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老化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4193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老化插座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电气插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老化插座。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器设备的日益增多使得插座的使用频率逐渐提高,同时由于插座接触不良导致的影响用户使用以及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也逐渐上升,传统插座通过插座导电触片自身结构具备的弹性实现对插头插脚的夹紧,因自身材料和结构限制,使得在高频率使用下导电触片弹性降低,同时因导电触片与插头的实际接触面较小和氧化等原因导致接触不良的状况时有发生,已逐渐无法满足人们高频率使用所要求达到的稳定夹持力带来的电连接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插座结构无法为人们频繁使用电气设备插头提供稳定的夹持力下的电接触性,同时现有插座结构与插头的实际接触面面积较小容易因氧化等问题导致接触不良,提供了一种防老化插座。本发明的一种防老化插座,通过增加弹性结构,优化与插头的接触面面积,以满足人们日常使用所需求的用电安全及稳定性,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便于推广使用。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防老化插座,包括插座本体,所述插座本体上设有插孔,插孔内对应设有导电触片,所述导电触片侧面或端部连接有弹性装置,所述弹性装置可为弹簧、金属弹片、弹针等弹性结构。

更近一步地,所述导电触片为柱体或片状结构,所述两个导电触片分别设置于插头插入时与两插头外侧面相适应的位置;所述导电触片下端可有用于安装于卡槽内旋转的转轴结构。

更近一步地,所述导电触片为类U形触片结构,弹性装置安装于类U形触片位于插头插入时两插脚外部的一侧触片的上端部或侧面,所述导电触片底部有用于固定的螺纹孔。

更近一步地,所述导电触片与插头插脚的接触面上有与插脚接触面相适应的平面段或U形槽段,所述平面段或U形槽段可包含导电触片与插头插脚接触面的部分或全部。

更近一步地,所述的一种防老化插座还包括转接导体,所述转接导体与导电触片连接或与弹性装置电连接,亦可三者电连接于同一位置;所述转接导体为金属弹片或软连接线。

更近一步地,所述导电触片上有用于安装弹性装置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可为与待连接的弹性装置相适应的凸起、凹槽或孔。

更近一步地,所述的插座本体包括上盖和下盖,且上盖与下盖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上盖与两插孔对应设置的导电触片两侧有用于对导电触片进行绝缘和限位的第一档板与第二档板,其中第一档板位于两导电触片之间,第二挡板分别位于两导电触片一侧,且第二挡板上有可使弹性装置穿过的孔或槽;所述上盖两侧内壁有用于固定弹性装置的凸起、凹槽或孔等固定结构。

更近一步地,所述下盖有对导电触片进行绝缘限位和固定作用的第三挡板,所述下盖底部设有进线孔及接线端子固定位。

更近一步地,所述第三档板上有用于安装导电触片的孔,螺丝从下端穿过第三挡板的孔并在上端与导电触片底部的螺纹孔固定连接;所述下盖底部设置有梯形开口,所述梯形开口上安装有与其相适应的可拆卸固定连接的壳体,所述壳体上有用于与下盖相固定的卡脚,进线孔位于壳体上,所述下盖底部梯形开口位于两个孔相适应的下方位置且面积大于两个孔的最远侧外缘间距。

更近一步地,所述第三挡板上有用于支撑导电触片旋转的支撑结构。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防老化插座,其插座本体内部的导电触片通过可拆卸固定连接有弹性装置,以弹性装置的弹力代替或增加原有结构的弹性,使得插座获得更好的夹持性能,同时可拆卸弹性装置成本低,制作、安装简单,便于日后低成本更换。

(2)本发明的一种防老化插座,通过优化插座导电触片与插头的电接触面结构,从而增大接触面面积,有利于防止现有结构因接触面积较小和氧化问题导致的接触不良以及由此产生的安全隐患。

(3)本发明的一种防老化插座,导电触片上设有用于安装弹性装置的凸起、凹陷或孔结构,能够增强弹性装置的稳定性以及安装的简易性。

(4)本发明的一种防老化插座,结构简单,使用及更换方便,更换成本较低,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的一种防老化插座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的一种防老化插座的上盖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的一种防老化插座的下盖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的一种防老化插座的导电触片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中的一种防老化插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中的一种防老化插座的下盖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中的一种防老化插座的导电触片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3中的一种防老化插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3中的一种防老化插座的下盖结构顶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3中的一种防老化插座的下盖结构底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3中的一种防老化插座的壳体结构底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4中的一种防老化插座的导电触片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4中的一种防老化插座的导电触片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4中的一种防老化插座的导电触片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上盖;101、插孔;102、第一档板;103、固定结构;104、第二档板;2、下盖;201、第三档板;2011、固定结构;202、进线孔;203、接线端子固定位;204、支撑结构;205、孔;206、梯形开口;3、导电触片;301、固定结构;302、接触面;303、转轴结构;304、螺纹孔;4、转接导体;5、弹性装置;6、接线端子;7、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防老化插座,包括插座本体,所述插座本体上设有插孔(101),插孔(101)内对应设置导电触片(3),所述导电触片(3)为柱体或片状结构且顶端有利于插头插入的圆滑过渡,导电触片(3)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弹性装置(5)的固定结构(301),所述固定结构(301)可为与弹性装置(3)凸起、凹陷或孔结构,弹性装置(5)安装于固定结构(301)上;所述弹性装置(5)可为弹簧、金属弹片、弹针等弹性结构;所述的一种防老化插座还包括转接导体(4);弹性结构(5)与转接导体(4)安装于导电触片(3)一侧;所述转接导体(4)为金属弹片或软连接线,其另一端与接线端子(6)连接;所述插座本体包括有上盖(1)和下盖(2),且上下盖各有用于安装螺丝的孔;所述上盖(1)与两插孔对应设置的导电触片(3)两侧有用于对导电触片(3)进行绝缘和限位的第一档板(102)与第二档板(104),其中第一档板(102)位于两导电触片(3)之间,两个第二挡板(104)分别位于两导电触片(3)外侧,且第二挡板(104)上有可使弹性装置(5)穿过并对导电触片(3)限位的孔或槽;所述上盖(1)两侧内壁有用于固定弹性装置的凸起、凹槽或孔等固定结构(103),导电触片(3)安装于第一档板(102)与第二档板(104)之间,弹性装置(5)与转接导体(4)通过第二档板上的孔或槽与导电触片(3)连接,弹性装置(5)另一端固定在上盖(1)内侧壁上的固定结构(103)上;所述下盖(2)有对导电触片(3)进行绝缘限位的第三挡板(201)及进线孔(202),导线通过进线孔(202)与插座内部的接线端子(6)连接。

实施例2

如图5-7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防老化插座与实施例1主体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导电触片(3)下端有用于安装于卡槽内旋转的转轴结构(303),所述下第三档板(201)上有用于支撑导电触片旋转的槽、孔等支撑结构(204),所述转轴结构(303)安装于支撑结构(204)内形成旋转中心,使导电触片(3)可以转动;所述转接导体(4)一端连接于导电触片(3)下部侧面,另一端连接接线端子(6);所述弹性装置(5)一端安装于上盖内侧面的固定结构(103)上,另一端安装于导电触片(3)侧面。

实施例3

如图8-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主体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导电触片(3)为类U形触片结构,导电触片(3)安装于第一档板(102)与第二档板(104)之间,弹性装置(5)安装于类U形触片位于插头两插脚外部的一侧触片的上端部或侧面,转接导体(4)安装于导电触片(3)侧面下部或与弹性装置(5)相连接,所述弹性装置(5)设置为利于传输大电流的金属弹片结构,所述类U形导电触片(3)底部设有螺纹孔(304);所述下盖(2)底部有梯形开口(206),梯形开口(206)处安装有面积相适应的可拆卸固定的壳体(7),进线孔位于壳体(7)上,所述底部梯形开口(206)位于两个孔(205)相适应的下方位置且面积大于两个孔的最远侧外缘间距,便于打开壳体(7)将螺丝的螺杆穿过所述第三档板(201)上的孔(205)底部穿入并在上端与导电触片(3)上的螺纹孔(304)固定连接以实现导电触片(3)的固定;壳体(7)上有用于与下盖相固定的卡脚(701)与进线孔(202),导线穿过进线孔(202)进入插座内部连接于接线端子(6)。

实施例4

如图12-1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防老化插座与实施例1-3的任一种插座主体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导电触片(3)与插头的接触面有与插头接触面相适应的平面或弧形面段以适应国标和欧标插头的插脚接触面,通过该段与插头的大面积接触以增强接触稳定性同时防止小接触面氧化导致的发热烧坏插座的现象的发生。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两孔插座,常用的三孔插座也适用于本专利,其具体结构在此不再给出。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