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警按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6811阅读:557来源:国知局
报警按钮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动报警装置,特别涉及报警按钮。



背景技术:

报警按钮是一种能够反映紧急情况的装置,有效地操作报警按钮能够提高后台工作人员对用户情况的了解。报警按钮一般包括底座和设有窗口的前壳,前壳的内侧设有遮挡于窗口处的按片,底座内安装有线路板,线路板上设有抵接于按片内侧的触发开关,当按片被按下后,其能驱动触发开关动作,以通过线路板发出报警信号。

而在实际应用中,报警按钮设置在较为明显的位置,且报警按钮自身也比较显眼,容易引起周边孩子的注意,勾起他们的好奇心,使孩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按报警按钮上的按片,从而造成后台工作人员接收到错误的报警信号,给后台工作人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被误触发的报警按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报警按钮,包括前壳和触发开关,所述前壳的端面贯穿有滑移槽,所述滑移槽的一端设有串联于触发开关的第一常闭微动开关,所述滑移槽内滑移连接有抵接于第一常闭微动开关以使第一常闭微动开关保持断开状态的抵接板,所述前壳的外侧设有用于驱动抵接板离开第一常闭微动开关的动触点以使第一常闭微动开关恢复常闭状态的驱动组件。

采用上述方案,使得在使用报警按钮以前,必须先执行一个步骤,即先通过驱动组件将抵接板带离第一常闭微动开关,使得第一常闭微动开关恢复闭合状态,从而导通触发开关,使得触发开关能够被触发;反之,若没有执行该步骤,则第一常闭微动开关能够在抵接板的挤压下处于断开状态,以切断触发开关,这时即便触发开关动作,也无法被触发,从而降低了发生误操作的风险。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盖合于滑移槽并沿抵接板的滑移方向滑移伸缩的滑板和固定于前壳的外侧以供所述滑板滑移伸缩的滑轨,所述滑板上靠近滑移槽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抵接板,所述前壳的外侧还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滑板上远离抵接板的一端的后方,所述支撑板与滑板上远离抵接板的一端保持有间隙,所述滑板上远离抵接板的一端设有抵触于支撑板以使所述滑板驱动抵接板抵接于第一常闭微动开关的第一弹性件。

采用上述方案,滑轨能够包裹住滑板,使滑板能够在前壳的外侧伸缩滑移,以驱动端部的抵接板沿着滑移槽进行滑移;支撑板为第一弹性件提供了着力点,设置于支撑板与滑板之间的第一弹性件能够驱动滑板沿着靠近第一常闭微动开关的方向滑移,直至抵接板抵接在第一常闭微动开关的动触点,使第一常闭微动开关断开。

作为优选,所述滑板上远离抵接板的一端还设有沿滑板的滑移方向延伸并穿设于第一弹性件内的导杆,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供所述导杆滑移穿设的穿孔。

采用上述方案,穿设于第一弹性件内的导杆起到支撑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使第一弹性件在收缩时不会发生弯曲,以保持其弹性效果;同时导杆与穿孔的滑移配合还能起导向作用,使滑板在滑轨内滑移时能够更加平稳。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上于穿孔的边沿位置向外延伸有套设于导杆的导向筒。

采用上述方案,导向筒能够限定导杆的摆动幅度,从而进一步提升导杆在穿孔内滑移时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滑板远离抵接板的一端向外延伸有垂直于滑板的滑移方向并抵接于滑轨的凸起件。

采用上述方案,凸起件既能起到限位作用,使滑板不会在第一弹性件的推力作用下离开滑轨,同时凸起件又能起到“手柄”的作用,方便通过滑板驱动抵接板离开第一常闭微动开关的过程中进行着力。

作为优选,所述前壳的外侧还设有用于保持抵接板与第一常闭微动开关之间分离状态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开设于前壳并位于滑板下方的滑移孔、固定于前壳的内侧并与滑移孔相连通的套筒、滑移穿设于所述套筒内的限位杆、嵌合于套筒底部的端盖及开设于滑板上的定位孔,所述滑移孔位于定位孔的滑移路径上且位于定位孔靠近支撑板的一侧,所述限位杆的底端设有一端抵接于端盖以驱动限位杆的端部超出前壳的第二弹性件,所述滑移孔的开口边缘沿径向向内延伸有第一限位圈,所述限位杆的侧壁于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限位圈;

当定位孔与滑移孔连通时,所述第二弹性件驱动限位杆插入所述定位孔内,且所述第一限位圈与第二限位圈相互抵接。

采用上述方案,限位组件能够在滑板被拉开后对其进行定位,使得在驱动触发开关动作的过程中,无需一直用手扣着滑板,使抵接板保持与第一常闭微动开关的分离状态,增加了操作的便利性;当滑板滑移至定位孔与滑移孔相连通的状态时,位于套筒内的第二弹性件能够驱动限位杆伸出前壳的外侧端面并进入至定位孔内,从而将滑板限定在当前位置;通过第一限位圈与第二限位圈相互抵接,能够有效避免限位杆被第二弹性件弹出滑移孔。

作为优选,所述套筒的内壁环设有若干沿轴向设置的滑杆,所述第二限位圈的外侧环设有若干与所述滑杆一一对应并且滑移连接的滑槽。

采用上述方案,使得限位杆能够沿着滑杆的长度方向进行平移,从而提高限位杆移动时的稳定性,使限位杆能够直进直出定位孔,提高了滑板的锁定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端盖的外侧设有第一螺纹,所述套筒的内侧于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与第一螺纹相互配合的第二螺纹,所述端盖通过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连接于套筒的底部。

采用上述方案,方便端盖从套筒的底部进行拆装,从而将第二弹性件和限位杆从套筒内取出,或者将限位杆和第二弹性件依次安装至套筒内,增加了零件更换的便利性与可实施性。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杆的顶端设置有球头,所述球头的顶部设置有凹点。

采用上述方案,球头使得限位杆的端部能够更加容易地插入到定位孔内;若要使滑板复位,需要使用外径小于定位孔的复位插针抵压限位杆的端部,将限位杆克服第二弹性件的弹力压入至滑移孔内,便能解除滑板的锁定,而开设于球头上的凹点更加方便复位插针进行着力,使得操作更加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前壳的外侧于滑移槽的边沿位置设有用于包裹滑板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靠近支撑板的一端开设有供滑板穿设的开口,所述滑板的活动端设有水平向下倾斜的导向面。

采用上述方案,防护罩能够有效保护滑移槽不受外界灰尘的干扰,导向面的设置使得滑板更易插入至防护罩的开口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操作触发开关动作以前,若未将抵接板带离第一常闭微动开关,使第一常闭微动开关恢复至常闭状态,触发开关则无法被启动,从而降低了发生误操作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4为图1所示A-A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7为图5所示B-B的剖视图。

图中:1、前壳;2、触发开关;3、滑移槽;4、第一常闭微动开关;5、抵接板;6、滑板;7、滑轨;8、支撑板;9、第一弹性件;10、导杆;11、第二常闭微动开关;12、导向筒;13、凸起件;14、滑移孔;15、套筒;16、限位杆;17、端盖;18、定位孔;19、第二弹性件;20、第一限位圈;21、第二限位圈;22、滑杆;23、滑槽;24、第一螺纹;25、第二螺纹;26、球头;27、凹点;28、防护罩;29、导向面;30、按片;31、安装板;32、提示单元;33、条状凹槽;34、定位凸点;35、长腰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报警按钮,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和设有窗口的前壳1,前壳1的内侧设有遮挡于窗口处的按片30,底座内安装有线路板,线路板上设有抵接于按片30内侧的触发开关2,当按片30被按下后,其能驱动触发开关2动作,以通过线路板发出报警信号。

如图3所示,前壳1的端面贯穿有滑移槽3,滑移槽3连通于前壳1的内、外侧,且优选将滑移槽3设置于按片30的上方位置,使人能够更加容易察觉。

如图2和图3所示,滑移槽3的一端设有串联于触发开关2的第一常闭微动开关4,安装有第一常闭微动开关4的侧面延伸有与该侧面相平齐的安装板31,安装板31为第一常闭微动开关4提供了充足的放置空间。

第一常闭微动开关4的动触点在未受到外界的抵压时,能够保持常闭状态,从而使触发开关2随着按片30的驱动而正常地触发;反之,若第一常闭微动开关4的动触点受到了外界的抵压时,其就处于断开状态,以切断触发开关2,此时即便按下按片30,也无法使触发开关2正常触发。

如图3所示,滑移槽3内滑移连接有抵接于第一常闭微动开关4以使第一常闭微动开关4保持断开状态的抵接板5,抵接板5的板面平行于滑移槽3内安装有第一常闭微动开关4的侧面,使抵接板5能够更加平稳地抵压在第一常闭微动开关4的动触点上。

前壳1的外侧设有用于驱动抵接板5离开第一常闭微动开关4的动触点以使第一常闭微动开关4恢复常闭状态的驱动组件。如图1和图4所示,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前壳1外侧的滑板6和滑轨7,滑板6呈长条状,其沿着滑移槽3的长度方向盖合于滑移槽3并能沿抵接板5的滑移方向滑移伸缩;滑轨7固定于前壳1的外侧,其包裹于滑板6的板面,以供滑板6滑移伸缩,同时又不会让滑板6从前壳1上脱落。滑板6上靠近滑移槽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抵接板5,从而通过滑板6的滑移伸缩带动抵接板5在滑移槽3内进行相应的移动。且滑板6的长度应大于滑移槽3的长度,使滑板6能够带动抵接板5至滑移槽3的底端,以使抵接板5完全抵压在第一常闭微动开关4,使第一常闭微动开关4的动触点能够动作。

如图1所示,前壳1的外侧于滑移槽3的边沿位置设有用于包裹滑板6的防护罩28,防护罩28能够有效保护滑移槽3不受外界灰尘的干扰,避免灰尘进入前壳1的内侧而导致报警按钮内部的电子元器件损坏。防护罩28靠近支撑板8的一端开设有供滑板6穿设的开口,滑板6能够通过该开口进入到防护罩28内并与滑移槽3内的抵接板5相固定。滑板6的活动端设有水平向下倾斜的导向面29,导向面29的设置使得滑板6更易插入至防护罩28的开口内,从而增加滑板6滑移时的顺畅性。

如图1所示,前壳1的外侧还固定有支撑板8,支撑板8的板面优选垂直于前壳1的外侧,同时垂直于滑板6的滑移方向。支撑板8位于滑板6上远离抵接板5的一端的后方,并与滑板6上远离抵接板5的一端保持有间隙,该间隙为滑板6的伸缩滑移提供了空间。

如图1所示,滑板6上远离抵接板5的一端设有抵触于支撑板8以使滑板6驱动抵接板5抵接于第一常闭微动开关4的第一弹性件9,第一弹性件9优选为压簧,压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支撑板8与滑板6之间,且数量优选为两组,分别对称抵接在支撑板8的端面两侧,使得第一弹性件9提供给滑板6的支撑弹力能够更加平衡。

如图1所示,滑板6上远离抵接板5的一端还设有沿滑板6的滑移方向延伸并穿设于第一弹性件9内的导杆10,导杆10的杆身垂直于支撑板8的板面,且数量优选为两根,两个导杆10分别穿设于各自对应的第一弹性件9内。支撑板8上开设有供导杆10滑移穿设的穿孔,穿孔的数量也优选为两个,分别供各自对应的导杆10穿设。支撑板8上于穿孔的边沿位置向外延伸有套设于导杆10的导向筒12,导向筒12垂直于支撑板8的板面,从而为导杆10提供更强的导向能力。当滑板6沿着滑移槽3的方向进行滑移伸缩时,导杆10能够在各自对应的穿孔内进行滑移,同时第一弹性件9进行相应的伸缩。

如图1所示,滑板6远离抵接板5的一端向外延伸有垂直于滑板6的滑移方向并抵接于滑轨7的凸起件13,凸起件13优选呈板状,其板面垂直于滑板6的板面,同时垂直于滑板6的滑移方向,且板面超出滑轨7的端面一定距离。

为了使人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触发开关2是否处于能被触发状态,报警按钮上还设有提示单元32,如图2和图6所示,提示单元32包括第二常闭微动开关11、蜂鸣器SP和自闪烁发光二极管LED,其中蜂鸣器SP安装于前壳1的内侧,而自闪烁发光二极管LED设置于前壳1的外侧。第二常闭微动开关11设置于滑移槽3内安装有第一常闭微动开关4的侧面,并位于第一常闭微动开关4的一侧,同时第二常闭微动开关11串联于蜂鸣器SP的供电回路,自闪烁发光二极管LED并联于蜂鸣器SP,其阳极与阴极分别与供电电源的正负极相对应。自闪烁发光二极管是一种集成一体化复合器件,内具有已设定程序的控制电路及LED发光管,使用时,无需再外设振荡电路,只要接上工作电源,就能以闪烁方式发光,从而提升了警示效果。

前壳1的外侧还设有用于保持抵接板5与第一常闭微动开关4之间分离状态的限位组件,如图4所示,限位组件包括开设于前壳1并位于滑板6下方的滑移孔14、固定于前壳1的内侧并与滑移孔14相连通的套筒15、滑移穿设于套筒15内的限位杆16、嵌合于套筒15底部的端盖17及开设于滑板6上的定位孔18,套筒15为限位杆16的滑移提供了更加充足的空间。其中滑移孔14与定位孔18优选位于滑板6的滑移中线上,且套筒15的内孔优选与滑移孔14的孔径一致,从而连通成一体的滑道。限位杆16轴向设置于套筒15的内孔,且外径小于套筒15的内径,从而为限位杆16的滑移提供了空间。

如图4所示,限位杆16的底端设有一端抵接于端盖17以驱动限位杆16的端部超出前壳1的第二弹性件19,第二弹性件19也优选为压簧,限位杆16的底端及端盖17的内侧面均设有定位凸点34,压簧的两端分别套设于两个定位凸点34上,通过压簧能够为限位杆16提供向外弹出的弹力。

如图4所示,滑移孔14的开口边缘沿径向向内延伸有第一限位圈20,第一限位圈20所形成的内圆孔径应等于或略大于限位杆16的直径,使得限位杆16能够在第二弹性件19的弹力作用下通过第一限位圈20的内圆弹出至前壳1的外侧。限位杆16的侧壁于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限位圈21,第二限位圈21优选与滑移孔14的内壁相抵接,从而提升限位杆16滑移时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套筒15的内壁环设有若干沿轴向设置的滑杆22,滑杆22的数量优选为四根,四根滑杆22等间隔排列,第二限位圈21的外侧环设有若干与滑杆22一一对应并且滑移连接的滑槽23,滑槽23的数量也优选为四个,四个滑槽23与四根滑杆22的位置一一对应。滑杆22与滑槽23的滑移配合使得限位杆16在套筒15内进行滑移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前、后、左、右方向上的晃动,从而提升了限位杆16的稳定性。

如图7所示,滑移孔14位于定位孔18的滑移路径上且位于定位孔18靠近支撑板8的一侧,使得滑板6向着远离第一常闭微动开关4的方向滑移一定的距离后,滑板6上的定位孔18能够与前壳1上的滑移孔14相对并且连通。当定位孔18与滑移孔14连通时,第二弹性件19驱动限位杆16插入定位孔18内,且第一限位圈20与第二限位圈21相互抵接,使得限位杆16不会在第二弹性件19的作用下被弹出滑移孔14。滑轨7的上端断裂形成间隔,该间隔位于滑板6的中线位置,且大于定位孔18的孔径,使得定位孔18不会被滑轨7的上端遮挡住。

如图3所示,端盖17的外侧设有第一螺纹24,套筒15的内侧于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与第一螺纹24相互配合的第二螺纹25,端盖17通过第一螺纹24与第二螺纹25连接于套筒15的底部,该结构使得端盖17能够从套筒15的底部进行拆装,为了方便操作,在端盖17的外端面设置一个条状凹槽33。

在拆卸端盖17时,只需利用“一”字螺丝刀、翘片等工具将端盖17从套筒15上拧下,使套筒15的底部裸露出来,便可将内部的第二弹性件19及限位杆16取出。当需要安装端盖17时,只需利用工具将端盖17重洗拧紧至第二螺纹25上即可,此时设置于套筒15内的滑杆22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得端盖17无法进一步被拧紧。

如图4所示,限位杆16的顶端设置有球头26,球头26使得限位杆16的端部能够更加容易地插入到定位孔18内。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正常情况下,滑板6在第一弹性件9的弹力作用下抵接在滑移槽3内安装有第一常闭微动开关4的侧面,以驱动抵接板5抵压在第一常闭微动开关4及第二常闭微动开关11的动触点上,使第一常闭微动开关4与第二常闭微动开关11全都断开,以分别切断报警按钮上的触发开关2、蜂鸣器SP及自闪烁发光二极管LED。此时即便按下按片30,触发开关2也无法被触发,同时蜂鸣器SP不发出警报,且自闪烁发光二极管LED不发光。

同时,限位杆16被抵压在滑移孔14内,而第二弹性件19在限位杆16的挤压下收缩。

当需要按下按片30触发警报时,必须先通过凸起件13将滑板6向外拉出,以带动滑板6上的定位孔18靠近外壳上的滑移孔14,此时第一弹性件9在滑板6的挤压下收缩,以发生弹性形变。当滑板6滑移至定位孔18与滑移孔14相对的位置时,定位孔18与滑移孔14相连通,此时限位杆16在第二弹性件19的弹力作用下弹出,以卡入定位孔18内,从而锁定滑板6在滑移方向上的位置。当滑板6被锁定后,抵接板5在滑板6的带动下远离第一常闭微动开关4与第二常闭微动开关11,使得第一常闭微动开关4与第二常闭微动开关11恢复至常闭状态,从而导通触发开关2,此时蜂鸣器SP发出警报声,同时自闪烁发光二极管LED进行灯光闪烁。若按下按片30,触发开关2能够被触发。蜂鸣器SP与自闪烁发光二极管LED能够时刻提醒触发开关2当前正处于能被触发状态。

若要使蜂鸣器SP与自闪烁发光二极管LED停止提示,需要先解除滑板6的锁定,将复位插针通过定位孔18抵压限位杆16的端部,以将限位杆16重新顶回滑移孔14内,便能解除滑板6的锁定。如图7所示,为了方便复位插针的着力,在球头26的顶部设置有凹点27。

如图5所示,定位孔18的边沿向着第一弹性件9被压缩的方向延伸有长腰孔35,该长腰孔35的宽度应小于限位杆16的外径。当通过复位插针解除滑板6的锁定后,若立刻拔出复位插针,限位杆16又会重新弹出,使滑板6无法正常复位。此时长腰孔35为滑板6提供了一段滑移距离,以使长腰孔35能够压住限位杆16的端部,使限位杆16无法弹出,此时即便拔出复位插针,滑板6也能在第一弹性件9的弹力作用下向着靠近第一常闭微动开关4及第二常闭微动开关11的方向移动,直至抵接板5抵压在第一常闭微动开关4与第二常闭微动开关11上,以使第一常闭微动开关4与第二常闭微动开关11断开,以分别切断触发开关2、蜂鸣器SP和自闪烁发光二极管LED。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