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分闸控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5046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合分闸控制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网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网柜组合电器及断路器单元的合分闸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环网柜组合电器及断路器单元的合分闸控制机构,采用按钮式合分闸控制,将合闸按钮的垂直于机构的位移,通过按钮杆,拨叉,拉杆,拐臂转化成合闸脱扣半轴(垂直于机构)的旋转角度。将分闸按钮垂直于机构的位移,通用按钮杆,拔叉,拐臂转化成分闸脱扣半轴(垂直于机构)的旋转角度。此传动结构复杂,传动效率低。进行合分闸操作时就感觉按钮太重。解决原有环网柜组合电器及断路器单元的合分闸控制机构传动效率低,操作力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网柜组合电器及断路器单元的合分闸控制机构,操作力小,能快速控制合分闸,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环网柜组合电器及断路器单元的合分闸控制机构,解决原有控制机构传动效率低、操作力大的技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合分闸控制机构,包括分闸脱扣半轴、脱扣拉子、合闸脱扣半轴、拉子、旋钮杆、双头拐臂、拉杆;

所述旋钮杆的动作端与双头拐臂固定,所述双头拐臂的一端与拉杆销连接,另一端与脱扣拉子搭接,所述脱扣拉子与分闸脱扣半轴固定,拉杆的另一端与开有圆弧槽口,所述拉杆通过圆弧槽口与拉子销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旋钮杆的操作端与合分闸旋钮固定。

具体地,还包括铜套,所述铜套与拉子滑动连接,可灵活转动,铜套使拉子与拉杆圆弧槽口滑动灵活。

进一步地,所述双头拐臂包括垂直于旋钮杆的连接端和平行于旋钮杆的搭接端,所述搭接端与脱扣拉子搭接、所述连接端与拉杆销连接。

具体地,所述拉子的使能转动方向与脱扣拉子的使能转动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操作力小,操作方便轻松,能快速合分闸,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合分闸控制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合分闸控制结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顺时针分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逆时针合闸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分闸脱扣半轴;

2.、脱扣拉子;

3、双头拐臂;

4、连接销;

5、拉杆;

6、合闸脱扣半轴;

7、拉子;

8、铜套;

9、旋钮杆;

10、合分闸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以及图2,一种合分闸控制机构,包括分闸脱扣半轴1、脱扣拉子2、合闸脱扣半轴6、拉子7、旋钮杆9、双头拐臂3、拉杆5;

所述旋钮杆9的动作端与双头拐臂3固定,所述双头拐臂3的一端与拉杆5销连接,另一端与脱扣拉子2搭接,在图中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双头拐臂3包括垂直于旋钮杆的连接端和平行于旋钮杆的搭接端,所述搭接端与脱扣拉子搭接、所述连接端与拉杆销连接。所述脱扣拉子2与分闸脱扣半轴1固定,拉杆的另一端与开有圆弧槽口,所述拉杆通过圆弧槽口与拉子7销连接。

图中所述拉子7的使能转动方向(逆时针)与脱扣拉子2的使能转动方向(顺时针)相反,所述拉子7与合闸脱扣半轴6固定。在分闸时不会拉动拉子7。

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旋钮杆的操作端与合分闸旋钮10固定。通过设置合分闸旋钮能够更省力地对旋钮杆进行操作。当合分闸旋钮10逆时针转动时,通过旋钮杆9,双头拐臂3一端a带动拉杆5向左,拉子7带动合闸脱扣半轴6逆时针旋转,环网柜合闸,同时双头拐臂3另一端b与脱扣拉子2脱开。

反之,如图4所示,还包括铜套8,所述铜套8与拉子滑动连接,铜套的设计使得拉子可灵活转动,铜套使拉子与拉杆圆弧槽口滑动灵活。当合分闸旋钮10顺时针转动时,通过旋钮杆9,双头拐臂3一端b带动脱扣拉子2,脱扣拉子2带动分闸脱扣杆1顺时针旋转,环网柜分闸,同时双头拐臂3另一端a带动拉杆5向右,拉杆5中圆弧槽口与拉子7上的铜套8滑动,不会带动拉子7。

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环网柜组合电器及断路器单元的合分闸控制机构,

当合分闸旋钮10逆时针转动时,通过旋钮杆9,双头拐臂3一端a带动拉杆5向左,拉子7带动合闸脱扣半轴6逆时针旋转,环网柜合闸,同时双头拐臂3另一端b与脱扣拉子2脱开。

反之,如图4所示,当合分闸旋钮10顺时针转动时,通过旋钮杆9,双头拐臂3一端b带动脱扣拉子2,脱扣拉子2带动分闸脱扣杆1顺时针旋转,环网柜分闸,同时双头拐臂3另一端a带动拉杆5向右,拉杆5中圆弧槽口与拉子7上的铜套8滑动,不会带动拉子7。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旋钮杆控制两组合分控制旋钮,只需一个旋钮通过相反的转动方向来控制环网柜的合分闸。节省设计难度,操作省力省心。达到了解决原有控制机构传动效率低、操作力大的技术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