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T接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4910阅读:30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T接端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气元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t接端子。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业电气设备中作主电缆(干线)不能切断时一般采用“t”型分线连接,一般导线的“t”型连接通常采用剥开主干线绝缘、将分支导线绕接在主干线上、缠上绝缘胶带的方法。这种接线方法最直接的危害是可靠性差、接点电阻大,极易引发用电事故,而且当分支导线截面大于10mm2时靠手工绕接就难以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t接端子,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缆t接端子,包括基座、滑轨、外壳、接触板、固定孔、顶盖、固定螺钉、卡槽、凹槽,所述基座的左、右侧面内侧中心线位置均设有滑轨,所述基座左、右侧面的顶部均开有卡槽,所述顶盖的左右端面均通过卡槽与基座连接,所述顶盖中心位置安装有固定螺钉,所述基座的底板与顶盖之间安装有接触板两个,所述基座的外部嵌套有外壳,所述外壳底部设有固定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接触板左右端面分别开有凹槽,接触板上的凹槽卡在滑轨上,接触板可沿滑轨上下滑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固定螺钉与顶盖螺纹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外壳采用绝缘耐高温材料,所述固定孔有4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实现了铜或铝导体的可靠连接,导电性好、电阻损耗低、电压降小;外壳采用绝缘不燃烧材料制作,安全可靠、耐老化性强;安装方便,节省施工工时;与插接时母线槽及分支电缆相比,施工费用更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顶盖与基座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接触板与滑轨连接示意图。

图中:1、基座,2、滑轨,3、外壳,4、接触板,5、固定孔,6、顶盖,7、固定螺钉,8、卡槽,9、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1.一种电缆t接端子,包括基座1、滑轨2、外壳3、接触板4、固定孔5、顶盖6、固定螺钉7、卡槽8、凹槽9,基座1的左、右侧面内侧中心线位置均设有滑轨2,基座1左、右侧面的顶部均开有卡槽8,顶盖6的左右端面均通过卡槽8与基座1连接,顶盖6中心位置安装有固定螺钉7,基座1的底板与顶盖6之间安装有接触板4两个,基座1的外部嵌套有外壳3,外壳3底部设有固定孔5,接触板4左右端面分别开有凹槽9,接触板4上的凹槽9卡在滑轨上,接触板4可沿滑轨上下滑动,固定螺钉7与顶盖6螺纹连接,外壳3采用绝缘耐高温材料,固定孔5有4个。

本发明的具体使用方法:松开固定螺钉将顶盖与固定螺钉从基座的卡槽中一并取下,然后把两个接触板取出,将干线电缆的一小段绝缘皮剥下,然后将去下顶盖与接触板后的剩余部分嵌套在干线电缆的去绝缘皮处,使电缆与基座底部接触,并把底座固定于配电箱内的面板上,然后装上两个接触板盖上顶盖,再把接出电缆的一头去绝缘皮后插入两个接触板之间,拧紧固定螺栓即可。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发明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T接端子,包括基座,滑轨、外壳、接触板、固定孔、顶盖、固定螺钉、卡槽、凹槽,所述基座的左、右侧面内侧中心线位置均设有滑轨,所述基座左、右侧面的顶部均开有卡槽,所述顶盖的左右端面均通过卡槽与基座连接,所述顶盖中心位置安装有固定螺钉,所述基座的底板与顶盖之间安装有接触板两个,所述基座的外部嵌套有外壳,所述外壳底部设有固定孔。本发明安装方便、节省工时;结构简单、成本低,可大幅降低工程费用。

技术研发人员:刘泽东;王传生;杨志越;王吉;刘鸣;周芹;孟梅;刘潇阳;殷召聪;裴帅;龙鹏;褚召绪;张鹏;韩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枣庄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枣庄力源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5.17
技术公布日:2017.08.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