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可靠装配的车用电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8774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能够可靠装配的车用电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可靠装配的车用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继电器具有一组常开和一组转换触点,引出端形式为280型快速连接式,封装方式可为防尘罩式、防助焊剂型和塑封式。该继电器可广泛用于自动化系统、电子设备、仪器仪表、通讯装置等领域,典型的应用有汽车电动天窗、冷却风扇、车灯控制、油泵控制、喇叭控制、A/C压缩离合器控制电路中,起切换电路电流、控制电路通断的作用。

现有技术的这种继电器,由于受到体积和结构的限制,线圈与底座之间仅靠金属的轭铁和/或动簧引脚与底座的一点或两点相配合,因此,存在着线圈和底座之间配合不稳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可靠装配的车用电磁继电器,通过对线圈与底座之间连接结构的改进,形成了三点一面的配合结构,使继电器线圈能够稳固的装配在底座上,解决了产品的装配一致性,提高了产品性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够可靠装配的车用电磁继电器,包括线圈、动簧、轭铁和塑料的底座;所述线圈包括漆包线和塑料材料制作而成的线圈架,所述动簧包括动簧本体和动簧引出脚;所述轭铁通过与穿过线圈架的通孔的铁芯铆接而固定在所述线圈架上并组成磁路组件;所述动簧铆接在轭铁上而与线圈、轭铁组成线圈组件并使动簧引出脚朝向底座方向;所述线圈架、轭铁分别设有朝向底座的第一凸部、第二凸部;所述线圈组件通过第一凸部、第二凸部和动簧引出脚分别插入底座中以三点位置相互配合的关系而定位固定在底座上。

进一步的,在底座上设有呈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立面,在线圈架的对应位置处也设有呈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二立面,当所述线圈组件通过三点位置插装在所述底座上时,所述线圈架的第二立面与底座的第一立面相贴靠,以形成线圈组件与底座之间三点一面的定位固定关系。

所述底座上分别设有用来配合所述线圈组件的第一凸部、第二凸部和动簧引出脚的第一插槽、第二插槽和第三插槽。

所述的轭铁的第二凸部与底座的第二插槽之间为过盈相配合。

所述动簧引出脚与底座的第三插槽之间为过盈相配合。

所述线圈架的第一凸部为锲形形状,锲形的第一凸部过盈配合在所述底座的第一插槽中。

所述第二插槽的上端设有便于轭铁的第二凸部插入的第一斜面。

所述第三插槽的上端设有便于动簧引出脚插入的第二斜面。

所述线圈架的通孔的轴线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二立面为线圈架的绕线窗口的其中一端的侧壁,所述底座上对应于所述线圈架的绕线窗口的其中一端的侧壁处设有向上且能伸入线圈架的绕线窗口的凸起,该凸起中与所述线圈架的绕线窗口的其中一端的侧壁相贴的一面为所述第一立面。

所述线圈架的第一凸部设在所述线圈架的绕线窗口的其中一端,所述动簧引出脚处在对应于所述线圈架的绕线窗口的其中另一端的附近位置。

所述轭铁为L型;所述轭铁的其中一边与线圈中的铁芯的一端相固定,轭铁的另一边与铁芯的轴线相平行;所述第二凸部设在所述轭铁的另一边。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将轭铁、线圈架和动簧组装在一起组成线圈组件并使动簧引出脚朝向底座方向;且在线圈架、轭铁分别设有朝向底座的第一凸部、第二凸部;线圈组件通过第一凸部、第二凸部和动簧引出脚分别插入底座中以三点位置相互配合的关系而定位固定在底座上,以及在底座设有第一立面,在线圈架的对应位置设有第二立面,当所述线圈组件通过三点位置插装在所述底座上时,线圈架的第二立面与底座的第一立面相贴靠,从而形成 线圈组件与底座之间三点一面的定位固定关系。本实用新型利用线圈组件与底座之间的三点一面的配合结构,使继电器线圈能够稳固的装配在底座上,解决了产品的装配一致性,提高了产品性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够可靠装配的车用电磁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构造分解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外壳未装入)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构造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线圈架的构造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磁路组件的构造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组件的构造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组件拟装入底座时的构造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组件装入底座后的构造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位置的剖视图;

图10是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位置的剖视图;

图11是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位置的剖视图;

图12是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位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够可靠装配的车用电磁继电器,包括线圈1、动簧2、轭铁3和塑料的底座4以及衔铁5;所述线圈1包括漆包线11和塑料材料制作而成的线圈架12,所述动簧2包括动簧本体21和动簧引出脚22;所述轭铁3通过与穿过线圈架12的通孔的铁芯13铆接而固定在所述线圈架12上并组成磁路组件10;所述动簧2铆 接在轭铁3上而与线圈1、轭铁3组成线圈组件20并使动簧引出脚22朝向底座4方向;所述线圈架12、轭铁3分别设有朝向底座的第一凸部121、第二凸部31;所述线圈组件20通过第一凸部121、第二凸部31和动簧引出脚22分别插入底座中以三点位置相互配合的关系而定位固定在底座4上。

进一步的,在底座4上设有呈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立面41,在线圈架12的对应位置处也设有呈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二立面122,当所述线圈组件20通过三点位置插装在所述底座4上时,所述线圈架的第二立面122与底座的第一立面41相贴靠,以形成线圈组件20与底座4之间三点一面的定位固定关系。

底座4上分别设有用来配合所述线圈组件的第一凸部121、第二凸部31和动簧引出脚22的第一插槽42、第二插槽43和第三插槽44。

轭铁的第二凸部31与底座的第二插槽43之间为过盈相配合。

动簧引出脚22与底座的第三插槽44之间为过盈相配合。

线圈架的第一凸部121为锲形形状,锲形的第一凸部121过盈配合在所述底座的第一插槽42中。

第二插槽43的上端设有便于轭铁的第二凸部31插入的第一斜面431。

所述第三插槽44的上端设有便于动簧引出脚22插入的第二斜面441。

线圈架12的通孔的轴线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二立面122为线圈架的绕线窗口的其中一端的侧壁,所述底座4上对应于所述线圈架的绕线窗口的其中一端的侧壁处设有向上且能伸入线圈架的绕线窗口的凸起45,该凸起45中与所述线圈架的绕线窗口的其中一端的侧壁相贴的一面为所述第一立面41。

线圈架的第一凸部121设在所述线圈架12的绕线窗口的其中一端,所述动簧引出脚22处在对应于所述线圈架的绕线窗口的其中另一端的附近位置。

所述轭铁3为L型;所述轭铁的其中一边32与线圈中的铁芯13的一端相固定,轭铁的另一边33与铁芯的轴线相平行;所述第二凸部31设在所述轭铁的另一边33。

装配时,首先轭铁3、铁芯13和线圈1进行铆接,接下来将动簧引出脚22和轭铁3进行铆接,动簧引出脚22然后和底座4配合,同时轭铁3和底座4配合,同时线圈架的一 凸部121和底座配合,此为三点;同时线圈架的第二立面122和底座的第一立面41进行面的配合,利用金属(轭铁3和动簧引出脚22)和塑料(底座4)的过盈配合,塑料(线圈架12)和塑料(底座4)的锲形结构配合,塑料(线圈架12)和塑料(底座4)的面配合,使继电器线圈1稳固的安装在底座4。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够可靠装配的车用电磁继电器,采用了将轭铁3、线圈架12和动簧2组装在一起组成线圈组件20并使动簧引出脚22朝向底座方向;且在线圈架12、轭铁3分别设有朝向底座的第一凸部121、第二凸部31;线圈组件20通过第一凸部121、第二凸部31和动簧引出脚22分别插入底座中以三点位置相互配合的关系而定位固定在底座4上,以及在底座设有第一立面41,在线圈架的对应位置设有第二立面122,当所述线圈组件20通过三点位置插装在所述底座4上时,线圈架的第二立面122与底座的第一立面41相贴靠,从而形成线圈组件20与底座4之间三点一面的定位固定关系。本实用新型利用线圈组件20与底座4之间的三点一面的配合结构,使继电器线圈能够稳固的装配在底座上,解决了产品的装配一致性,提高了产品性能。

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