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套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6999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护套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护套及电池。



背景技术:

电芯卷绕因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已经成为软包装电池中比较常用的工艺方法之一。卷绕型电芯包括电芯主体、空箔材和极耳;其中空箔材的大部分在电芯主体卷绕成型的过程中会被卷绕于电芯主体内,空箔材的外端同时会被卷绕成环形结构并裸露于电芯主体的电极侧,极耳与裸露于电极侧的空箔材通过焊接的形式焊接为一体,用于引出电极。

上述电芯最终要装入封装袋,并经过冲坑、封印和抽真空等程序后才能形成电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由于空箔材与极耳在焊接过程中需要捏合到一起,进而使得空箔材上出现比较锋利的尖角,此尖角容易刺破封装袋内部的绝缘层,导致电池出现自放电增大的问题,致使电池的安全性偏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护套及电池,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本申请的第一方便提供了一种护套,用于套设在裸电芯的端部,所述护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极耳伸出孔,且所述壳体的内部具有空箔材容纳腔,所述空箔材容纳腔与所述极耳伸出孔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固定。

优选地:

所述第一壳体上具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壳体上具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共同形成所述极耳伸出孔;

和/或,所述第一壳体上具有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二壳体上具有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凹陷部共同形成所述空箔材容纳腔。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卡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卡扣,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卡接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结合面用于与极耳延伸面共面,或者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结合面用于与极耳延伸面垂直。

优选地,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置于所述空箔材容纳腔的内壁上。

优选地:

所述加强筋包括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沿着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纵向加强筋沿着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开设所述极耳伸出孔的一侧设置有圆角,所述圆角的半径与封装袋冲坑圆角的半径相等。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还开设电解液通过孔,所述电解液通过孔与所述空箔材容纳腔相连通。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其包括封装袋、裸电芯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护套,所述裸电芯的两端有空箔材,所述护套套设于所述裸电芯的端部,且所述空箔材位于所述护套的空箔材容纳腔内,所述裸电芯和所述护套容纳于所述封装袋内。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护套包括壳体,当护套与裸电芯安装到一起以后,空箔材将被容纳于壳体与裸电芯之间的空箔材容纳腔内,使得空箔材不容易直接与封装袋内的绝缘层接触,也就不容易划破该绝缘层。因此,该护套可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护套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裸电芯、空箔材和极耳的一种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护套的俯视图;

图5为图3所示护套的仰视图;

图6为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7为图3所示护套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3所示护套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护套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护套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壳体;

100-极耳伸出孔;

101-空箔材容纳腔;

102-第一壳体;

102a-第一卡扣;

103-第二壳体;

103a-第二卡扣;

104-电解液通过孔;

11-加强筋;

20-裸电芯;

30-空箔材;

40-极耳。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护套,该护套包括壳体10,该壳体10上开设极耳伸出孔100,且壳体10的内部具有空箔材容纳腔101,该空箔材容纳腔101与极耳伸出孔100相连通。该护套用于套设至裸电芯20的端部,以使空箔材容纳腔101容纳裸电芯20端部的空箔材30。壳体10的尺寸可以适当优化,使得壳体10与空箔材30之间的间隙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以此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当极耳40采用薄板结构时,可以将极耳伸出孔100设置为细长孔,以此控制极耳伸出孔100的大小,保证壳体10的结构强度。

电池的极耳40与空箔材30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到一起,整个护套套在裸电芯20上以后,极耳40可以从极耳伸出孔100中伸出。整个护套可以采用塑胶材料,以使护套与裸电芯20安装到一起以后,护套不会对裸电芯20、空箔材30和极耳40造成变形、划伤等问题。壳体10上开设空箔材容纳腔101的一侧为开口结构,另一侧则可呈现出盖状结构,以此对空箔材30提供比较全方位的防护作用。

由上述内容可知,当护套与裸电芯20安装到一起以后,空箔材30将被容纳于壳体10与裸电芯20之间的空箔材容纳腔101内,使得空箔材30不容易直接与封装袋内的绝缘层接触,也就不容易划破该绝缘层。因此,该护套可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另外,该护套也可以同时将空箔材30与极耳40的焊接区域隔离,使得此区域不容易与封装袋的绝缘层接触,进一步防止绝缘层被划破,同时也可以防止空箔材30与极耳40的焊接区域出现失效问题。

上述壳体10可以采用一体式结构,但为了便于实施电池的装配及后期维护,该壳体10可包括第一壳体102和第二壳体103,第一壳体102与第二壳体103可拆卸固定。如此设置后,就可以灵活调整壳体10自身的装配形式,同时还可以在后期维护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拆卸第一壳体102或者第二壳体103,以此达到前述目的。

当壳体10包括第一壳体102和第二壳体103时,前述的极耳伸出孔100可以仅设置于第一壳体102上,也可以仅设置于第二壳体103上。但是,由于极耳40相对于壳体10的位置基本为壳体10的中部,如果将极耳伸出孔100仅设置在第一壳体102和第二壳体103中的一者上,那么将会出现第一壳体102和第二壳体103的尺寸差距较大,容易导致整个护套的结构不太稳定。为此,可以在第一壳体102上开设第一缺口,在第二壳体103上开设第二缺口,该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共同形成前述的极耳伸出孔100。此结构可以使第一壳体102和第二壳体103的结构大体相同,两者的尺寸也不会出现较大的差距。

同理地,第一壳体102上可以设置第一凹陷部,第二壳体103上可以设置第二凹陷部,该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共同形成前述的空箔材容纳腔101。

对于第一壳体102与第二壳体103之间的固定,可以采用螺纹紧固件实现,也可以采用卡接、铆接等形式。为了便于快速实现第一壳体102与第二壳体103之间的固定操作,可以采用第一壳体102和第二壳体103卡接的形式。具体地,第一壳体102和第二壳体103之间的卡接可以通过多种结构实现,为了提供一种相对比较简单的连接结构,第一壳体102可包括第一卡扣102a,第二壳体103可包括第二卡扣103a,该第一卡扣102a和第二卡扣103a卡接配合。

鉴于第一壳体102和第二壳体103需要结合到一起,以形成整个壳体10,因此第一壳体102和第二壳体103的结合面可以灵活设置,该结合面的延伸面在第一壳体102和第二壳体103上的位置可以没有规律。但是,为了便于加工第一壳体102和第二壳体103,同时优化整个壳体10内部的作用力分布情况,第一壳体102与第二壳体103的结合面可以与极耳延伸面共面,或者第一壳体102与第二壳体103的结合面可以与极耳延伸面垂直。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护套还可包括加强筋11,该加强筋11可设置于空箔材容纳腔101的内壁上,此加强筋11可以与空箔材30接触,也可以不接触。该加强筋11可以提高壳体10的强度,防止壳体10出现变形。

上述加强筋11可仅设置为一个,其在壳体10内的位置可以灵活选择。但是为了强化加强筋11的作用,可以将该加强筋11设置为多个,各加强筋11可以沿着空箔材30的分布方向间隔设置。

由于空箔材30的各处与空箔材容纳腔101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不尽相同,因此各加强筋11的尺寸也不尽相同。为了便于电解液进入裸电芯20中,可以对加强筋11的尺寸进行如下改进:沿着壳体10的长度方向,位于壳体10两端的加强筋11的宽度尺寸小于位于壳体10中部的加强筋11的宽度尺寸,该宽度尺寸为在壳体10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如此设置后,加强筋11不会与空箔材30发生干涉,也就不会限制空箔材30的形状,使得空箔材30有足够的空间保持张开状态,进而便于电解液进入裸电芯20。

另外,上述加强筋11可以包括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该横向加强筋沿着壳体的宽度方向延伸,该纵向加强筋沿着壳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此种结构可以更大程度地提升加强筋11的加强效果,防止壳体10受压后出现变形。

进一步地,可以在壳体10上开设极耳伸出孔100的一侧上设置圆角,以此防止护套刺破封装袋。该圆角可以沿着壳体10的外周面延伸,以此形成环形的圆角结构。另外,该圆角的半径可以与封装袋冲坑圆角的半径相等,以此更好地与封装袋贴合。

在生产电池的过程中,壳体10安装于裸电芯20上以后,需要向裸电芯20内部注入电解液,为了更加方便地将电解液注入裸电芯20内部,可以在壳体10上开设电解液通过孔104,该电解液通过孔104与空箔材容纳腔101相连通,而此空箔材容纳腔101又与裸电芯20的内部空间相连通,因此通过该电解液通过孔104就可以将电解液注入裸电芯20的内部。此电解液通过孔104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或者其他形状。

可选地,上述电解液通过孔104可以仅设置为一个,其在壳体10上的位置则可以灵活选择。考虑到空箔材30将位于该电解液通过孔104与裸电芯20之间,而空箔材30上通常存在空隙,因此可将电解液通过孔104设置在与空箔材30的空隙相对的位置处。例如如图2所示,空箔材30的相对两端存在较大的空隙,因此可以将电解液通过孔104开在壳体10的端部。更进一步地,可以将电解液通过孔104设置为多个,以此提高注液效率。

另外,由于空箔材容纳腔101内所形成的空间比较大,电解液可以储存于该空箔材容纳腔101内,使得电池内的电解液量更大,以此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封装袋、裸电芯20和护套,裸电芯20的两端有空箔材30,该护套为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描述的护套,其可以套设于裸电芯20的端部,且空箔材30位于护套的空箔材容纳腔101内,裸电芯20和护套容纳于封装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基于本申请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