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式接地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5572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脚踏式接地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临时接地极,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脚踏式接地极。



背景技术:

电力线路施工使用接地线是保障安全工作的重要方式,在空旷野外使用接地线时,需要使用临时接地极作为接地装置。临时接地极多为一个铁钎,使用手锤打入地下60cm,作为临时接地极使用。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弊端,首先是接地极与地面的接触面小,造成接地电阻高,达不到规程规程的接地电阻,造成了安全隐患。其次是接地极的打入使用手锤,现场如果人员忘记带手锤,就现场使用石头随便的打几下,接地极达不到入地尺寸。使用手锤打接地极时会产生滑出现象,一旦滑锤会造成工作人员受伤,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安全性高、接地电阻小的脚踏式接地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脚踏式接地极,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手柄、固定座,固定座和本体螺纹连接,本体上部固定连接有手柄。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本体上部设有可替换接头。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本体下部设有丝攻。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还包括螺母,螺母和固定座固定连接。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固定座包括支架、套筒,套筒下部与支架转动连接,套筒上部与支架螺纹连接,套筒内部设有与本体配合的螺纹,支架上设有驱动套筒转动的驱动装置。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驱动装置包括第一伞齿轮和第二伞齿轮,第一伞齿轮和第二伞齿轮相互啮合,第一伞齿轮与套筒固定连接,第二伞齿轮与支架转动连接,第二伞齿轮内设有连接轴,连接轴弯折设置,连接轴远离第二伞齿轮的一端连接有脚踏板。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固定座还包括底板,底板两侧可拆卸连接有脚踏固定装置。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脚踏固定装置包括连接架,连接架与底板可拆卸连接。

当地面不平整时,通过调整连接架,从而找平装置。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连接架上可拆卸连接有踏板。

方便根据不同身高人员使用驱动装置。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踏板下部设有加强肋。

本实用新型使用工作人员自身重力作为固定力,使用丝杠的旋转力为作用力,使接地极旋转入地,不再使用手锤的冲击力,减少了接地极入地工作的安全隐患;再者在接地极前端带有丝攻,增加了接地速度,而且加大了接地极与大地的接触面,降低了接地电阻。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脚踏式接地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可替换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脚踏式接地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脚踏式接地极,包括本体1、手柄2、固定座3,固定座3和本体1螺纹连接,本体1上部固定连接有手柄2。

手柄2可以为杆状手柄也可以为轮状手柄。

本体1上部设有可替换接头。

可替换接头包括包括9V型接头槽11和10V型接地线插头12。

在顶端使用了9V型接头槽,不再使用螺栓作为与接电线的连接方式,这种方式具有接触面积大,拆线方便,无拐角存放方便,而且减少了接地线折弯,增加了使用寿命。使用时将10V型接地线插头插入9V型接头槽,并将10V型接地线插头的紧固螺母在接地线上扭紧,即可有效的使接地线和接地极接触。

本体1底部设有7W型钻头。

7W钻头,这种设计可以有效的保障接地极快速进入地下,并且将小的石块分开。

本体1下部设有丝攻13。

接地极丝攻,它的作用为辅助丝杠使接地极向下攻入地下,并且会有效的增加接地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本体1中部设有外螺纹。

固定座3包括支架31、套筒32,套筒32下部与支架31转动连接,套筒32上部与支架31螺纹连接,套筒32内部设有与本体1配合的螺纹,支架31上设有驱动套筒32转动的驱动装置。

驱动装置包括第一伞齿轮33和第二伞齿轮34,第一伞齿轮33和第二伞齿轮34相互啮合,第一伞齿轮33与套筒32固定连接,第二伞齿轮34与支架31转动连接,第二伞齿轮34内设有连接轴35,连接轴35弯折设置,连接轴35远离第二伞齿轮34的一端连接有脚踏板39。

固定座3还包括底板36,底板36两侧可拆卸连接有脚踏固定装置。

脚踏固定装置包括连接架37,连接架37与底板36可拆卸连接。连接架37的横截面形状为L形。

连接架37上部穿过底板36,连接架37上螺纹连接有螺母,使用时,通过螺母限位。

连接架37上可拆卸连接有踏板38。连接架37上设有若干个凹槽或者通孔,踏板38与凹槽或者通孔插接。

连接架37的数量为两个、三个或者四个等,沿底板36的周向分布。

底板36的形状为矩形。

踏板38下部设有加强肋。

使用时,将装置找平安装后,将脚踩在脚踏板39上转动,脚踏板39带动连接轴35转动,从而通过第一伞齿轮33和第二伞齿轮34驱动套筒32转动,继而驱动本体1向下或者向上。

实施例2:如图2至图4所示,脚踏式接地极,固定座3包括螺母,螺母和固定座3中部固定连接。

固定座3包括底板和踏板,踏板与底板铰接。

踏板的数量为两个。踏板为杆状物体,底板为杆状物体。

当需要接地时,将踏板转动打开,双脚踏住脚踏板,双手握2手柄2,顺时针旋转接地极本体1,即可将接地极旋入地下。

本实施例采用脚踏作为支撑点,使用丝杠的旋转力,使接地极有效的攻入地下,从而不再使用手锤,减少了安全隐患。再者在接地极前端带有丝攻,增加了接地速度,而且加大了接地极与大地的接触面,降低了接地电阻。

其余内容同实施例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