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接插座及其插座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5782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接插座及其插座外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座,特别涉及一种转接插座及其插座外壳。



背景技术: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用到转接插座,现有的转接插座通常在其一端面设置有连接用于电源或者接线板的插头,另一端面则设置有供外部设备上的插头连接用的插孔,插座内部与插孔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用于与插入插孔的插头配合使用的插套和插套连接线。

将位于该转接插座上插头与电源连接,然后将需要通电的设备的插头通过该转接插座上的插孔插入通过其内部的插套与电源连通,该转接插座得以实现电路导通传输的目的。

在转接插座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其体积小,内部容置的插套之间的距离较近,当插座受到外力冲击时,其内部的插套也会发生轻微的弯曲形变,此时,插套之间容易出现干扰,插套与插头的连接则会发生接触不良的情况;在冲击过大时,插套之间甚至会接触造成线路短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转接插座外壳,将相邻插套之间分隔开来,减少由于插套接触导致的线路短路。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转接插座外壳,包括前壳体和与前壳体配合的后盖,所述前壳体和后盖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插套和插套连接线的容置腔,所述后盖上设置有安装插孔,所述前壳体上设置有连接插孔,所述连接插孔包括一个三孔插孔和分设在三孔插孔两侧的一个二孔插孔,所述后盖的内表面设置有与二孔插孔 和三孔插孔位置对应的第一隔板组件和第二隔板组件,所述第一隔板组件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隔板组件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隔板组件和第二隔板组件的设置,可以将设置于容置腔内的插套分隔开来,在插座受到外力冲击的情况下,插套发生弯曲的时候,通过第一隔板组件和第二隔板组件的阻挡,减少相邻的插套之间的互相影响,减少插套之间由于接触造成的线路短路的情况;同时通过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的设置,可以用于固定插套连接线,使插套连接线不会在插座内部发生移动,减少由于插套连接线位移造成的线路接触不良或者短路,前壳体既有三孔插孔又有二孔插孔,可以与大多数设备上的插头连接,使该插座外壳的使用更加广泛。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插孔为三极插孔,所述三极插孔包括用于接地线的E孔、用于接火线的L孔和用于接零线的N孔,所述第一隔板组件设置在E孔的两侧,所述第一隔板组件呈矩形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槽开设于第一隔板组件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后盖的安装插孔设置为三极插孔,相较于二极插孔,三极插孔有用于接地线的E孔,可以把产生的多余电流或强电势通过地线导入大地,避免漏电事故的发生,提高了使用该插座外壳的插座的安全性,矩形设置的第一隔板组件的结构强度相较于单片隔板,其强度更强,在起到隔离插套的作用的同时,还有加强插座内部结构的作用,使插座内部结构的稳定性更好,将第一限位槽设置在第一隔板组件的两侧,增加了插套连接线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加强了阻挡效果,减少相邻的插套之间的互相影响,减少插套之间由于接触造成的线路短路的情况。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隔板组件的内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一定位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定位板的设置,在放置插套的时候,可以在第一定位板的引导下安装,使安装过程更加方便,同时第一定位板抵接在插套上,当插套之间的卡槽松动后,第一定位板有一定的限位作用,使插套能抵接在插头上,防止线路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隔板组件包括设置在L孔和N孔一端部的斜隔板、设置在L孔和N孔之间的竖隔板和设置在L孔和N孔另一端部的横隔板,所述第二限位槽开设在斜隔板的中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隔板、竖隔板和横隔板的设置,起到分离位于L孔和N孔内表面的插套的作用,起到周向限位插套的作用,使插座在受到撞击时,插套不会在周向上发生过大的偏移。

作为优选,所述斜隔板的两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柱,所述斜隔板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竖隔板的一端抵接在连接板的中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的作用起到了将设置在L孔和N孔端面的插套与设置在E孔端面的插套之间隔离开来的效果,使两者之间不会由于撞击而弯曲影响传质效果,同时连接板还起到限位位于N孔内表面的插套向下滑动的趋势,使插套保持固定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横隔板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柱连接,所述竖隔板的另一端抵接在连接柱的外管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壳体可以通过第二连接柱连接在后盖上,使前壳体和后盖之间不会发生相对滑动,使该插座外壳的结构稳定,不会由于前壳体和后盖之间的相互滑动导致插座接触不良。

作为优选,所述横隔板朝向L孔和N孔的一端面设置有第二定位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定位板的设置,在将插套安装到L孔和N孔端面的时候,可以在第二定位板的引导下安装,使安装过程更加方便,同时第二定位板抵接在插套上,当插套之间的卡槽松动后,第二定位板有一定的限位作用,使插套能抵接在插头上,防止线路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

作为优选,所述后盖上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的内表面设置有防尘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孔的设置可以降低插座的内部温度,使插座不会由于过热影响内部元器件的工作效果,同时,通过防尘片的设置,使插座内部不会直接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可以减少灰尘进入插座内部,不容易影响内部元器件的使用,提升了内部元器件的使用年限。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转接插座,通过提高安装在插座与插套安装的结构稳定性,提高转接插座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转接插座,所述转接插座包括有有上述提供的所述转接插座外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将插套固定在插座内部,不容易发生弯曲形变或者与插座之间产生相对位移的情况,进而减少由于插套之间的干扰,减少线路出现短路的情况,提高插座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插座前壳体、后盖及内部元器件的连接结构稳定,插套之间的相互影响小,传质过程稳定,传质效果不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2.该插座的安装过程方便,使用时安全性高,不容易出现断路或者短路的情况,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转接插座外壳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一种转接插座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后盖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后盖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图5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插座安装完成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前壳体;21、连接插孔;211、三孔插孔;212、二孔插孔;22、第一引导板组件;23、第一导向通道;3、后盖;31、安装插孔;311、E孔;312、L孔;313、N孔;321、第二引导板组件;322、第二导向通道;33、第一隔板组件;331、第一限位槽;34、第一定位板;35、第二隔板组件;351、斜隔板;352、第一连接柱;353、第二限位槽;354、连接板;355、竖隔板;356、第二连接柱;357、横隔板;36、第二定位板;37、散热孔;38、防尘片;4、容置腔;5、安装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和图2,一种转接插座,包括转接插座外壳1,该外壳1包括有前壳体2和与前壳体2配合连接的后盖3,前壳体2和后盖3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插套、插套连接线的容置腔4。

参见图1和图3,前壳体2上开设有连接插孔21,连接插孔21包括一个三孔插孔211和分设在三孔插孔211两侧的一个二孔插孔212,前壳体2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引导板组件22,第一引导板组件22连接在连接插孔21的周向位置,围合形成内径与连接插孔21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一致的第一导向通道23。

参见2和图4,后盖3正对连接插孔21的位置上开设有安装插孔31,安装插孔31为三极插孔,三极插孔包括用于接地线的E孔311、用于接火线的L孔312和用于接零线的N孔313,后盖3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引导板组件321,第二引导板组件321连接在安装插孔31的周向位置,围合形成内径与安装插孔31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一致的第二导向通道322。

参见图2和图5,后盖3位于安装插孔31的上方开设有散热孔37,散热孔37为呈扇形分布的长条孔,后盖3内表面位于散热孔37位置固定有防尘片38,防尘片38上开设有与散热孔37形状一致但与散热孔37之间呈交错分布。

参见图4和图5,后盖3内表面在E孔311的两侧开设有第一隔板组件33,第一隔板组件33呈矩形设置,两侧的第一隔板组件33之间形成一个与E孔311周向的第二引导板组件321外径大小一致的空隙,第一隔板组件33的位于N孔313和L孔312正上方的转角处开设有第一限位槽331。第一隔板组件33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插套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板34。

参见图5和图6,L孔312和N孔313的周边设置有第二隔板组件35,第二隔板组件35包括有设置在L孔312和N孔313靠近E孔311的一端部的斜隔板351,斜隔板351与L孔312和N孔313呈垂直设置,斜隔板351远离E孔311的一端连接在第一连接柱352的外管壁上,斜隔板351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限位槽353,两块斜隔板351之间通过连接板354连接,连接板354朝E孔311的反向凸出,连接板354的中部连接有竖隔板355的一端,竖隔板355位于L孔312和N孔313的正中位置,竖隔板355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柱356的外管壁。L孔312和N孔313的另一端部设置有横隔板357,横隔板357垂直于竖隔板355设置,且其一端连接在第二连接柱356的外管壁上,横隔板357朝向L孔312和N孔313且位于其下方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板36。

该插座外壳还可用于智能插座中,在容置腔4内安装WiFi收发模块、通讯模块将信号以及执行模块。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在联网条件下,用户能通过App操作控制WiFi收发模块,通过通讯模块将信号传输到执行模块实现控制电路连通或者断开的目的,进一步控制指定的电器打开或者关闭。

而且由于智能插座能够做到让电器完全断电,对于电视机、电热水器等待机功率较大的电器,用智能插座控制后就能做到随用随开,每个月也能省下可观的电费。

工作过程:

参见图7,首先,在后盖3的安装插孔31上安装对应的插头,容置腔4内通过第一定位板34和第二定位板35将插套安装在容置腔4内,插套之间通过焊接连接有插套连接绳,将前壳体2通过第一连接柱352和第二连接柱356抵接到后盖3上,插座安装完成。

将该插座位于安装插孔31上的插头连接到电路板或者电源上,将需要转接电源的设备插头连接到连接插孔21上,插座连接完成。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