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1815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接线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路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线对线或线对板接线盒。



背景技术:

现有的线对线或线对板接线盒产品,在安装导线以及拆除导线时,需要借助工具预压接线盒内的弹性结构。具体地,在安装导线的操作中,首先,安装之前,需要借助额外工具预压弹性结构,以将弹性结构上的接线口暴露于接线盒上的接线开孔,接着将导线通过接线开孔插入安装到弹性结构的接线口中,然而取走额外工具,弹性结构在其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将插入安装在接线口中的导线以按压接触方式连接至接线盒内的连接端子上,从而完成导线的安装。类似地,在拆除导线的操作中,同样需要预先借助额外工具预压弹性结构,接着将导线从弹性结构的接线口拔除,最后取走额外工具。可见,现有的线对线或线对板接线盒产品,其采用的导线安装/拆除操作需要借助工具,操作不方便,费事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或者减轻上述现有使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且操作方便的接线盒。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线盒,该接线盒包括:

绝缘盒体,该绝缘盒体具有内腔和连通内腔的插线开孔;

接线端子,该接线端子设置在内腔中;

弹性端子,该弹性端子设置在内腔中并且与接线端子连接,并且,弹性端子上开设有用于压接导线的压接口;以及

绝缘操作件,该绝缘操作件活动地设置到绝缘盒体并且被构造成能够作用在弹性端子上以将压接口暴露于插线开孔处,从而便于将导线经由插线开孔插入或移出压接口。

根据第一实施例,绝缘盒体形成有通孔;以及,绝缘操作件为推压杆,该推压杆通过通孔可移动地设置到绝缘盒体。优选地,推压杆大体呈圆柱状,并且推压杆两端部的直径大于推压杆中间部分的直径。

根据第二实施例,绝缘盒体形成有螺纹孔;以及,绝缘操作件为螺纹杆,螺纹杆通过螺纹孔螺纹连接地设置到绝缘盒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绝缘操作件被构造成能够作用在弹性端子上是指:绝缘操作件能够被操作以迫使弹性端子从没有受到绝缘操作件的力作用的自然状态变形成受到来自绝缘操作件的力作用而产生弹性形变的弹性形变状态;其中,在弹性形变状态下,弹性端子的压接口暴露于插线开孔处,而在来自绝缘操作件的力作用消失时,弹性端子在自身弹性形变力的作用下从弹性形变状态恢复到自然状态,以将压接口从插线开孔处撤回。

具体地,接线端子可以进一步包括:固定部,该固定部位于内腔内并且用于将接线端子固定到绝缘盒体;连接部,该连接部延伸自固定部并且用于与导线接触连接;以及焊接部,该焊接部延伸自连接部并且延伸到内腔之外。优选地,接线端子的固定部、连接部和焊接部可以由金属单件一体压制而成。

具体地,弹性端子可以进一步包括:接触部,该接触部用于与接线端子的连接部接触连接;弹性部,该弹性部弯折地延伸自接触部并且被构造成能够受到来自绝缘操作件的力作用而产生弹性形变;以及压接部,该压接部延伸自弹性部,并且压接口形成于压接部处,其中,压接口套设于接线端子上。优选地,弹性端子的接触部、弹性部和压接部可以由金属单件一体压制而成。

进一步地,绝缘盒体内可以设置有一组以上的接线端子和弹性端子,并且为每组接线端子和弹性端子提供一个绝缘操作件。

具体地,插线开孔形成于绝缘盒体的顶部,而绝缘操作件设置在绝缘盒体的侧部。

本实用新型至少取得了如下技术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盒,通过在绝缘盒体处设置绝缘操作件,在需要插接或移除导线时,只需按动绝缘操作件即可使得弹性端子的压接口暴露于插线开孔处,以便导线的插接和移除,因而能够在不需要凭借外部工具的情况下轻松地实现导线的插接和移除。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盒,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此外,绝缘操作件还可以采用螺纹杆结构,以便于大直径导线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的其它实用新型目的以及可以取得的其它技术效果将在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对具体实施例的描述和附图的示意进行阐述。

附图说明

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所述的接线盒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所述的接线盒的剖视图;

图3a至3c是展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所述的接线盒的操作过程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所述的接线盒的立体结构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所述的接线盒的剖视图;以及

图6a至6c是展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所述的接线盒的操作过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所述具体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线盒,该接线盒包括:绝缘盒体、接线端子、弹性端子和绝缘操作件。绝缘盒体具有内腔和连通内腔的插线开孔,接线 端子设置在内腔中,弹性端子设置在内腔中并且与接线端子连接,以及,弹性端子上开设有用于压接导线的压接口。并且,绝缘操作件活动地设置到绝缘盒体并且被构造成能够作用在弹性端子上以将压接口暴露于插线开孔处,从而便于将导线经由插线开孔插入或移出压接口。通过上述构造,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盒能够在不需要凭借外部工具的情况下轻松地实现导线的插接和移除。

第一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所述的接线盒的立体结构图,而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所述的接线盒的剖视图。

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线盒,该接线盒主要包括绝缘盒体10、接线端子20、弹性端子30和绝缘操作件。绝缘盒体10具有内腔100和连通内腔100的插线开孔101。接线端子20主要设置在绝缘盒体10的内腔100中,而弹性端子30设置在绝缘盒体10的内腔100中并且与接线端子20连接。并且,弹性端子30上开设有用于压接导线2的压接口301。此外,绝缘操作件活动地设置到绝缘盒体10并且被构造成能够作用在弹性端子30上以将压接口301暴露于插线开孔101处,从而便于将导线2(如图3a所示)经由插线开孔101插入或移出压接口301。这里,绝缘盒体10和绝缘操作件可以优选地由例如绝缘塑胶制成,而接线端子20和弹性端子30可以优选地由例如金属铜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绝缘盒体10形成有通孔102,而绝缘操作件具体为推压杆40,作为绝缘操作件的推压杆40通过通孔102可移动地设置到绝缘盒体10。优选地,如图所示,插线开孔101可以形成在绝缘盒体10的顶部处,而作为绝缘操作件的推压杆40可以设置在绝缘盒体10的侧部处。进一步地,如图所示,作为绝缘操作件的推压杆40大体呈圆柱状,其中推压杆40两端部的直径大于推压杆中间部分40的直径。此外,如图所示,弹性端子30优选地与接线端子20接触连接,并且,弹性端子30上的压接口301套设在接线端子20上。

更具体地,如图2所示,接线端子20可以进一步包括:固定部21、连接部22和焊接部23。优选地,接线端子20的固定部21、连接部22和 焊接部23由金属单件一体压制而成。例如,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接线端子20的固定部21、连接部22和焊接部23可以由金属铜片压制而成。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接线端子20的固定部21、连接部22和焊接部23也可以是相对独立的。

参见图2,接线端子20主要设置在绝缘盒体10的内腔100中。具体地,接线端子20的固定部21位于绝缘盒体10的内腔100内并且用于将接线端子20固定到绝缘盒体10;连接部22延伸自固定部21并且用于与导线2(如图3a所示)接触连接;而焊接部23则延伸自连接部22并且延伸到内腔100之外。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焊接部23可以从绝缘盒体10底部的开口延伸到内腔100之外,以便例如焊接至电路板等外部结构。

与此同时,如图2所示,弹性端子30可以进一步包括:接触部31,弹性部32和压接部33。同样优选地,弹性端子30的接触部31、弹性部32和压接部33由金属单件一体压制而成。例如,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弹性端子30的接触部31、弹性部32和压接部33可以由金属铜片压制而成。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端子30的接触部31、弹性部32和压接部33也可以是相对独立的。

参见图2,弹性端子30完全设置在绝缘盒体10的内腔100中。具体地,弹性端子30的接触部31与接线端子20的连接部22接触连接;弹性部32弯折地延伸自接触部31并且被构造成能够受到来自绝缘操作件的力作用而产生弹性形变;而压接部33延伸自弹性部32,其中,压接口301形成于压接部33处,并且,压接口301套设于接线端子20上。更具体地,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弹性端子30的接触部31与接线端子20的连接部22以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连接;并且,基于两者之间空间位置限制作用和/或两者之间的接触方式,弹性端子30的接触部31与接线端子20的连接部22支架的接触连接是稳固可靠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两者之间也可以采用例如压接或者焊接等其它稳固可靠的连接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绝缘操作件活动地设置到绝缘盒体并且被构造成能够作用在弹性端子上以将压接口暴露于插线开孔处,从而便于将导线经由插线开孔插入或移出压接口。前面提到的“绝缘操作件被构造成能够作用 在弹性端子上”是指:绝缘操作件能够被操作以迫使弹性端子从没有受到绝缘操作件的力作用的自然状态变形成受到来自绝缘操作件的力作用而产生弹性形变的弹性形变状态;其中,在弹性形变状态下,弹性端子的压接口暴露于插线开孔处,而在来自绝缘操作件的力作用消失时,弹性端子在自身弹性形变力的作用下从弹性形变状态恢复到自然状态,以将压接口从插线开孔处撤回。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绝缘操作件的力作用通过沿着通孔102移动作为绝缘操作件的推压杆40来实现。

具体地,图3a至3c是展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所述的接线盒的操作过程的剖视图。参见图3a至3c,在本实施例中,当弹性端子30处于没有受到作为绝缘操作件的推压杆40的力作用的自然状态时(即,作为绝缘操作件的推压杆40没有对弹性端子30施加力作用,且弹性端子30自然地处于绝缘盒体10的内腔100中时),弹性端子30的压接口301隐藏于绝缘盒体10的内腔100且没有暴露于绝缘盒体10的插线开孔101(即,如图3a所示,弹性端子30的压接口301主要位于接线端子20的左侧)。而当弹性端子30受到来自作为绝缘操作件的推压杆40的力作用时(即,作为绝缘操作件的推压杆40沿着通孔102向着内腔100内移动时),弹性端子30(具体地是其弹性部32)受到来自作为绝缘操作件的推压杆40的力作用而产生弹性形变,此时,弹性端子30处于其弹性形变状态下,在此状态下,弹性端子30的压接口301暴露于插线开孔101处(即,如图3b所示,弹性端子30的压接口301主要位于接线端子20的右侧、插线开孔101正下方)。这时,可以将导线2经由插线开孔101插入弹性端子30的压接口301中。接着,当来自作为绝缘操作件的推压杆40的力作用消失时(即,驱动作为绝缘操作件的推压杆40沿着通孔102向着内腔100内移动的外力消失时),弹性端子30(具体地是其弹性部32)在自身弹性形变力的作用下会从弹性形变状态恢复到自然状态,基于弹性端子30(具体地是其弹性部32)自身弹性形变力,作为绝缘操作件的推压杆40被向内腔100外推出,同时弹性端子30的压接口301从插线开孔101处撤回。而且,由于弹性端子30(具体地是其弹性部32)自身的弹性形变力,导线2将会被稳固地压接到接线端子20的连接部22,如图3c所示。

由上可知,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盒,通过在绝缘盒 体处设置绝缘操作件,在需要插接或移除导线时,只需按动绝缘操作件即可使得弹性端子的压接口暴露于插线开孔处,以便导线的插接和移除,因而能够在不需要凭借外部工具的情况下轻松地实现导线的插接和移除。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盒,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第二实施例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所述的接线盒的立体结构图;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所述的接线盒的剖视图;而图6a至6c是展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所述的接线盒的操作过程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中的接线盒的主要部件和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部件和结构相同,只有绝缘操作件和其相应的安装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将参照图4至6c仅描述绝缘操作件和其相应的安装结构,其它构成元件的描述将不再重复。而且,与第一实施例的构成元件相同的构成元件用于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将不再重复其描述。

参见图4和5,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螺纹杆40’作为绝缘操作件,相应地,在绝缘盒体10上开设有与螺纹杆40’匹配的螺纹孔102’;作为绝缘操作件的螺纹杆40’通过螺纹孔102’螺纹连接地设置到绝缘盒体10。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绝缘操作件的力作用是通过螺纹孔102’和作为绝缘操作件的螺纹杆40’的螺纹连接配合来实现的。参见图6a至6c,在本实施例中,当作为绝缘操作件的螺纹杆40’沿着螺纹孔102’朝向绝缘盒体10的内腔100外螺旋移动时,弹性端子30处于没有受到作为绝缘操作件的螺纹杆40’的力作用的自然状态,这时弹性端子30自然地处于绝缘盒体10的内腔100中,而弹性端子30的压接口301隐藏于绝缘盒体10的内腔100且没有暴露于绝缘盒体10的插线开孔101(即,如图6a所示,弹性端子30的压接口301主要位于接线端子20的左侧)。而当螺纹杆40’沿着螺纹孔102’向着内腔100内螺旋移动时,弹性端子30(具体地是其弹性部32)受到来自螺纹杆40’的力作用而产生弹性形变,此时,由于螺纹孔102’和螺纹杆40’的螺纹配合,弹性端子30被保持在其弹性形变状态下,因此,弹性端子30的压接口301被保持地暴露于插线开孔101处(即, 如图6b所示,弹性端子30的压接口301被保持在位于接线端子20的右侧、插线开孔101正下方)。这时,可以将导线2(例如大直径导线)经由插线开孔101插入弹性端子30的压接口301中。接着,当螺纹杆40’沿着螺纹孔102’向着内腔100外螺旋移动时,弹性端子30(具体地是其弹性部32)在自身弹性形变力的作用下会从弹性形变状态恢复到自然状态,基于弹性端子30(具体地是其弹性部32)自身弹性形变力,弹性端子30的压接口301从插线开孔101处撤回。而且,由于弹性端子30(具体地是其弹性部32)自身的弹性形变力,导线2将会被稳固地压接到接线端子20的连接部22,如图6c所示。可见,当绝缘操作件采用螺纹杆40’结构时,通过螺纹孔102’和螺纹杆40’的螺纹连接配合,可以在不需要外力的情况下,使得弹性端子30(具体地是其弹性部32)保持在弹性形变状态,从而便于导线2(例如大直径导线)的插接和移除。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例如,根据需要,可以在接线盒内设置有一组以上的接线端子20和弹性端子30,并且为每组接线端子20和弹性端子30提供一个绝缘操作件。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盒,通过在绝缘盒体处设置绝缘操作件,在需要插接或移除导线时,只需按动绝缘操作件即可使得弹性端子的压接口暴露于插线开孔处,以便导线的插接和移除,因而能够在不需要凭借外部工具的情况下轻松地实现导线的插接和移除。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盒,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此外,绝缘操作件还可以采用螺纹杆结构,以便于大直径导线的安装。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仅例示性的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熟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明白,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任何改变和改进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本申请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