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的机构联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1375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的机构联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压电气设备领域,为一种用于高压配电系统保护装置的操作机构的联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专用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的机构联锁装置。



背景技术:

高压开关柜的“联锁”是保证电力网的安全运行,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防止误操作的重要措施。一般把“联锁”描述为:防止误分、误合断路器;防止带负荷分、合隔离开关;防止带电挂(合)接地线(接地开关);防止带接地(开关)合闸;防止误入带电间隔。

上述五项防止电气误操作的内容,简称“五防”。五防装置一般可分为机械、电气和微机综合三类。机械联锁是在高压开关柜的操作部位之间用相互约束和联动的机械机构来达到先后动作的闭锁要求,机械连锁在操作过程中无需使用钥匙等辅助操作,可以实现随操作顺序的正确进行,自动地步步解锁。在发生误操作时,可以实现自动闭锁,阻止误操作的进行。传统电气防误是建立在二次操作回路上的一种防误功能,一般通过开关和刀闸的辅助接点联锁来实现。电气五防闭锁是建立在一系列开关位置辅助触点的采集及二次连线上,实现起来必须花费较多的电缆,且连线相对有点复杂,电气闭锁是对机械闭锁的完善,它可以弥补机械闭锁无法实现的情况,同时对机械闭锁实现第二重保护。

目前市场上负荷开关类型很多,大多数都有较完善的连锁方式,但是仍有不少负荷开关的联锁尤其是机械连锁不完善,还不能完全达到“五防”要求。负荷开关的联锁不完善,增加了工作人员误操作的可能性,从而容易造成设备事故或人身伤害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的机构联锁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的机构联锁装置,包括机构面板、联锁板、联锁销、电磁锁、隔离操作圆盘和接地操作圆盘;

所述机构面板设置有联锁销运动孔、隔离操作圆盘销运动孔、接地操作圆盘销运动孔、电磁锁安装位、隔离开关操作孔、接地开关操作孔;

所述联锁板设置有联锁销孔、隔离开关操作孔、接地开关操作孔、与支撑杆配合连接的限位孔、隔离操作圆盘销运动孔和接地操作圆盘销运动孔;

所述联锁销的一端通过所述联锁销孔并固定在所述联锁板上,所述联锁销设置有可以转动的销套,所述销套与所述机构面板之间通过联锁销运动孔实现卡位与位置移动;

所述电磁锁通过螺钉安装于电磁锁安装位处;

所述隔离操作圆盘的一圆端设置有限位销和用于连接外部操作杆的矩形槽,所述限位销贯穿隔离操作圆盘销运动孔和隔离操作圆盘销运动孔,所述隔离操作圆盘的另一圆端设置有用于连接隔离开关转轴的轴孔;

所述接地操作圆盘的一圆端设置有限位销和用于连接外部操作杆的矩形槽,所述限位销贯穿接地操作圆盘销运动孔和接地操作圆盘销运动孔,所述接地操作圆盘的另一圆端设置有用于连接接地开关机构主轴的轴孔。

优选地,所述机构面板上还设置有负荷开关操作孔、分合闸视孔、分闸按钮安装位和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联锁板上还设置有负荷开关操作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机构面板与联锁板之间的几何约束以及所述联锁板上简单的孔的位置和形状,再辅以电磁锁,满足联锁要求,从而可以实现正向和反向的闭锁要求,具有闭锁直观,强度高,不宜破坏,检修工作量小,操作方便,运行可靠等优点,节省了不必要的零件,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机构联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机构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联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隔离操作圆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接地操作圆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中所述机构面板与联锁板配合处于C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能源专用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的机构联锁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机构面板(1)、联锁板(2)、联锁销(3)、电磁锁(4)、隔离操作圆盘(5)和接地操作圆盘(6)。

如图2所示,机构面板(1)上分布有接地开关操作孔(1.1)、隔离开关操作孔(1.2)、负荷开关操作孔(1.3)、分合闸视孔(1.4)、分闸按钮安装位(1.5)、电磁锁安装位(1.6)、限位孔(1.7)和安装孔(1.8),其中限位孔(1.7)包括联锁销运动孔(1.7.1)、隔离操作圆盘销运动孔(1.7.2)和接地操作圆盘销运动孔(1.7.3)。负荷开关操作孔(1.3)的作用是让外部操作杆穿过机构面板(1)来操作机构的储能轴储能;分合闸视孔(1.4)用来观察机构的分合闸状态;分闸按钮安装位(1.5)与负荷开关机构上的手动分闸轴配合;安装孔(1.8)是通过旋入螺纹将机构面板(1)固定在负荷开关机构的机架上。

如图3所示,联锁板(2)上分布有接地开关操作孔(2.1)、隔离开关操作孔(2.2)、负荷开关操作孔(2.3)、联锁销孔(2.4)和限位孔(2.5),其中限位孔(2.5)包括与机构机架上的支撑杆配合的限位孔(2.5.1)、隔离操作圆盘销运动孔(2.5.2)和接地操作圆盘销运动孔(2.5.3),限位孔(2.5.1)与机构支撑杆配合,使支撑杆可沿限位孔(2.5.1)运动。负荷开关操作孔(2.3)的作用是让外部操作杆穿过联锁板(2)来操作机构的储能轴储能。

如图4所示,隔离操作圆盘(5)的一圆端存在一个矩形槽(5.1)和一个限位销(5.2)。矩形槽(5.1)用来连接外部操作杆操作隔离开关,其中外部操作杆穿过隔离开关操作孔(1.2)和(2.2);限位销(5.2)沿着机构面板(1)上的隔离操作圆盘销运动孔(1.7.2)和联锁板(2)上的隔离操作圆盘销运动孔(2.5.2)运动;另一圆端存在轴孔(5.3),与隔离开关主轴配合,通过轴销将隔离操作圆盘(5)固定在隔离开关主轴上。

如图5所示,接地操作圆盘(6)的一圆端存在一个矩形槽(6.1)和一个限位销(6.2),矩形槽(6.1)用来连接外部操作杆操作接地开关,其中外部操作杆穿过接地开关操作孔(1.1)和(2.1);限位销(6.2)沿着机构面板(1)的接地操作圆盘销运动孔(1.7.3)和联锁板(2)上的接地操作圆盘销运动孔(2.5.3)运动;另一圆端存在轴孔(6.3),与接地开关机构主轴配合,通过轴销将接地操作圆盘(6)固定在接地开关机构主轴上。接地操作圆盘(6)与隔离操作圆盘(5)的形状外观相同。

结合图1至图5,联锁销(3)的一端通过联锁销孔(2.4)固定在联锁板(2)上;联锁销(3)存在可以转动的销套,与机构面板(1)之间通过联锁销运动孔(1.7.1)实现卡位与位置移动。电磁锁(4)为户内常用型,通过旋入电磁锁安装位(1.6)的螺钉安装固定在机构面板(1)上。电磁锁(4)与联锁板(2)上的一个卷边形成配合。

结合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联锁销(3)与联锁板(2)上的联锁销孔(2.4)固定,并与限位孔(1.7.1)有几何约束。

联锁销(3)处于A位置(维护位置,对高压负荷开关进行维护和修理的位置):

此时联锁板(3)处于最上端,联锁板上的负荷开关合闸操作位(2.3)被机构面板(1)挡住,不能操作负荷开关合闸;隔离操作圆盘销(5.2)在隔离操作圆盘销运动孔(2.5.2)的最下端和隔离操作圆盘销运动孔(1.7.2)处于分(表示隔离开关分)的位置,形成形封闭,不能操作隔离开关位;接地操作圆盘销(6.2)在接地操作圆盘销运动孔(2.5.3)的最下端和接地操作圆盘销运动孔(1.7.3)处于合(表示接地开关合)的位置,形成形封闭,不能操作接地开关位。

联锁销(3)处于B位置(试验位置,可以操作接地开关的位置):

此时联锁板(3)负荷开关操作位仍被机构面板(1)挡住,不能操作负荷开关合闸;隔离操作圆盘销(5.2)与限位孔(2.5.2)和隔离操作圆盘销运动孔(1.7.2)仍然形封闭,不能操作隔离开关位;接地操作圆盘销(6.2)到达可以进行圆弧运动的位置,可以操作接地开关位,进行接地开关分合试验。

要使联锁销(3)由B位置向C位置运动,由于电磁锁(4)的原因不能进行,此时需要打开电磁锁(4),使电磁锁栓销不再挡住联锁板(2)运动。操作接地开关位,使接地操作圆盘销(6.2)处于分的位置,从而联锁销(3)可由B位置滑向C位置。

联锁销(3)处于C位置(负荷开关断开位置,可以操作隔离开关的位置):

此时联锁板(2)负荷开关操作位仍被机构面板(1)挡住,不能操作负荷开关合闸;隔离操作圆盘销(5.2)到达可以进行圆弧运动的位置,可以操作隔离开关位,进行隔离开关分合试验;接地操作圆盘销处(6.2)于接地操作圆盘销运动孔(1.7.3)分的位置,并与接地操作圆盘销运动孔(2.5.3)形成形封闭,不能操作接地开关位。

联锁销(3)处于D位置(工作位置,可以操作负荷开关):

此时联锁板(2)负荷开关合闸位被打开,可以操作负荷开关合闸;隔离操作圆盘销(5.2)到达隔离操作圆盘销运动孔(2.5.2)的最上端和隔离操作圆盘销运动孔(1.7.2)形成形封闭,不能操作隔离开关;接地操作圆盘销到达限位孔(2.5.3)的最上端和接地操作圆盘销运动孔(1.7.3)形成形封闭,不能操作接地开关。

上述为从A到D的为从断电到供电方向的操作顺序,实现步步闭锁;从D到A的操作顺序刚好相反,也是实现操作顺序的正确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能源专用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的机构联锁装置,通过机构面板和联锁板之间的几何约束和所述联锁板上简单的孔的位置和形状,再辅以电磁锁,可以实现随操作顺序的正确进行,自动的步步解锁。并实现了正向和反向的闭锁要求,结构简单,运行可靠,节省了不必要的零件,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