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连接线及其摩擦焊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57097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连接线及其摩擦焊接工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汽车连接线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连接线及其摩擦焊接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汽车线束主要是由铜端子与铜线通过压接(表面接触)方式实现导通连接。铜丝之间,铜丝与端子之间是有细小间隙的,连接部位是有一定电阻的(远大于材料本身电阻),随着车载振动及长期老化后压接部位易松动、氧化,从而引起接触不良,有线束局部发热甚至烧蚀的风险。

铜材线缆在制造和应用领域有充分的规范和标准。但是其4倍于铝的价格和资源匮乏,是制约我国铜电缆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本。在满足同等电气性能的前提下,铝合金电缆的重量是铜芯电缆的一半,其直径约为铜芯电缆的1.1至1.2倍,价格比传统的铜芯电缆低10%至20%(有些企业称30%至50%)。

汽车线束重量约占汽车重量的1~2%。据统计,一辆高级汽车的线束使用量已达2km,重量在20~30kg。汽车每行驶100km,25kg重的线束消耗能量约50W,相当于燃烧0.1kg的燃油。研究表明,若汽车整车重量降低10%,燃油消耗可降低8%;车重每减轻100kg,百公里油耗可降低0.3~0.6L,CO2排放量可减少约5g/km。

由于铝线本身特点,铜铝接触易发生电化学腐蚀,易形成氧化层致使接触部位导电性不足,在机械负载下较铜易出现蠕变现象。因此如果采用传统铜-铜压接工艺是无法保障铜-铝线束的可靠性的,这就对铝线束的运用带来了挑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汽车连接线,包括铝线束、铜端子,所述铝线束包括铝材芯和包裹于所述铝材芯外部的橡胶层;所述铝线束外部压接有铝管,所述铝管与所述铜端子通过摩擦焊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铝材芯靠近所述橡胶层端部设有内嵌的斜面,所述铝管贴合于所述铝材芯上。

一种汽车连接线的摩擦焊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铝线剥头,形成橡胶段和内芯段,并将铝线伸入铝管内,使用扣押机进行一次扣压,将铝管压紧于内芯段上,此时,橡胶段外部的铝管有飞边,在进行二次扣压,将飞边压平;

S2:将完成压接的铝线在铝管头部切割出一垂直于轴线方向的平整端面;

S3:将铝线放入摩擦焊接机夹具,将待焊接铜端子放入旋转机头焊接夹具内,启动设备通过摩擦的方式增加铜端子与内芯段之间的温度,完成铝线束焊接。

本发明提出的汽车连接线及其摩擦焊接工艺有以下有益效果:

1.实现了铜端子与铝线的直接可靠连接,包括电性能和机械性能。

2.减轻了线束重量,特别适合较长较粗线束的应用,如发动机前舱到后备箱或底盘的大平方线束。

3.因为连接导线采用的是铝线,价格较铜线便宜很多,可以有效降低线束成本,从而降低整车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发明的压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铝管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铝管和铜端子焊接示意图;

其中,1-橡胶层,2-铝材芯,3-铝管,A-铜端子,B-铝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汽车连接线,包括铝线束、铜端子A,所述铝线束包括铝材芯2和包裹于所述铝材芯2外部的橡胶层1;所述铝线束外部压接有铝管3,所述铝管3与所述铜端子A通过摩擦焊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铝材芯2靠近所述橡胶层1端部设有内嵌的斜面,所述铝管3贴合于所述铝材芯2上。

一种汽车连接线的摩擦焊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铝线B剥头,形成橡胶段和内芯段,并将铝线B伸入铝管3内,使用扣押机进行一次扣压,将铝管3压紧于内芯段上,此时,橡胶段外部的铝管3有飞边,在进行二次扣压,将飞边压平;

S2:将完成压接的铝线B在铝管3头部切割出一垂直于轴线方向的平整端面;

S3:将铝线B放入摩擦焊接机夹具,将待焊接铜端子A放入旋转机头焊接夹具内,启动设备通过摩擦的方式增加铜端子A与内芯段之间的温度,完成铝线B束焊接。

通过摩擦焊接工艺将铜端子A与铝电缆实现分子间的融合,从而保证接触部位的导电性能最优,连接性能的牢靠。

将铝线B放入摩擦焊接机夹具,将待焊接铜端子A放入旋转机头焊接夹具内,启动设备完成铝线B束焊接。

本发明提出的汽车连接线及其摩擦焊接工艺有以下有益效果:

1.实现了铜端子A与铝线B的直接可靠连接,包括电性能和机械性能。

2.减轻了线束重量,特别适合较长较粗线束的应用,如发动机前舱到后备箱或底盘的大平方线束。

3.因为连接导线采用的是铝线B,价格较铜线便宜很多,可以有效降低线束成本,从而降低整车成本。

对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