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叠加磁极化场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1109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叠加磁极化场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方法用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超叠加磁极化场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纳米材料,是一种新型的超细材料,其尺寸在1nm以下至100nm的微小颗粒,它被广泛应用在航天、能源、材料、农业、医疗、环保、防腐等行业中,主要特点表现为四大效应,表面与界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未来纳米材料将会以一种质量极高的材料性能取代很多种常规材料,有着广泛应用前景。

磁性材料,主要是以烧结或者粘结的方法制造的,再经切割成型、充磁等工序,即构成各种各样磁性能较高的磁体产品或者磁片产品,如纳米级磁性材料的磁体、纳米复合磁性材料的磁体、稀土纳米磁性材料的磁体、铁氧体磁性材料的磁体、钕铁硼磁性材料的磁体、钐钴磁性材料的磁体、铝镍钴磁性材料磁体、铁铬钴磁性材料的磁体等磁性材料的磁体,它们的形状可以是瓦形、长方形圆形、圆柱形等任何形状的,都是由生产厂按用户所要求的规格,切割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磁块产品或者磁片产品。这些磁性产品被广泛应用各个领域,如计算机、能源、环保、农业等领域。

磁化技术是指物质在均匀磁场中,由宏观磁场与物质内部围观电子自旋感应磁场或者分子中的耦合叠加磁矩之间相互作用(引力和斥力),引起的耦合叠加磁矩的变化和光学性质的变化以及轨道能级的变化,按玻尔轨道壳层模型原理解释,由于宏观磁力大于围观分子感应磁矩的磁力,电子会被拉到较高壳层轨道上,拉到壳层的高度是由磁体性能所决定的,这就是所说电磁场对物质的磁化作用,物质内部形成的分子有序排列的效果,即磁化效果。

现有的节能减排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较为复杂,设备的成本较高,节能效果有限,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受到各种条件和环境限制,造成不能够大规模应用,并且后期的维护成本较高,造成经济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超叠加磁极化场的安装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后期维护成本极少,能够长期稳定工作,具有极佳的使用效果和推广价值。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为:

一种超叠加磁极化场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2个及以上的基本体,所有基本体的侧面通过连接结构两两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该整体结构套接在原料管道的圆周外侧,或附着在原料管道的圆周内侧,或附着在原料容器的外侧或内侧;连接结构包括铰接转动结构和固定开合结构,铰接转动结构将相邻的两个基本体转动连接,固定开合结构将相邻的两个基本体固定连接并且能够开合;基本磁体固定在基本体上。

优选的,超叠加磁极化场是将单个磁体固定在紧固结构中,利用外力将磁体碎裂而保持原有磁体的整体形状,磁体碎裂的裂口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得到基本磁体;再将若干个基本磁体排列后使基本磁体的磁场叠加形成超叠加磁极化场。

优选的,基本体是2个截面为弧形的基本体,两个基本体的两个连接处分别通过一个铰接转动结构和固定开合结构连接,所述铰接转动结构为铰接轴,固定开合结构为销孔与销轴固定结构;基本磁体固定在基本体的内侧面;基本体的内侧面贴合在圆形的原料管道外侧壁。

优选的,基本磁体的排列方式为环形、椭圆形或矩形。

优选的,多个基本磁体沿磁场方向叠加以增大超叠加磁极化场的磁场强度。

优选的,紧固结构包括紧固体和密封结构,紧固体承载和固定单个磁体;密封结构将单个磁体与紧固体结合以确保单个磁体破碎后保持整体形状。

优选的,紧固体上设有与单个磁体形状相同的放置槽,单个磁体安放在放置槽内;单个磁体与放置槽过盈配合;密封结构将放置槽与单个磁体的空隙及漏出部分密封以确保整体紧固强度。

优选的,放置槽为矩形;密封结构为粘合剂或弹性材料结构;放置槽为具有刚性的材质,包括树脂、橡胶、木材、玻璃、金属合金。

优选的,单个磁体的形状包括瓦形、长方形、圆形、圆柱形。

本实用新型同时公开了一种超叠加磁极化场的节能方法,所述节能方法是采用超叠加磁极化场对化学反应的原料进行磁场极化处理,以提高化学反应的效率实现节能;

超叠加磁极化场是将单个磁体固定在紧固结构中,利用外力将磁体碎裂而保持原有磁体的整体形状,磁体碎裂的裂口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得到基本磁体;再将若干个基本磁体排列后使基本磁体的磁场叠加形成超叠加磁极化场。

优选的,原料进行磁场极化处理,是利用超叠加磁极化场对流经超叠加磁极化场的原料分子进行处理,使原料分子的自由能增加,减少原料分子在化学反应前吸收的活化能,以提高化学反应效率和有效能量利用率实现的节能。

优选的,超叠加磁极化场,是将若干个基本磁体排列在原料管道内或者外侧面上使用,或在原料容器内侧或者容器外侧面上使用,使基本磁体的磁场叠加形成超叠加磁极化场;基本磁体的排列方式为环形、椭圆形或矩形。

优选的,多个基本磁体沿磁场方向叠加以增大超叠加磁极化场的磁场强度。

优选的,紧固结构包括紧固体和密封结构,紧固体承载和固定单个磁体;密封结构将单个磁体与紧固体结合以确保单个磁体破碎后保持整体形状。

优选的,紧固体上设有与单个磁体形状相同的放置槽,单个磁体安放在放置槽内;单个磁体与放置槽过盈配合;密封结构将放置槽与单个磁体的空隙及漏出部分密封以确保整体紧固强度。

优选的,放置槽为矩形;密封结构为粘合剂或弹性材料结构;放置槽为具有刚性的材质,包括树脂、橡胶、木材、玻璃、金属合金。

优选的,单个磁体的侧面贴附有不显磁性的纳米材料和/或红外材料;碎裂后的基本磁体和不显磁性的纳米材料或者红外材料产生叠加和综合效果,纳米材料和红外材料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产生良好的催化作用,以提高化学反应的效率实现的节能。

优选的,单个磁体是以烧结或者粘结的方法制备,再经切割成型、充磁工序制得的高磁性的磁体产品或者磁片产品,包括纳米级磁性材料的磁体、纳米复合磁性材料的磁体、稀土纳米磁性材料的磁体、铁氧体磁性材料的磁体、钕铁硼磁性材料的磁体、钐钴磁性材料的磁体、铝镍钴磁性材料磁体、铁铬钴磁性材料的磁体;单个磁体的形状包括瓦形、长方形、圆形、圆柱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如下,第一步就是将一块磁片,如规格为30mm*30mm*3mm的一块单个磁体通过合理的挤压方法,使单个磁体在紧固结构中的受控的条件下龟裂成几片,并保持在原位置形状和磁极方向不会改变而实现的一种“同极性叠加磁片”的结构,即基本磁体,磁体碎裂的裂口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以确保碎裂后的磁场方向不变;第二步是将1至N个“同极性叠加磁片”即基本磁体组合在一起,如环形组合的构成或者其它组合结构,实现超叠加极化的结构;第三步是利用1至N超叠加极化的结构再度并联组合在一起,实现极大的磁场强度,在本实用新型中对燃料分子进行处理以实现节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同极性叠加磁片”即基本磁体的结构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一块带有粘合剂的凹槽板上,装入匹配的磁片,再利用一块带有粘合剂的平板将磁片密封在凹槽内,在涂覆粘合剂形成带有磁片结构的材料,然后再经适当的挤压碎裂,将密封在凹槽内的磁片龟裂成形成几片磁片,由于封堵在凹槽内的磁片与凹槽是匹配的,再加上粘合剂作用,龟裂后的磁片不会形成有序排列的移位、磁力线方向也不会改变,即形了“同极性叠加磁片”,例如1至5个磁片,理论上只能所产生1至5个均匀磁场;按本实用新型中适当挤压的龟裂结构原理解释,假如把1至5个磁片经适当的挤压破裂后,会形成3至15个单独存在的磁片,由于磁片的受控条件下,龟裂的磁片不会形成有序排列的移位,依据同极性相斥原理,同极性磁片数量和产生磁同极性磁场数量都随磁片龟裂的数量而叠加增加,磁极线密度和磁极场的强度随磁片龟裂后边长的增长而增加,作用距离也会随之增大,即形成一种“同极性叠加磁片”。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结合纳米材或者红外材料一起使用,结构是在带有粘合剂的凹槽底部,接装上一层不显磁性的纳米材料或者一层红外材料,然后再装单个磁体,利用带有粘合剂的平板封堵后,再经适当的挤压龟裂构成的一种带有纳米材料或者红外材料的“同极性叠加磁片”的结构,对燃料分子的极化效果会更佳。

本实用新型第一步实现“同极性叠加磁片”的目的,在受控条件下通过适当的挤压,使得一块基本磁体龟裂成几块磁片构成的,原理是一块磁片只能产生一个由S极发出到N极吸收的均匀磁场,由于本实用新型中一块磁片是在受控条件下经适当挤压,龟裂后会形成的几片保持在原位置上不动和磁场磁极方向也不会改变的“同极性磁片”即基本磁体,同时在龟裂磁片之间会产生极强斥力,原本一个磁片只能产生的一个磁场,龟裂后会形成几片同极性磁片和同极性磁极场,因此同极性磁片数量和同极性磁场是以叠加的方式成倍增加的,磁极线的密度和磁极线的作用距离也会随之增大,实现的是原本一块磁片的磁性能瞬间增加至几倍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第二步实现“超叠加极化场”的目的,是利用由1至N个“同极性叠加磁片”即基本磁体,组成的环形构成,当然也可以是其它形状构成的,实现效果是同极性磁片数量急剧增多,磁性能是一块单个磁体的数倍甚至更大;第三步实现的“超叠加磁极化场的节能方法”的目的,是将由1至N个“超叠加磁极化场”并联组合构成的,由于龟裂后磁片数量的增加和经组以及再度组合,使得“同极性磁片”的叠加数量达到最大化,因此磁性能会得到更大的提高,进而在对物质做功时,极化率会达到最强化,效果的最佳化,即产生一种超叠加磁极化场的燃烧节能方的节能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超叠加磁极化场的节能方法”,所提供的是数量庞大的“同极性叠加磁片”和数量极庞大单独存在并叠加在一起“同极性磁极化场”以及“超叠加密度的磁极线”,所会产生的“超强的同极性磁极化力”,在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时,会使物质中分子或者原子电子(引力或者斥力)产生极大作用,由于本实用新型中宏观上的“超大叠加同极性磁力”在与物质内部围观电子自旋感应磁场或者分子中的耦合叠加磁矩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力和斥力)时,会引起分子中的耦合叠加磁矩变化和光学性质以及轨道能级的极大变化,按费因曼QED原理图解释,一个做垂直运动的电子,吸收一个与磁场相联系的光子而导致它运动倾角的发生偏转(在本实用新型中电子运动倾角发生偏转的角度会更大),使之延着一条新的路径前行,按玻尔轨道壳层模型原理解释,由于“超大超强的叠加极性力”与微观电子之间感应做功,电子会被拉到轨道能级壳层极密、壳层高度极高的轨道上,使得物质内部体系自由能达到大幅度增加,分子中电子的自旋方向处于平行状态,继而形成分子的超有序效果,电子在回落时形成的有效电势差或者电势能极大,所产生的能量是普通激发态效果的三倍(由爱因斯坦光化当量定律和费因曼QED原理图以及分子能量描绘图解释),从而达到在物质应用前经过本技术“超叠加极化场”处理后,会极大幅度的减少化学反应前吸收的活化能,这就是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超叠加磁极化场的节能方法”所起到的节能效果和环保效果,其磁性能的是同等磁片性能无法相比的,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所起到的极化效果也是目前磁化技术无法相比的。

当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纳米级磁性材料或者磁性材料结合不显磁性的纳米材料或者红外材料使用时,在对物质进行“超叠加极化场”做功时,龟裂后的纳米级磁性材料或者磁性材料和不显磁性的纳米材料或者红外材料会产生叠加或者综合效果、纳米材料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发挥良好的催化作用,其行为像一个巨大的顺磁性原子,可以快速响应外界的磁场变化,这些性质使得破裂的磁纳级磁性材料或者磁性材料和纳米材料或者红外材料的叠加的综合效应有了很大的利用应用空间,尤其在常温下辅助催化化学方面的应用。特别是催化反应领域,在准单相体系中,小的磁性分散颗粒因为它的高分散性、高反应活性、易扩散等优点。因此所有自旋方向排列成一个方向时,单畴颗粒内磁化方向统一。因为没有磁畴壁的移动,颗粒磁化方向只通过自旋方向的旋转而改变,这就是纳米颗粒的高矫顽力。因此,利用纳米级磁片或者普通磁片结合不显磁性的纳米材料或者红外材料,经过本实用新型适当的挤压将纳米级磁片或者普通磁片破裂的形成结构,会在纳米级磁性材料或者磁性材料的基础上使得纳米材料产生巨大强磁性能的效果,即可以作为良好辅助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领域应用,在与物质相互做功时,会使物质中原子和分子形成巨大的超顺磁原子和超巨大的顺磁性分子的有序排列结构,从而使介质体系的自由能得到巨大的增加,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活化能的吸收,最大程度上降低化学反应温度,最大程度上降低沸点的温度,最大程度上降低分流点温度的目的。

目前纳米作为代替催化的材料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如何解决金属纳米粒子催化剂还有一个使用寿命问题,特别是在工业生产上要求催化剂能重复使用,因此催化剂的稳定性尤为重要。在这方面金属纳米粒子催化剂目前还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如何避免金属纳米粒子在反应过程中由于温度的升高,颗粒长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上诉原因,暂时还不能够代替催化使用,但纳米材料可以在常温下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使得纳米特性充分体现出来,如纳米颗粒的高矫顽力特征,因此可以常温下在各种化学反应的初级反应时,对介质进行催化做功,得到是分子体系自由能能够得到巨大增加,从而巨大程度上减少初级反应前分子吸收的活化能的目的。

本发一种超叠加磁极化场的燃烧节能方,在燃烧反应领域应用时,即在燃料介质反应前,首先通过超叠加磁极化场的处理,使得体系自由能达到大幅度增加,继而大幅度的减少了燃料介质在反应前吸收的活化能,其节能率目前已达到10%-15%。如使用纳米级磁性材料或者普通磁性材料结合不显磁性的纳米材料或者结合红外材料时,同样的原理,最终会使燃烧反应火焰基本上消失,使体系自由能再度得到巨大的增加,再度大幅度减少燃料介质吸收活化能的比例可达90%以上,在反应时只释放出来有效的光能和热能,其节能率会增至20%至30%左右。也是对现有燃烧反应工艺的一种优化方法。

本实用新型“一种超叠加磁极化场的节能方法”同样适用于各种化学反应工艺。

本实用新型“一种超叠加磁极化场的节能方法”,在蒸馏介质或者分流介质或者精馏介质上应用时,即在被加热介质初级吸收热量升温前,首先经过超叠加磁极化场的处理,同样也会使体系自由能得到大幅度增加,继而达到大幅度减少被加热介质吸收的活化能和降低沸点温度以及降低分流点温度的目的。如使用龟裂后的纳米材料或者普通磁性材料结合不显磁性的纳米材料或者红外材料时,同样的原理,最终得到巨大幅度减少被加热介质吸收的活化能和巨大幅度降低沸点温度以及巨大幅度的降低分流点温度的目的,从另一个角度再次深度减少能源的消耗和保护环境,也是利用材料技术对现有蒸馏工艺、分流工艺、精馏工艺一种优化方法。

本实用新型中一块磁片经适当挤压破裂形成的几块磁片,不属于机械破碎制成的细磁粉的工艺。也不属于机械破碎过程中合金矫顽力的下降的“机械损伤”的概念;而经本实用新型中经适当挤压龟裂形成几块较大的磁片,整个过程没有机械粉碎和磨粉过程产生剧烈研磨和震动,所以不会破坏磁体内部的分子的有序排列,并且是在密封条件下进行的,也不会发生氧化的退磁现象,

如附图5中是实拍在受控条件下磁片龟裂成两片磁片,并保持在原位置和磁场方向没有发生变化的现象。在附图6中是实拍一片磁片在不受控条件下,龟裂成两片的磁片位置发生变化的现象,由于龟裂的磁片保持着原本磁性能,依据异极性相吸的原理,既吸引在一起形成一个形状改变的磁体,即一个由S极发出N级吸收的均匀磁场;如采用高精度秤具,分别对一块完成的磁片和龟裂成两块的磁片进行拉力实验,一块完成的磁拉力为1.48kg(图7是实际拍照显示拉力数据)、龟裂成两块的磁片拉力为1.6kg(图8实际拍照显示拉力数据),龟裂成四片时拉力为2.2kg。实验结果充分说明了,磁片经合理挤压龟裂后对磁片的性能不会受到影响,相反会大幅度提高磁片本身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中提出的一种“同极性叠加磁片”,是针对现有磁体或者磁片提出的一种能够在磁体原本性能的基础上得到大幅度提高的一种技术方案或者一种方法或者一种结构或者一种优化。

本实用新型中“同极性叠加磁片”中所采用的材料有以下几种:

1、磁性材料包括,纳米级磁性材料和磁体,可以是纳米复合磁性材料和磁体、稀土纳米材料和磁体、分子纳米磁性材料的磁体、表面镀纳米膜或者涂纳米膜的磁性材料的磁体、铁氧体磁性材料和磁体、钕铁硼磁性材料和磁体、钐钴磁性材料和磁体、铝镍钴磁性材料和磁体、铁铬钴磁性材料和磁体等磁性材料和磁体、软磁性材料的磁体。

2、使用的纳米材料,是指1以下至100纳米以下不显磁性的超细的颗粒纳米材料,包括;纳米粉末类料材、纳米纤维类材料、纳米膜类材料、纳米块类的四大类的纳米材料,也包括纳米复合类材料等其他纳米材料,如纳米陶瓷、纳米涂料等。

3、使用的红外材料包括,远红外材料、中红外材料、近红外材料和其它红外材料。

实用新型人对30mm*30mm*3mm规格的磁体进行碎裂前后的磁场强度变化实验。

实验设备:9片30mm*30mm*3mm规格的磁体;北京龙震天电子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电磁检测仪LZT-1000;固定塑料片;胶带;尺子;小铁锤。

实验方法:将一片30mm*30mm*3mm规格的磁体放置在固定塑料片上,用胶带将磁体和塑料片包裹固定为一体结构;用电磁检测仪的探头分别检测距离磁体0cm、1cm、2cm、3cm、4cm、5cm处的磁场强度,并记录数据,得到对照数据;然后用小铁锤击打磁体的正方形侧面的中部,使磁体碎裂为不规则的数片;再用电磁检测仪的探头分别检测距离磁体0cm、1cm、2cm、3cm、4cm、5cm处的磁场强度,并记录数据,得到实验数据。

采用同样的方法检测9片磁体在碎裂前后的磁场强度变化,对比前后的磁场强度增减情况。实验中碎裂的磁体见图10所示;实验中磁体与电磁检测仪的相对位置见图11所示。

试验后所得的实验数据见表1;表1中,由于实验4在实验过程中,胶带破裂使磁体碎裂蹦出,无法进行磁体强度检测,故在表中列出实验4和对照4的数据,但是不计入统计中。

表1、对照组与实验组中检测的磁场强度数据表。

表1中的距离为检测仪探头距离磁铁的距离;磁场强度的单位为μT。

将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的磁场强度求取平均值后,对比磁体碎裂前后磁场强度的变化大小,得到的统计比较数据见表2。

由表2中的实验数据对比得知,单个磁体碎裂形成基本磁体后,其磁场强度具有明显的增强,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碎裂的基本磁体,能够极大的增加磁场强度,提高极化效果和节能效果。

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同时,提交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近两年在各个工厂和锅炉中实际使用的节能效果检测报告,具体见5份检测报告,分别为“北京市电子工业环保技安中心检验报告”“直燃机产热量单耗天然气对比测试报告”“成都亿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检测报告”“复合极化技术郑州格尔国际酒店芭提雅洗浴0.5吨热水锅炉上应用报告”“复合极化技术在青岛石化有限公司应用报告”,得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能够极大提高燃烧效率和产热量,实现极佳的节能效果。

表2、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的磁场强度统计对比数据表。

表2中的距离为检测仪探头距离磁铁的距离;磁场强度的单位为μT。

本实用新型超叠加磁极化场的节能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该方法采用的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后期维护成本极少,能够长期稳定工作,并且能够达到10%至15%的节能效果,具有极佳的使用效果和推广价值,能够极大的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同极性叠加磁片”龟裂工艺结构简单,设置组合的“超叠加磁极化场”方法简单,实现“一种超叠加磁极化场的节能方法”方法也很简单,同时也便于加工生产制造和实际应用。

2、采用“一种超叠加磁极化场的节能方法”,对物质超叠加磁极化做功时,所产生的效果是,能够使介质体系自由能得到大幅度增加,达到减少各种介质化学反应时吸收的活化能的效果,其带来的节能效果可达到10%至15%左右,是目前磁化效果无法相比的。

3、采用高性能纳米级磁性材料或者普通磁性材料结合不显磁性的纳米材料或者红外材料,构成的“一种超叠加磁极化场的节能方法”,可以在常温下作为辅助催化剂使用,作用于介质,使介质体系的自由能得到巨大幅度的增加,达到巨大幅度达到减少介质化学反应时吸收的活化能的目的,其带来的节能效果会增至20%至30%左右,是一种能够起到催化剂效果或者起到辅助催化剂的效果的作用。

4、“同极性叠加磁片”和“一种超叠加磁极化场的节能方法”,适用于设置在容器内或者容器外壁上使用使用、也适用于设置在管道内或者管道外壁上使用。

5、“一种超叠加磁极化场的节能方法”,适用于各种化学反应、各种蒸馏、分流、精馏工艺、燃烧反应工艺或者过程的改进与优化。

6、待科学上解决了纳米颗粒在高温下长长的往问题后,本实用新型仍适用高温催化时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超叠加磁极化场的节能方法中的超叠加磁极化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普通叠加磁极化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凹槽内装有未龟裂磁片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4为凹槽内装有龟裂磁片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磁片在受控条件下龟裂后形成同极性磁片即基本磁体的照片。

图6为磁片龟裂成两片磁片后自吸形成的同一个磁体的照片。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A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磁体强度检测试验中碎裂的磁体照片。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磁体强度检测实验中磁体与电磁检测仪的相对位置照片。

图1-图4中:1.是一种超叠加磁极化场的节能方法的超叠加磁极化场;2.是超叠加磁极化场,3.是裂缝,4.是龟裂的磁片,5.S极,6.N极,7.是中心零点,8.是普通的同极性磁极化场,9.是低密度同极性磁力线,10.是磁片,11.是带有粘合剂的凹槽板,12.是凹槽,13.是带有粘合剂的平板,14.是同极性叠加磁片。

图7-图9中:1、销孔;2、销轴;3、基本磁体;4、右侧弧形基本体;5、原料管道;6、铰接环;7、铰接轴;8、左侧弧形基本体;9、弧形滑条;10、滑块;11、滑槽;12、张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为一种超叠加磁极化场的节能方法,所述节能方法是采用超叠加磁极化场对化学反应的原料进行磁场极化处理,以提高化学反应的效率实现节能;

超叠加磁极化场是将单个磁体固定在紧固结构中,利用外力将磁体碎裂而保持原有磁体的整体形状,磁体碎裂的裂口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得到基本磁体;再将若干个基本磁体排列后使基本磁体的磁场叠加形成超叠加磁极化场。

原料进行磁场极化处理,是利用超叠加磁极化场对流经超叠加磁极化场的原料分子进行处理,使原料分子的自由能增加,减少原料分子在化学反应前吸收的活化能,以提高化学反应效率和有效能量利用率实现的节能。

超叠加磁极化场,是将若干个基本磁体排列在原料管道内或者外侧面上使用,或在原料容器内侧或者容器外侧面上使用,使基本磁体的磁场叠加形成超叠加磁极化场;基本磁体的排列方式为环形、椭圆形或矩形。

多个基本磁体沿磁场方向叠加以增大超叠加磁极化场的磁场强度。

紧固结构包括紧固体和密封结构,紧固体承载和固定单个磁体;密封结构将单个磁体与紧固体结合以确保单个磁体破碎后保持整体形状。紧固体上设有与单个磁体形状相同的放置槽,单个磁体安放在放置槽内;单个磁体与放置槽过盈配合;密封结构将放置槽与单个磁体的空隙及漏出部分密封以确保整体紧固强度。

放置槽优选为矩形;密封结构为粘合剂或弹性材料结构;放置槽为具有刚性的材质,包括树脂、橡胶、木材、玻璃、金属合金。

单个磁体的侧面贴附有不显磁性的纳米材料和/或红外材料;碎裂后的基本磁体和不显磁性的纳米材料或者红外材料产生叠加和综合效果,纳米材料和红外材料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产生良好的催化作用,以提高化学反应的效率实现的节能。

单个磁体是以烧结或者粘结的方法制备,再经切割成型、充磁工序制得的高磁性的磁体产品或者磁片产品,包括纳米级磁性材料的磁体、纳米复合磁性材料的磁体、稀土纳米磁性材料的磁体、铁氧体磁性材料的磁体、钕铁硼磁性材料的磁体、钐钴磁性材料的磁体、铝镍钴磁性材料磁体、铁铬钴磁性材料的磁体;单个磁体的形状包括瓦形、长方形、圆形、圆柱形。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超叠加磁极化场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2个基本体,所有基本体的侧面通过连接结构两两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该整体结构套接在原料管道5的圆周外侧;连接结构包括铰接转动结构和固定开合结构,铰接转动结构将相邻的两个基本体转动连接,固定开合结构将相邻的两个基本体固定连接并且能够开合;基本磁体3固定在基本体上。

基本体是2个的截面为弧形的基本体,包括左侧弧形基本体8和右侧弧形基本体4,两个基本体的两个连接处分别通过一个铰接转动结构和固定开合结构连接,所述铰接转动结构为铰接轴7,固定开合结构为销孔1与销轴2固定结构;基本磁体3固定在基本体上;基本体的内侧面贴合在圆形的原料管道5外侧壁。基本体上均匀设置有基本磁体3,基本磁体3的侧面贴附有红外材料;在同一个基本磁体3的位置,沿原料管道5径向方向重叠放置2-5个基本磁体3,以叠加形成更强的磁场。

超叠加磁极化场是将单个磁体固定在紧固结构中,利用外力将磁体碎裂而保持原有磁体的整体形状,磁体碎裂的裂口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得到基本磁体;再将若干个基本磁体排列后使基本磁体的磁场叠加形成超叠加磁极化场。基本磁体的排列方式为环形,也可选椭圆形或矩形。

多个基本磁体沿磁场方向叠加以增大超叠加磁极化场的磁场强度。紧固结构包括紧固体和密封结构,紧固体承载和固定单个磁体;密封结构将单个磁体与紧固体结合以确保单个磁体破碎后保持整体形状。

紧固体上设有与单个磁体形状相同的放置槽,单个磁体安放在放置槽内;单个磁体与放置槽过盈配合;密封结构将放置槽与单个磁体的空隙及漏出部分密封以确保整体紧固强度。放置槽为矩形;密封结构为粘合剂或弹性材料结构;放置槽为具有刚性的材质,包括树脂、橡胶、木材、玻璃、金属合金。单个磁体的形状包括瓦形、长方形、圆形、圆柱形。

实施例3

如图8和图9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超叠加磁极化场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2个基本体,所有基本体的侧面通过连接结构两两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该整体结构套接在原料管道5的圆周内侧;连接结构包括铰接转动结构和固定开合结构,铰接转动结构将相邻的两个基本体转动连接,固定开合结构将相邻的两个基本体固定连接并且能够开合;基本磁体3固定在基本体上。

基本体是2个的截面为弧形的基本体,包括左侧弧形基本体8和右侧弧形基本体4,两个基本体的两个连接处分别通过一个铰接转动结构和固定开合结构连接,所述铰接转动结构为铰接轴7,固定开合结构为弧形滑条9与滑槽11配合固定结构,右侧弧形基本体4的上端设有弧形滑条9,左侧弧形基本体8的上端设有弧形的滑槽11,滑条在滑槽11内左右滑动,滑槽11的右端设有固定的滑块10,弧形滑条9穿过滑块10中部的通孔,弧形滑条9的左端设有与滑块10配合的限位块,滑槽11内设有张力弹簧12,张力弹簧12的左端固定在滑槽11内的左端,张力弹簧12的右端固定在弧形滑条9的中部,张力弹簧12为弧形滑条9提供向右的弹力;基本磁体3固定在基本体上;基本体的内侧面贴合在圆形的原料管道5外侧壁。基本体上均匀设置有基本磁体3,基本磁体3的侧面贴附有红外材料。

安装时,将左侧弧形基本体和右侧弧形基本体的上端向内侧压合,使张力弹簧压缩,弧形滑条插入滑槽内,然后将两个基本体整体放入原料管道内,松开压合,张力弹簧将弧形滑条推出,使基本体的外侧面与原料管道的内侧面贴合完成固定。

其他部分与实施例2完全相同。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