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连接机构和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89459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端子连接机构和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端子连接机构和具有该端子连接机构的开关。



背景技术:

作为具有柱塞的开关,例如具有图13所示的通常市场上出售的开关301,所述柱塞能够在可动接点部与固定接点部分离的复位位置和固定接点部与可动接点部接触的动作位置之间进行往复移动。该开关301具有端子连接机构330,该端子连接机构330具有:壳体350,具有电线的导体部能够插入的第一开口352和夹具能够插入的第二开口355,端子电极部360,能够使容纳于壳体350内的板簧340和电线的导体部接触。该端子连接机构330中,经由第一开口352被插入壳体350内的电线的导体部被夹持在板簧340与端子电极部360之间,通过经由第二开口355被插入壳体350内的夹具,能够解除板簧340与电线的导体部的接触。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所述开关301中,板簧340不仅仅是u字状,而是具有多个弯曲部的复杂形状,因此,导致壳体350的尺寸变大。因此,存在无法实现端子连接机构330甚至具有该端子连接机构330的开关301的小型化。

于是,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实现小型化的端子连接机构和开关。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端子连接机构,

具有:

板簧,具有一端的固定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能够弹性变形的另一端的弹性部、用于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弹性部的弯曲部,

绝缘性的壳体,具有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具有夹具能够插入的夹具插入区域和电线的导体部能够插入的电线插入区域,并且,所述容纳部容纳所述板簧的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弹性部,且具有弹性变形区域,在所述弹性变形区域中,所述弹性部能够朝向所述固定部并经过所述电线插入区域弹性变形至所述夹具插入区域,

端子电极部,配置于所述容纳部内且能够与插入所述电线插入区域的所述电线的所述导体部接触;

所述容纳部具有:

第一开口,配置于所述容纳部的供所述电线插入的一侧,能够使所述电线的所述导体部插入所述容纳部内的所述电线插入区域,

电线插入引导壁部,从所述第一开口开始沿所述电线的插入方向配置,以支撑所述端子电极部,用于引导从所述第一开口插入的所述电线的所述导体部,能够在所述板簧的所述弹性部与所述端子电极部之间夹持所述导体部,

倾斜壁部,与所述电线插入引导壁部相对,且以越朝向所述电线的插入方向则越接近所述电线插入引导壁部的方式倾斜配置,并且固定所述板簧的所述固定部,

第二开口,在所述容纳部的供所述电线插入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开口相邻配置,并且,能够使所述夹具插入所述容纳部内而与所述板簧的所述弹性部接触,以解除所述弹性部与所述电线的所述导体部的接触。

另外,本发明的开关具有固定接点部、与所述固定接点部能够接触或分离的可动接点部、所述端子电极部与所述固定接点部或所述可动接点部电连接的所述端子连接机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端子连接机构,容纳部具有:电线插入引导壁部,沿电线的插入方向配置,用于引导电线的导体部;倾斜壁部,与电线插入引导壁部相对且与电线插入引导壁部不平行,以缩减容纳部的空间的方式倾斜,并且固定有板簧的固定部。因此,能够减小壳体的尺寸,从而能够实现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的开关,通过所述端子连接机构能够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端子连接机构的开关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开关的与图1不同方向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开关的复位状态的去除了盖体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开关的动作状态的去除了盖体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图1的开关的端子连接机构的主视放大图。

图6是表示图1的开关的端子连接机构中插入电线和夹具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图1的开关的端子连接机构的插入电线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图1的开关的端子连接机构的插入电线和夹具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图1的开关的其他例子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图9的开关的复位状态的去除盖体的主视图。

图11是作为图1的开关的另一例子的led灯点灯单元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的led灯点灯单元的去除盖体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3是用于说明通常市场上出售的开关的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101、201开关

10主体部

11框体

12盖体

14凸起部

15槽部

16通路部

17固定接点部

18扭簧

181线圈部

182臂部

20柱塞

21接点用腕部

22可动接点部

23弹性接受部

24端面

30端子连接机构

40板簧

41固定部

411顶端

42弹性部

421顶端

43弯曲部

50壳体

51容纳部

52第一开口

53电线插入引导壁部

54倾斜壁部

55第二开口

57底壁部

58电线插入侧的壁部

60端子电极部

61电线接触部

62板簧固定部

63导通路径部

70夹具支撑部

80电线

81导体部

82绝缘环

90夹具

100电线插入区域

110夹具插入区域

120弹性变形区域

130灯座

150空间

a电线插入方向

b夹具插入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根据需要使用了表示特定方向或位置的术语(例如,包含“上”、“下”、“右”、“左”的术语),但使用这些术语是为易于参照附图来理解发明,并不是通过这些术语的含义来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另外,下面的说明实质上仅为例示,并不限制本发明、其应用物或其用途。而且,附图为示意性的图,各尺寸比例等未必与实际尺寸比例一致。

如图1和图2所示,具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端子连接机构的开关1具有绝缘性的主体部10和绝缘性的柱塞20。该柱塞20以其一部分向主体部10的外部凸出的状态容纳在主体部10的内部。

此外,将图1的主体部10的宽度方向设为x方向,将与x方向正交的主体部的厚度方向设为y方向,将与x及y方向正交的主体部的高度方向设为z方向。

如图1所示,主体部10由框体11和盖体12构成,所述框体11在y方向上的一侧的面具有开口,所述盖体12覆盖该开口。在框体11的z方向上侧的面设置有槽部15,该槽部15用于使柱塞20的一部分凸出。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框体11在从y方向观看的俯视图中,相对于沿z方向延伸的x方向的中心线对称地设置,并且在从x方向观看的俯视图中,相对于沿z方向延伸的y方向的中心线对称地设置。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框体11的内部设置有通路部16,其配置于x方向的中央,并沿z方向延伸。该通路部16经由框体11的z方向的上表面的槽部15与框体11的外部相连,并且能够容纳柱塞20。

此外,在框体11的内部设置有四个固定接点部17和四个端子连接机构30,所述四个固定接点部17在通路部16的延伸方向(z方向)上分成上下两段来配置,所述四个端子连接机构30与所述四个固定接点部17分别电连接。所述四个端子连接机构30也在通路部16的延伸方向上分成上下两段来配置。

而且,在框体11的内部设置有两个扭簧18,它们配置于上段的端子连接机构30的z方向上侧。各扭簧18由线圈部181和臂部182构成,所述线圈部181嵌合于配置在框体11的z方向上部的两端的圆柱状的凸起部14,所述臂部182从该线圈部181沿框体11的z方向的上侧的面朝向槽部15延伸。各扭簧18配置为,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朝向z方向的上侧作用弹性力。

盖体12呈板状,其能够覆盖框体11的开口。

如图3和图4所示,柱塞20是延伸为直线状的棒体,且长度方向(z方向)一侧的端面24弯曲。在该柱塞20上设置有四个接点用腕部21,所述四个接点用腕部21从沿长度方向(z方向)延伸的两侧面向宽度方向(x方向)凸出。

四个各接点用腕部21具有设置于顶端的可动接点部22,并且相对于柱塞20的长度方向对称且在长度方向上分为上下两段来配置。上段的各接点用腕部21设置有弹性接受部23,所述弹性接受部23与扭簧18的臂部182接触来接受弹性力。另外,四个接点用腕部21配置为,上段的接点用腕部21与下段的接点用腕部21之间的间隔和框体11的上段的固定接点部17与下段的固定接点部17之间的间隔大致相同。

在柱塞20未被施加外力的复位状态下,如图3所示,柱塞20借助经由上段的接点用腕部21的弹性接受部23接受的两个扭簧18的弹性力被向框体11的z方向上侧的面按压,从而柱塞20的端面24从槽部15向框体11的外部凸出。另外,在复位状态下,各可动接点部22分别与框体11的固定接点部17中的一个相对,并且与该相对的固定接点部17分离。

对柱塞20的端面24施加向z方向下侧的力,在柱塞20被压入框体11内部的动作位置,如图4所示,柱塞20的端面24从槽部15被压入框体11的内部,柱塞20的各可动接点部22和与其相对的框体11的固定接点部17接触。此时,若释放施加到柱塞20的端面24的力,则柱塞20借助扭簧18的弹性力被向z方向上侧施力,从而返回至图3所示的复位位置。

即,柱塞20设置为,能够在图3所示的各可动接点部22和与其相对的固定接点部17分离的复位位置以及图4所示的各可动接点部22和与其相对的固定接点部17接触的动作位置之间进行往复移动。

如图5所示,端子连接机构30具有板簧40、壳体50及端子电极部60。此外,图5示出了四个端子连接机构30中的位于x方向左侧上段的端子连接机构30。

如图5所示,板簧40具有一端的固定部41、相对于固定部41能够弹性变形的另一端的弹性部42、用于连接固定部41与弹性部42的弯曲部43。

固定部41沿后述的壳体50的倾斜壁部54直线状地延伸。弹性部42配置为,其顶端延伸至后述的壳体50的电线插入引导壁部53,并且覆盖后述的容纳部51的第一开口52和第二开口55。此外,在弹性部42和弯曲部43上形成有在y方向的中央部沿x方向延伸的狭缝(未图示)。

壳体50为框体11的一部分,用于构成绝缘性主体部10的一部分。如图5所示,在从y方向观看的俯视图中,在该壳体50的内部设置有大致梯形的容纳部51。

如图5所示,容纳部51具有电线插入区域100、夹具插入区域110、弹性变形区域120。电线插入区域100是能够使电线80的导体部81(参照图7)插入的区域,夹具插入区域110是能够使夹具90(参照图7)插入的区域。弹性变形区域120是板簧40的弹性部42朝向固定部41并经过电线插入区域100(横穿)能够弹性变形至夹具插入区域110的区域。

另外,容纳部51具有第一开口52、电线插入引导壁部53、倾斜壁部54以及第二开口55。

第一开口52配置在容纳部51的电线插入侧(z方向的下侧)的端部边缘。该第一开口52能够使电线的导体部插入容纳部51内的电线插入区域100。

电线插入引导壁部53在电线插入区域100内从第一开口52开始沿电线的导体部的插入方向a配置,以支撑端子电极部60。该电线插入引导壁部53引导从第一开口52插入的电线的导体部,并在板簧40的弹性部42与端子电极部60之间夹持电线的导体部,从而能够使电线的导体部与端子电极部60电连接。

倾斜壁部54与电线插入引导壁部53相对,且以越朝向电线的插入方向a则越接近电线插入引导壁部53的方式倾斜配置。板簧40的固定部41经由端子电极部60固定于该倾斜壁部54。

第二开口55在容纳部51的供电线插入的一侧(z方向的下侧)的端部边缘,沿x方向与第一开口52相邻配置。该第二开口55能够使夹具插入容纳部51内的夹具插入区域110。通过将夹具从该第二开口55沿插入方向b插入容纳部51内的夹具插入区域110,夹具与横穿夹具插入区域110的板簧40的弹性部42接触来克服弹性力而使之挠曲,从而能够解除弹性部42与电线的导体部的接触。

如图5所示,电线插入引导壁部53和倾斜壁部54构成大致梯形的容纳部51的一对脚,连接电线插入引导壁部53的z方向上端与倾斜壁部54的z方向上端的底壁部57和与该底壁部57相对的供电线插入的一侧的壁部58构成大致梯形的容纳部51的一对底边。即,容纳部51构成为,在一对底边中的z方向上侧的短边侧聚集电线的导体部、夹具的顶端以及板簧40的固定部41和弹性部42的顶端,在z方向下侧的长边侧聚集电线和夹具的中间部以及板簧40的弯曲部43。由此,作为容纳部51整体能够去除无用的空间,从而能够节省空间。

端子电极部60由沿电线插入引导壁部53延伸的板状电线接触部61、沿倾斜壁部54延伸的板状板簧固定部62及导通路径部63构成,所述导通路径部63沿框体11的底面(与具有开口的面相对的y方向上的另一侧的面)延伸并且与电线接触部61、板簧固定部62及固定接点部17连接。

另外,壳体50具有夹具支撑部70,所述夹具支撑部70配置于容纳部51的第一开口52与第二开口55之间,且配置于第二开口55与固定部41的顶端411之间的靠近第二开口55的一侧。该夹具支撑部70构成第一开口52的倾斜壁部54侧的一部分,并且构成第二开口55的电线插入引导壁部53侧的缘部的一部分。

接着,使用图6~图8来说明将电线80的导体部81插入第一开口52、将夹具90插入第二开口55时的端子连接机构30的动作。

将电线80的导体部81从开关1的端子连接机构30的第一开口52插入容纳部51内的电线插入区域100时,插入容纳部51内的电线插入区域100的导体部81被电线插入引导壁部53引导,并且克服板簧40的弹性部42的弹性力而使之挠曲。并且,在利用绝缘环82塞住第一开口52的图7所示的状态下停止。此时,导体部81通过板簧40的弹性部42的弹性力被该弹性部42和端子电极部60的电线接触部61夹持,从而导体部81与电线接触部61电连接。

另外,将夹具90从第二开口55插入时,如图8所示,夹具90的顶端与板簧40的弹性部42接触,克服板簧40的弹性部42的弹性力并使之进一步挠曲。由此,板簧40的弹性部42与电线80的导体部81的接触被解除,从而能够将容纳部51内的电线80的导体部81向容纳部51外拔出。此时,弹性部42的顶端421因夹具90发生挠曲直至与固定部41的顶端411接触。另外,夹具90被夹持在第二开口55的倾斜壁部54侧的缘部551以及经由板簧40的弹性部42的顶端421接触的固定部41的顶端411与夹具支撑部70之间。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端子连接机构30,容纳部51具有电线插入引导壁部53和倾斜壁部54,所述电线插入引导壁部53沿电线插入方向配置且用于引导电线80的导体部81,所述倾斜壁部54与电线插入引导壁部53相对且固定有板簧40的固定部41。倾斜壁部54与电线插入引导壁部53不平行,例如,与板簧40的固定部41被固定在与电线插入引导壁部53平行地延伸的壁部的大致方形的容纳部相比,以空间150被缩减的方式倾斜(参照图3和图4)。因此,能够节省容纳部51的空间,其结果,能够减少壳体50的尺寸,从而能够实现端子连接机构30的小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1中,如图3所示,在相比于具有大致方形的容纳部的端子连接机构被缩减的空间150内配置有通路部16。由此,与设置有具有大致方形的容纳部的端子连接机构的开关相比,能够在整体上使开关1小型化。

另外,将夹具90从第二开口55插入容纳部51内的夹具插入区域110时,板簧40的固定部41的顶端411与板簧40的弹性部42的顶端421接触。由此,弹性部42的弹性变形受到限制,从而能够防止弹性部42发生塑性变形,因此,无需另行设置用于限制弹性部42的弹性变形的限制部,从而能够节省容纳部51的空间。而且,由于利用板簧40的固定部41的顶端411来限制弹性部42的弹性变形,因此,与用树脂等形成限制部的情况相比,耐磨耗性变高。

另外,壳体50具有夹具支撑部70,该夹具支撑部70配置于第一开口52与第二开口55之间,且配置于第二开口55与板簧40的固定部41的顶端411之间的靠近第二开口55的一侧。由此,在沿着电线80的导体部81的插入方向a且沿着横穿第一开口52及第二开口55的方向的剖视中,在第二开口55的倾斜壁部54侧的缘部551及经由板簧40的弹性部42的顶端421接触的弹性部42的顶端421与夹具支撑部70之间夹持夹具90。其结果,能够在无需用手等支撑的免持状态下保持夹具90。

此外,在将夹具90插入第二开口55时,夹具支撑部70发生挠曲。由此,提高了夹具90的保持力。

端子连接机构30并不限于用于所述开关1,例如,也能够应用于图9和图10所示的开关101或图11和12所示的led灯点灯单元201。

在图9和图10所示的开关101中,两个端子连接机构30相对于通路部16对称地配置。并且,在相比于大致方形的容纳部被缩减的空间150中配置有固定接点部17和可动接点部22。由此,与设置有具有大致方形的容纳部的端子连接机构的开关相比,能够在整体上使开关101小型化。

在图11和图12所示的led灯点灯单元201中,代替柱塞20和通路部16,在z方向的上表面的大致中央设置有安装有led的灯座130,两个端子连接机构30相对于该灯座130对称地配置。并且,在相比于大致方形的容纳部被缩减的空间150中配置有导通路径部63,所述导通路径部63用于将各端子连接机构30和固定接点部(未图示)电连接,所述固定接点部设置于灯座130且与led接触。由此,与设置有具有大致方形的容纳部的端子连接机构的led灯点灯单元相比,能够在整体上使led灯点灯单元201小型化。

此外,设置于开关的端子连接机构30的数量不限于偶数个,也可以是奇数个。另外,与端子连接机构30电连接的固定接点部或可动接点部的数量可根据开关的设计等来任意地变更。

板簧40也可以构成为,在将夹具90从第二开口55插入容纳部51内的夹具插入区域110时,夹具90的顶端不经由弹性部42的顶端421而与固定部41的顶端411直接接触。

板簧40不限于固定部41、弹性部42和弯曲部43全部容纳于容纳部51内的情况,也可以是至少固定部41和弹性部42容纳于容纳部51内。

若可能的话,也可以使用由绝缘性材料形成的弹性构件来代替板簧40。

夹具支撑部70不限于构成为将夹具90插入第二开口55时发生挠曲的情况,也可以具有刚性而不发生挠曲。

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要素也可以合适地进行组合,另外,当然可以合适地选择、置换或删除。

本发明的端子连接机构,其中,

具有:

板簧,具有一端的固定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能够弹性变形的另一端的弹性部、用于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弹性部的弯曲部,

绝缘性的壳体,具有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具有夹具能够插入的夹具插入区域和电线的导体部能够插入的电线插入区域,并且,所述容纳部容纳所述板簧的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弹性部,且具有弹性变形区域,在所述弹性变形区域中,所述弹性部朝向所述固定部并经过所述电线插入区域能够弹性变形至所述夹具插入区域,

端子电极部,配置于所述容纳部内且能够与插入所述电线插入区域的所述电线的所述导体部接触;

所述容纳部具有:

第一开口,配置于所述容纳部的供所述电线插入的一侧,能够使所述电线的所述导体部插入所述容纳部内的所述电线插入区域,

电线插入引导壁部,从所述第一开口开始沿所述电线的插入方向配置,以支撑所述端子电极部,用于引导从所述第一开口插入的所述电线的所述导体部,能够在所述板簧的所述弹性部与所述端子电极部之间夹持所述导体部,

倾斜壁部,与所述电线插入引导壁部相对,且以越朝向所述电线的插入方向则越接近所述电线插入引导壁部的方式倾斜配置,并且固定所述板簧的所述固定部,

第二开口,在所述容纳部的供所述电线插入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开口相邻配置,并且,能够使所述夹具插入所述容纳部内而与所述板簧的所述弹性部接触,以解除所述弹性部与所述电线的所述导体部的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端子连接机构,容纳部具有:电线插入引导壁部,沿电线的插入方向配置,用于引导电线的导体部;倾斜壁部,与电线插入引导壁部相对且与电线插入引导壁部不平行,以缩减容纳部的空间的方式倾斜,并且固定有板簧的固定部。因此,能够减小壳体的尺寸,从而能够实现小型化。

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端子连接机构中,在将所述夹具从所述第二开口插入所述夹具插入区域时,所述板簧的所述固定部的顶端与所述板簧的所述弹性部的顶端接触,从而能够限制所述弹性部的弹性变形。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的端子连接机构,通过板簧的固定部的顶端与弹性部的顶端接触,能够限制弹性部的弹性变形,从而能够防止弹性部42发生塑性变形,因此,无需另行设置用于限制弹性部42的弹性变形的限制部,从而能够节省容纳部51的空间。而且,利用板簧40的固定部41的顶端411来限制弹性部42的弹性变形,因此,与用树脂等形成限制部的情况相比,耐磨耗性变高。

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端子连接机构中,

所述壳体具有夹具支撑部,所述夹具支撑部配置于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且配置于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固定部的顶端之间的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的一侧,

在将所述夹具从所述第二开口插入所述夹具插入区域时,能够在所述第二开口的倾斜壁部侧的缘部及所述固定部的所述顶端与所述夹具支撑部之间夹持所述夹具。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的端子连接机构,在沿电线的导体部的插入方向且沿横穿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方向的剖视中,在第二开口的倾斜壁部侧的缘部及经由板簧的弹性部的顶端接触的弹性部的顶端与夹具支撑部之间夹持有夹具。由此,能够在无需用手等支撑的免持状态下保持夹具。

本发明的开关具有:

固定接点部;

所述端子连接机构,所述端子电极部与所述固定接点部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开关,通过所述端子连接机构能够实现小型化。

在一个实施方式的开关中,还具有:

可动接点部,与所述固定接点部能够接触或分离,

柱塞,能够在所述可动接点部与所述固定接点部分离的复位位置和所述固定接点部与所述可动接点部接触的动作位置之间进行往复移动。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的开关,通过所述端子连接机构能够实现小型化。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端子连接机构例如能够应用于紧急停机用按钮开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