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数据采集联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2267发布日期:2018-10-09 22:16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数据传输领域,特别是涉及智能的数据采集联接装置。



背景技术:

usb接口广泛应用于数据传输领域,然而,由于频繁的插拔或者其他因素,usb接口处时常会出现松动、脱落的现象,直接导致了数据传输的中断,为用户造成损失。

申请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数据连接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提供数据采集联接装置,由连接的底板和盖板组合而成,其中,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电路结构,所述电路结构包括:多个usb插座;所述盖板上对应于每个所述usb插座处设置有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用于容纳插入所述usb插座内的usb插头,并且,所述连接通道相对于所述装置的外缘口径小于所述usb插头的宽度,从而防止所述usb插头从所述装置中脱落。

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通道的形状与所述usb插头的形状相吻合。

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通道是由设置在所述盖板上的凸壁围合而成。

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由侧壁围合而成的容纳空间,所述电路结构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侧壁上与每个所述usb插座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通孔。

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还包括:扣板,所述扣板与所述侧壁的边缘通过卡扣结构连接,从而将所述电路结构封装于所述容纳空间中。

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底板上对应于各所述usb插座的位置处,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插入的usb插头的支撑件。

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通过卡扣结构连接。

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usb插座的数量为10个,包括:2个连接usb数据采集线的第一插座、及8个连接usb数据传输线的第二插座。

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usb数据采集线包括:usb测温线缆。

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usb数据传输线包括:双头usb数据线。

如上所述,本申请的智能数据采集联接装置,采用自主研发的多线缆端口防脱落结构,有效防止了usb插头在连接端口处容易脱落的现象,并且,兼容性良好、组合模块化程度高,可以通过拼接插入等技术,无限地扩大数据采集与数据传输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智能数据采集联接装置的外壳示意图。

图2显示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中的盖板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中的底板封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图3所示实施方式中的扣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为图3所示实施方式中的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6显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底板结构俯视图。

图7显示为图6中a-a方向的底板结构透视图。

图8显示为图6中垂直于a-a方向的底板结构正视图。

图9显示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中的盖板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显示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盖板结构俯视图。

图11显示为图10中b-b的方向的盖板结构透视图。

图12显示为图10中垂直于b-b方向的盖板结构正视图。

元件标号说明

1壳体

2盖板

200卡扣凹部

201容纳空间

202连接通道

3底板

300卡扣凸部

301扣板

3011卡扣凸部

302底板

3021侧壁

3021a通孔

3021b卡扣凹部

303支撑件

a、b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申请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申请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申请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申请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数据采集联接装置,所述联接装置设置有多个插孔a(数据口)和插孔b(进/口),其中,每个插孔a用于连接usb数据采集线(如:usb测温线缆等),每个插孔b用于连接usb数据传输线(如:usb双口数据连接线等),从而将usb数据采集线发来的信息发送给与所述联接装置相连的电子设备(如:台式电脑、便携式电脑等)。特别的,本申请的数据采集联接装置设计了防脱落结构,能够有效避免插入usb端口的数据线的脱落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usb测温线缆是一种一端具有usb接头、另一端封闭、且中间主体部分可以测量温度的线缆。将usb测温线缆竖直插入粮食中,可以实时地获取粮食各个深度位置处的温度值。数据连接线是一种两端具有usb接头、能够在连接的两个电子设备中传输数据的连接线。由于这两种待接入所述联接装置的线路并不是本申请要保护的重点,所以在此不进行详述。此外,本实施例仅以这两种类型的线缆作为举例,具体的保护范围并不以这两种线缆的类型作为限制。

图1所示联接装置的壳体1由图2所示的盖板2和图3所示的底板3通过卡扣结构连接后形成。在本实施例中,盖板2的内壁上设置有所述卡扣结构的各个凹部200(如图9所示),底板3的内边缘且与各个凹部200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所述卡扣结构的各个凸部300。在使用时,用户仅需使用笔等工具插入所述联接装置的插孔a或插孔b并轻轻撬动,即可实现盖板2和底板3的分离,既简单又方便。

图3所示的底板3还由图4所示的扣板301和图5所示的底板302通过卡扣结构连接而成,其中,扣板301与底板302之间形成了封闭的容置空间,在该容置空间的内部设置有所述联接装置的电路结构,该电路结构形成的各个usb插座透过该容置空间的侧壁3021与该容置空间的外界联通,以供插入usb插头。详细的:侧壁3021垂直设置在底板302的中部位置处,包括:对应于所述电路结构的各个usb插座的通孔3021a,以及,对应于扣板301内边缘处各个凸部3011的各个凹部3021b,其中,各个凹部3021b设置于侧壁3021的内侧,与各个凸部3011相配合形成卡扣结构。

图6~图8分别显示了底板302的俯视图、a-a侧的透视图、及垂直于a-a侧的主视图,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垂直于底板302且对应于各个通孔3021a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支撑件303,从而起到支撑usb插头的作用。

以下将通过图9~图12详细阐述本申请的智能数据采集联接装置的防脱落结构:

图9显示了图2所示的盖板2的背部结构,图10至图12显示了该背部结构的俯视图、b-b侧透视图、及垂直于b-b侧的主视图。在盖板2的中部设置有由凸壁围成的容纳空间201。在盖板2和底板3相卡和时,该容纳空间201恰好套住底板3的侧壁3021。在容纳空间3021的周围且对应于每个通孔3021a的位置处设置有各个连接通道202,每个连接通道202由凸壁围成的大孔径通道和小孔径通道串联构成,其中,小孔径通道靠近底板3的外侧,其孔径的尺寸既能够容纳usb插头的束腰部,又能阻挡usb插头从小孔径通道中滑出。优选的,每个连接通道202的形状与usb插头的形状相吻合,当盖板2和底板3相卡和时,每个连接通道202的位置处恰好形成了容纳usb插头的封闭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智能数据采集联接装置,设置的usb插座可以达到10个或更多,包括:8个插孔a和2个插孔b,其中,8个插孔a分为2组相对设置于所述联接装置的两侧,2个插孔b分别相对设置于所述联接装置的另外两侧。此外,盖板2设置为弧状,在与底板3卡和时,盖板2与扣板301不至于完全贴合,从而起到保护内部电路结构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智能数据采集联接装置,采用自主研发的多线缆端口防脱落结构,有效防止了usb插头在连接端口处容易脱落的现象,并且,兼容性良好、组合模块化程度高,可以通过拼接插入等技术,无限地扩大数据采集与数据传输的范围,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申请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申请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