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用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99139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电池用外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电池用外壳。
【背景技术】
[0002]锂电池是电动汽车或油电混动汽车的重要动力来源,锂电池的容量和使用寿命是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为保证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和使用寿命,锂电池的最佳工作温度在20?40°C之间;因此电池的冷却尤为重要。
[0003]目前电池的冷却方式有三种,冷空气冷却、制冷剂直冷、二次回路冷却液冷却。其中,现有通用的冷空气冷却方式具有冷却效果差,电池温度分布不均匀等缺点。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传统冷空气冷却方式存在的冷却效果差,电池温度分布不均匀等缺点,特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用外壳。
[000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种锂电池用外壳,包括有上部开口的铝制壳体,所述壳体的前、后两面上有若干横向设置的凸起,相邻两行凸起之间形成有通风通道,所述凸起间隔断开并形成有通流口。
[0007]相邻两行凸起上的通流口为交错布置。
[0008]壳体正面的凸起上设有横向凹槽,壳体后面的凸起上设有与该凹槽对应卡合的凸条;在组装锂电池组时,将前部的锂电池壳体后面凸起上的凸条卡合到后部的锂电池壳体前面凸起上的凹槽内,这样可防止发生相邻锂电池错动的情况。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使散热效果得到极大提升,解决了传统的冷空气冷却方式存在的冷却效果差,电池温度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并且在组装锂电池组时,相邻锂电池可通过设于凸起上的凹槽和凸条的卡合来固定位置,防止发生相互错动。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装锂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所述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所述凸条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I壳体、2凸起、3通风通道、4通流口、5凹槽、6凸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详细说明。
[0018]实施例1:
[0019]如图1、2所示,其包括有上部开口的铝制壳体I,所述壳体的前、后两面上有若干横向设置的凸起2,相邻两行凸起之间形成有通风通道3,所述凸起间隔断开并形成有通流口4。
[0020 ]进一步,相邻两行凸起上的通流口为交错布置。
[0021]进一步,壳体正面的凸起上设有横向凹槽,壳体后面的凸起上设有与该凹槽对应卡合的凸条。
[0022]进一步,所述凹槽为两端通头的凹槽,所述凹槽的长度与凸起的长度相同,所述凸条与该凹槽对应卡合且长度与凸起的长度相同。
[0023]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在组装锂电池组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实施例2:
[0025]该实施例包括有上部开口的铝制壳体I,所述壳体的前、后两面上有若干横向设置的凸起2,相邻两行凸起之间形成有通风通道3,所述凸起间隔断开并形成有通流口 4。
[0026]进一步,相邻两行凸起上的通流口为交错布置。
[0027]进一步,壳体正面的凸起上设有横向凹槽,壳体后面的凸起上设有与该凹槽对应卡合的凸条。
[0028]进一步,如图4、5所示,所述凹槽为两端封死的凹槽,所述凹槽的长度小于凸起的长度,所述凸条与该凹槽对应卡合且长度与该凹槽的长度相同;该设置可防止在组装锂电池组时发生相邻锂电池前后错动的情况。
【主权项】
1.一种锂电池用外壳,包括有上部开口的铝制壳体(I),所述壳体的前、后两面上有若干横向设置的凸起(2),相邻两行凸起之间形成有通风通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间隔断开并形成有通流口(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锂电池用外壳,其特征在于:相邻两行凸起上的通流口为交错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锂电池用外壳,其特征在于:壳体正面的凸起上设有横向凹槽(5),壳体后面的凸起上设有与该凹槽对应卡合的凸条(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锂电池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两端通头的凹槽,所述凹槽的长度与凸起的长度相同,所述凸条与该凹槽对应卡合且长度与凸起的长度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锂电池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两端封死的凹槽,所述凹槽的长度小于凸起的长度,所述凸条与该凹槽对应卡合且长度与该凹槽的长度相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电池用外壳,其包括有上部开口的铝制壳体,所述壳体的前、后两面上有若干横向设置的凸起,相邻两行凸起之间形成有通风通道,所述凸起具有间隔断开的通流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使散热效果得到极大提升;并且在组装锂电池组时,相邻锂电池可通过设于凸起上的凹槽和凸条的卡合来固定位置,防止发生相互错动。
【IPC分类】H01M2/10, H01M10/625, H01M10/613, H01M10/6554, H01M10/6556, H01M10/617
【公开号】CN205385093
【申请号】CN201620057840
【发明人】董景珲, 曾涛, 杨兴林
【申请人】山东裴森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7月13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