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极群压紧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2823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蓄电池极群压紧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蓄电池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电池极群压紧机构。



背景技术:

在蓄电池的装配过程中,需要进行极群的压紧,从而使得极群在装配完成后结构稳定,充放电性能好,提高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但是,现有的蓄电池极群的装配夹紧需要单独进行操作,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装配时需要进行重新定位,在夹紧完成后到装配前仍需要输送,导致夹紧效果差,蓄电池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难以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紧凑,压紧效果好,能够实现有效定位和自动化装配效率高的蓄电池极群压紧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蓄电池极群压紧机构,包括设置在装配生产线上的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的滑动导轨、匹配滑动设置在滑动导轨上的滑动支撑板、分别设置在滑动支撑板和支架上的滑动夹紧组件和固定夹紧组件,所述的滑动夹紧组件和固定夹紧组件的结构相同,滑动夹紧组件包括立板、与立板平行设置的内压板、匹配嵌设在内压板上的上下两卸料块、和设置在卸料块与立板之间的卸料气缸,所述的内压板中部与立板设置有连接块,所述的滑动夹紧组件和固定夹紧组件之间的立板上穿设有多根导向杆,导向杆与固定夹紧组件的立板固定连接,与滑动夹紧组件对应的导向杆的端部设置有施压板,施压板与滑动夹紧组件的立板之间设置有施压气缸,在滑动夹紧组件和固定夹紧组件之间的导向杆上套设有多道中隔板和间隔调节套,间隔调节套与导向杆之间设置有锁紧螺栓。

所述的支架下部设置有导向装配组件,导向装配组件包括装配导向滑杆、和滑动套设在装配导向滑杆上的多个导向板,相邻两导向板之间形成导向装配定位槽,导向装配定位槽呈收敛口结构。

所述的支架上设置有下支撑定位组件,所述的下支撑定位组件包括两对应设置的三角定位板,所述的三角定位板与支架枢接,且在支架与三角定位板之间设置有开合气缸。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紧凑,其通过对滑动夹紧组件和固定夹紧组件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有效的夹紧,与此同时,在进行卸料过程中能够通过卸料气缸的作用,实现一定的作用缓冲,从而使得卸料更加便捷,不会发生卸料过程中隔板与极群粘接等情况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夹紧效果,同时在装配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实现定位装配,大大提高了装配的性能,提高了蓄电池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下支撑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1为支架、2为滑动导轨、3为滑动支撑板、4为立板、5为内压板、6为卸料块、7为卸料气缸、8为连接块、9为导向杆、10为施压板、11为施压气缸、12为中隔板、13为间隔调节套、14为装配导向滑杆、15为导向板、16为导向装配定位槽、17为三角定位板、18为开合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参见图1和图2,一种蓄电池极群压紧机构,包括设置在装配生产线上的支架1、设置在支架1上的滑动导轨2、匹配滑动设置在滑动导轨2上的滑动支撑板3、分别设置在滑动支撑板3和支架1上的滑动夹紧组件和固定夹紧组件,所述的滑动夹紧组件和固定夹紧组件的结构相同,滑动夹紧组件包括立板4、与立板平行设置的内压板5、匹配嵌设在内压板5上的上下两卸料块6、和设置在卸料块6与立板4之间的卸料气缸7,所述的内压板中部与立板设置有连接块8,所述的滑动夹紧组件和固定夹紧组件之间的立板上穿设有多根导向杆9,导向杆与固定夹紧组件的立板固定连接,与滑动夹紧组件对应的导向杆的端部设置有施压板10,施压板与滑动夹紧组件的立板之间设置有施压气缸11,在滑动夹紧组件和固定夹紧组件之间的导向杆上套设有多道中隔板12和间隔调节套13,间隔调节套与导向杆之间设置有锁紧螺栓。

所述的支架下部设置有导向装配组件,导向装配组件包括装配导向滑杆14、和滑动套设在装配导向滑杆上的多个导向板15,相邻两导向板之间形成导向装配定位槽16,导向装配定位槽16呈收敛口结构。

所述的支架上设置有下支撑定位组件,所述的下支撑定位组件包括两对应设置的三角定位板17,所述的三角定位板与支架枢接,且在支架与三角定位板之间设置有开合气缸18。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紧凑,其通过对滑动夹紧组件和固定夹紧组件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有效的夹紧,与此同时,在进行卸料过程中能够通过卸料气缸的作用,实现一定的作用缓冲,从而使得卸料更加便捷,不会发生卸料过程中隔板与极群粘接等情况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夹紧效果,同时在装配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实现定位装配,大大提高了装配的性能,提高了蓄电池的质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