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制造装置和线束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40822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线束制造装置和线束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线束制造装置和线束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搭载在车辆的线束被制造成沿着预定敷设路径的形态。作为这种线束的制造装置,有专利文献1公开的制造装置。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现有例的线束的制造装置如图19所示,包括对电线W进行布线的四边形的布线基座110。在布线基座110的对置的2个侧边的端部分别设有电线保持部111。各侧边的电线保持部111从侧边的一端到另一端连续地设置,能够在期望的位置保持电线W的终端。在布线基座110竖直设置有多个敷设销112。电线保持部111的预定的电线保持位置与预定的敷设销112的距离、任意的2个敷设销112间的距离是基于线束布局形态的各距离而决定的。将电线W的一端保持在预定的电线保持部111的位置,并架设在预定的敷设销112并将电线W的另一端保持在预定的电线保持部111的位置。对所有的电线W进行这样的布线作业。接下来,实施对电线W的终端剥皮、端子(未图示)连接的作业、端子向连接器壳体(未图示)的安装等终端处理作业,在布线的多条电线W的各主要地点卷绕带113来保持形态。接下来,从布线基座110取下电线束,使取下的电线束成为线束布局形态,将带夹等外部器件安装到预定位置。在该现有例的线束的制造装置中,由于将电线保持部111分散设置在四边形的布线基座110的对置的2个侧边,因此与设置在1个侧边的情况相比具有的优点是:能够对应线束的多样化的模式,能够对应电线条数多的线束的制造等。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042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在现有例的线束的制造装置中,由于进行终端处理的位置分散在2个侧边,因此有如下问题。(1)设置2台终端处理装置时,能够同时进行2个侧边的终端处理作业并能够加快作业速度,但需要2台终端处理装置,成本高。(2)考虑准备1台终端处理装置,通过移动该终端处理装置从而进行2个侧边的终端处理作业,但由于伴随着终端处理装置的移动,因此作业速度慢。因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的制造装置和线束的制造方法,能够以低成本,而且尽可能地不使电线的终端的处理速度变慢来进行终端处理作业。本发明的第1形态所涉及的线束制造装置包括:四边形的布线基座;多个电线终端保持群,沿着布线基座上的4个侧边的至少2个侧边的端部配置多个电线保持部,使沿着同一侧边配置的电线保持部为1个群;电线敷设引导部,其配置在布线基座上。多条电线在各预先决定的电线保持部保持电线的各个终端,且用电线敷设引导部形成敷设路径,能够沿着在布线基座上预先决定的路径来进行敷设。布线基座被旋转自如地设置。通过布线基座的旋转,从而能够将各电线终端保持群的位置设定在同一终端处理位置。本发明的第2形态所涉及的线束的制造方法使用线束制造装置,所述线束制造装置包括:四边形的布线基座;沿着布线基座上的至少2个侧边的端部配置有多个电线保持部,使沿着同一侧边配置的电线保持部为1个群的多个电线终端保持群;配置在布线基座上的电线敷设引导部,线束的制造方法包括:多个电线在各预先决定的电线保持部保持电线的各个终端,且用电线敷设引导部形成敷设路径,沿着在布线基座上预先决定的路径进行敷设的布线工序;在布线工序之后,对被电线保持部保持的终端进行处理的终端处理工序;在由进行了终端的处理的多条电线构成的线束安装外部品的外部品安装工序。终端处理工序具有:对位于处理位置的电线终端保持群进行终端处理的终端处理过程;和为了使终端处理前的电线终端保持群位移到终端处理位置,旋转布线基座的旋转过程。根据本发明的第1形态所涉及的线束制造装置和第2形态所涉及的线束的制造方法,由于利用布线基座的旋转能够使多个电线终端保持群位于同一终端处理位置,因此能够用单独的终端处理位置来处理所有的电线的终端。所以,能够以低成本,而且尽可能地不使电线的终端的处理速度变慢来进行终端处理作业。附图说明图1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制造装置的近似平面图。图2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制造装置的布线基座的平面图。图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制造装置的电线保持部和敷设销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4(a)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制造装置的敷设销的立体图;图4(b)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制造装置的敷设销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5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制造装置的、敷设有电线的布线基座的平面图。图6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制造装置的、对第1电线终端保持群的电线的终端实施了终端处理的布线基座的平面图。图7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制造装置的、将布线夹具旋转90度,使第2电线终端保持群位于终端处理位置的布线夹具的平面图。图8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制造装置的、对第2电线终端保持群的电线的终端实施了终端处理的布线基座的平面图。图9是由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制造装置完成的线束的平面图。图10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制造装置的近似平面图。图11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制造装置的布线基座的平面图。图12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制造装置的电线保持部和敷设销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13(a)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制造装置的敷设销的立体图;图13(b)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制造装置的敷设销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4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制造装置的、敷设有电线的布线基座的平面图。图15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制造装置的、对第1电线终端保持群的电线的终端实施了终端处理的布线基座的平面图。图16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制造装置的、将布线夹具旋转90度,使第2电线终端保持群位于终端处理位置的布线夹具的平面图。图17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制造装置的、对第2电线终端保持群的电线的终端实施了终端处理的布线基座的平面图。图18是利用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制造装置,使对所有的电线终端保持群的电线的终端实施了终端处理的线束变位为布局形态的平面图。图19是说明使用了现有例的线束的制造装置的布线基座的线束制造的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基于附图来说明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图1―9示出第1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制造装置1A包括:互相平行的两条各连续的轨道2;在轨道2上移动的运送台3;配置在运送台3上的布线基座10。布线基座10能够在如下位置移动:利用运送台3的移动来进行电线W的布线工序的布线处理位置S1;进行终端处理工序的终端处理位置S2;从布线基座10取下未安装外部品的线束WH的线束取下位置S3。在布线处理位置S1,在作业员的作业空间的横向放置有电线载放台4。在电线载放台4载放并准备有多个进行布线的多种电线W。下面说明布线处理作业。在终端处理位置S2配置有作为终端处理装置的端子压接装置20。端子压接装置20被设置为能在终端处理位置S2的与布线基座10的移动方向(X)垂直的方向(Y)移动。即,端子压接装置20能够在接近布线基座10的终端处理位置S2、和避免与旋转时的布线基座10相干扰的离开位置之间移动。端子压接装置20位于终端处理位置S2,对于布线基座10上的电线W的终端进行将容纳在连接器壳体主体(未图示)的压接端子(未图示)压接的压接作业;在连接器壳体主体安装覆盖物(未图示)的连接器安装作业。在线束取下位置S3设置有作业员的作业空间。下面说明线束取下作业。在线束取下位置S3附近放置有用于进行外部品安装工序的外部品安装台5、和用于进行导通检查工序的导通检查台6。下面说明各工序的处理作业。如图2、3所示,布线基座10被设置为能相对于运送台3以旋转轴11为中心进行旋转。布线基座10是四边形(优选的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在布线基座10的上表面,沿着4个侧边中的相邻的2个侧边(第1侧边和第2侧边)的端部设置有电线保持部12a~12i。沿着同一侧边配置的电线保持部12a~12e、12f~12i分别构成电线终端保持群12A、12B。即,第1侧边的第1电线终端保持群12A包括5个电线保持部12a~12e,第2侧边的第2电线终端保持群12B包括4个电线保持部12f~12i。各电线保持部12a~12e、12f~12i如图3详细所示,具有多个夹持槽(没有特别标注附图标记),通过夹入电线W来保持4条电线W的端部。各电线保持部12a~12e、12f~12i将电线W的末端以突出预定尺寸以上的状态保持。在布线基座10的上表面设置有许多敷设销P1~P9,该敷设销是用于将各个多条电线W分别沿着预先决定的路径敷设的电线敷设引导部。各电线W的预先决定的路径不是成为线束敷设形态的路径,而是维持被布线的各电线W的主要部位的敷设尺寸并减小敷设空间的紧凑的布线形态的路径。敷设销P1~P9如图4(a)所示,从布线基座10的上表面突出,能够在该突出部位架设电线W。敷设销P也可以是如图4(b)所示。图4(b)的敷设销P的从布线基座10的上表面突出的部位为分叉状,在该部分叉状之间架设电线W。接下来,说明线束WH的制造步骤。在布线处理位置S1,作业者进行布线处理工序。布线处理工序中的作业是将电线W的一端保持在预先决定的电线保持部(12a~12i的一个)的位置,将电线W一边架设在预先决定的敷设销P1~P9一边敷设,并将电线W的另一端保持在预先决定的电线保持部(12a~12i的一个)的位置。通过这样,将电线W沿着预先决定的敷设路径来敷设。对于所有的电线W进行这样的电线W的布线。即,如图5所示,多个电线W在各预先决定的电线保持部12a~12e、12f~12i保持电线W的终端,且用敷设销P1~P9形成敷设路径,沿着在布线基座10上预先决定的路径来进行敷设。在布线处理位置S1进行布线处理后,布线基座10被运送台3运送至终端处理位置S2。通过利用该运送台3来运送布线基座10,第1电线终端保持群12A位于终端处理位置S2。在终端处理位置S2进行终端处理工序。终端处理工序的作业是端子压接装置20对容纳在连接器壳体主体(未图示)的各压接端子(未图示)压接各电线W,在压接了电线W后,在连接器壳体主体安装覆盖物(未图示)。此处,如图6所示,在各电线W的终端安装连接器13a~13e。各电线W向压接端子(未图示)的压接可以每次对1条电线W进行,也可以以连接器单位进行,还可以对于所有的连接器一并进行。覆盖物向连接器壳体主体的安装可以以连接器单位进行,也可以对所有的连接器一并进行。接下来,将端子压接装置20向图6的Yb箭头方向(离开布线基座10的方向)移动,之后,将布线基座10向图6的R箭头方向旋转90度,之后,将端子压接装置20向图6的Ya箭头方向(接近布线基座10的方向)移动。此处,如图7所示,第2电线终端保持群12B位于终端处理位置S2。对于第2电线终端保持群12B,端子压接装置20也如上所述,对于容纳在连接器壳体主体(未图示)的各压接端子(未图示)压接各电线W,在连接器壳体主体安装覆盖物(未图示)。此处,如图8所示,在各电线W安装连接器13f~13i。各电线W向压接端子(未图示)的压接可以每次对1条电线W进行,也可以以连接器单位进行,还可以对于所有的连接器一并进行。覆盖物向连接器壳体主体的安装可以以连接器单位进行,也可以对所有的连接器一并进行。在终端处理位置S2进行终端处理后,布线基座10被运送台3运送到线束取下位置S3。在线束取下位置S3,进行线束取下工序。线束取下工序的作业是作业者用绑带等将在各敷设销P1~P9所架设的电线部位的位置预固定,维持各电线W的各主要部位的敷设尺寸并从布线基座10将线束WH取下。将取下的线束WH移动至外部品安装台5,进行外部品安装工序。外部品安装工序的作业如图9所示,作业者使线束WH为线束布局形态,安装外部品(管15、带16、带夹17等)。接下来,将安装了外部品的线束WH移动至导通检查台6,此处如果进行导通检查工序,那么就此完成。如以上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制造装置1A能将布线基座10旋转,布线基座10具有:沿着四边形中的2个侧边的端部配置多个电线保持部12a~12e、12f~12i,使沿着同一侧边配置的电线保持部12a~12e、12f~12i为1个群的多个电线终端保持群12A、12B;和引导电线W的路径的敷设销P1~P9。使用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制造装置1A的线束WH的制造方法包括:具有:沿着四边形的布线基座10上的至少2个侧边的端部配置多个电线保持部12a~12i并使沿着同一侧边配置的电线保持部12a~12e、12f~12i为1个群的多个电线终端保持群12A、12B;和配置在布线基座10上的电线敷设引导部P1~P9,多条电线W在各预先决定的电线保持部12a~12i保持电线W的终端,且用电线敷设引导部P1~P9形成敷设路径并沿着在布线基座10上预先决定的路径来进行敷设的布线工序;在布线工序之后,对被电线保持部12a~12i保持的电线W的终端进行处理的终端处理工序;在由进行了终端处理的多条电线W构成的线束WH安装外部品的外部品安装工序,终端处理工序包括:对位于处理位置的电线终端保持群12A、12B进行终端处理的终端处理过程;和为了使终端处理前的电线终端保持群12A、12B位移到终端处理位置而将布线基座10旋转的旋转过程。因此,由于能够利用布线基座10的旋转使多个电线终端保持群12A、12B位于同一处理位置,所以能够在单一的处理位置处理所有的电线W的终端。因此,能够以低成本,而且尽可能地不使电线W的终端的处理速度变慢来进行终端处理作业。具体而言,如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制造装置1A所示,在用端子压接装置(终端处理装置)20进行电线W的终端的处理的情况下,能够用1台来进行终端处理,成本低。在作业者用手工作业进行电线W的终端的处理的情况下,由于作业者不改变作业位置就能够作业,因此作业性好。电线保持部12a~12e、12f~12i配置在四边形的布线基座10内的2个侧边的端部,但也可以配置在3个侧边的端部、4个侧边的端部。另外,电线保持部12a~12e、12f~12i配置在相邻的2个侧边的端部,但也可以配置在对置的2个侧边。终端处理工序包括:对位于处理位置的电线终端保持群12A、12B进行终端处理的终端处理过程;和为了使终端处理前的电线终端保持群12A、12B位移到终端处理位置而将布线基座10旋转的旋转过程,但在对置的2个侧边设置有电线保持部的情况下,成为将布线基座10旋转180度。在将电线保持部配置在对置的2个侧边的情况下,在对位于处理位置的电线终端保持群12A进行终端处理的第1终端处理过程之后,包括为了使终端处理前的电线终端保持群12B位移到终端处理位置而将布线基座10旋转180度的旋转过程。电线敷设引导部是竖直设置在布线基座10上的敷设销P1~P9,但只要能够进行引导使得电线W沿着预先决定的路径敷设即可,例如也可以是引导壁。布线基座10能相对于运送台3旋转,端子压接装置20能相对于布线基座10在接近/离开方向(Ya方向、Yb方向)移动,避免布线基座10旋转时的布线基座10与端子压接装置20的干扰。但是,布线基座10和端子压接装置20的一个或者两个只要能够不干扰而移动即可,可以考虑各种方式。例如,可以使布线基座10能在相对于端子压接装置20接近/离开的方向移动。终端处理装置在第1实施方式中是端子压接装置20,由于用压接连接将电线W和端子连接,因此能利用向压接端子(未图示)的压接将电线W和端子间连接,且能向连接器壳体主体(未图示)安装覆盖物。但是,在用压接连接将电线W和端子连接的情况下,由电线剥皮装置、将电线W的终端压接连接在端子的压接装置、和将端子安装在连接器壳体内的装置构成。布线基座10的旋转可以由手工作业进行,也可以由驱动器进行,没有限制。布线工序等各工序的作业可以由手工作业进行,也可以由具有布线机头的自动布线机进行等,没有限制。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外部品安装工序之后进行导通检查工序,但也可以在外部品安装工序之前进行导通检查工序。(第二实施方式)图10―18示出第2实施方式。如图10所示,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制造装置1B包括:环行的两条平行的轨道2;在轨道2上移动的运送台3;配置在运送台3上的布线基座10,但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在布线基座10上配置有布线夹具30。布线基座10能够在如下位置移动:利用运送台3的移动来进行电线W的布线工序的布线处理位置S1;进行终端处理工序的终端处理位置S2;在电线W安装外部品的外部品安装位置S4。在布线处理位置S1,在作业员的作业空间的横向放置有电线载放台4。在电线载放台4载放进行布线的许多电线W。下面说明布线处理作业。在终端处理位置S2配置有端子压接装置20。由于端子压接装置20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构成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在外部品安装位置S4设置有作业员的作业空间。下面说明外部品安装作业。在外部品安装位置S4附近放置有用于进行导通检查工序的导通检查台6。如图11所示,布线基座10被设置为能相对于运送台3以旋转轴11为中心进行旋转。布线基座10是四边形(优选的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布线夹具30如图11-13所示,由12条布线臂31构成,该12条布线臂31被分别兼用敷设销P1~P9的旋转支持销连结。具体而言,12条布线臂31分别是直线状的平板。12条布线臂31包括:2条基干用布线臂31a、31b;3条长度调整用布线臂31c~31e;7条分岔用布线臂31f~31l。电线敷设引导部即敷设销P1~P9利用将布线臂31转动连结的旋转支持销。敷设销P1~P9中的敷设销P4~P8固定在布线基座10,敷设销P1~P3、P9未固定在布线基座10。敷设销P1~P9如图13(a)所示,从各布线臂31a~31l的上表面突出(参照图12),能够在该突出部位架设电线W。敷设销P1~P9也可以如图13(b)所示。图13(b)的敷设销P的从布线臂31a~31l的上表面突出的部位为分叉状,在该部分叉状之间架设电线W。基干用布线臂31a、31b和分岔用布线臂31f~31l在其一端分别具有保持多个电线W的终端的电线保持部12a~12i。在布线夹具30的布线形态,电线保持部12a~12i沿着4个侧边内的相邻的2个侧边(第1侧边和第2侧边)的端部配置在布线基座10的上表面。沿着同一侧边配置的电线保持部12a~12e、12f~12i分别构成电线终端保持群12A、12B。即,第1侧边的第1电线终端保持群12A包括5个电线保持部12a~12e,第2侧边的第2电线终端保持群12B包括4个电线保持部12f~12i。各电线保持部12a~12e、12f~12i如图12详细所示,具有多个夹持槽(没有特别标注附图标记),通过夹入电线W来保持4条电线W的端部。各电线保持部12a~12e、12f~12i将电线W的末端以突出预定尺寸以上的状态保持。这样构成的布线夹具30能够在图11所示的布线形态、与图18所示的线束布局形态之间进行形态变形。布线形态是整体紧凑,且终端处理作业容易的形态。布线形态也可以说是将电线保持部12a~12e、12f~12i配置在第1侧边、第2侧边的端部的形态。接下来,说明线束WH的制造步骤。在布线处理位置S1,作业者进行布线处理工序。布线处理工序中的作业是将电线W的一端保持在预先决定的电线保持部(12a~12i的一个)的位置,将电线W一边架设在预先决定的敷设销P1~P9一边敷设,并将电线W的另一端保持在预先决定的电线保持部(12a~12i的一个)的位置。由此,将电线W沿着预先决定的敷设路径来敷设。对于所有的电线W进行这样的电线W的布线。即,如图14所示,多个电线W在各预先决定的电线保持部12a~12e、12f~12i保持电线W的终端,且用敷设销P1~P9形成敷设路径,沿着在布线基座10上预先决定的路径来进行敷设。在布线处理位置S1进行布线工序之后,布线基座10被运送台3运送至终端处理位置S2。通过利用该运送台3来运送布线基座10,第1电线终端保持群12A位于终端处理位置S2。在终端处理位置S2进行终端处理工序。电线终端处理工序的作业是端子压接装置20对容纳在连接器壳体主体(未图示)的各压接端子(未图示)压接各电线W,在压接了电线W后,在连接器壳体主体安装覆盖物(未图示)。此处,如图15所示,在各电线W的终端安装连接器13a~13e。各电线W向压接端子(未图示)的压接可以每次对1条电线W进行,也可以以连接器单位进行,还可以对于所有的连接器一并进行。覆盖物向连接器壳体主体的安装可以以连接器单位进行,也可以对所有的连接器一并进行。接下来,将端子压接装置20向图15的Yb箭头方向(离开布线基座10的方向)移动,之后,将布线基座10向图15的R箭头方向旋转90度,之后,将端子压接装置20向图15的Ya箭头方向(接近布线基座10的方向)移动。此处,如图16所示,第2电线终端保持群12B位于终端处理位置S2。对于第2电线终端保持群12B,端子压接装置20也如上所述,对于容纳在连接器壳体主体(未图示)的各压接端子(未图示)压接各电线W,在连接器壳体主体安装覆盖物(未图示)。此处,如图17所示,在各电线W安装连接器13f~13i。各电线W向压接端子(未图示)的压接可以每次对1条电线W进行,也可以以连接器单位进行,还可以对于所有的连接器一并进行。覆盖物向连接器壳体主体的安装可以以连接器单位进行,也可以对所有的连接器一并进行。在终端处理位置S2进行终端处理后,布线基座10被运送台3运送至外部品安装位置S4。在外部品安装位置S4,进行外部品安装工序。外部品安装工序的作业如图18所示,作业者将布线夹具30从布线形态改变为线束布局形态。利用各敷设销P1~P9,维持各电线W的各主要部位的敷设尺寸来改变形态。而且,如图9所示,在线束WH安装外部品(管15、带16、带夹17等)。接下来,将安装了外部品的线束WH移动至导通检查台6,此处如果进行导通检查工序,那么就此完成。如以上说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制造装置1B能将布线基座10旋转,布线基座10沿着四边形的2个侧边的端部配置多个电线保持部12a~12e、12f~12i,并具有:使沿着同一侧边配置的电线保持部12a~12e、12f~12i为1个群的多个电线终端保持群12A、12B;和引导电线W的路径的敷设销P1~P9。使用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制造装置1B的线束WH的制造方法包括:沿着四边形的布线基座10上的至少2个侧边的端部配置多个电线保持部12a~12i,布线基座10具有:使沿着同一侧边配置的电线保持部12a~12e、12f~12i为1个群的多个电线终端保持群12A、12B;和配置在布线基座10上的电线敷设引导部P1~P9,多条电线W在各预先决定的电线保持部12a~12i保持电线W的终端,且用电线敷设引导部P1~P9形成敷设路径并沿着在布线基座10上预先决定的路径来进行敷设的布线工序;在布线工序之后,对被电线保持部12a~12i保持的电线W的终端进行处理的终端处理工序;在由进行了终端处理的多条电线W构成的线束WH安装外部品的外部品安装工序,终端处理工序包括:对位于处理位置的电线终端保持群12A、12B进行终端处理的终端处理过程;和为了使终端处理前的电线终端保持群12A、12B位移到终端处理位置而将布线基座10旋转的旋转过程。因此,由于能够利用布线基座10的旋转使多个电线终端保持群12A、12B位于同一处理位置,所以能够在单独的处理位置处理所有的电线W的终端。因此,能够以低成本,而且尽可能地不使电线W的终端的处理速度变慢来进行终端处理作业。具体而言,如第2实施方式所示,在用端子压接装置(终端处理装置)20进行电线W的终端的处理的情况下,能够用1台来进行终端处理,成本低。在作业者用手工作业进行电线W的终端的处理的情况下,作业者不改变作业位置就能够作业,作业性好。电线保持部12a~12i配置在四边形的布线基座10内的2个侧边的端部,但也可以配置在3个侧边的端部、4个侧边的端部。另外,电线保持部12a~12i配置在相邻的2个侧边的端部,但也可以配置在对置的2个侧边。使用多条布线臂31a~31l被旋转自如地连结的布线夹具30,使布线夹具30为整体紧凑的布线形态,沿着布线形态的各布线臂31a~31l以各期望路径将多条电线W布线。因此,由于布线形态紧凑,所以布线作业空间也紧凑。由于以紧凑的布线形态行进布线作业,因此布线(敷设)作业变得高效化。布线夹具30被构成为能从布线形态展开为线束布局形态。即使将布线夹具30从布线形态展开为线束布局形态,被布线的各电线W的各主要部位的敷设尺寸也得到维持。因此,不进行敷设尺寸管理也能以线束布局形态在准确的位置安装外部件(管15、带16、带夹17等),作业变得高效化。布线夹具30的多条布线臂31a~31l被旋转自如地连结,能够变形为整体紧凑的布线形态与线束布局形态,能够沿着布线形态的各布线臂31a~31l将多条电线W以各期望路径布线。因此,由于布线形态紧凑,所以布线作业空间也紧凑。由于以紧凑的布线形态行进布线作业,因此电线W的移动区域小也没关系,布线(敷设)作业变得高效化。另外,即使将布线夹具30从布线形态展开为线束布局形态,布线的各电线W的敷设尺寸也得到维持,因此不进行敷设尺寸管理也能够容易且在准确的位置安装例如外器件,作业变得高效化。在多条布线臂31a~31l的被旋转自如地支持的各部位分别设置有兼用旋转支持销的敷设销P1~P9。因此,即使将布线夹具30从布线形态展开(变形)为线束布局形态,敷设销P1~P9的位置也不会变化。因此,维持布线的各电线W的敷设尺寸,能够以兼用旋转支持销的敷设销P1~P9这样的简单构造使敷设尺寸管理的精度高。也可以在布线基座10和在布线基座10上移动的布线臂31a~31l(具体而言分岔用布线臂31f~31l和长度调整用布线臂31c~31e)的任意一者设置定位销,在另一者设置引导定位销的引导孔,引导布线夹具30的布线形态与线束布局形态之间的变形。如果这样构成,那么布线夹具30的布线形态和线束布局形态间的变形能够容易、且顺畅地进行。特别是,即使反复多次进行布线形态与线束布局形态间的变形,布线夹具30的形态也能够准确进行变形。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WH的制造方法、及其所使用的布线夹具30适于整体上线长短的线束(例如门线束)的生产,且适于多种少量生产。电线敷设引导部是竖直设置在布线基座上的敷设销P1~P9,但只要能够引导使得电线W沿着预先决定的路径敷设即可,例如也可以是引导壁。而且,敷设销P1~P9利用的是将多条布线臂31a~31l旋转自如地连结的旋转支持销。所以,削减了部件数量,构造简化。布线基座10能旋转,端子压接装置20能在相对于布线基座10接近/离开的方向移动,避免旋转时的布线基座10与端子压接装置20的干扰。但是,布线基座10和端子压接装置20的一个或者两个只要能够不干扰而移动即可,可以考虑各种方式。例如,可以使布线基座10能在相对于端子压接装置20接近/离开的方向移动。各电线保持部12a~12i和各电线敷设引导部P1~P9在第2实施方式中都设置在布线夹具30,但不从布线基座10上位移的也可以设置在布线基座10。终端处理装置在第2实施方式中是端子压接装置20,由于用压接连接将电线W和端子连接,因此能利用向压接端子(未图示)的压接将电线W和端子间连接,且能向连接器壳体主体(未图示)安装覆盖物,但在用压接连接将电线W和端子连接的情况下,也可以由电线剥皮装置、将电线W的终端压接连接在端子的压接装置、和将端子安装在连接器壳体内的装置构成。布线基座10的旋转可以由手工作业进行,也可以由驱动器进行,没有限制。布线工序等各工序的作业可以由手工作业进行,也可以由具有布线机头的自动布线机进行等,没有限制。在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各布线臂31a~31l在布线基座10上二维移动使布线夹具30变形,但也可以是一部分的布线臂在布线基座10上三维(与布线夹具平面垂直的方向)移动使布线夹具30变形。在第2实施方式中,示出布线臂31a~31l为12条的例子,但布线臂31a~31l的条数没有限制。即,布线臂31a~31l的条数等根据线束WH的布局形态而适当决定。在第2实施方式中,布线臂31a~31l都是直线形状,但也可以是L形等,形状没有限制。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外部品安装工序之后进行导通检查工序,但也可以在外部品安装工序之前进行导通检查工序。(现有例与本申请的具体效果的探讨)对现有例(日本特开平1-221813号公报)的情况,即在四边形的布线基座的对置的2个侧边设置有电线保持部的情况;与本申请的情况(最多在布线基座的4个侧边设置有电线保持部)进行比较探讨。在本申请中,在制造与现有例相同的线束(相同电路数、终端数、连接器数……)的情况下,能使用四边形(特别是正方形)的布线基座的4个侧边(相邻的2边以上)。因此,在现有例中,在较长的对置的2个侧边的情况下,是1.8m(米)×2(边)=3.6m能够用作电线保持部的长度。与之相对,在本发明中4边为0.9m×4(边)=3.6m,将布线基座旋转,对各侧边的电线W的终端进行处理,从而电线保持部为等同的长度,能够制造相同的线束。这样,由于有效利用了布线基座的4个侧边,有如下效果。(1)使布线基座(布线作业空间)紧凑为近似1/2的面积,能够使电线保持部的长度与现有例相同。(2)线束的布线的全长相同,但通过电线的敷设销所导致的折回布线,直线移动距离短,能够高效率。(3)在用自动布线机进行电线的布线的情况下,利用布线机头的布线的返回化,布线机头自身的直线长距离布线变得极短(近似1/2),进而导致自动布线机自身的小型化。(4)在作业者由手工作业进行电线的布线的情况下,由于将布线基座旋转,能够进行各侧边的电线W的终端的处理,因此不使用脚(减少徒步的移动距离),能够在手到达的范围进行敷设,减少作业员的体力消耗,能够有效作业、提高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