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潜油泵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9512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潜油泵电缆。



背景技术:

油田开采是通过电缆线送电给油井下的电动潜油泵,电动潜油泵工作将油从很深的井底抽到地面上来。由于电缆线长期处在一种特殊的复杂恶劣地下环境之中,所以若电缆线的耐油性和绝缘性差,则使用寿命也很短,一旦出现损坏将无法重复使用,不仅浪费了能源,还极大的影响了工作效率。现有技术的潜油泵电缆国内生产的还比较少,随着国际石油事业的快速发展,性能卓越的电线需求量逐渐增大,市场前景良好,所以质量可靠、高效节能的电线产品是取得市场需求的关键,但是,目前生产的潜油泵电缆数量和性能远远不能够满足当前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潜油泵电缆,它结构设计合理,传输稳定,电绝缘性能优良,耐油、耐腐蚀、耐高低温,重复利用率高,占用空间小,实现了扁形电缆长距离持续生产和使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导体,导体的外表面敷设有内绝缘层,内绝缘层的外表面包覆有外绝缘层,内绝缘层为聚酰亚胺薄膜,聚酰亚胺薄膜经高温烧结后敷设于导体外表面,外绝缘层为聚全氟乙丙烯层。

所述导体为扁形铜线。

所述导体为单根扁形实芯铜线。

所述扁形铜线的直径为11.37×1.6mm,截面积为15mm2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内绝缘层采用聚酰亚胺薄膜,它具有最高的热稳定性和耐热性和优越的综合性能,相对于其他芳杂环高分子,比较容易合成。具体地说,(1)对于全芳香聚酰亚胺,按热重分析,其开始分解温度一般都在500℃左右。由联苯二酐 和对苯二胺合成的聚酰亚胺,热分解温度达到600℃,是迄今聚合物中热稳定性最高的品种之一;(2)聚酰亚胺可耐极低温,如在-269℃的液态氦中仍不会脆裂;(3)聚酰亚胺还具有很好的机械性能。未填充的塑料的抗张强度都在100MPa以上;(4)一些聚酰亚胺品种不溶于有机溶剂,对稀酸稳定;(5)聚酰亚胺的热膨胀系数在2*10-5-3*10-5/℃,联苯型可达10-6/℃,个别品种可达10-7/℃;(6)聚酰亚胺具有很高的耐辐照性能,其薄膜在5*109rad剂量辐照后,强度仍保持86%;(7)聚酰亚胺具有很好的介电性能,介电常熟为3.4左右,引入氟,或将空气以纳米尺寸分 散在聚酰亚胺中,介电常数可降到2.5左右。介电损耗为10—3,介电强度为100~300kV/mm,体积电阻为1017Ωcm,这些性能在宽广的温度范围和频率范围内仍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8)聚酰亚胺为自熄性聚合物,发烟率低;(9)聚酰亚胺在极高的真空下放气量很少;(10)聚酰亚胺无毒。

2、外绝缘层采用聚全氟乙丙烯层,它具有优良的耐热性、低磨擦性、不粘性和润滑性、耐化学腐蚀、热稳定性和电绝缘性,加上可熔融加工,所以应用范围广泛、制作方便。

3、聚全氟乙丙烯克服了聚四氟乙烯的不能融挤出的缺点,弥补了聚四氟乙烯加工困难的不足,简化了加工程序,能为企业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具体地说,聚四氟乙烯与聚全氟乙丙烯之间在分子结构上的存在着不同:聚四氟乙烯分子由无枝长链组成,碳链周围完全由氟原子保护着;聚全氟乙丙烯分子却有分子和侧链,但同样也由碳和氟原子组成。这种分子结构的微小差别,虽然对性能特点没有多大影响,却使得聚全氟乙丙烯具有相当确定的熔点,熔融清楚。因此,两种氟碳聚合物的主要不同点是聚全氟乙丙烯能熔融加工,而聚四氟乙烯则不能。

4、聚酰亚胺薄膜和聚全氟乙丙烯层的组合绝缘,能够进一步提高电缆的电气绝缘性,实现了扁形电缆长距离持续生产和使用,设计结构简单,弯曲半径小;电缆适用于电压≤1140V的,在高、低温条件下的电器电讯设备和仪器、仪表线路及其他精密电器装置的内部连线等。导体绝缘长期运行温度为-85℃~200℃及以下,具有传输稳定、电绝缘性能优良,具有优异的耐油、耐热、耐腐蚀、耐高低温重复利用率高、占用空间小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体,2、内绝缘层,3、外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中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导体1,导体1的外表面敷设有内绝缘层2,内绝缘层2的外表面包覆有外绝缘层3,内绝缘层2为聚酰亚胺薄膜,聚酰亚胺薄膜经高温烧结后敷设于导体1外表面,外绝缘层3为聚全氟乙丙烯层。导体1为单根扁形实芯铜线。

本实用新型的制作方法为:一、导体制做。导体1可采用《GB∕T 3956-2008 电缆的导体》中的第1种导体。采用第1种单根实芯铜导体,其直径为11.37×1.6mm,截面积为15mm2,经300型铜杆挤压机挤压而成。

二、内绝缘层2(聚酰亚胺薄膜)烧结。分别绕包两层聚酰亚胺薄膜,搭接率为50%,高温烧结。外形平整光滑,烧结牢固。最低3KV/5min不击穿。

三、外绝缘层3(聚全氟乙丙烯层)挤制。用挤塑机通过一种特殊异型挤制模具,以匀速3m/min的速度挤出成型。

本实用新型内绝缘层2采用聚酰亚胺薄膜,它具有最高的热稳定性和耐热性和优越的综合性能,相对于其他芳杂环高分子,比较容易合成。具体地说,(1)对于全芳香聚酰亚胺,按热重分析,其开始分解温度一般都在500℃左右。由联苯二酐 和对苯二胺合成的聚酰亚胺,热分解温度达到600℃,是迄今聚合物中热稳定性最高的品种之一;(2)聚酰亚胺可耐极低温,如在-269℃的液态氦中仍不会脆裂;(3)聚酰亚胺还具有很好的机械性能。未填充的塑料的抗张强度都在100MPa以上;(4)一些聚酰亚胺品种不溶于有机溶剂,对稀酸稳定;(5)聚酰亚胺的热膨胀系数在2*10-5-3*10-5/℃,联苯型可达10-6/℃,个别品种可达10-7/℃;(6)聚酰亚胺具有很高的耐辐照性能,其薄膜在5*109rad剂量辐照后,强度仍保持86%;(7)聚酰亚胺具有很好的介电性能,介电常熟为3.4左右,引入氟,或将空气以纳米尺寸分 散在聚酰亚胺中,介电常数可降到2.5左右。介电损耗为10—3,介电强度为100~300kV/mm,体积电阻为1017Ωcm,这些性能在宽广的温度范围和频率范围内仍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8)聚酰亚胺为自熄性聚合物,发烟率低;(9)聚酰亚胺在极高的真空下放气量很少;(10)聚酰亚胺无毒。

外绝缘层3采用聚全氟乙丙烯层,它具有优良的耐热性、低磨擦性、不粘性和润滑性、耐化学腐蚀、热稳定性和电绝缘性,加上可熔融加工,所以应用范围广泛、制作方便。

聚全氟乙丙烯克服了聚四氟乙烯的不能融挤出的缺点,弥补了聚四氟乙烯加工困难的不足,简化了加工程序,能为企业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具体地说,聚四氟乙烯与聚全氟乙丙烯之间在分子结构上的存在着不同:聚四氟乙烯分子由无枝长链组成,碳链周围完全由氟原子保护着;聚全氟乙丙烯分子却有分子和侧链,但同样也由碳和氟原子组成。这种分子结构的微小差别,虽然对性能特点没有多大影响,却使得聚全氟乙丙烯具有相当确定的熔点,熔融清楚。因此,两种氟碳聚合物的主要不同点是聚全氟乙丙烯能熔融加工,而聚四氟乙烯则不能。

聚酰亚胺薄膜和聚全氟乙丙烯层的组合绝缘,能够进一步提高电缆的电气绝缘性,实现了扁形电缆长距离持续生产和使用,设计结构简单,弯曲半径小;电缆适用于电压≤1140V的,在高、低温条件下的电器电讯设备和仪器、仪表线路及其他精密电器装置的内部连线等。导体绝缘长期运行温度为-85℃~200℃及以下,具有传输稳定、电绝缘性能优良,具有优异的耐油、耐热、耐腐蚀、耐高低温重复利用率高、占用空间小等特点。

为了提高潜油泵电缆的整体性,使其更加耐压,导体、内绝缘层和外绝缘层粘接于一体。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