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键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0811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按键开关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按键开关。



背景技术:

通常仪器仪表及电控设备中常用按键开关来实现各类控制,按键开关包括开关组件,开关组件上设有起闭电路的按钮部和用于固定按钮部的安装部,按钮部和安装部之间会存在缝隙。长期使用后,灰尘等杂质极易从这些缝隙进入到开关内部,接触到控制电路板,引发电路故障,甚至是安全事故严重影响开关的工作质量,且安全性能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密封安装部和按钮部之间的缝隙,能有效防止灰尘等杂质进入到开关内的一种按键开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按键开关,包括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上设有安装部,安装部上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按钮部,所述安装腔的腔壁与按钮部之间设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由橡胶材料制成,由安装腔的开口方向延伸至安装腔深度的一半位置设置,所述密封部上设有开口腔,所述开口腔的开口方向与安装腔的开口方向一致,所述密封部的外表面上设有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朝向安装腔的一端上设有环形卡槽,所述环形凸缘延伸出安装腔外,且环形卡槽扣合于安装部上,所述开口腔内设有活动件,所述活动件上设有供按钮部穿设的通槽,所述活动件由橡胶材料制成,且呈波纹管状设置,所述活动件相对与开口腔底壁连接的另一端上设有固定卡环,所述固定卡环相对按钮部的内壁上设有环形槽,所述按钮部上设有与环形槽相适配的凸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按钮部的凸沿上设有限位块,所述固定卡环的环形槽的槽壁上设有凸起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部与活动件呈一体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密封部的设置,有效的密封了安装部和按钮部之间存在的缝隙,能有效的防止灰尘等杂质进入开关组件内,避免造成内部的电元器件损坏,影响开关的工作质量,提升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放大图。

1、开关组件;2、安装部;20、安装腔;3、按钮部;30、凸沿;31、限位块;4、密封部;40、环形凸缘;41、环形卡槽;42、活动件;43、通槽;44、固定卡环;45、环形槽;46、凸起块。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按键开关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按键开关,包括开关组件1,所述开关组件1上设有安装部2,安装部2上设有安装腔20,所述安装腔20内设有按钮部3,所述安装腔20的腔壁与按钮部3之间设有密封部4,所述密封部4由橡胶材料制成,由安装腔20的开口方向延伸至安装腔20深度的一半位置设置,所述密封部4上设有开口腔,所述开口腔的开口方向与安装腔20的开口方向一致,所述密封部4的外表面上设有环形凸缘40,所述环形凸缘40朝向安装腔20的一端上设有环形卡槽41,所述环形凸缘40延伸出安装腔20外,且环形卡槽41扣合于安装部2上,所述开口腔内设有活动件42,所述活动件42上设有供按钮部3穿设的通槽43,所述活动件42由橡胶材料制成,且呈波纹管状设置,所述活动件42相对与开口腔底壁连接的另一端上设有固定卡环44,所述固定卡环44相对按钮部3的内壁上设有环形槽45,所述按钮部3上设有与环形槽45相适配的凸沿30。

所述按钮部3的凸沿30上设有限位块31,所述固定卡环44的环形槽45的槽壁上设有凸起块46。

所述密封部4与活动件42呈一体设置。

在安装过程中,先将密封部4安装于安装腔20内,将按钮部3通过活动件42上的通槽43穿设出,这样密封部4便起到密封按钮部3和安装腔20腔壁之间的缝隙的作用。在密封部4上设有环形凸缘40,环形凸缘40上设有环形卡槽41,将环形卡槽41扣合在安装部2上,达到将密封部4固定在安装部2上的作用。在活动件42上设有固定卡环44,固定卡环44上设有环形槽45,环形槽45将按钮部3上的凸沿30扣合,起到将活动件42固定在按钮部3上的作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有效防止灰尘等杂质的进入,提升安全性能。

将活动件42设置成波纹管状且由橡胶材料制成,具有很好的弹性,在按压按钮部3的过程中,波纹管状的活动件42便能随着按钮部3一起上下运动,易变形,也易恢复原状,能保证密封部4的密封效果。在按钮部3的凸沿30上设有限位块31,在固定卡环44的环形槽45槽壁上设有凸起块46,当凸沿30固定于环形槽45内时,活动件42在随按钮部3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凸沿30上的限位块31受到环形槽45内凸起块46的卡设作用,凸沿30不会轻易从环形槽45内挣脱,进一步提升密封部4的密封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