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OLED面板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54615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了一种柔性OLED面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OLED因其具有全固态、主动发光、高对比度、超薄、低功耗、无视角限制、响应速度快、工作范围宽等优点,将成为未来20年最具有前景的新型显示技术。而柔性显示更是迎合了穿戴设备、VR等新兴显示产品的需求,为OLED显示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然而,柔性显示仍然面临着很多技术难题,如: 柔性基板存在易起褶皱和变形等制程问题,为了不让柔性基板在形成图案时因基板本身的平整度不足使图案变形,行业的普遍做法是将柔性基板与刚性载体贴附在一起,待形成图案以后再将柔性基板与刚性载体分离。而将柔性基底与刚性载体固定的方式不当,将导致刚性载体与柔性基板分离时困难,最终产生显示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OLED面板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柔性OLED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提供一褶皱的柔性基板;

S2:在所述柔性基板上采用喷墨打印工艺来制备OLED元件,所述OLED元件包括阳极、阴极,以及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有机薄膜层;

其中OLED元件的制备方法为:

首先,对褶皱的柔性基板表面进行三维扫描,获得褶皱的柔性基板的三维模型数据;然后,模型处理:依据三维模型数据和设计模型的数据,利用数据分析仪进行处理得到打印图案数据;其中,所述设计模型为所述褶皱的柔性基板展开后形成的平整基板; 最后,依据得到的打印图案数据在褶皱的柔性基板上喷墨打印出OLED元件。

进一步地,模型处理是利用数据分析仪对三维模型数据和设计模型的数据进行拟合。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基板为PI膜或超薄玻璃。

进一步地,有机薄膜层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及电子注入层。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柔性OLED面板无需依赖于载体,直接在褶皱的柔性基板上形成OLED元件,可以极大地节约工艺和成本。同时能够解决柔性OLED因需要同载体之间分离造成的各种技术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一种柔性OLED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提供一褶皱的柔性基板;

本发明中,对柔性基底的材料与形状不作特别限定,作为举例,可以是任何曲率的PI膜,也可以是带有中心下垂的超薄玻璃,可以极大地节约工艺和成本。

S2:在所述柔性基板上采用喷墨打印工艺来制备OLED元件,所述OLED元件包括阳极、阴极,以及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有机薄膜层;具体地,所述阳极形成于所述柔性基板上; 所述有机薄膜层形成于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本发明对有机薄膜层的结构不作特别限定,例如有机薄膜层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及电子注入层。

其中OLED元件的制备方法为:

首先,对褶皱的柔性基板表面进行三维扫描获得褶皱的柔性基板的三维模型数据;

然后,依据三维模型数据和设计模型的数据,利用数据分析仪对三维模型数据和设计模型的数据进行拟合得到打印图案数据;其中,所述设计模型为所述褶皱的柔性基板展开后形成的平整基板;

最后,依据得到的打印图案数据在褶皱的柔性基板上喷墨打印出OLED元件。

参阅图1,设计模型是褶皱的柔性基板展开后形成的平整基板,以平整基板上的一个点点2为例进行说明,获得点2的数据为(X2,Y2,Z2);褶皱的柔性基板上点1与平整基板上的点2相对应,对褶皱的柔性基板表面进行三维扫描获得褶皱的柔性基板点1的三维模型数据(△X, △Y, △Z);然后,利用数据分析仪对三维模型数据(△X, △Y, △Z)和设计模型中点2的数据(X2,Y2,Z2)进行拟合得到点1的数据(X1,Y1,Z1),其中,X1= X2-△X,Y1= Y2-△Y,Z1= Z2-△Z;依此原理获得褶皱的柔性基板上各个点的数据;最后,根据该数据在在褶皱的柔性基板上喷墨打印出OLED元件。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