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的电缆和用于制造集束的电缆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87962阅读:6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束的电缆以及一种用于制造集束的电缆的方法。



背景技术:

所述类型的集束电缆包括至少一条芯线,尤其是有多条芯线,其中,一条芯线具有一个电绝缘套,并且在电缆纵向方向上被插入电缆的第一和第二自由端部之间以及至少在电缆的一个端部部段上为了构成电接触而没有绝缘套,并且配有一个电接触元件-作为与芯线不同的构件-(也就是导电连接),例如通过卷边(crimpen)。电缆的一条相应的芯线容纳在一个电绝缘的载体中,也就是分别具有其没有绝缘套的(去绝缘)并且配有电接触元件的区域。这个载体为此配有至少一个缺口,穿过这个缺口可以从外面接触到(相应的)芯线的接触元件,从而能够制造出与配对插头的电接触。

这种集束的电缆例如由us2003/0199205a1中公知。

在制造这种集束的电缆时存在以下问题,即,芯线的去绝缘区域的一部分,尤其是那里的接触元件,例如在将外导体套推到电缆的一个自由端部上时,发生与另一个可导电的元件、例如设计在电缆上的屏蔽织物的金属线残留物的不希望发生的电接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开头所述类型的集束的电缆,并且尤其是避免前面所述的缺点。

该目的根据本发明通过创造一种集束的电缆得以实现。

据此,一个相应的芯线的、能够穿过绝缘载体的至少一个缺口接触到的、配有电接触元件的区域在部分区段、也就是在不用做电触点的(与配对插头进行接触)部分区域中,配有不同于芯线的绝缘套的电绝缘体。在此例如可以是漆层、钝化层或者绝缘泡沫。

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利用简单的、划算的并且几乎不影响重量的工具,保护了相应的芯线的、不应该用作电触点的接触元件的部分区段不会意外地与可导电的异物发生电接触。由此使得相应的芯线的接触元件的这种部分区域不必完全被所属载体的材料所包围,这一方面节省了重量,并且另一方面提供了在电缆的集束时的额外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出,相应的芯线的接触元件为了相对于电缆纵向方向在径向方向上(也就是与电缆纵向方向垂直)制造与配对插头的电接触是可以穿过对应载体的缺口接触到的。这种缺口可以同时被用来将相应的芯线的接触元件在径向方向上导入绝缘载体,尤其是在那里径向地夹入。为此,可以在载体上构造至少一个超过缺口伸出的锁定凸起。接触元件的不用于与配对插头电接触的、容纳在所属载体中的部分区段在其外表面上是绝缘的,从而避免与这个部分区段的不希望发生的电接触。

相应的接触元件的这个部分区段的电绝缘在此尤其有针对性地可以在穿过电绝缘载体的至少一个缺口将相应的接触元件带入该电绝缘载体之后实现。这使得能够有针对性地对芯线的接触元件的这些能够穿过载体的缺口接触到的(然而不应该用作电触点的)部分实现绝缘。在此,接触元件的这些部位保持没有额外的、贴靠在载体上的绝缘体。

虽然由de4119202a1中已经公知一种电的插式连接件,其中,接触元件被一种绝缘材料涂覆,从而相对于金属的壳体块使其绝缘。然而这与前面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关系,问题是要将电缆的芯线的去绝缘的端部容纳到电绝缘的载体内。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根据制造本发明的集束的电缆的方法。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细节和优点在下面借助图1对一个实施例的说明中变得清楚。

图1示出了一个电缆的截取部,它以常见的方式在电缆纵向方向l上插入两个自由端部之间。这个截取部在此示出了电缆的第一自由端部e的环境。所述电缆包括至少一个芯线,在实施例中更详细的说是四个芯线1。相应的芯线1在此配有一个电绝缘套12;并且电缆的芯线1被电缆外皮2包围。

具体实施方式

电缆在自由端部e的区域以如下方式集束,即,构造一个电插式连接件用于触点接通配对插头。为此,芯线1在自由端部e的区域内是去绝缘的,也就是没有绝缘套12,并且具有电接触元件11,这个电接触元件-作为与芯线1不同的、单独的构件-与芯线1导电连接,例如通过卷边。相应的芯线1的接触元件11容纳在一个电绝缘的、例如由塑料组成的载体4中。在此,相应的芯线1的接触元件11的连接在电缆的自由端部e上的第一部分区段11a用作电触点,而在轴向方向上,也就是在电缆纵向方向l上,接触元件11的连接其上的第二部分区段11b与此相对地不应该与另一个电元件构成电接触。

电绝缘的载体4配有缺口40(在其包围芯线1的外皮中),穿过缺口能够在径向方向r上、也就是与电缆纵向方向l垂直的方向上从外面接触到相应的芯线1的接触元件11。这一方面实现了相应的芯线1在相应的接触元件11的第一部分区段11a上的电接触。

另一方面,芯线1连同其相应的接触元件11穿过相应的缺口40在径向方向r上插入载体4中。具体来说,芯线1连同其相应的接触元件11能够在径向方向上被夹入载体4中。为此,载体具有锁定凸起42,这些锁定凸起伸入相应的缺口40中。

结果使得在载体4中为电缆的相应的芯线1的电接触元件11分别构造了一个容纳部41,在容纳部中,相应的接触元件11以锁定的方式被容纳,并且同时可以从径向方向r上接触到。

芯线1的相应的接触元件11在电缆纵向方向l上连接着一个以屏蔽织物的形式存在的屏蔽物,这个屏蔽物连同相应的绝缘套12在内包围着芯线1。

此外在端部e的区域内还将一个外导体套5推到电缆上,该外导体套一方面贴靠在屏蔽物3上,并且另一方面-连同外面的连接部段6一起-包围住电绝缘的载体4,其中,在连接部段6中设计了开口,这些开口确保了相应的芯线1的接触元件11的第一部分区段11a在径上的可接触性。所述外导体套5与电绝缘的载体4在固定部位55上通过卷边相连(卷边连接)。

在这种布置方式中存在以下问题,即,在轴向方向上(也就是在电缆纵向方向l上)将外导体套5推到电绝缘载体4上时,要可靠地避免相应的芯线1的接触元件11与电缆屏蔽物3之间的电接触(短路)。不希望发生的电接触例如可能通过以下方式导致,即,构成电缆屏蔽物3的屏蔽织物的金属线在推动外导体套5时被带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被压向芯线1的接触元件11,也就是穿过所属的缺口40。这尤其是涉及相应的芯线1的接触元件11的、与电缆屏蔽物3相邻设置的第二部分区段11b。因为这种部分区段11b并不用于与配对插头触点接通,而更多的是首先因此被去绝缘,从而实现径向导入载体4内,所以相应的接触元件11的这个部分区段11b根据本发明在其外表面上被电绝缘。

芯线1的接触元件11上的相应的第二部分区段11b的电绝缘在这里有利地在将相应的芯线1的接触元件11带入载体4之后(然而在推动外导体套5之前)进行。于是可以有目的地在那些能够穿过载体4中的各个所属的缺口40从外面接触到的部位上完成相应的第二部分区段11b的绝缘。

根据一种变化方案,通过穿过载体4的各个所属的缺口40施加绝缘涂层来实现芯线1的接触元件11上的相应的第二部分区段11b的绝缘。例如可以通过向第二部分区段11b施加绝缘漆完成涂覆。合适的漆例如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喷到相应的部分区段11b上。在使用紫外线可硬化的漆来构造绝缘层时,此外还可以实现短的加工时间,为此通过uv射束来加速漆的干燥。

在事后将绝缘体施加到接触元件11的第二部分区段11b上时,那些(充分紧密地)贴靠在绝缘载体4上的部分区段的这些区域没有额外的绝缘层。

一般而言设计的是,在某个相应的芯线1的接触元件11的第二部分区段11b上施加绝缘层(分离层),或者以其他的方式让相应的部分区段11b的表面绝缘。为此除了已经示出的上漆以外还可以考虑其他的可能性。

于是可以设计在芯线1的接触元件11上的相应的第二部分区段11b的外表面上进行钝化,例如通过电镀相应的表面(使用锡)。此外,也可以使用泡沫或者收缩软管来为相应的芯线1的接触元件11上的第二部分区段11b绝缘。然而,在刚刚所述的方法中,第二部分区段11b的绝缘可以不总是在首先将相应的芯线1的接触元件11带入载体4上所属的容纳部41中以后才完成。

尤其是在使用漆为相应的芯线1的接触元件11上的第二部分区段11b进行绝缘涂覆时,绝缘体仅仅带来非常少的材料耗费;所以这几乎是不影响重量的。在集束的电缆上的电压是12v的典型电压时,几微米厚的漆层就足以确保相应的芯线1上的第二部分区段11b的充分的电绝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