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信标的旋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0847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具有信标的旋钮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控制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信标的旋钮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和美学观念的不断提高,开关的多功能化和美观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竞争激励的汽车市场上,提高开关的性能及外观品质已成为技术的发展方向。作为一种重要的开关部件结构,旋钮的美观性成为人们所关心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信标的布置是提高旋钮结构美观度的重要因素,不过,现有的旋钮结构因其外表面会随着旋钮旋转,导致信标也发生相应的转动,其会大大降低布置信标后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具有信标的旋钮结构,以能够通过设置信标而提高旋钮结构的美观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具有信标的旋钮结构,包括转动设置在安装载体上的旋钮本体,还包括于所述旋钮本体端部可视布置的形成有信标的信标盘,并在所述旋钮本体因外力驱使而相对于所述安装载体转动时,所述信标盘上的信标具有相对于所述安装载体的固定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信标固着于所述信标盘上,所述信标盘转动设置在所述旋钮本体上,且在所述信标盘上设有限制所述信标盘随所述旋钮本体转动的限制部。

进一步的,所述限制部为固连于所述信标盘一侧的重块。

进一步的,在所述安装载体上于所述旋钮本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吸引件,所述限制部为固连于所述信标盘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吸引件相吸引的第二吸引件。

进一步的,相对于所述第二吸引件,在所述信标盘的另一侧固连有配重块。

进一步的,在所述旋钮本体端部于所述信标盘的外侧固连有透明状的盖板。

进一步的,于所述旋钮本体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触点,在所述安装载体上沿所述旋钮本体的外周壁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二触点,在所述旋钮本体相对于所述安装载体转动时,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间择一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旋钮本体可具有沿所述旋钮本体轴向的滑动,相对于所述信标盘,在所述旋钮本体的另一端设有第三触点,对应于所述第三触点在所述安装载体上设有呈环状布置的触片,所述第三触点可随所述旋钮本体滑动而与所述触片相连,并在所述旋钮本体和所述安装载体之间设有对所述旋钮本体施加弹性力,以使所述第三触点与所述触片脱离连接的弹性件。

进一步的,所述信标盘为固连于所述旋钮本体端部的透明状的端盖,在所述安装载体上对应于所述端盖设有容置于所述旋钮本体中的信标模板,以及使所述信标模板投影于所述端盖上的投影部。

进一步的,所述投影部包括位于所述信标模板一侧的光源,相对于所述光源,位于所述信标模板另一侧的聚光筒,以及位于所述聚光筒和所述端盖之间的准直透镜。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信标的旋钮结构,通过设置形成信标的信标盘,并可使得在旋钮本体转动时,信标盘上的信标方向固定不动,从而能够通过信标的布置,并避免信标随旋钮转动,而提高旋钮结构的美观性。

(2)信标盘转动设于旋钮本体上,并设置限制部,可使得旋钮整体结构简单,而便于设计和实施。

(3)限制部为重块,可适用于信标盘竖直布置的情况。

(4)设置第一吸引件和第二吸引件,可适用于信标盘水平布置的情况。

(5)设计配重块可配合于第二吸引件的布置,以提高信标盘转动的平稳性。

(6)盖板的布置可保证信标盘在旋钮本体上布置的稳定性。

(7)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的设置可实现旋钮结构的多档控制功能。

(8)第三触点和触片的设置可实现旋钮结构的按压控制功能。

(9)采用信标模板和投影部的结构形式,可提高旋钮结构布置信标时的科技美感,提升其美观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具有信标的旋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具有信标的旋钮结构的触点设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具有信标的旋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述的具有信标的旋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述的具有信标的旋钮结构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体,2-信标盘,3-重块,4-转轴,5-盖板,6-壳体,7-转子,8-第一触点,9-第二触点,10-第三触点,11-触片,12-弹簧,13-面板,14-第一吸引件,15-第二吸引件,16-信标模板,17-光源,18-聚光筒,19-准直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信标的旋钮结构,其包括转动设置在安装载体上的旋钮本体,还包括在旋钮本体端部可视布置的形成有信标的信标盘,并在旋钮本体因外力驱使而相对于安装载体转动时,信标盘上的信标具有相对于安装载体的固定方向。通过设置形成信标的信标盘,并可使得在旋钮本体转动时,信标盘上的信标方向固定不动,本具有信标的旋钮结构能够通过信标的布置,并避免信标随旋钮转动,而达到提高其美观性目的。

具体上,在上述设计思想下的该具有信标的旋钮结构的一种示例性结构由图1结合图2所示,其中,本实施例中旋钮本体由主体1及与主体1固连的转子7构成,转动容置转子7的壳体6则是安装旋钮本体的安装载体的一部分,主体1靠近于转子7的一端也可转动设置于按安装载体未示出的部分中,其在结构上采用杆状结构于通孔结构中的转动插装形式便可,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在主体1的端部形成有凹槽,信标盘2即通过转轴4转动设置于该凹槽内,在主体1的端部也连接有覆盖于凹槽开口上的透明状的盖板5,透过盖板5可看出固着在信标盘2上的信标。在信标盘2上设置有可限制信标盘2随主体1转动的限制部,且该限制部为在信标盘2的一侧固连的重块3,重块3可采用粘结或卡接的形式与信标盘2相连。本实施例由主体1及转子7构成的旋钮本体为于安装载体上呈水平布置的情况,相应的也即信标盘2的端面为竖直布置,在此情形下,通过重块3的设置,当施加外力而转动主体1时,主体1带动转子7使得整个旋钮本体相对于安装载体转动,但信标盘2却可不随主体1转动,从而可使得信标盘2上的信标相对于安装载体方向固定不变。

本实施例中,在转子7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外突状的第一触点8,对应于第一触点8,在壳体6上沿转子7的外周壁也设置有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二触点9,当转子7因主体1的带动而转动时,便可使得第一触点8择一与第二触点9连接,多个第二触点9的布置,可实现旋钮本体转动时的多档位控制功能。除了上述的第一触点8,在转子7的一侧端面上也设置有外突的第三触点10,同时对应于第三触点10,在壳体6上也设置有呈环状的触片11。本实施例中,主体1及转子7构成的旋钮本体被设置成可在安装载体上具有沿其自身轴线方向的滑动,并且因该滑动而能够使第三触点10与触片11相连。

而在设置第三触点10及触片1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在壳体6和转子7之间还设置有可对转子7施加弹性力,以使第三触点10和触片11脱离连接的弹性件。具体上,本实施例中第三触点10设置于转子7上远离主体1的一端,上述弹性件则为抵置在壳体6和转子7之间的弹簧12,且为利于转子7的稳定布置,在转子7端部上设置有支撑轴,壳体6上也形成有转动容纳该支撑轴的容纳孔,弹簧12装于容纳孔中,并顶置在支撑轴上便可。环状的触片11也即绕上述壳体6上的容纳孔布置,采用环状结构,可在转子7转动的任何角度时,均能保证在旋钮本体滑动时第三触点10与触片11的可靠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触点9及触片11通过穿设于壳体6内的电线引出便可与相关部件连接,而转子7上的第一触点8和第三触点10的引出,可直接通过电线由转子7引导出,但此时引出的电线需留有一定的富余量,且转子7不能为单方向的持续转动。或者,也可通过在转子7上设置同样呈环状的连接件,并在壳体6上布置可与该连接件弹性抵接的抵接件,再用穿设于壳体6上的电线从抵接件处引出,这样可实现转子7单方向的持续转动。第一触点8和第三触点10通过电线引出后,与相关部件连接,便可实现旋钮结构转动下的多档控制,以及按压时的开关控制。

本实施例中,除了使第三触点10设置于转子7上远离主体1的一端,当然也可使第三触点10设置在靠近于主体1的一端,此时触片11也相应布置于壳体6上的另一侧,通过对主体1施加牵拉力便可实现第三触点10和触片11之间的连接。而对于使第三触点10与触片11脱离连接的弹性件,则可使弹簧12的两端连接于壳体6和转子7的支撑轴之间,或者使弹簧12抵置在转子7靠近于主体1的一端与壳体6之间便可。

本实施例的具有信标的旋钮结构通过对旋钮本体的转动可实现多当控制功能,通过对旋钮本体的按压或牵拉可实现开关控制功能,而且在旋钮本体转动过程中,形成于信标盘2上的信标方向固定不变,从而不仅能够通过信标的设置提高旋钮结构的外观品质,也可避免信标随旋钮转动而对美观性造成影响。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具有信标的旋钮结构,其具有和实施例一中的具有信标的旋钮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中所示,本实施例中设置于信标盘2上的限制部为固连在信标盘2一侧的第二吸引件15,而在与壳体6相同的,以构成安装载体一部分的面板13上则设置有位于主体1一侧的第一吸引件14,第一吸引件14与第二吸引件15相吸引,从而可通过两者间的相吸引,限制信标盘2随主体1的转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吸引件14和第二吸引件15均可采用磁铁,该限制部的结构形式可适用于旋钮本体于安装载体上竖直布置的情形,也即信标盘2端面为水平布置的情况。当然,其可同样适用于旋钮本体水平布置的情形。为保证信标盘2固连第二吸引件15时的布置稳定性,在信标盘2上相对于第二吸引件15的另一侧也可固连一配重块。而旋钮本体与安装载体之间的触点设置及连接形式可参见实施例一中的描述,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具有信标的旋钮结构通过对旋钮本体的转动能够实现多当控制功能,通过对旋钮本体的按压或牵拉也可实现开关控制功能,并且在旋钮本体转动过程中,形成于信标盘2上的信标方向固定不变,其不仅能够通过信标的设置提高旋钮结构的外观品质,也可避免信标随旋钮转动而对美观性造成影响。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具有信标的旋钮结构,如图4中所示,本实施例示出了基于实施例一中所述设计思想下的旋钮结构的另一种结构形式,具体上,本实施例中旋钮本体仅由转动设置于安装载体上的主体1构成,信标盘2为固连在主体1端部的透明状的端盖,在安装载体上还设置有对应于信标盘2布置的信标模板16,以及可将信标模板16投影于信标盘2上的投影部,信标模板16和投影部均容置于主体1内。

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投影部包括设置于信标模板16一侧的光源17,光源17可采用LED,投影部还包括相对于光源17设置于信标模板16另一侧的聚光筒18,以及位于聚光筒18和信标盘2之间的准直透镜19。在光源17的照射下,通过聚光筒18的聚光,以及准直透镜19的处理,信标模板16的形象会显示于透明状的信标盘2上,从而在信标盘2上形成信标,其具体可如图5中所示。

本实施例的具有信标的旋钮结构,通过信标模板16及投影部在安装载体上的布置,在主体1带动信标盘2相对于安装载体转动时,可使得形成于信标盘2上的信标相对于安装载体方向固定不变。从而可通过信标的设置提高旋钮结构的外观品质,也可避免信标随旋钮转动而对美观性造成影响。此外,本实施例中还可通过如实施例一中的第一触点8及第二触点9的布置结构,而实现旋钮本体的多档控制功能,其具体参见实施例一中的结构描述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