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编织线软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3329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铜编织线软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连接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铜编织线软连接。



背景技术:

现有的铜编织线软连接包括一软连接线01和设置在软连接线01两端的铜套02构成,见图4所示,其通常只设有一根软连接线01,且所述软连接线01是长期裸露在外,极易被氧化,造成导电性差。同时,外界的灰尘等杂质极易渗入所述软连接线01的内部,导致电阻变大,软连接线01易发热变黑,甚至烧毁报废,需要频繁的更换,非常麻烦,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市场的需求,而提供一种铜编织线软连接结构,其通过将3根软连接线并排设置在一起,有效的延长了使用寿命,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一种铜编织线软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铜编织线软连接单元和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铜编织线软连接单元两侧的第二铜编织线软连接单元,所述第二铜编织线软连接单元通过连接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铜编织线软连接单元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一铜编织线软连接单元包括第一软连接线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软连接线两端的第一铜套,所述第一铜套的顶端面和底端面上分别成型有一细长槽,所述第一铜套上还成型有一贯穿其顶端面和底端面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细长槽内的第一磁铁、位于所述细长槽内且与所述第一磁铁相配合的第二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固连的基座,所述基座的一端成型有十字槽,所述基座上还转动设置有一与所述十字槽的端部相配合的挡板;所述第二铜编织线软连接单元包括第二软连接线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软连接线两端的第二铜套,所述第二铜套的自由端成型有与所述十字槽相配合的卡合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基座的一侧壁上还成型有限位块,所述第一铜套上成型有与所述限位块相对应的限位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挡板上设置有一柱体,所述基座上成型有一与所述柱体相配合的孔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细长槽沿所述第一软连接线的宽度方向延伸。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厚度相等,且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的厚度值为所述细长槽的槽深值的一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连接单元的数量设置为4组,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铜编织线软连接单元的两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软连接线和所述第二软连接线的外表面包覆有保护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连接单元在第一铜编织线软连接单元的两侧分别设置一第二铜编织线软连接单元,与传统的铜编织线软连接相比,本发明通过将3根软连接线并排设置在一起,延长了软连接的使用寿命,避免频繁的更换软连接,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第一铜编织线软连接单元;11、第一软连接线;12、第一铜套;13、连接孔;14、细长槽;15、限位槽;20、第二铜编织线软连接单元;21、第二软连接线;22、第二铜套;221、卡合部;30、连接单元;31、第一磁铁;32、第二磁铁;33、基座;331、十字槽;34、限位块;35、挡板;351、柱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见图1和图2所示,一种铜编织线软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铜编织线软连接单元10和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铜编织线软连接单元10两侧的第二铜编织线软连接单元20,所述第二铜编织线软连接单元20通过连接单元30设置在所述第一铜编织线软连接单元10的两侧。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单元30的数量设置为4组,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铜编织线软连接单元20的两端。

见图2所示,所述第一铜编织线软连接单元10包括第一软连接线1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软连接线11两端的第一铜套12,所述第一铜套12的顶端面和底端面上分别成型有一细长槽14,所述第一铜套12上还成型有一贯穿其顶端面和底端面的连接孔13;具体的,所述细长槽14沿所述第一软连接线11的宽度方向延伸。

见图2所示,所述连接单元30包括设置在所述细长槽14内的第一磁铁31、位于所述细长槽14内且与所述第一磁铁31相配合的第二磁铁32、与所述第二磁铁32固连的基座33,所述基座33的一端成型有十字槽331,所述基座33上还转动设置有一与所述十字槽331的端部相配合的挡板35,见图3所示,所述挡板35上设置有一柱体351,所述基座33上成型有一与所述柱体351相配合的孔部;所述第一磁铁31和所述第二磁铁32厚度相等,且所述第一磁铁31和所述第二磁铁32的厚度值为所述细长槽14的槽深值的一半;所述基座33的一侧壁上还成型有限位块34,所述第一铜套12上成型有与所述限位块34相对应的限位槽15。

见图2所示,所述第二铜编织线软连接单元20包括第二软连接线21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软连接线21两端的第二铜套22,所述第二铜套22的自由端成型有与所述十字槽331相配合的卡合部221。

本发明中,所述基座33通过所述第一磁铁31和所述第二磁铁32设置在所述第一铜套12上,当不需要所述第二铜编织线软连接单元20时,将所述基座33从所述第一铜套12上取下即可;所述第二铜编织线软连接单元20与所述连接单元30之间也为可拆卸连接,安装时,通过将所述卡合部221插置于所述十字槽331内,然后,转动所述基座33两侧的挡板35,使得所述挡板35覆盖于所述十字槽331的端部上,从而将所述卡合部221限制在所述十字槽331内。所述限位块34和所述限位槽15具有一个限位的作用,进一步避免所述基座33与所述第一铜编织线软连接单元10之间发生移动。所述第一软连接线11和所述第二软连接线21的外表面包覆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能够有效避免所述第一软连接线11和所述第二软连接线21的氧化,能阻燃以及对抗恶劣天气或潮湿环境,延长所述第一软连接线11和所述第二软连接线21的使用寿命。

所述实施例用以例示性说明本发明,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所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因此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列。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编织线软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铜编织线软连接单元和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铜编织线软连接单元两侧的第二铜编织线软连接单元,所述第二铜编织线软连接单元通过连接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铜编织线软连接单元的两侧;所述第一铜编织线软连接单元包括第一软连接线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软连接线两端的第一铜套,所述第一铜套的顶端面和底端面上分别成型有一细长槽,所述第一铜套上还成型有一贯穿其顶端面和底端面的连接孔。本发明通过将3根软连接线并排设置在一起,有效的延长了使用寿命,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沈金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市嘉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10
技术公布日:2018.01.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