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导线到金属组件的电连接金属线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5728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从导线到金属组件的电连接金属线夹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该实用新型涉及一款从导线到平面金属组件的电连接金属线夹。



背景技术:

FR2694141是一款接地线夹,它由一个弯曲成S型的整体金属板组成,其目的是确定两个方向相对且以隔板分开的弹性变形缝隙。一个缝隙是为了接合在平面金属支架上,另一个是为了接收地线。为了免去剥脱操作,此接地线夹的隔板包含若干向各自缝隙内侧方向折叠的切面,其目的是使切面凸出、形成适合的刀锋,以适宜的深度切割地线的绝缘包壳,进而确保地线与接地线夹之间的电接触。

缝隙与刀锋的定位需要在缝隙内以平移方式滑动地线部分,方可切割绝缘包壳,形成电接触。此操作非常不容易通过手动实施完成,尤其是当线夹及平面金属支架周围的自由空间较小或受限时,更是如此。

一旦接地线夹借助地线安装在金属支架之上,地线就会被支撑并定位在与金属支架几乎平行且在线夹纵向方向上的平面内。它主要由插入缝隙的弹性变形来进行支撑。地线非常不容易以安全可靠方式固定在接地线夹上,因为它可能会通过滑动从接地线夹处轻易脱离。

EP2528166文件中曾提到另外一种名为电连接的金属线夹,可将导线支撑在与支架确定平面垂直的方向。只需一个操作,即可把线夹接合在支架上,并可在同时,与导线形成电接触。这一特质并非总是优势,有时候以单独方式逐一完成这两个步骤反而更好。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推出一款新型电连接金属线夹,以一种安全可靠且易于操作的方式,连接导线。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此实用新型推出了一款从导线到平面金属组件的电连接金属 线夹,这一金属线夹呈现为一个S型横向截面,并可形成三个羽翼,第一个羽翼及第二个羽翼可确定首个纵向沟槽,将金属线夹固定在平面金属组件边缘,第二个羽翼及第三个羽翼确定第二个纵向沟槽。根据此实用新型,第二个沟槽配有连接工具,可接收导线末端,并能支撑导线与金属线夹之间的电接触。

根据此实用新型的其他非局限性优势特征,可单独或联合使用以下功能:

·装配连接工具,待导线定位在金属线夹对面时,根据横向元件的方向,接收并支撑导线末端。

·第一个羽翼和/或第二个羽翼至少应配有一个切面,形成一个朝向首个沟槽内侧的弹性凸销,进而加强从金属线夹到平面金属组件的固定性,并提升电接触性能。

·该金属线夹由一个金属部件及若干连接工具构成,且其连接工具包括:

o一个夹紧凸销,它由第三个羽翼内的切面形成且方向朝向第二个沟槽内侧;

o一个导向开口,它在第三个羽翼内形成,可将导线末端引入到第二个沟槽内,且能把其锁闭在夹紧凸销与第二个羽翼之间。

·在第三个羽翼上装配夹紧凸销及导向开口,以便将导线末端引向第二

个沟槽的底部方向。

·第二个沟槽底部配有一个脱离开口,帮助导线穿过金属线夹。

·三个羽翼各配备一个彼此相对的开口,令螺钉得以穿过;导线固定部件由一个带螺钉的匹配螺母组成,该螺钉插在开口内,可将导线末端夹紧在第二个羽翼及螺母之间。

·螺母由一个从第三个羽翼开口伸出的圆柱形螺纹扩孔及一个碾压法兰形成。

·第三个羽翼的自由边中至少有一部分向第二个沟槽的内侧折叠,其目的是限制螺母在第二个沟槽内的移动。

·导线固定部件由一个横穿开口的凸出部件形成,此开口在第三个羽翼处形成,且配有一个侧面开口(为了接收导线末端)。

·凸出部件侧面开口的一部分边线由簧片形成。

·将凸出部件配置为,可依照与第三个羽翼确定平面垂直的插入方向被移动或被旋转移动。

本实施方式至少能实现这样的技术效果:从薄平的金属板或金属片处,借助冲压、折叠和/或切割等操作,很容易就可实现金属线夹的固定。一旦固定完成,即可对线夹进行热处理,强化它的机械特性,并接受表面处理。

附图说明

该描述可令此实用新型更易理解,它简要列举了此实用新型的各种非局限性独特实施方式,并以附件图作为参考,图明细如下:

图1a、2a、3a及4a,介绍此实用新型实施的四种方法;

图1b至1e,说明第一种实施方法电连接金属线夹1的使用;

图2b至2e,说明第二种实施方法电连接金属线夹1的使用;

图3b至3e,说明第三种实施方法电连接金属线夹1的使用;

图4b至4e,说明第四种实施方法电连接金属线夹1的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后面的描述更加简洁,在不同的实用新型实施方法中,同样的组件或相同的功能会使用一样的参考号。

此实用新型提到的电连接金属线夹1,会出现在每个实施方法的图1a、2a、3a及4a中,它由一个弯曲成S型的金属板组成,且呈现为一个S型横向截面。“羽翼”一词则代表形成这一S型金属板的三个平面部分。

为了使描述更加清晰明了,在图1a上,用L表示纵向方向或纵向轴,用T表示横向方向或横向轴。当然,这些定义也同样适用于其他附件图。

第一个羽翼2a及第二个羽翼2b,在面对面相对的第一个弯曲区域处连接,并确定第一个纵向沟槽3a。此沟槽的目的是,接合在平面金属组件边缘,并由此与导线发生电接触。为此,分开第一个羽翼2a及第二个羽翼2b的距离由第一个弯曲区域的尺寸确定,并可根据平面金属组件的厚度(几乎与其一致)进行选择。

第一个弯曲区域的弹性变形可确保将金属线夹1支撑在平面金属组件上,并可保证它们实现电接触。若想进一步提升此电接触性能,则可在第一个羽翼2a和/或第二 个羽翼2b上形成一个切面或一个多元切面,来规定朝向第一个沟槽3a内侧的一个或多个弹性凸销4的范围。通过弹性凸销4所产生的支持力,可将金属线夹牢牢地支撑在平面金属组件上。该弹性凸销4末端会在接合时因抓痕作用而微微探入金属组件内,这将进一步增强电接触性能。

最好先在第一个羽翼2a及第二个羽翼2b的两个侧边上各做一个切面,规定四个弹性凸销4的范围,第一个羽翼2a的凸销4应该与第二个羽翼2b的凸销4面对面放置。

第二个羽翼2b与第三个羽翼2c通过第二个弯曲区域中介相连接,这两个羽翼2b及2c的位置应该面对面,并确定第二个纵向沟槽3b。

根据此实用新型,该第二个沟槽3b配有连接工具,方便接收与平面金属组件实现电连接的导线末端。将这些连接工具配置为,可接收导线末端,并可确保支撑导线与金属线夹1之间的电接触。

此实用新型推荐的解决方案具有两个明显优势。首先,在手动实施连接操作的过程中,更容易根据主轴方向移动导线末端,将其引向连接工具之内,只需在沟槽内以平移方式、依照与导线主轴垂直的方向,滑动该导线的一部分即可,这一情况已在序言部分的技术状态文件处予以介绍。其次,此实用新型可以从连接工具的导线电连接处,断开平面金属组件上金属线夹1第一个沟槽3a的接合。当线夹及平面金属支架周围的自由空间较小或受限时,这一特点就会成为突出优势。

最好先装配连接工具,待导线定位在金属线夹1对面时,则根据横向元件的方向,接收并支撑导线末端。因此,可在其方向呈现为与线夹的横向方向相对成+/-60°,且最好是与该方向相对成+/-30°时进行操作。

其优势是,可根据开口通往第二个沟槽3b底部的方向,将导线末端轻松引向连接工具之内。

图1介绍的是此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法,且其连接工具包括:

-一个夹紧凸销5,它由第三个羽翼2c内的切面形成且方向朝向第二个沟槽3b内侧,以及

-一个导向开口6,它在第三个羽翼2c内形成,可将导线末端引入到第二个沟槽3b内,且能把其锁闭在夹紧凸销5与第二个羽翼2b之间。

如图1a所示,可在第三个羽翼2c上装配夹紧凸销5及导向开口6,以便将 导线末端引向第二个沟槽3b的底部方向。但是,也可以装配这两个组件,将导线引向相反方向。

沟槽3b底部配有一个脱离开口7,帮助导线穿过金属线夹1,并方便其随后取出。

图1b至1e,说明第一种实施方法电连接金属线夹1的使用;在第一步中,通过将第一个沟槽3a接合在组件外部边缘上,将金属线夹1装配在平面金属组件处。线夹接合可通过手动实施,也可借助工具(例如锤子)来完成。凸销4通过抓痕作用在平面金属组件上产生一个支持力,且其末端探入到该金属组件的材料之内,进而帮助建立电接触。

在第二步中,如图1d所示,导线的剥脱末端会被手动引入导向开口6之内。将此开口配置为,可向夹紧凸销5的方向指引导线前行。通过微微抬起此凸销即可使导线前行,令导线的剥脱部分向沟槽的底部移动。当其配有脱离开口7时,导线即可继续向前移动,直至绝缘包壳碰到导向开口6的挡块为止,此情况会在图1e处介绍。

一旦位置确定,导线的剥脱部分就会通过凸销5的夹紧作用,与金属线夹1建立电接触。夹紧凸销会微微探入到导线之内,防止该导线脱落。因此,导线从金属线夹1处的脱离需要借助克丝钳等工具,从导向开口6的层面切断该导线,并穿过脱离开口7取下导线的剩余部分。

第一种实施方法的优势之处在于,无需借助任何工具,即可连接导线与平面金属组件。此外,根据第一种实施方法,金属线夹1仅由一个金属部件组成,故它的生产加工非常简单。

此实用新型的另外三种实施方法,则与第一种方法有所不同,其金属线夹1的连接工具由一个位于第二沟槽3b内的附加导线固定部件组成。

因此,根据图2a内介绍的第二个实用新型实施方法,导线固定部件由一个螺母9构成。羽翼2a、2b及2c,每个都配有一个彼此相对的开口8a、8b及8c,令螺钉9'得以通过,在图2a上,只有羽翼2c的开口8c可以看到。

螺母9由一个圆柱形螺纹扩孔9a(将其配置为可与螺钉9'相匹配)及一个碾压法兰9b形成。

为了避免螺母9从第二个沟槽3b处滑动脱落,圆柱形扩孔9a会从第三个羽翼2c的开口8c处伸出。

第三个羽翼2c的自由边中至少有一部分向第二个沟槽3b的内侧折叠,为碾压法 兰形成一个挡块,进而在安装螺钉9'时,防止螺母9发生转动。

图2b至2e,说明第二种实施方法电连接金属线夹1的使用。与第一种实施方法类似,金属线夹1也是固定在平面金属组件处。但是,在第二种实施方法中,平面金属组件配有一个螺钉通道开口,且安装的线夹1可令此开口与开口8a、8b及8c对齐。

在第二步中,如图2d所示,螺钉9'会插入到金属线夹1内,这会在螺母9及第二个羽翼2b之间的第二个沟槽3b内,产生一片自由空间。螺钉可部分拧紧在螺母9上。然后,就可把导线的剥脱末端引入到第二个沟槽3b的自由空间内。

在最后一步中,如图2e所示,螺钉9'的完全拧紧可令螺母9向第二个羽翼2b的方向前进,进而压紧螺母9(尤其是碾压法兰9b处)与金属线夹1第二个羽翼2b之间的导线。

第二种实施方法的优势之处在于,只需简单拧松螺钉9',即可轻松断开金属线夹1的导线。

此实用新型的另外两种实施方法,则与前面介绍的两种方法不同,均不用提前剥脱导线,即可实现导线电接触。为此,如图3a及4a所示,导线固定部件由穿过开口8c(在第三个羽翼2c上形成)的凸出部件10形成。

凸出部件10配有一个侧面开口11,待导线定位在金属线夹1对面时,则根据横向元件的方向,接收导线末端。

适当移动凸出部件10,将导线夹紧在开口11的边线及第三个羽翼2c的表面之间。

其优势是,凸出部件10侧面开口11的边线至少有一部分已被磨尖,可构成簧片12,能割开导线的绝缘包壳,并使导线与金属线夹1实现电接触。

在此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法中,如图3a所示,凸出部件是两个L型侧翼14a和14b,它们在弹性变形连接层面与凸出部件10的上部分连接。这两个侧翼14a及14b会为形成开口8c的切面边缘提供支持力,进而支撑凸出部件10就位。依照与第三个羽翼2c确定平面垂直的插入方向,移动凸出部件10,进而将其放在锁闭位置内。另一种可供选择且具备优势的方式是,通过表面图案15中介,如在凸出部件10侧翼14a及14b上形成的次梁,在电接触位置内,改进凸出部件10的锁闭性能,进而容纳开口8c形成的切面凸出边缘。

图3b至3e,说明第三种实施方法电连接金属线夹1的使用。

与前一个方法类似,金属线夹1固定在平面金属组件处,如图3b所示。在第二步中,如图3c及3d所示,将导线末端(可以剥脱也可以不剥脱)引导到凸出部件10的开口11内。

在最后一步,如图3e所示,手动或借助螺丝刀或锤子等工具,根据插入的方向,移动凸出部件10,并通过在开口8c切面边缘上形成的侧翼弹性支持中介14a及14b将其移动到锁闭位置,如有必要,还需通过在侧翼14a及14b上形成的图案15内形成开口8a切面的凸出边缘沟槽进行移动。

在移动的过程中,簧片12会割开导线的绝缘包壳,并与该导线实现电接触。

此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方法,如图4a所示,则是刚刚介绍的第三种实施方法的变型。

在第四种实施方法中,凸出部件10呈现为一个圆形部分,其可在沟槽3b内旋转移动。为此,凸出部件10的上部有一个标记,其可为螺丝刀或其他类似工具定位。挡块装置13可限制凸出部件在导线插入位置及锁定位置之间的旋转。

侧面开口11为椭圆形、斜面形状。当导线位置正对金属线夹1(根据横向元件呈现的方向),且凸出部件10在其插入位置内时,则此开口的尺寸足够接收导线末端。

图4b至4e,说明第四种实施方法电连接金属线夹1的使用。

与前一个方法类似,金属线夹1固定在平面金属组件处,如图4b所示。

在第二步中,如图4c及4d所示,凸出部件10会被合理地定位在插入位置内,此位置可将导线末端引导至金属线夹1处,并可将其安置在椭圆形、斜面状侧面开口11内。

在最后一步中,如图4e所示,凸出部件10将通过工具中介得到旋转驱动,进而将其安置在锁闭位置处。这种旋转可导致侧面开口11斜面上形成的簧片12中介割开绝缘包壳,并使导线与金属线夹1实现电接触。

从薄平的金属板或金属片处,借助冲压、折叠和/或切割等操作,很容易就可实现金属线夹1的固定。一旦固定完成,即可对线夹进行热处理,强化它的机械特性,并接受表面处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