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芯连接稳定的低频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2136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压器,具体涉及一种磁芯连接稳定的低频变压器,属于变压器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低频变压器用来传播信号电压和信号功率,还可实现电路之间的阻抗匹配,对直流电具有隔离作用。高频变压器与低频变压器原理上没区别,但由于高频和低频的频率不同,变压器所用的铁芯不同,低频变压器一般用高导磁率的硅钢片.高频变压器则用高频铁氧体磁芯。低频小型变压器的磁芯包括E型、EI型和C型,E型是最常见的一种,该种磁芯整体通常包括带外足和内足的两个磁芯构成,两个磁芯配合连接,固定时在对应的两个外足之间加注连接胶水,这样的连接固定方式不稳定,在变压器受到震动或撞击时,两个磁芯容易在对应外足的连接处裂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低频变压器的磁芯连接固定方式不稳定,在变压器受到震动或撞击时造成磁芯裂开影响变压器使用的缺陷,提供一种磁芯连接稳定的低频变压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磁芯连接稳定的低频变压器,包括第一磁芯、凹槽、内足、凸块、线圈、外足、第二磁芯、外壳、连接部件、第一螺孔、第二螺孔、基板,所述第二磁芯的基底顶部设有两个所述外足,两个所述外足的中部设有所述内足,所述内足的外部缠绕所述线圈,两个所述外足的顶部均连接所述凸块,所述第一磁芯的内部设有两个所述凹槽,所述第一磁芯通过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二磁芯顶部的所述凸块相连接构成磁芯本体,所述磁芯本体的外部设有所述外壳,所述外壳的底端设有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的内部设有所述第一螺孔,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所述基板,所述基板的内部设有所述第二螺孔,所述外壳通过螺杆与所述基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凹槽的内部设有连接胶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磁芯和所述第二磁芯均采用硅钢片制成。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磁芯连接稳定的低频变压器,通过相互配合的凹槽和凸块,将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固定住,并在磁芯整体的外部设有保护外壳,能有效帮助整个磁芯应对震动和撞击,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增强整个磁芯的强度,避免了因为震动和撞击造成的两个磁芯连接处的开裂,而且外壳的安装和拆卸也很简单。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磁芯;2、凹槽;3、内足;4、凸块;5、线圈;6、外足;7、第二磁块;8、外壳;9、连接部件;10、第一螺孔;11、第二螺孔;12、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芯连接稳定的低频变压器,包括第一磁芯1、凹槽2、内足3、凸块4、线圈5、外足6、第二磁芯7、外壳8、连接部件9、第一螺孔10、第二螺孔11、基板12,第二磁芯7的基底顶部设有两个外足6,两个外足6的中部设有内足3,内足3的外部缠绕线圈5,两个外足6的顶部均连接凸块4,第一磁芯1的内部设有两个凹槽2,第一磁芯1通过凹槽2与第二磁芯7顶部的凸块4相连接构成磁芯本体,磁芯本体的外部设有外壳8,外壳8的底端设有连接部件9,连接部件9的内部设有第一螺孔10,外壳8的底部设有基板12,基板12的内部设有第二螺孔11,外壳8通过螺杆与基板12连接,使磁芯整体位于外壳8的内部,减轻了外部可能发生的震动和撞击。

凹槽2的内部设有连接胶水,使之与凸块4的连接更稳固。

第一磁芯1和第二磁芯7均采用硅钢片制成,硅钢片具有高导磁率。

具体原理:该种磁芯连接稳定的低频变压器,在安装外壳8时,先通过相互配合的凹槽2和凸块4,将第一磁芯1和第二磁芯2固定连接,然后将磁芯整体置于基板12顶部,最后将外壳8通过螺杆与基板12连接,使磁芯整体位于外壳8的内部,拆卸时反之即可,安装拆卸都很方便。且第一磁芯1与第二磁芯7均采用高导磁率的硅钢片,使用时该低频变压器可用来传播信号电压和信号功率,还可实现电路之间的阻抗匹配,对直流电具有隔离作用。

该种磁芯连接稳定的低频变压器,通过相互配合的凹槽2和凸块4,将第一磁芯1和第二磁芯2固定住,并在磁芯整体的外部设有保护外壳,能有效帮助整个磁芯应对震动和撞击,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增强整个磁芯的强度,避免了因为震动和撞击造成的第一磁芯1与第二磁芯7连接处的开裂,而且外壳8的安装和拆卸也很简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