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型电池板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2818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型电池板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型电池板栅。



背景技术:

高型电池极板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会因为内部活性物质膨胀导致极板增长,随着正负极板的高度增长,极板的高度超过隔板的高度,不仅会造成极耳弯曲,严重时更容易造成电池短路,导致电池报废。板栅是制作电池极板的重要结构,图1为一种典型的电池板栅结构,其包括板栅本体1,板栅本体1上设置有极耳2。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型电池板栅,以防止高型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电池极板向上增长,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型电池板栅,包括其上设有极耳的板栅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栅本体的底边上设置向下伸出的、并且在外力作用下能够折弯变形的底脚。

本申请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优选方案:

所述底脚设置有两个以上,且这些底脚沿着所述板栅本体的底边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分布。

所述底脚共设置有两个,并且这两个底脚在所述板栅本体的侧视方向上一左一右呈“八”字型分布。

所述的两个底脚以所述板栅本体的竖向中轴线为中心对称布置。

所述底脚与所述板栅本体的底边为一体结构。

所述极耳设置在所述板栅本体的顶边上。

所述底脚的底边为圆弧边。

该高型电池板栅为正极板栅或负极板栅。

本申请的优势在于:本申请在电池板柵底部增加了底脚结构,当使用该电池板柵的电池极板放入电池壳时,向下延伸的底脚可保证在电池壳底部腾出足够的空间。当电池极板随着长时间使用增长时,此时电池极板可以凭借自重及外部力向下压弯底脚,从而防止电池极板向上增长,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高型电池板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高型电池板栅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板栅本体,2-极耳,3-底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便于对本申请公开内容更清楚透彻的理解,其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的字词仅是针对所示结构在对应附图中位置而言。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会意识到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具体细节描述可以被省略,或者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组件或材料。在一些例子中,一些实施方式并没有描述或没有详细的描述。

此外,本文中记载的技术特征、技术方案还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意合适的方式组合。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易于理解与本文提供的实施例有关的方法的步骤或操作顺序还可以改变。因此,附图和实施例中的任何顺序仅仅用于说明用途,并不暗示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除非明确说明要求按照某一顺序。

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图2示出了本申请这种高型电池板栅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与传统高型电池板栅相同的,该高型电池板栅也包括板栅本体1,板栅本体1的顶边上设有向上延伸的极耳2。

本实施例的关键改进在于,所述板栅本体1的底边上设置向下伸出的、并且在外力作用下能够折弯变形的两个底脚3,并且这两个底脚3一左一右呈“八”字形间隔分布。

本实施例在电池板柵底部增加了底脚结构,当使用该电池板柵的电池极板放入电池壳时,向下延伸的底脚3可保证在电池壳底部腾出足够的空间。当电池极板随着长时间使用增长时,此时电池极板可以凭借自重及外部力向下压弯底脚3,从而防止电池极板向上增长,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两个底脚3以所述板栅本体1的竖向中轴线为中心对称布置,也就是说这两个底脚3在板栅本体1的横向宽度方向上对称布置。如此保证两个底脚3承受的纵向压力一致,防止电池板柵在电池壳内向左或向右偏移。

并且,上述两个底脚3在板栅本体1的侧视方向上一左一右呈“八”字型分布。换言之,这两个底脚3并非完全笔直地向下延伸,而是在倾斜于板栅本体1的板面方向上,一个向左下方延伸,另一个向右下方延伸。将这两个底脚3呈“八”字型设置,大大提高了底脚3受压时的变形能力。

上述底脚3与板栅本体1的底边为一体结构,当然二者也可以采用分体组装结构(如焊接)。

为了防止底脚3划伤电池壳内壁,本实施例将所述底脚3的底边设置成圆弧边结构。

本实施例这种高型电池板栅可以用作正极板栅,也可以用作负极板栅。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底脚3的数量不局限于两个,也可以设置1个、3个或更多个,但是,为了保证电池极板在电池壳内位置的稳固度,一般底脚3的数量需在两个以上,这些底脚3沿着板栅本体1的底边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分布。而底脚3设置成两个为最佳,如此既能够保证电池极板的位置稳定性,又节省制作成本,同时还能够保证底脚3在受力时的塌陷变形能力。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