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过载的可调式电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1106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过载的可调式电阻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阻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过载的可调式电阻器。



背景技术:

滑动变阻器是可调式电阻器的一种,滑动变阻器是电路中常用的重要元件,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瓷筒和绕在瓷筒上的线圈,瓷筒上设有金属杆,金属材质的滑片能够沿着金属杆滑动,通过移动滑片的位置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从而起到控制电路的作用。实际使用中,在滑动电阻器接入固定的电压,当滑动电阻器的线圈全部接入时,电阻阻值最大,此时流过电阻丝的电流较小;当滑动电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线圈过短,即电阻值越接近零点部位时,电流就越接近无穷大,电阻器很容易烧毁。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接入电路的线圈过短,引起电流过大导致过载,一般是在滑片上设置有限位块,然后在预设位置设置挡板,挡板能够挡住限位块从而限制滑片往电阻值更小的方向滑动。然而经过多次的使用之后,限位板与挡板之间的多次撞击会降低电阻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延长电阻器使用寿命的防止过载的可调式电阻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防止过载的可调式电阻器,包括瓷筒和绕在瓷筒上的线圈,还包括与瓷筒并列设置的金属杆,金属杆设有金属材质的滑片,滑片抵住线圈的表面,且滑片能够沿着金属杆滑动,该防止过载的可调式电阻器还包括当滑片移动至预设位置时,能够发出提醒信号的传感提示模块,所述传感提示模块包括遮光片和光电传感器,遮光片固定在滑片上,光电传感器设置在线圈的侧方,当遮光片到达光电传感器之处时,能够触发光电传感器发声且/或发光。

其中,该防止过载的可调式电阻器还包括支架、箱体和用于驱动滑片滑动的驱动组件,瓷筒的两端部和金属杆的两端部均分别固定在支架上,瓷筒和金属杆均容置在箱体内,所述光电传感器安装在箱体的内侧壁,驱动组件包括与金属杆并列设置的螺杆,螺杆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架上,螺杆套有螺母,滑片固定在螺母上,螺杆的一端延伸出箱体之外。

其中,螺杆延伸出箱体外的一端部设置有驱动手柄。

其中,该防止过载的可调式电阻器还包括电压输入模块,电压输入模块与线圈电连接,且电压输入模块的输出电压可调节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过载的可调式电阻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了传感提示模块,在滑片滑动至引起电流过大导致过载的位置之前,会触发传感提示模块发出提醒信号,提醒工作人员不要继续调小电阻,或者设置其它因素来保护电路,因此能够有效保护电路。又由于采用了传感的模式来产生信号,去除了传统的限位块和挡板之间的碰撞,因此能够有效延长电阻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过载的可调式电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

箱体1;

支架21、瓷筒22、线圈23、金属杆24、滑片25;

螺杆31、驱动手柄32;

遮光片41、光电传感器4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一种防止过载的可调式电阻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箱体1和设置箱体1内的电阻器组件,电阻器组件包括支架21、瓷筒22、绕在瓷筒22上的线圈23、与瓷筒22并列设置的金属杆24,瓷筒22的两端部和金属杆24的两端部均分别固定在支架21上,金属杆24设有金属材质的滑片25,滑片25抵住线圈23的表面,且滑片25能够沿着金属杆24滑动。用于驱动滑片25移动的是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与金属杆24并列设置的螺杆31,螺杆31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架21上,螺杆31套有螺母,滑片25固定在螺母上,螺杆31的一端延伸出箱体1之外,该端部设置有驱动手柄32,旋转驱动手柄32即带动螺杆31转动,从而驱动滑片25沿金属杆24滑动。

该防止过载的可调式电阻器还包括当滑片25移动至预设位置时,能够发出提醒信号的传感提示模块,传感提示模块包括遮光片41和光电传感器42,遮光片41固定在滑片25上,光电传感器42安装在箱体1的内侧壁,当遮光片41到达光电传感器42之处时,能够触发光电传感器42发声且/或发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了传感提示模块,在滑片25滑动至引起电流过大导致过载的位置之前,遮光片41会遮住光电传感器42的光,就会触发传感提示模块发出提醒信号,提醒工作人员不要继续调小电阻,或者设置其它因素来保护电路,例如设有接入线圈23的电压输入模块,当工作人员接收到提醒信号后,可以调节降低电压,亦能够有效保护电路,提高电阻的利用率。由于采用了传感的模式来产生信号,去除了传统的限位块和挡板之间的碰撞,因此能够有效延长电阻器的使用寿命。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