右动触点组成的右触点开关,弹簧座位于开关体的中心,推力杆活动穿过开关体和弹簧座,左弹簧一头卡在左动触点上的凸起中,另一头顶在弹簧座中的凹槽中,同理,右弹簧一头卡在右动触点上的凸起中,另一头顶在弹簧座中的凹槽中,上定位块固定在推力杆上部相应位置上,下定位块固定在推力杆下部相应位置上,从而构成互补性电路机械开关,该互补性电路机械开关固定在支架上部台阶上,同时将左定触点和右定触点进行电连接,将左动触点和右动触点进行电连接,使左、右两边开关触点接成并联开关电路,构成消弧电路A;总体构成一种互补性电路机械式压力自动开关。一种互补性电路机械式压力自动开关消弧方法和功率扩展方法,包括如下:消弧方法:第一,首先将左定触点和右定触点进行电连接,将左动触点和右动触点进行电连接,使左、右两边开关触点接成并联开关电路,构成消弧电路A;其次,将上定位块和下定位块固定推力杆上、下适当位置,以便控制推力杆的行程,从而控制左、右两边触点开关的“开”、“关”状态;第二,左触点开关和右触点开关在瞬时响应速度上有差异;功率扩展方法:第一,首先将左定触点和右定触点进行电连接,将左动触点和右动触点进行电连接,使左、右两边开关触点接成并联开关电路,构成消弧电路A;其次,将上定位块和下定位块固定推力杆上、下适当位置,以便控制推力杆的行程,从而控制左、右两边触点开关的“开”、“关”状态;第二,左触点开关和右触点开关在瞬时响应速度上有差异;第三,负载D的功率不得超出左触点开关和右触点开关功率之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与其它真空开关及无弧开关电路相比,本发明消弧能力虽然只能达到50%,但更加简单、经济、实用,且可以使终端执行电路的带载能力和使用寿命大幅提高,性价比也更高,更加有利于大规模推广和应用;(2)、与固态继电器相比,一,不存在容易发热问题,二,其载流量的提高与成本的降低同步,使其性价比大幅提高;(3)、与现有克服拉弧的技术方案相比,本发明趋近于实用和新产品改造及级换代,使产品升级更加简单易行,且可以大幅提升产品性能和降低成本,从而更加具备实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基本电路原理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互补性消弧带载电路原理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互补性电路消弧电子自动开关电路原理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互补性电路消弧电子自动开关电路原理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4互补性电路消弧机械开关断开状态机械原理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4互补性电路消弧机械开关闭合状态机械原理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5互补性电路消弧机械式压力自动开关机械原理图。以上附图中元器件的代号及名称:1、左定触点,2、左弹簧,3、推力杆,4、上定位块,5、弹簧座,6、右弹簧,7、右定触点,8、左动触点,9、右动触点,10、开关体,11、下定位块,12、支架,13、连接件,14、测试弹簧,15、基座,16、弹性垫片,P1、第一电极,A、互补性消弧电路,D、负载,P2、第二电极,B、双稳控制电路,KM1、继电器,KM2、继电器,KMK1、触点开关,KMK2、触点开关,Vcc、电源正极,D2、二极管,R、电阻,a、第一信号输入端口,b、第一信号输入端口,IC、双稳电路芯片,c、第二信号输入端口,d、第二信号输入端口,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GND、电源负极。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一种互补性电路基础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互补性电路基础结构由第一电极P1、消弧电路A、第二电极P2串联构成;其中消弧电路A由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并联而成。实施例一:本发明基本技术方案如图2所示,所述互补性电路基础结构为互补性带载电路,由第一电极P1、消弧电路A、负载D、第二电极P2串联构成;其中消弧电路A由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并联而成。其消弧方法是:第一,使消弧电路A中的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构成并联开关电路;第二,使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在“开”或“关”的瞬时响应速度上有差异。其功率扩展方法是:第一,使消弧电路A中的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构成并联电路;第二,使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在“开”或“关”的瞬时响应速度上有差异;第三,所带负载D的额定功率不允许超过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的功率之和。其具体实施过程是: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控制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断开,使负载D也处于停止状态;由于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接成并联电路且在“开”或“关”的瞬时响应速度上有差异,故先断开开关不会拉弧,而瞬间拉弧会集中在后断开开关上。系统处于停止工作状态下:控制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闭合,使负载D也处于工作状态;由于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接成并联电路且在“开”或“关”的瞬时响应速度上有差异,故后闭合开关不会拉弧,而瞬间拉弧会集中在先闭合开关上。由于所述互补性电路基础结构中的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接成并联开关电路,故消弧电路A的功率为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功率之和。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所述互补性电路基础结构为互补性电路电子自动开关,由双稳控制电路B、继电器KM1、继电器KM2、第一电极P1、消弧电路A、负载D、第二电极P2构成;其中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构成并联电路,由双稳控制电路B输出控制端控制;消弧电路A由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的触点开关KMK1和KMK2并联而成,由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控制;另外,第一电极P1、消弧电路A、负载D和第二电极P2构成串联电路。其消弧方法是:第一,首先由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构成并联电路,并使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受双稳控制电路B控制;其次其触点开关KMK1和KMK2并联,构成消弧电路A,并使触点开关KMK1和KMK2受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控制;第二,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在“开”或“关”的瞬时响应速度上有差异;其功率扩展方法是:第一,首先由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构成并联电路,并使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受双稳控制电路B控制;其次其触点开关KMK1和KMK2并联,构成消弧电路A,并使触点开关KMK1和KMK2受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控制;第二,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在“开”或“关”的瞬时响应速度上有差异;第三,负载D的功率不允许超过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的触点开关KMK1、KMK2的带载功率之和。其具体实施过程是: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由双稳控制电路B控制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断开,从而又控制其触点开关KMK1和KMK2断开,使负载D处于停止状态;由于触点开关KMK1和KMK2接成并联电路且在“开”或“关”的瞬时响应速度上有差异,故先断开的触点开关不会拉弧,而瞬间拉弧会集中在后断开的触点开关上。系统处于停止工作状态下:由双稳控制电路B控制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闭合,从而又控制其触点开关KMK1和KMK2闭合,使负载D处于工作状态;由于触点开关KMK1和KMK2接成并联电路且在“开”或“关”的瞬时响应速度上有差异,故后闭合触点开关不会拉弧,而瞬间拉弧会集中在先闭合触点开关上。由于所述互补性电路基础结构中的触点开关KMK1和KMK2接成并联开关电路,故消弧电路A的功率为触点开关KMK1和KMK2功率之和。实施例三:如图4所示,所述互补性电路基础结构为互补性电路电子自动开关,由双稳控制电路B、继电器KM1、继电器KM2、第一电极P1、消弧电路A、负载D、第二电极P2构成;其中双稳控制电路B由电源正极Vcc、二极管D、电阻R、第一信号输入端口a、第一信号输入端口b、双稳电路芯片IC、第二信号输入端口c、第二信号输入端口d、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电源负极GND构成;其电连接关系为:电阻R一端与电源正极Vcc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信号输入端口a、第一信号输入端口b、第二信号输入端口c、第二信号输入端口d的一端串接为串联电路,第二信号输入端口d的另一端与电源负极GND电连接;第一电容C1一端与双稳电路芯片IC的2、6脚电连接,另一端与电源负极GND电连接,第二电容C2串接在双稳电路芯片IC的5脚与电源负极GND之间;双稳电路芯片IC的4、8脚电连接后与电源正极Vcc电连接,1脚与第二电容C2的接地端电连接后与电源负极GND电连接,2、6脚为双稳电路芯片IC信号输入控制端,电连接后接在第一信号输入端口b和第二信号输入端口c之间,3、7为脚为双稳电路芯片IC的输出控制端,也是双稳控制电路B的输出控制端;二极管D的正极与电源正极Vcc电连接,另一端作为双稳控制电路B的电源正极输出端;另外,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构成并联电路,由双稳控制电路B的输出控制端控制;消弧电路A由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的触点开关KMK1和KMK2并联而成,由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控制;第一电极P1、消弧电路A、负载D和第二电极P2构成串联电路,总体构成互补性电路电子自动开关。其消弧方法是:第一,首先由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构成并联电路,并使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受双稳电路芯片IC输出端的状态控制,而输出端的状态又受第一信号输入端口a和第一信号输入端口b及第二信号输入端口c和第二信号输入端口d的状态控制;其次,其触点开关KMK1和KMK2并联,构成消弧电路A,并使触点开关KMK1和KMK2受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控制;第二,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在“开”或“关”的瞬时响应速度上有差异;其功率扩展方法是:第一,首先由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构成并联电路,并使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受双稳电路芯片IC输出端的状态控制,而输出端的状态又受第一信号输入端口a和第一信号输入端口b及第二信号输入端口c和第二信号输入端口d的状态控制;其次,其触点开关KMK1和KMK2并联,构成消弧电路A,并使触点开关KMK1和KMK2受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控制;第二,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在“开”或“关”的瞬时响应速度上有差异;第三,负载D的功率不允许超过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的触点开关KMK1和KMK2的带载功率之和。其具体实施过程是: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使第二信号输入端口c和第二信号输入端口d接通,双稳电路芯片IC的3脚或7脚输出高电平,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断开,控制触点开关KMK1和KMK2断开,使负载D处于停止状态;由于触点开关KMK1和KMK2接成并联电路且在“开”或“关”的瞬时响应速度上有差异,故先断开的触点开关不会拉弧,而瞬间拉弧会集中在后断开的触点开关上。系统处于停止工作状态下:使第二信号输入端口c和第二信号输入端口d断开,第一信号输入端口a和第一信号输入端口b同步接通,双稳电路芯片IC的3脚或7脚输出低电平,继电器KM1和继电器KM2闭合,控制触点开关KMK1和KMK2闭合,使负载D处于工作状态;由于触点开关KMK1和KMK2接成并联电路且在“开”或“关”的瞬时响应速度上有差异,故后闭合触点开关不会拉弧,而瞬间拉弧会集中在先闭合触点开关上。由于所述互补性电路基础结构中的触点开关KMK1和KMK2接成并联开关电路,故消弧电路A的功率为触点开关KMK1和KMK2功率之和。实施例四:如图2、图5、图6所示,所述互补性电路基础结构为互补性电路机械开关,是在开关体10内部,从上到下装置有左定触点1、左弹簧2、推力杆3、上定位块4、弹簧座5、右弹簧6、右定触点7、左动触点8、右动触点9和下定位块11,构成一种互补性电路基础结构,其中左定触点1和右定触点7分别固定在开关体10的左上方和右上方,左动触点8和右动触点9分别通过轴凸固定在开关体10上的轴孔中,分别构成由左定触点1和左动触点8组成的左触点开关及由右定触点7和右动触点9组成的右触点开关;弹簧座5位于开关体10的中心,推力杆3活动穿过开关体10和弹簧座5,左弹簧2一头卡在左动触点8上的凸起中,另一头顶在弹簧座5中的凹槽中,同理,右弹簧6一头卡在右动触点9上的凸起中,另一头顶在弹簧座5中的凹槽中,上定位块4固定在推力杆3上部相应位置上,下定位块11固定在推力杆3下部相应位置上;同时将左定触点和右定触点进行电连接,将左动触点和右动触点进行电连接,使左、右两边开关触点接成并联开关电路,构成消弧电路A,总体构成互补性电路机械开关。其消弧方法是:第一,将左定触点1和右定触点7进行电连接后与第一电极P1电连接,将左动触点8和右动触点9进行电连接后与负载D电连接,使左、右两边触点开关接成并联开关电路,构成消弧电路A;第二,左触点开关和右触点开关在瞬时响应速度上有差异。其功率扩展方法是:第一,将左定触点1和右定触点7进行电连接后与第一电极P1电连接,将左动触点8和右动触点9进行电连接后与负载D电连接,使左(第一开关K1)、右(第二开关K2)两边开关触点接成并联开关电路,构成消弧电路A;第二,左触点开关和右触点开关在瞬时响应速度上有差异;第三,负载D的功率不得超出左触点开关和右触点开关功率之和。其具体实施过程是: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P向力对推力杆3施加压力,推动推力杆向上运动,从而带动下定位块11向上运动,推动弹簧座5向上运动,同步带动左弹簧2和右弹簧6向上运动,过中点后迅速带动左动触点8和右动触点9弹开处于断开状态(如图2所示),使负载D也处于停止状态;由于左动触点8和右动触点9为并联电路且在瞬时响应速度上有差异,故先断开触点不会拉弧,而瞬间拉弧会集中在后脱开触点上。系统处于停止工作状态下:P向力对推力杆3施加压力,推动推力杆向下运动,从而带动上定位块4向下运动,推动弹簧座5向下运动,同步带动左弹簧2和右弹簧6向下运动,过中点后迅速带动左动触点8和右动触点9弹起处于闭合状态(如图3所示),使负载D也处于工作状态;由于左动触点8和右动触点9为并联电路且在瞬时响应速度上有差异,故后闭合触点不会拉弧,而瞬间拉弧会集中在先闭合触点上。由于所述互补性电路机械开关中的左、右两边开关触点接成并联开关电路,构成消弧电路A,故所述消弧电路A的功率为左、右两边触点开关功率之和。实施例五:如图2、图7所示,所述互补性电路基础结构为互补性电路机械式压力自动开关,是在基座15内部,从上到下装置有左定触点1、左弹簧2、推力杆3、上定位块4、弹簧座5、右弹簧6、右定触点7、左动触点8、右动触点9、开关体10、下定位块11、支架12、连接件13、测试弹簧14、弹性垫片16;其中基座15内部带有台阶和内部通孔,支架12内部也带有台阶和内部通孔,弹性垫片16置于基座15内部台阶上,推力杆3一头与弹性垫片16相抵,另一头穿过测试弹簧14、支架12内孔、开关体10、下定位块11、弹簧座5和上定位块4;支架12的下部伸入基座15内部,通过连接件13镙接或铆接,固定在基座15上,并压紧弹性垫片16;另外,在开关体10内部,从上到下装置有左定触点1、左弹簧2、推力杆3、上定位块4、弹簧座5、右弹簧6、右定触点7、左动触点8、右动触点9和下定位块11,构成一种互补性电路基础结构,其中左定触点1和右定触点7分别固定在开关体10的左上方和右上方,左动触点8和右动触点9分别通过轴凸固定在开关体10上的轴孔中,分别构成由左定触点1和左动触点8组成的左触点开关及由右定触点7和右动触点9组成的右触点开关;弹簧座5位于开关体10的中心,推力杆3活动穿过开关体10和弹簧座5,左弹簧2一头卡在左动触点8上的凸起中,另一头顶在弹簧座5中的凹槽中,同理,右弹簧6一头卡在右动触点9上的凸起中,另一头顶在弹簧座5中的凹槽中,上定位块4固定在推力杆3上部相应位置上,下定位块11固定在推力杆3下部相应位置上,从而构成互补性电路机械开关,该互补性电路机械开关固定在支架12上部台阶上;同时将左定触点和右定触点进行电连接,将左动触点和右动触点进行电连接,使左、右两边开关触点接成并联开关电路,构成消弧电路A;总体构成互补性电路机械式压力自动开关。其消弧方法是:第一,首先将左定触点1和右定触点7进行电连接,将左动触点8和右动触点9进行电连接,使左、右两边开关触点接成并联开关电路,构成消弧电路A;其次,将上定位块4和下定位块11固定推力杆3上、下适当位置,以便控制推力杆3的行程,从而控制左、右两边触点开关的“开”、“关”状态;第二,左触点开关和右触点开关在瞬时响应速度上有差异;其功率扩展方法是:第一,首先将左定触点1和右定触点7进行电连接,将左动触点8和右动触点9进行电连接,使左、右两边开关触点接成并联开关电路,构成消弧电路A;其次,将上定位块4和下定位块11固定推力杆3上、下适当位置,以便控制推力杆3的行程,从而控制左、右两边触点开关的“开”、“关”状态;第二,左触点开关和右触点开关在瞬时响应速度上有差异;第三,负载D的功率不得超出左触点开关和右触点开关功率之和。其具体实施过程是: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P向力进入基座15底部内孔对弹性垫片16施加压力,压缩测试弹簧14并推动推力杆向上运动,又带动下定位块11向上运动,推动弹簧座5向上运动,同步带动左弹簧2和右弹簧6向上运动,过中点后迅速带动左动触点8和右动触点9弹开处于断开状态(如图2所示),使负载D也处于停止状态;由于左动触点8和右动触点9为并联电路且在瞬时响应速度上有差异,故先断开触点不会拉弧,而瞬间拉弧会集中在后脱开触点上。系统处于停止工作状态下:P向力消失或减小,测试弹簧14复位,对推力杆3施加拉力,拉动推力杆向下运动,从而带动上定位块4向下运动,同步带动弹簧座5、左弹簧2和右弹簧6向下运动,过中点后迅速带动左动触点8和右动触点9弹起处于闭合状态(如图3所示),使负载D也处于工作状态;由于左动触点8和右动触点9为并联电路且在瞬时响应速度上有差异,故后闭合触点不会拉弧,而瞬间拉弧会集中在先闭合触点上。由于所述互补性电路机械开关中的左、右两边开关触点接成并联开关电路,构成消弧电路A,故所述消弧电路A的功率为左、右两边触点开关功率之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