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太阳能硅板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9510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太阳能硅板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硅板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太阳能硅板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光伏太阳能硅板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价值最高的部分。光伏太阳能硅板的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被送往蓄电池中存储起来,或直接用于推动负载工作。光伏太阳能硅板的质量和成本将直接决定整个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质量和成本。

随着半导体设备行业数十年来的技术积累,光伏设备企业已基本具备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的整线装备能力。光伏太阳能硅板印刷机已广泛应用于光伏太阳能硅板的印刷生产,经过多年的发展,光伏太阳能硅板印刷机在精度和自动化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具备了在微米级尺寸上重复进行多次印刷的能力。印刷光伏太阳能硅板的最关键的步骤之一是在硅板的正面和背面制造非常精细的电路,这种金属镀膜工艺通常由丝网印刷技术来完成,即将含有金属的导电浆料透过丝网网孔压印在硅板上形成电路或电极。由此可见,光伏太阳能硅板的质量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光伏太阳能硅板印刷机的设备质量。

现有的光伏太阳能硅板印刷机,硅板输送至印刷的过程往往不够自动化,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的光伏太阳能硅板传送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伏太阳能硅板传动装置,包括硅板、机架、工作平台、递进装置和行走装置;工作平台包括机架、四个工作台、转盘和四个吸板装置;所述四个工作台依次成九十度夹角均匀固定在所述转盘的上端面上;所述四个吸板装置设置于转盘内并且一一对应工作台;右端的工作台设置为输入工位;左端的工作台设置为输出工位;后端的工作台设置为加工位;前端的工作台设置为过渡位;所述转盘的右侧的输入端和左侧的输出端均设有行走装置;所述两个行走装置左右对称设置;所述转盘的右侧的输入工位和左侧的输出工位与行走装置之间安装有递进装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行走装置包括滑行底座和行走机构;行走机构滑行设置在滑行底座上;滑行底座包括滑行底座本体和托板装置;滑行底座本体竖直横截面呈“凵”字型;滑行底座本体的前后内侧壁对称成型有一对导槽;滑行底座本体左右两端成型有一对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之间枢接有第一螺纹杆;右侧的第一支撑板上固定有相左设置的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螺纹杆固定连接;托板装置包括一对第一气缸、一对连接板和若干对托板;一对第一气缸分别向外固定在滑行底座本体的前后外侧壁上;一对连接板分别垂直固定在一对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若干对托板分成两组分别对称插设在滑行底座本体前后侧壁上并且一端分别垂直固定在一对连接板的前后侧壁面上;一对托板相对设置并且截面分别为L型和反L型;

行走机构包括中央托架和若干上下托架装置;中央托架为上端面中部开设有矩形槽的长方体;矩形槽的前后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对矩形导槽;每一个矩形导槽的底面上均竖直固定有一个导杆;中央托架前后外侧壁上成型有一对水平的矩形导轨;中央托架的矩形槽底面竖直成型有若干对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位于矩形导槽的开口处;托架装置包括十字托板、一对凸轮、蜗轮、转轴、蜗杆和一对拉簧;若干蜗杆均匀固定中央转轴;转轴前后枢接在一对第二支撑板上;转轴上固定有蜗轮和一对凸轮;一对凸轮相对蜗轮对称设置;十字托板套设在一对前后对称的导杆上;十字托板上端面成型有一对左右对称的挡板;拉簧套设在导杆上;拉簧上端固定在十字托板下端面上、下端固定在矩形导槽的底面上;蜗杆与蜗轮啮合;中央转轴左右枢接在中央托架的左右侧壁之间;中央托架的右端面固定有向左设置的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中央转轴固定连接;凸轮的外轮廓面抵靠在十字托板的下端面;中央托架底部固定有滑块;滑块开设有左右贯穿的螺纹孔;中央托架通过矩形导轨开设在滑行底座本体的导槽内;第一螺纹杆与中央托架的滑块螺纹连接;

矩形导槽的对数、导杆的对数、托架装置的数量相同;托板的对数是托架装置的数量的两倍;

两对托板分别位于十字托板的四个角;十字托板的上端面和托板的L型水平部的上端面共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托架装置的数量为七个。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转盘为内部设置有空腔的圆柱体;转盘枢接在机架的上端面;转盘为内部设置有空腔的圆柱体;机架的上端面上固定有外圆弧齿条段和内圆弧齿条段;外圆弧齿条段和内圆弧齿条段的弧度为六十度;外圆弧齿条段设置在输入工位T和加工位T之间;内圆弧齿条段设置在加工位T和输出工位T之间;吸板装置包括若干吸嘴杆、吸嘴杆支撑座、第二螺纹杆、固定连杆、螺纹杆支座和第一齿轮;吸嘴杆竖直设置在吸嘴杆支撑座;吸嘴杆支撑座中心开设有螺纹孔;吸嘴杆上端竖直穿过转盘上侧壁和工作台;转盘上侧壁下端面固定有一对竖直向下设置的固定连杆;固定连杆穿过吸嘴杆支撑座并且下端固定有螺纹杆支座;第二螺纹杆枢接在转盘上侧壁和螺纹杆支座之间并且下端穿过螺纹杆支座;第二螺纹杆与吸嘴杆支撑座螺纹连接;第二螺纹杆下端固定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的基圆齿距与外圆弧齿条段和内圆弧齿条段的基圆齿距相同;吸嘴杆为中空圆柱并且上端固定有吸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吸嘴杆为中空圆柱并且上端固定有吸嘴;吸嘴杆数量设置为四个,并且均匀分布在吸嘴杆支撑座上端面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递进装置包括中心支架、上下调节装置、第二吸嘴杆微调装置和平移装置;中心支架包括竖直支架和一对水平支架;竖直支架为上端水平框条的中心开设有矩形过道的矩形框架;一对水平支架垂直固定在中心支架的左侧壁上并且分布在矩形过道的前后两侧;中心支架的矩形过道的前后两侧和一对水平支架相对的端面开设有限位导槽;限位导槽纵向竖直截面呈“十”字形;平移装置安装在前侧的限位导槽内;第二吸嘴杆微调装置滑动设置在一对限位导槽内;上下调节装置安装在中心支架下端;

第二吸嘴杆微调装置包括滑行支撑块、第二吸嘴杆、第二吸嘴杆支撑座、第三螺纹杆、第三电机;平移装置包括第四螺纹杆和第四电机;滑行支撑块两端成型有十字形导向块并且前侧十字形导向块的中心成型有左右贯穿的螺纹孔;滑行支撑块通过十字形导向块滑行设置在限位导槽内;第三电机竖直向上固定在滑行支撑块的上端面上;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上端固定有第三螺纹杆;第二吸嘴杆支撑座的中心成型有上下贯穿的螺纹孔;第三螺纹杆与第二吸嘴杆支撑座螺纹连接;第二吸嘴杆支撑座下端面垂直固定有若干第二吸嘴杆;第二吸嘴杆穿过滑行支撑块;第四螺纹杆水平枢接在前侧的限位导槽左右侧壁之间;第四螺纹杆与滑行支撑块的前侧十字形导向块螺纹连接;第四电机水平向左固定在滑行支撑块的前侧十字形导向块限位导槽的右侧壁上,第四电机的输出轴与第四螺纹杆固定连接;

上下调节装置包括一对第一导杆、第五螺纹杆、第一导杆支撑座、第二蜗杆、第二蜗杆支撑座和第五电机;中心支架的前后竖直框条插设在机架的上侧壁上;一对第一导杆前后对称固定在机架的上侧壁下端面上并且中部穿过机架的下侧壁;第一导杆支撑座固定在第一导杆下端;第五螺纹杆枢接在机架的下侧壁和第一导杆支撑座之间并且下端穿过第一导杆支撑座;第五螺纹杆中部与中心支架的下端水平框条螺纹连接;第五螺纹杆下端固定有第二蜗轮;第一导杆支撑座下端面上固定有一对左右对称的第二蜗杆支撑座;第二蜗杆枢接在一对第二蜗杆支撑座之间;第五电机水平向左固定在右侧的第二蜗杆支撑座右端面上并且输出轴与第二蜗杆固定连接;第二蜗轮与第二蜗杆啮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第二吸嘴杆设置至少有两个;吸嘴杆数量设置为四个,并且均匀分布在吸嘴杆支撑座上端面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工作台中央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槽尺寸与硅板尺寸相同;吸嘴杆上端设置在固定槽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上述结构的传送机构,工作时,行走装置、转盘、吸板装置相互配合使用,在输送硅板的过程中就可以印刷,自动化程度较高,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行走装置20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滑行底座21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滑行底座21的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行走机构22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中央托架221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托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托架装置的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递进装置30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递进装置30的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图10的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递进装置30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工作平台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吸板装置42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吸板装置4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机架;11、内圆弧齿条段;110、固定槽;12、外圆弧齿条段;

20、行走装置;21、滑行底座;211、滑行底座本体;212、托板装置;2121、连接板;2122、托板;213、第一支撑板;214、第一电机;215、导槽;216、第一螺纹杆;217、第一气缸;22、行走机构;221、中央托架;2210、矩形导槽;2211、矩形导轨;2212、第二支撑板;2213、导杆;222、十字托板;223、凸轮;224、蜗轮;2241、转轴;225、拉簧;226、中央转轴;2261、蜗杆;227、第二电机;

30、递进装置;31、中心支架;32、上下调节装置;321、第一导杆;322、第五螺纹杆;3221、第二蜗轮;323、第一导杆支撑座;324、第二蜗杆支撑座;325、第二蜗杆;326、第五电机;33、第二吸嘴杆微调装置;331、滑行支撑块;332、第二吸嘴杆;333、第二吸嘴杆支撑座;334、第三螺纹杆;335、第三电机;34、平移装置;341、第四电机;342、第四螺纹杆;

40、转盘;41、工作台;42、吸板装置;421、吸嘴杆;422、吸嘴杆支撑座;423、固定连杆;424、第二螺纹杆;425、螺纹杆支座;426、第一齿轮;T1、输入工位;T2、加工位;T3、输出工位;T4、过渡位;50、硅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13所示,一种光伏太阳能硅板传动装置,包括硅板50、机架10、工作平台、递进装置30和行走装置20;工作平台包括机架10、四个工作台41、转盘40和四个吸板装置42;所述四个工作台41依次成九十度夹角均匀固定在所述转盘40的上端面上;所述四个吸板装置42设置于转盘40内并且一一对应工作台41;右端的工作台设置为输入工位T1;左端的工作台设置为输出工位T3;后端的工作台设置为加工位T2;前端的工作台设置为过渡位T4;所述转盘40的右侧的输入端和左侧的输出端均设有行走装置20;所述两个行走装置20左右对称设置;所述转盘40的右侧的输入工位T1和左侧的输出工位T3与行走装置20之间安装有递进装置30。

如图1~图8所示,行走装置20包括滑行底座21和行走机构22;行走机构22滑行设置在滑行底座21上;滑行底座21包括滑行底座本体211和托板装置212;滑行底座本体211竖直横截面呈“凵”字型;滑行底座本体211的前后内侧壁对称成型有一对导槽215;滑行底座本体211左右两端成型有一对第一支撑板213;第一支撑板213之间枢接有第一螺纹杆216;右侧的第一支撑板213上固定有相左设置的第一电机214;第一电机214的输出轴与第一螺纹杆216固定连接;托板装置212包括一对第一气缸217、一对连接板2121和若干对托板2122;一对第一气缸217分别向外固定在滑行底座本体211的前后外侧壁上;一对连接板2121分别垂直固定在一对第一气缸217的活塞杆上;若干对托板2122分成两组分别对称插设在滑行底座本体211前后侧壁上并且一端分别垂直固定在一对连接板2121的前后侧壁面上;一对托板2122相对设置并且截面分别为L型和反L型;

如图1~图8所示,行走机构22包括中央托架221和若干上下托架装置;中央托架221为上端面中部开设有矩形槽的长方体;矩形槽的前后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对矩形导槽2210;每一个矩形导槽2210的底面上均竖直固定有一个导杆2213;中央托架221前后外侧壁上成型有一对水平的矩形导轨2211;中央托架221的矩形槽底面竖直成型有若干对第二支撑板2212;第二支撑板2212位于矩形导槽2210的开口处;托架装置包括十字托板222、一对凸轮223、蜗轮224、转轴2241、蜗杆2261和一对拉簧225;若干蜗杆2261均匀固定中央转轴226;转轴2241前后枢接在一对第二支撑板2212上;转轴2241上固定有蜗轮224和一对凸轮223;一对凸轮223相对蜗轮224对称设置;十字托板222套设在一对前后对称的导杆2213上;十字托板222上端面成型有一对左右对称的挡板;拉簧225套设在导杆2213上;拉簧225上端固定在十字托板222下端面上、下端固定在矩形导槽2210的底面上;蜗杆2261与蜗轮224啮合;中央转轴226左右枢接在中央托架221的左右侧壁之间;中央托架221的右端面固定有向左设置的第二电机227;第二电机227的输出轴与中央转轴226固定连接;凸轮223的外轮廓面抵靠在十字托板222的下端面;中央托架221底部固定有滑块;滑块开设有左右贯穿的螺纹孔;中央托架221通过矩形导轨2211开设在滑行底座本体211的导槽215内;第一螺纹杆216与中央托架221的滑块螺纹连接;

如图1~图8所示,矩形导槽2210的对数、导杆2213的对数、托架装置的数量相同;托板2122的对数是托架装置的数量的两倍;

如图1~图8所示,两对托板2122分别位于十字托板222的四个角;十字托板222的上端面和托板2122的L型水平部上端面共面。

如图1~图8所示,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托架装置的数量为七个。

如图12~图15所示,转盘40为内部设置有空腔的圆柱体;转盘40枢接在机架10的上端面;转盘40为内部设置有空腔的圆柱体;机架10的上端面上固定有外圆弧齿条段12和内圆弧齿条段11;外圆弧齿条段12和内圆弧齿条段11的弧度为六十度;外圆弧齿条段12设置在输入工位T1和加工位T2之间;内圆弧齿条段11设置在加工位T2和输出工位T3之间;吸板装置42包括若干吸嘴杆421、吸嘴杆支撑座422、第二螺纹杆424、固定连杆423、螺纹杆支座425和第一齿轮426;吸嘴杆421竖直设置在吸嘴杆支撑座422;吸嘴杆支撑座422中心开设有螺纹孔;吸嘴杆421上端竖直穿过转盘40上侧壁和工作台41;转盘40上侧壁下端面固定有一对竖直向下设置的固定连杆423;固定连杆423穿过吸嘴杆支撑座422并且下端固定有螺纹杆支座425;第二螺纹杆424枢接在转盘40上侧壁和螺纹杆支座425之间并且下端穿过螺纹杆支座425;第二螺纹杆424与吸嘴杆支撑座422螺纹连接;第二螺纹杆424下端固定有第一齿轮426;第一齿轮426的基圆齿距与外圆弧齿条段12和内圆弧齿条段11的基圆齿距相同;吸嘴杆421为中空圆柱并且上端固定有吸嘴。

如图12~图15所示,吸嘴杆421为中空圆柱并且上端固定有吸嘴;吸嘴杆421数量设置为四个,并且均匀分布在吸嘴杆支撑座422上端面上。

如图9~图11所示,递进装置30包括中心支架31、上下调节装置32、第二吸嘴杆微调装置33和平移装置34;中心支架31包括竖直支架和一对水平支架;竖直支架为上端水平框条的中心开设有矩形过道的矩形框架;一对水平支架垂直固定在中心支架的左侧壁上并且分布在矩形过道的前后两侧;中心支架31的矩形过道的前后两侧和一对水平支架相对的端面开设有限位导槽;限位导槽纵向竖直截面呈“十”字形;平移装置34安装在前侧的限位导槽内;第二吸嘴杆微调装置33滑动设置在一对限位导槽内;上下调节装置32安装在中心支架31下端;

如图9~图11所示,第二吸嘴杆微调装置33包括滑行支撑块331、第二吸嘴杆332、第二吸嘴杆支撑座333、第三螺纹杆334、第三电机335;平移装置34包括第四螺纹杆342和第四电机341;滑行支撑块331两端成型有十字形导向块并且前侧十字形导向块的中心成型有左右贯穿的螺纹孔;滑行支撑块331通过十字形导向块滑行设置在限位导槽内;第三电机335竖直向上固定在滑行支撑块331的上端面上;第三电机335的输出轴上端固定有第三螺纹杆334;第二吸嘴杆支撑座333的中心成型有上下贯穿的螺纹孔;第三螺纹杆334与第二吸嘴杆支撑座333螺纹连接;第二吸嘴杆支撑座333下端面垂直固定有若干第二吸嘴杆332;第二吸嘴杆332穿过滑行支撑块331;第四螺纹杆342水平枢接在前侧的限位导槽左右侧壁之间;第四螺纹杆342与滑行支撑块331的前侧十字形导向块螺纹连接;第四电机341水平向左固定在滑行支撑块331的前侧十字形导向块限位导槽的右侧壁上,第四电机341的输出轴与第四螺纹杆342固定连接;

如图9~图11所示,上下调节装置32包括一对第一导杆321、第五螺纹杆322、第一导杆支撑座323、第二蜗杆325、第二蜗杆支撑座324和第五电机326;中心支架31的前后竖直框条插设在机架10的上侧壁上;一对第一导杆321前后对称固定在机架10的上侧壁下端面上并且中部穿过机架10的下侧壁;第一导杆支撑座323固定在第一导杆321下端;第五螺纹杆322枢接在机架10的下侧壁和第一导杆支撑座323之间并且下端穿过第一导杆支撑座323;第五螺纹杆322中部与中心支架31的下端水平框条螺纹连接;第五螺纹杆322下端固定有第二蜗轮3221;第一导杆支撑座323下端面上固定有一对左右对称的第二蜗杆支撑座324;第二蜗杆325枢接在一对第二蜗杆支撑座324之间;第五电机326水平向左固定在右侧的第二蜗杆支撑座324右端面上并且输出轴与第二蜗杆325固定连接;第二蜗轮3221与第二蜗杆325啮合;

如图9~图11所示,第二吸嘴杆332设置至少有两个;吸嘴杆421数量设置为四个,并且均匀分布在吸嘴杆支撑座422上端面上。

如图1所示,工作台41中央开设有固定槽110;固定槽110尺寸与硅板50尺寸相同;吸嘴杆421上端设置在固定槽110内。

传送装置的具体操作如下:

行走装置20的具体操作如下:

初始状态:托板装置212的托板2122处于收起状态;

启动第一电机214带动第一螺纹杆216旋转,带动托架装置向左运动,然后启动第一气缸217通过连接板2121带动托板2122相内侧运动,然后硅板50放置在托板2122上,然后启动第二电机227通过中央转轴226带动所有蜗杆2261旋转,蜗杆2261通过蜗轮224带动转轴2241旋转,转轴2241带动凸轮223旋转,在拉簧225的作用下十字托板222下降,十字托板222脱离硅板50,然后反向启动第一电机214带动第一螺纹杆216反向旋转,带动托架装置向右运动,然后逆向启动第二电机227通过中央转轴226带动所有蜗杆2261反向旋转,蜗杆2261通过蜗轮224带动转轴2241旋转,转轴2241带动凸轮223旋转,在凸轮223的作用下十字托板222上身,十字托板222托住硅板50,同时递进装置30吸嘴吸住最近的硅板50相工作台41前进,然后启动第一气缸217通过连接板2121带动托板2122相外侧运动,然后硅板50放置在十字托板222上,如此循环往复,便可实现硅板50的跨越式不间断的平稳输送;

递进装置30的具体操作如下:

当第二吸嘴杆332需要大范围上下调节;启动上下调节装置32:首先启动第五电机326,通过第二蜗杆325和第二蜗轮3221带动第五螺纹杆322旋转,第五螺纹杆322带动中心支架31沿第一导杆321上下运动;

当第二吸嘴杆332需要微量范围上下调节;启动第二吸嘴杆微调装置33:首先启动第第三电机335,带动第三螺纹杆334旋转,第三螺纹杆334第二吸嘴杆332向下运动;

当第二吸嘴杆332需要左右运动时,启动第四电机341,第四电机341通过第四螺纹杆342带动滑行支撑块331左右运动,即第二吸嘴杆332左右运动;

当调节到恰当位置,第二吸嘴杆332吸取行走装置20或者工作平台上的硅板50,在平移装置34,硅板50放入工作台的吸嘴杆421上或者左侧的行走装置20。

工作平台的具体操作如下:输入工位T1,吸嘴杆421位于最高位置,硅板50落在吸嘴杆421上,吸嘴杆421的吸嘴吸住硅板50,然后转盘40逆时针旋转,硅板50固定在吸嘴杆421上随转盘40旋转,当经过外圆弧齿条段12时,第一齿轮426与外圆弧齿条段12啮合,第一齿轮426相对外圆弧齿条段12旋转;第二螺纹杆424旋转带动吸嘴杆支撑座422向下运动,即吸嘴杆421和硅板50向下运动,当到达加工位T2时,硅板50进入工作台41的固定槽110,然后转盘40停止旋转,硅板50在加工位T2进行加工;然后转盘40再次逆时针旋转,硅板50固定在吸嘴杆421上随转盘40旋转,当经过内圆弧齿条段11时,第一齿轮426与内圆弧齿条段11啮合,第一齿轮426相对内圆弧齿条段11旋转;第二螺纹杆424旋转带动吸嘴杆支撑座422向上运动,即吸嘴杆421和硅板50向上运动,当到达输出工位T3时,硅板50在吸嘴杆421的支撑在位于最高位置,然后转盘40停止旋转,硅板50被取去,吸嘴杆421处于最高位置经过过渡位T4达到输入工位T1。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