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用插座防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2892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双用插座防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座防尘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用插座防尘装置。



背景技术:

因应于各国插头的种类不同,现有技术中发展的插座类型繁多例如有两插孔、三插孔、圆形、扁形等不同的结构变化。然而,目前的插座都设计为固定形式(两插孔或三插孔),让使用者在使用上非常不便利,需要额外设置转换接头以符合插座的构型。

再者,插座一直都处于持续供电的情况下。因此异物的插入很容易产生触电意外,而造成用电上的危险。

故,然而,为了解决上述的不便利性,通过结构的设计改良以一种双用插座以提供两插孔以及三插孔,并且同时又能够保护插孔不会被异物插入,来克服上述的缺失,已成为该项事业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用插座防尘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用插座防尘装置,包括一承载座、一第一移动组件、一第二移动组件、一第一弹性元件以及一第二弹性元件。承载座具有一第一组插孔以及一第二组插孔。第一移动组件包括一可纵向移动地设置在承载座内的第一移动件。第二移动组件包括一可横向移动地设置在承载座内的第二移动件。第一移动件具有两个第一导引部,且两个第一导引部分别受到外力的推动,以使第一组插孔被第一移动件所裸露。第二移动件具有两个第二导引部,且两个第二导引部受到外力的推动,以使第二组插孔被第二移动件所裸露。第一弹性元件连接于第一移动组件与第二移动组件之间,以提供弹力给第一移动组件。第二弹性元件连接于第二移动组件与承载座之间,以提供弹力给第二移动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移动组件还具有两个第一制动部,且两个第一制动部相反设置于两个第一导引部且分别对应承载座上设置的两个第一组阻挡块;其中,第二移动组件还具有两个第二制动部,且两个第二制动部相反设置于两个第二导引部且分别对应承载座上设置的两个第二组阻挡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组插孔具有一第一组左插孔以及一与第一组左插孔相邻设置的第一组右插孔,且两个第一导引部区分为一对应于第一组左插孔的第一左导引部以及一对应于第一组右插孔的第一右导引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移动件还具有一相邻于第一左导引部的第一左抵挡部以及一相邻于第一右导引部的第一右抵挡部,第一左导引部以及第一右导引部分别受到外力推动,使得第一左抵挡部顶抵于一凸出于左挡止件的限位凸肋,且第一右抵挡部顶抵于第二导引部上的一限位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两个第一导引部分别受到一第一插头的两个互相平行的第一接脚的推动而使得第一移动件移动,且第一组插孔被第一移动件所裸露,以使第一插头的两个第一接脚分别穿过第一组插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组插孔具有一第二组左插孔以及一与第二组左插孔相邻设置的第二组右插孔,且承载座具有一对应于第二组左插孔的左挡止件以及一对应于第二组右插孔的右挡止件;其中,第二移动件受到左挡止件以及右挡止件抵挡,使得第二组插孔被第二移动件所遮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两个第二导引部区分为一对应于第二组左插孔的第二左导引部以及一对应于第二组右插孔的第二右导引部,第二左导引部以及第二右导引部分别受到外力推动,第二左导引部朝向左挡止件远离且第二右导引部朝向右挡止件远离,使得第二组插孔被第二移动件所裸露。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两个第二导引部分别受到一第二插头的两个第二接脚的推动而使得第二移动件移动,第二组插孔被第二移动件所裸露,以使第二插头的两个第二接脚分别穿过第二组插孔,且第一移动件具有一供第二插头的另外一第二接脚穿过的贯穿开口。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双用插座防尘装置,其可通过“承载座具有一第一组插孔以及一第二组插孔”的设计,以提供具有两接脚的插头插入或是具有三接脚的插头插入,以提升插座使用上的多功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双用插座防尘装置,其可通过“第一移动组件包括一可纵向移动地设置在承载座内的第一移动件”及“第二移动组件包括一可横向移动地设置在承载座内的第二移动件”的设计,达到防止异物插入以避免触电意外产生,且能够保护插孔以防止灰尘堆积保持插孔清洁。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壳体与双用插座防尘装置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壳体与双用插座防尘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用插座防尘装置的立体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双用插座防尘装置的立体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承载座的立体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移动组件、第二移动组件、第一弹性元件以及第二弹性元件相互配合的立体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双用插座防尘装置的非使用状态的立体组合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双用插座防尘装置裸露第一组插孔状态的立体组合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双用插座防尘装置裸露第二组插孔状态的立体组合图。

图10为非使用状态时,图1的X-X割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异物插入时,图1的X-X割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非使用状态时,图1的XII-XII割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3为异物插入时,图1的XII-XII割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有关“双用插座防尘装置”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予以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

应理解,虽然本文中可能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元件或信号等,但这些元件或信号不应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乃用以区分一元件与另一元件,或者一信号与另一信号。另外,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或”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所有组合。

请参阅图1以及图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壳体与双用插座防尘装置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壳体与双用插座防尘装置的立体分解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用插座防尘装置Z可以设置于壳体C内。于本实施例中,壳体C可具有上壳体C1以及下壳体C2,双用插座防尘装置Z设置于上壳体C1以及下壳体C2之间。上壳体C1可以具有多个对应于双用插座防尘装置Z的插孔。举例来说,双用插座防尘装置Z可以设置在延长线的插座处。插座面板上的多个插孔与双用插座防尘装置Z相互对应即可。针对双用插座防尘装置Z与何种壳体配合,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依据实际需求变化,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制。

请参阅图3以及图4所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用插座防尘装置的立体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双用插座防尘装置的立体仰视图。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用插座防尘装置Z,包括:一承载座1、一第一移动组件2、一第二移动组件3、一第一弹性元件4以及一第二弹性元件5。

请参阅图4以及图5所示,图5为本实用新型承载座的立体俯视图。承载座1具有一第一组插孔11以及一第二组插孔12。第一组插孔11具有一第一组左插孔111以及一与第一组左插孔111相邻设置的第一组右插孔112。第一组左插孔111以及第一组右插孔112可以为扁平形状,使得具有两扁平且平行接脚的插头插入。或者,第一组左插孔111以及第一组右插孔112可以为圆形,使得具有两圆形且平行接脚的插头插入。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组左插孔111以及第一组右插孔112分别具有第一部分1111、1121以及与第一部分1111、1121连通的第二部分1112、1122,且第一部分1111、1121可以使得具有两扁平且平行接脚的插头插入,第二部分1112、1122可以使得具有两圆形且平行接脚的插头插入。

接续上述,第二组插孔12具有一第二组左插孔121、一与第二组左插孔121相邻设置的第二组右插孔122以及一与第二组左插孔121、第二组右插孔122相对应且设置于第一组左插孔111以及第一组右插孔112之间的第二组接地插孔123。详细来说,第二组左插孔121以及第二组右插孔122可以设计为扁平状且镜像设置,第二组接地插孔123可以设计为圆形或扁平形状。第二组插孔12的设计可以使得具有三个接脚的插头插入。

请复参阅图5所示,承载座1还具有一对应于第二组左插孔121的左挡止件13以及一对应于第二组右插孔122的右挡止件14。详细来说,左挡止件13相邻设置于第二组左插孔121,且右挡止件14相邻设置于第二组右插孔122。左挡止件13以及右挡止件14用以限制第二移动组件3的位移。承载座1上具有一中心凸柱15设置于左挡止件13以及右挡止件14之间,中心凸柱15辅助支撑第一弹性元件,避免第一弹性元件任意位移或脱落。承载座1上具有一固定柱16,固定柱16与第二弹性元件配合。另外,承载座1上设置有一邻近于第一组插孔11的第一组阻挡块17以及一邻近于第二组插孔12的第二组阻挡块18。第一组阻挡块17可以区分为一第一组左阻挡块171以及一第一组右阻挡块172。第一组左阻挡块171设置于第一组左插孔111旁边,且第一组右阻挡块172设置于第一组右插孔112旁边,借此可以防止第一组插孔11被异物插入。第二组阻挡块18可以区分为一第二组左阻挡块181以及一第二组右阻挡块182。第二组左阻挡块181邻近设置于第二组左插孔121,且第二组右阻挡块182邻近设置于第二组右插孔122,借此可以防止第二组插孔12被异物插入。

更进一步来说,请参阅图3、图5以及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移动组件、第二移动组件、第一弹性元件以及第二弹性元件相互配合的立体俯视图。第一弹性元件4连接于第一移动组件2,以提供弹力给第一移动组件2。第二弹性元件5连接于第二移动组件3,以提供弹力给第二移动组件3。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元件4连接于第一移动组件2与第二移动组件3之间,且第二弹性元件5连接于第二移动组件3与承载座1之间。第一移动组件2上具有一第一连接柱21,且第二移动组件3具有一对应于第一连接柱21的第二连接柱31。第一弹性元件4的一端套设于第一连接柱21且第一弹性元件4的另一端套设于第二连接柱31。并且,第一弹性元件4设置于承载座1的中心凸柱15上方,通过中心凸柱15支撑第一弹性元件4。

接续上述,第二弹性元件5的一端套设于第二移动组件3上的一套接柱32,且第二弹性元件5的另一段套设于承载座1的固定柱16。借此,当第二弹性元件5受到压缩时可以提供弹力给第二移动组件3。另外,于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元件4可以连接于第一移动组件2与承载座1之间。例如,于承载座1上设置一凸柱于第一移动组件2以及第二移动组件3之间,且第一弹性元件4设置于凸柱与第一移动组件2之间。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第一弹性元件设置的位置,只要第一弹性元件提供弹力给第一移动组件以完成本实用新型即可。

请参阅图4、图5以及图6所示。第一移动组件2包括一可纵向移动地设置在承载座1内的第一移动件22。第一移动件22可以设计为类似跷跷板的结构,例如中心支点较厚两端较薄。第一移动件22具有两个第一导引部221,两个第一导引部221分别受到外力的推动,以使第一组插孔11被第一移动件22所裸露。更进一步来说,第一移动件22具有两个第一导引部221可以区分为一对应于第一组左插孔111的第一左导引部2211以及一对应于第一组右插孔112的第一右导引部2212。附带一提的是,第一左导引部2211以及第一右导引部2212皆可以为导引斜面,以辅助插头的接脚穿过第一组插孔11。并且,第一移动件22还具有一相邻于第一左导引部2211的第一左抵挡部2221以及一相邻于第一右导引部2212的第一右抵挡部2222。另外,第一左导引部2211以及第一右导引部2212之间还具有一贯穿开口223,且贯穿开口223与第二组插孔12的第二组接地插孔123相互对应。提供插头的接脚经由贯穿开口223通过第二组接地插孔123。

接续上述,第一移动件22还具有两个第一制动部224,且两个第一制动部224相反设置于两个第一导引部221且分别对应于承载座1上的两个第一组阻挡块17(第一组左阻挡块171、第一组右阻挡块172)。详细来说,两个第一制动部224可以分别与承载座1上的第一组阻挡块17相互配合。于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制动部224分别为一凹槽,且凹槽可以与第一组阻挡块17的相互卡合以遮蔽第一组插孔11。举例来说,第一左制动部2241可以与第一组左阻挡块171卡合以遮蔽第一组左插孔111,且第一右制动部2242可以与第一组右阻挡块172卡合以遮蔽第一组右插孔112。

复请参阅图4、图5以及图6所示,第二移动组件3包括一可横向移动地设置在承载座1内的第二移动件33。同样地,第二移动件33也可以设计为类似跷跷板的结构,例如中心支点较厚两端较薄。第二移动件33包括位移部331以及两个第二导引部332(第二左导引部3321、第二右导引部3322),且位移部331分别与两个第二导引部332连接。于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导引部332分别由位移部331朝向第二组插孔12方向延伸,使得两个第二导引部332可以分别遮蔽第二组插孔12。详细来说,第二移动件33具有两个第二导引部332,且两个第二导引部332受到外力的推动,以使第二组插孔12被第二移动件33所裸露。两个第二导引部332区分为一对应于第二组左插孔121的第二左导引部3321以及一对应于第二组右插孔122的第二右导引部3322。并且,第二左导引部3321可以与左挡止件13配合以遮蔽第二组左插孔121,且第二右导引部3322可以与右挡止件14配合以遮蔽第二组右插孔122。另外,第二左导引部3321以及第二右导引部3322皆可以为导引斜面,以提供辅助插头的接脚穿过第二组插孔12。另外,位移部331具有限位开口3311,且限位开口3311的一内壁上设置套接柱32。限位开口3311内可容置第二弹性元件5以及固定柱16,借此限制第二移动件33移动时的距离。

接续上述,第二移动组件3还具有两个第二制动部333(第二左制动部3331、第二右制动部3332),且两个第二制动部333相反设置于两个第二导引部332且分别对应于承载座1上的两个第二组阻挡块18(第二组左阻挡块181、第二组右阻挡块182)。详细来说,两个第二制动部333可以分别与承载座1上的第二组阻挡块18相互配合。于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制动部333(第二左制动部3331、第二右制动部3332)分别为一凹槽,且凹槽可以与第二组阻挡块18的相互卡合以遮蔽第二组插孔12。举例来说,第二左制动部3331可以与第二组左阻挡块181卡合以遮蔽第二组左插孔121,且第二右制动部3332可以与第二组右阻挡块182卡合以遮蔽第二组右插孔122。

接着,以下将配合图7至图9分别说明双用插座防尘装置的非使用状态、裸露第一组插孔状态以及裸露第二组插孔状态。请参阅图7所示,图7为本实用新型双用插座防尘装置的非使用状态的立体组合图。当双用插座防尘装置Z处于非使用状态时,第一移动件22遮蔽第一组插孔11。第二移动件33受到左挡止件13以及右挡止件14抵挡,使得第二组插孔的第二组左插孔121以及第二组右插孔122被第二移动件33所遮蔽。据此,可以保护插孔以避免插孔任意的被异物插入,且防止插孔堆积灰尘。

请参阅图4、图7以及图8所示,图8为本实用新型双用插座防尘装置裸露第一组插孔状态的立体组合图。当双用插座防尘装置Z的第一移动件22的第一左导引部2211以及第一右导引部2212同时受到外力推动时。第一弹性元件4受到压缩使得第一移动件22朝向第二移动件33的方向移动,裸露第一组插孔11。并且,第一左抵挡部2221顶抵于一凸出于左挡止件13的限位凸肋131,且第一右抵挡部2222顶抵于第二导引部332上的一限位部3322a。借此,可防止第一移动件22的移动过度碰撞第二移动件33。详细来说,第一左抵挡部2221具有一顶抵凹槽2221a可以与限位凸肋131配合,使得第一移动件22移动的位置受到限制。第一右抵挡部2222可以与第二右导引部3322上的限位部3322a配合,使得第一移动件22移动的位置受到限制。

更进一步来说,复请参阅图8所示。两个第一导引部2211、2212同时受到第一插头的两个互相平行的第一接脚61、62的推动而使得第一移动件22与第二移动件33之间的第一弹性元件4受到压缩,且第一移动件22朝向第二移动件33的方向移动。第一组插孔11被第一移动件22所裸露,以使第一插头的两个第一接脚61、62分别穿过第一组插孔11。值得一提的是,两个第一导引部2211、2212可以分别顶抵于两个第一接脚61、62,使得第一移动件22可持续裸露第一组插孔11。

请参阅图4、图7以及请参阅图9所示,图9为本实用新型双用插座防尘装置裸露第二组插孔状态的立体组合图。当双用插座防尘装置Z的第二移动件33的第二左导引部3321以及第二右导引部3322分别受到外力推动时。第二弹性元件5受到压缩使得第二移动件33移动,且第一弹性元件4受到第二移动件33的牵引而形变。第二左导引部3321朝向左挡止件13远离且第二右导引部3322朝向右挡止件14远离,使得第二组插孔12的第二组左插孔121以及第二组右插孔122被第二移动件33所裸露。值得一提的是,左挡止件13上还具有一用以防止第一弹性元件4过度形变而掉落的挡止凸肋132。

更进一步来说,复请参阅图4以及图9所示。第二插头的其中一第二接脚71穿过第一移动件22上的一贯穿开口223,使得第二插头的其中一第二接脚71穿过第二组插孔12中的第二组接地插孔123。同时,第二移动件33上的两个第二导引部3321、3322同时受到第二插头的另外两个第二接脚72、73的推动而使得第二移动件33移动,且第二组插孔12中的第二组左插孔121以及第二组右插孔122被第二移动件33所裸露,以使第二插头的另外两个第二接脚72、73分别穿过第二组插孔12。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接脚71穿过第一移动件22的贯穿开口223可以用来固定第一移动件22。因此,当另外两个第二接脚72、73移动第二移动件33时,第一移动件22不会受到第一弹性元件4以及第二移动件33的牵引而被推移。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移动件以及第二移动件还特别具有制动部以防止异物插入,以提升插座使用上的安全性。详细来说,请参阅图8以及图10所示,图10为非使用状态时,图1的X-X割面线的剖面示意图。于非使用状态时,第一制动部224(第一左制动部2241、第一右制动部2242)与承载座1上的第一组阻挡块(第一组左阻挡块171、第一组右阻挡块172)之间分别具有一距离。因此,当平均施力于第一左导引部2211以及第一右导引部2212以使第一移动件22移动时,第一制动部224不会与第一阻挡块17卡合,且第一移动件22会朝向第二移动件33方向移动。

然而,请参阅图10以及图11,图11为异物插入时,图1的X-X割面线的剖面示意图。当异物N经由上壳体C1的插孔朝向第一组插孔中的其中一插孔(以下以第一组左插孔111为例)插入时,异物N与第一左导引部2211接触。由于第一移动件22如跷跷板的结构设计,所以当第一移动件22受到异物N所施予的力,第一左导引部2211会因为受到压力而朝向承载座1的方向靠近(朝下),第一右导引部2212朝向远离承载座1的方向靠近(朝上)。并且,第一左制动部2241与第一组左阻挡块171卡合,第一组左阻挡块171阻挡且限制第一移动件22的移动,使得第一组左插孔111以及第一组右插孔112都无法被第一移动件22所裸露。借此,防止第一组插孔被异物N插入。附带一提,当异物N插入第一组右插孔112时,第一右阻挡块172抵挡第一移动件22的移动。细节作动关系与第一组左插孔111受到异物插入相同,于此不再多加赘述。

请参阅图9以及图12所示,图12为非使用状态时,图1的XII-XII割面线的剖面示意图。于非使用状态时,第二移动件33的第二制动部(第二左制动部3331、第二右制动部3332)与承载座1上的第二组阻挡块(第二组左阻挡块181、第二组右阻挡块182)之间分别具有一距离。因此,当平均施力于第二左导引部3321以及第二右导引部3322以使时第二移动件33移动时,第二制动部333不会与第二阻挡块18卡合,且第二移动件33会朝向远离左挡止件13以及右挡止件14的方向移动。

然而,请参阅图4、图12以及图13,图13为异物插入时,图1的XII-XII割面线的剖面示意图。当异物N经由上壳体C1的插孔朝向第二组左插孔121或第二组右插孔122(以下以第二组左插孔121为例)插入时,异物N与第二左导引部3321接触。由于第二移动件33如跷跷板的结构设计,所以当第二移动件33受到异物N所施加的力量,第二左导引部3321会朝向承载座1的方向靠近(朝下),第二右导引部3322朝向远离承载座1的方向(朝上)。并且,第二左制动部3331与第二左阻挡块181卡合,第二左阻挡块181会限制且抵挡第二移动件33的移动,使得第二组左插孔121无法被裸露。借此,防止第二组插孔12中的第二组左插孔121或第二组右插孔122被异物N插入。同样地,当异物N插入第二组右插孔122时,第二右阻挡块182抵挡第二移动件33的移动。细节作动关系与第二组左插孔121受到异物插入相同,于此不再多加赘述。

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双用插座防尘装置,其可通过“承载座具有一第一组插孔以及一第二组插孔”的设计,以提供具有两接脚的插头插入或是具有三接脚的插头插入,以提升插座使用上的多功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双用插座防尘装置,其可通过“第一移动组件包括一可纵向移动地设置在承载座内的第一移动件”及“第二移动组件包括一可横向移动地设置在承载座内的第二移动件”的设计,达到防止异物插入以避免触电意外产生,且能够保护插孔以防止灰尘堆积保持插孔清洁。

以上所公开的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